查看原文
其他

长城古堡01:牛心孕璞——右玉牛心山与牛心堡

2015-11-23 卢有泉 太原道



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伟大的防御工程,而古城堡是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史籍记载和现存情况看,我省内外长城一带的古城堡主要有汉代古城堡和明清时期的古城堡两种,其中明清古城堡包括军堡、民堡和家堡等,数量之多,全国罕见。像晋北许多名为“××堡”、“×家堡”、“××屯”、“×官屯”的村庄,其实均有大小不等、类型不同的古堡,仅右玉一县的三百余村庄,就有古堡百余座,有的一村一堡,有的多村一堡,也有的一村多堡。古城堡大多为土筑,也有砖包、石包,有的在堡门外还建有瓮城,俨然军事重镇,安民保障。塞北苦寒之地,兵祸频繁,匪盗众多,这些城堡的存在,使当地一旦出现兵祸匪灾,官兵可依堡抗敌,人民可凭堡躲避。因此,在冷兵器时代,长城及附设的大小城堡,为固守边防、保障边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现在,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这些古城堡正在或业已消失,为了增强人们的保护意识,尽可能减少历史的遗憾,通过《山西长城古堡》系列,以期引起广大读者和有关方面的关注。




长城古堡01:牛心孕璞——右玉牛心山与牛心堡


本系列作者:卢有泉


牛心山位于今右玉县城东,距县城约9公里。在北国群山中并不显高大,海拔仅1600多米,环山一周也十里有余,但以其四周多为小丘而颇显突兀、奇崛,远远望去,孤峰高耸,形如椎体,逼似日本之富士山。山之北、西有小河环绕,昔时每到夏日,溪流潺潺,山花遍野,水秀山青,是一处童话般的胜境,故右玉古十景即有“牛心孕璞”。据古县志载,山之北坡开黑石二峡,冬不积雪,夏不长草,嵌奇空洞,若牛之心窍,颇为灵异。攀得山顶,却是一方平地,原本遗有明代建筑的玉皇殿、文昌阁等古迹,据说“文革”破“四旧”时全被拆毁了,现仅存少许遗迹。对牛心山之当年胜境,明人万爱民是这样描述的:


芙蓉独削敞齐山,玉峡双开一水潺。夏日无尘冬雪少,枕流漱石出人寰。由于长期人为的破坏,不仅大量的历史遗迹消失殆尽,就连当年四季流淌的小河、澄澈可爱的山泉也基本不复存在了,一切有关牛心山的灵异和美妙图景,仅存在于上代人的记忆里和民间传说中。



█ 右玉牛心山,摄影:寻者


牛心山的北麓是牛心堡,如同山上的明代建筑一样,四百多年前的古城堡早已破败不堪。断壁残垣,瓦砾遍地,仅存的几段黄土残墙也在日渐消失。当我们走近这座城堡,目之所及,怎么也不能将其和当年的军事重镇联系起来。


据清人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载:“牛心堡在云阳西北十五里,嘉靖三十七年筑,隆庆六年增筑,周六里有奇。俱出左、右二卫之中。北有黑龙王等山,重冈叠嶂,敌骑窃伏处也。”处于大明王朝边防线上的牛心堡,当年出于军事上的考虑,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筑成后,隔了十几年后,又于隆庆六年(1572)用石条包裹城墙,墙体底宽10、上宽3.5、高11,真正铜墙铁壁,固若金汤。另据右玉古县志记载,牛心堡周二里半,平面呈正方形,开南、北二门,并各有瓮城。明代堡内驻军434名,骡马37匹。因距离长城稍远,无分管任务,仅设火路墩18座。到清顺治年间,江山一统,长城已失去了国防之需要,牛心堡也随之再无军事价值,堡内官兵裁撤,成为一座民堡,而城堡也自此在人为和自然的破坏下,逐渐圮塌、消亡。


█ 牛心堡,摄影:贺老总


现今,据我们目测,虽堡墙残破不堪,但轮廓还算清晰。北瓮城尚保留有完整的城墙,残高近四米,南瓮城仅剩一段南墙,但南门遗迹明显,残存土墙最高处达六七米。黄土夯筑的墙体非常坚硬,夯层分明,西墙南段底部尚有石墙面残存,长约10、宽约1,从中或可看出城堡当年的坚实和不凡的气势。原来每面墙都有三个高大的马面,尤其四角的马面,高大敦实,雄伟壮观,但现已残缺不全,仅从西北角残留的马面可以想见当年情景了。


█ 牛心山与牛心堡,摄影:寻者


█ 牛心堡,摄影:寻者


堡内现还住有村民,是乡政府所在地,但政府办公处早已迁往堡外的公路边了。据村中上年纪的人介绍,牛心堡在民国年间仍是右玉的繁华重镇,堡墙基本完整,堡内有多处明代寺庙,雕梁画栋,梵音袅袅。但这些在“大跃进”和随后的“文革”破“四旧”运动中被拆毁、打碎了。因为受地质环境的制约——山多石多,土地贫瘠,当地的农业发展一直不够理想,但据说森林覆盖率达38.5%,当地正准备开发牛心山,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但愿牛心山与牛心堡能再现当年的繁华。■


点击以下文字链接,阅读推荐内容:

大地的伤口——你所未见的山西长城

老兵不死(上):山西长城的32个经典地标(1至16)

老兵不死(下):山西长城的32个经典地标(17至32)

帝国面孔——山西长城之阳和道新平路

走马山西长城01:山西长城,风云变幻阅尽沧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