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隽永的年味,时代的印记

2016-02-10 太原日报刘善文 太原道


     过年,是岁月更替的标志,是一个烙上了鲜明民族印记的节日,是一个充分展示民风民俗的橱窗。贴年画、写春联、请福字、剪窗花,春节染上了喜庆的红色;买年货、穿新衣、包饺子、吃团圆饭,春节饱含着浓浓的亲情;逛庙会、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舞龙灯、耍狮子,春节充满了欢快的笑声……中国人的春节就这样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地一路走来。



■ 福到了。潘泉摄于1979年山西农村


2016年春节前夕,孝义市的各种迎春节活动,曹阳拍摄


     回眸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春节,会发现在这幅节日生活长卷中处处折射着时代的印迹,是社会发展变迁、时代集体情绪的一面镜子。



2016年春节前夕,一位小朋友向环卫工人赠送亲手书写的福字,韩双喜拍摄


2016年春节前夕,稷山县杨赵村在赶制红灯笼,栗卢建拍摄



     赶年集,是过年不可缺少的活动,人们成群结队地从四面八方赶来,川流不息,摩肩接踵、熙熙攘攘;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场面热闹非凡,像一股浩浩荡荡的春潮汹涌而来,蔚为壮观。


2016年春节前夕,孝义的年货市场,曹阳拍摄


     买年货是过年的“重头戏”。在计划经济的年代,商品供应极为匮乏,实行计划供应,按人口数量定量发行粮、油、蛋、肉、菜、布、棉等各种票证。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水平逐步提高,商品物资大为丰富,年货的品种增多了,年货的结构变化了,有些日用品由凭票供应到敞开供应,再难见春节人们争相购买热水瓶、搪瓷脸盆、铝制品餐具等日用品的情景。


2016年春节前夕的年货市场,李兆民拍摄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过年时,家家户户买年画、贴对联、剪窗花。领袖画像和戏曲人物是那个年代最为时尚的年画;红红的春联贴在大门上,花花绿绿的年画贴在墙上,简陋的小屋在吉祥年画的映衬下,变得满屋生辉,年的味道也被渲染得醇厚香甜;剪个窗花过大年,不仅烘托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春节的标志性记忆


2016年春节前夕的写春联活动,毕强拍摄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无论是春风得意,还是有载不动的许多愁;无论近在咫尺,还是远在千里之外,都阻挡不住人们归家的路。也不管那个家是华堂,还是茅舍,人们都匆匆赶回家,只为享受除夕夜团聚时的那份欢乐、那份亲情、那份温馨。除夕之夜,热腾腾、香喷喷的年菜摆满桌,一家人团聚围坐,老少同席,一起吃团圆饭,唠唠家常,谈谈工作,回顾一年来的得与失,温情四溢,其乐融融,饱含和凝聚着浓浓的亲情。



春运期间的太原火车站,一名乘客在展示火车站工作人员赠送的福字,中新网图片



2016年春节前夕,一位母亲在火车站送别回老家的女儿,刘江拍摄


     公社集体食堂年夜饭是一代人抹不去的春节“苦涩的记忆”。1958年,“人民公社化”兴起,全国普遍建起了以村为单位的集体食堂。这种状况延续到了上世纪60年代初。那个年代过春节,典型的景象是:各生产队的大街小巷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家家户户贴上新春联,挂起毛主席像,大街上挂着五颜六色的标语。在那缺衣少食艰难的日子里,除夕夜各生产队集体食堂准备了“丰盛”的晚餐。尽管那时人们的生活水平极低,餐桌上没有山珍海味、鸡鸭肉虾,但质朴的农民脸上仍然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当年的年夜饭


2016年春节前夕,孝义一家食品商在赶制过年花馍,曹阳拍摄



2016年春节前夕,灵石一家食品商正在赶制过年花馍,裴晓军、王劲拍摄


     这浓郁的年味,从远古的风俗中走来,从大地飞歌中走来,从幸福的生活中走来,成为中华民族一道永恒的风景,飘散在每一个人的心间,让人永难忘怀。



2016年春节前夕,太原一家商场内的装饰烘托出春节的气氛,李兆民拍摄



2016年春节,平遥,裴晓军拍摄



2016年春节前夕,山西省的春节团拜会


直接点击以下文字链接,阅读推荐内容:

舌尖上的春节,那些挥之不去的美食记忆

美爆了的太原除夕夜景,你一定猜不出这是哪里

大年初一讲究多,赶紧提前学习学习

山西各地除夕民俗,团圆与欢庆的故事

年前年后那些老辈们传承下来的讲究和说道

异彩纷呈的山西春节民俗

年味渐浓,年是什么?什么又是年味?

进了腊月便是年……

山西人的窗花,剪出幸福剪出美

山西年画,用斑斓色彩描绘一年的幸福和希冀

晋源的年味,转眼六十年的回忆

记忆中的年夜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