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冲着孙燕姿和林俊杰,却看到了鲜为人知的华语歌坛史

2017-10-14 马香玉 独立鱼电影

孙燕姿的《天黑黑》,阿杜的《他一定很爱你》,林俊杰的《江南》。


应该都听过吧?



可以说,新加坡的流行音乐,陪伴很多人度过了中年,少年,以及童年。



但如果你认为这就算了解新加坡流行音乐了,那你就错了。


梁文福、巫启贤、李伟菘、许环良、陈佳明,这些名字听过吗?


要知道,他们不仅是新家坡流行音乐最重要时期「新谣运动时期」的代表人物;


还是将孙燕姿、林俊杰等一众偶像推向华语乐坛的金牌幕后推手。



「新谣运动」开始于1980年代初期,一群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拿着吉他,将原本只活跃于校园的歌谣运动,慢慢推向了整个亚洲


而今天香玉要说的这部电影,正是关于这段记忆——


我们唱着的歌



电影上映后,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还特意跑去电影院支持。


看完后表示,这部纪录片感人,有震撼力,富有感情,很有意义


总之,口碑非常好。


提到「新谣运动」,大家或许并不熟悉。


但,孙燕姿和林俊杰,应该没人不知道



香玉先说说他们两人和「新谣运动」的渊源。


孙燕姿大学时,曾在李偲菘的音乐学校学过唱歌。


李偲菘则正是「新谣运动」的灵魂人物。


孙燕姿有九张专辑都是由他和他的孪生哥哥李伟菘制作。



其中热门金曲《天黑黑》就是李偲菘作的曲,因此还获得了台湾金曲奖最佳作曲人奖


孙燕姿更是说,


他们永远是我的贵人,

没有两位老师就没有我今天的成绩。


「新谣运动」影响了大量新加坡歌手。


林俊杰在采访中提到,他刚开始学音乐,就是从弹唱新谣歌曲开始。


“新谣的歌曲能让我有一个很完整的童年的回忆。”




而林俊杰的代表作《江南》的制作人,正是新谣代表人物许环良



林俊杰也曾在许环良创办的“海碟音乐”歌手训练班,学习过华语歌曲,和他一起学习的,还有之后大红大紫的阿杜



虽然到今天,这群“新谣”的人都尽数退到了幕后,但当年的他们,也曾出尽过风头。


80年代,他们20岁的时候,那时的新加坡年轻人大多听一些舶来品。



“不是弹唱台湾民谣,就是唱六,七十年代的美国民谣。”


听来听去都是别人的歌,一群南洋大学的学生开始发问,“我们自己歌在哪里?”


所以,1978年左右,这群就读于华人历史上第一所海外华人大学“南洋大学”的学生开始着手创作歌曲。



而那时,也正是南洋大学面临重大抉择的时刻。


当时,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认为,“新加坡作为依靠国际贸易的国家,只有加强学习英语,才有好日子过。”


所以新加坡全国都开始推广大学100%英语教学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以中文教育为主的南洋大学只能关闭,然后合并到当时全英文教学的新加坡大学。



就这样,很多学习中文的南洋大学生,一下子掉入到语言的断层当中,成了时代的牺牲品


因为英语不好,所以毕业后怎么生存都是问题。


当时,新加坡极度轻视中文,更有报纸指出,“南洋大学的学生毕业后只值300块。”



在这样的环境下,这群年轻人,开始因为“内心失去了一些东西 ,潜意识开始想要抓回一些东西”而开始了创作之路。


可以说,压抑的语言环境反而激发了他们创作的热情



很快,一群自己写歌自己唱的歌谣小组,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当时比较有名的有“雅韵小组”。



还有巫启贤和陈佳明为首的“地下铁小组”。



以及许环良、许南盛、黄元成一起成立了"水草三重唱"。



作为水草三重唱的核心人物,许环良后来更是在1983年担当制作人,促成了新谣运动历史上第一张专辑,《明天21》。


1985年9月,许环良和朋友们作为新加坡的代表,受邀去台北参加 “明天会更好”大合唱录制。



大合唱邀请了众多海外华人,苏芮,齐秦,齐豫,黄莺莺等人都在场。



在亲眼见识到台湾流行音乐的巨大影响力后,许环良和他的朋友们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和启发。



回国后不久,他们就成立了“海蝶音乐公司”


这个厂牌在今天,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林俊杰,阿杜,张信哲,莫文蔚,许嵩,薛之谦……都曾是海蝶签约的歌手。



当时公司成立后,他们立即制作了海蝶的第一张个人专辑,梁文福的《门》。


(后排男孩为梁文福)  


1990年代,许环良更是在幕后担当制作人,培养了海蝶的第一位歌星


也就是后来大家非常熟悉的新加坡“国宝”歌手,陈洁仪


在15年湖南卫视《我是歌手》节目中,她的演唱让很多人难以忘怀。



在新谣运动的文化基础下,海蝶更是发展成了亚洲流行音乐的代名词


许环良,也成了新加坡乐坛的传奇人物,被称为“新加坡一代流行乐坛宗师”



直到今天,回过头看,新加坡流行音乐为什么成为了亚洲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


可以说,这背后,「新谣运动」功不可没!


当然,“新谣”并不仅仅是音乐运动,它更是一场有关根基,有关文化的运动。


在国家的选择前,他们没有屈服,而是选择坚持留住中文,留住一种母语的精神。



当年,新谣歌手梁文福的歌曲《麻雀衔枝头》,因其中有几句方言,而被禁播二十三年。


可见,当时的语言环境是多么压抑和紧张。



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当中,这群年轻人还是坚持使用华语,唱出了一条自己的路。


在歌谣中,他们诉说着对山河的眷恋,对和平的渴望,对生命的关怀。



而他们的这种”华文“精神,更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新加坡音乐人。



在纪录片里,他们流露出的纯真和美好,深深的打动和感染着每个人。


还有那一张张青春的笑脸,怎么就这么真实和好看。



在最美丽的年华,坚持内心的选择,尽情抒发对世界的爱。


像这样真正年轻过,老了,才不后悔


喜欢这篇文章的人也喜欢 · · · · · ·

少女心被撩出来了,看了就想谈恋爱

5分钟就能入戏的剧,拍出了赤裸的青春

日本人真的能把每个题材都拍到极致!

此片一出,打破了46年的R级片票房纪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