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最后一部神片,我不该现在才安利

鱼叔 独立鱼电影 2019-04-15

今年,是一战结束 100 周年。


一战百年纪念宣传海报


1914 年至 1918 年这场战争中,共有近一千万名士兵命丧沙场

 

然而,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世界大战,却很少获取电影界的关注。


我们只知二战题材的经典电影层出不穷,但有关一战的神作却屈指可数


鱼叔绞尽脑汁,也只能举出《西线无战事》、《光荣之路》、《战马》这几部。

 

 

仔细想想,近年来唯一一部主打一战背景的电影,居然是 DC 的《神奇女侠》。

 

《神奇女侠》


不过作为超级英雄爆米花电影,它在大众文化中,对一战历史的渗透意义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一战电影不兴也久已!


终于,「彼得大帝」彼得·杰克逊看不过去,站了出来。


他拿出当年拍《指环王》时候的干劲,耗费数年,研究了几乎所有现存的一战影像资料。


 

终于赶在 2018 结束之前,用一段段高清无码的战场影像,带我们重回历史——

 

《他们已不再变老》

They Shall Not Grow Old



这是鱼叔今年介绍的最后一部纪录片,却可以说是,最令人震撼的


MTC 给这部片子打出了 92 的超高分,位列「年度十佳」,与《罗马》、《小偷家族》这样的神片位于同一梯级。



代表观众评分的IMDb 8.6 分,豆瓣 9.1 分

 


烂番茄新鲜度也同样高达 97%

 



《综艺》杂志称赞其“向观众释放出了同老兵们一样坚忍的感染力”。


片名《They Shall Not Grow Old》,出自英国诗人劳伦斯·比尼恩《谨献给阵亡将士》中的名句:


“They shall grow not old”


词句顺序颠倒不是笔误,而是为了呼应了一战时期法国军队的经典口号“They shall not pass”。


即「不能让敌人通过防线,誓死坚守」。

 

法军的“誓死坚守”海报

 

对本片来说,「已不再变老」有着两层含义:

 

第一层,是缅怀一战期间战死沙场的士兵们。


他们大多都是年轻气盛、风华正茂的小伙子,却止步于二十岁上下的人生,再也没有机会变老

 

第二层,则是本片的核心看点,用高清彩色数码技术修复一战影像资料。


让画面永远留住士兵们的年轻模样



二十世纪初,摄影技术已日趋成熟,一战成为了最早拥有纪实录像的大规模战争。

 


但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现存的一战影像,都是些满是噪点与化学污迹的黑白胶片。

 

而彼得·杰克逊想要做的,就是通过现代修复技术,让这些陈旧的影像资料重现生机。



以此纪念自己未曾谋面的祖父

 


一位被战争夺走生命的一战士兵。


 

在这个电影项目中,一般人想请都请不起的彼得·杰克逊,没有收取任何费用


不过,在影片的前二十分钟,我们并不会看到所谓的高清修复彩色画面,而依然是粗糙的黑白影像。


画面中,一群普通的英国小伙正兴致勃勃地应征入伍。



当时,在国家宣传机器的运作下,入伍是一件时髦的事情,不少未达法定参军年龄的青少年们,也纷纷结伴报名入伍。


征兵部门当然希望兵源越充足越好,所以对这些孩子们照单全收,只需伪造几个年龄数据就能蒙混过关

 

 

这群笑容满面的年轻人,都对战争有着过于天真的期盼:


奋勇杀敌,荣归故里,在鲜花与美女的拥簇中度过余生。

 

然而,当他们离开军营,真正将要奔赴前线时,那骄傲而又幼稚的笑容都纷纷消失了

 

 

100英里...50英里...10英里...

 

炮火声越来越响,迎面运来的伤员越来越多,毛头小子们心中的兴奋劲儿已被恐惧取代。

 

新兵试图向换岗的老兵询问战场上的情况。

 

他们的回答千篇一律:


“糟透了,伙计!”

 

 

终于,在新兵蛋子们踏入战区的那一刻,大幕拉开,镜头锐化,饱和度陡增,我们进入了彩色的世界

 

 

有别于影视剧中狼烟四起、弹坑满地的萧条景象;


现实中的战壕,其实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只有两军之间的无人区才会硝烟弥漫。


但绿色带来的并不是生机,而是「绿色地狱」。



潮湿的植被中潜藏杀机,战壕里堆积的腐尸所引发的鼠疫与坏疽,也能分分钟要了你的小命

 


战争,远比观众想象中的更加恐怖。

 

一门看似不大的钢炮,每次开火,都会震碎远处房屋上的砖瓦;

 

 

专门对付步兵的榴霰弹在空中爆炸,无数钢珠、霰弹等杀伤力极强的颗粒,伴着口哨般的尖锐声响高速倾泻而下,瞬间夺走多条生命

 

 

影视剧中地雷的破坏力,与战场上的真家伙相比,只算是小巫见大巫。

 

 

十几米外的爆炸,其冲击波都能将数匹骏马掀翻,就更别说躲之不及的士兵了。

 

 

而黄绿色的毒气更是每一位战士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

 

 

令人悲哀的是,一战期间,军事技术实现了飞跃式进步,坦克、飞艇、战列舰等钢铁巨兽纷纷投入战场;

 

 

而医疗技术却停滞不前,连青霉素都是在二战后期才得以广泛使用。


所以成千上万的同盟国与协约国士兵们,只得终日躲在阴暗潮湿的战壕中,祈祷自己不会被飞来的炮弹或敌方战壕的狙击手击中。


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弹孔,也可能因为伤口感染,丢掉性命

 


不过,即使是在如此黑暗绝望的境地中,人类也依然能够寻找到一丝生活的乐趣。


由于缺乏合适的容器,后勤部门只得用汽油桶将饮用水送往前线,所以若看到大批端着油桶畅饮的士兵,请不要太过惊讶。


而且由于后方洗的不够干净,大家或多或少都能尝到点汽油的滋味。


今天的油桶几分甜?

 

 

喝个水都这么麻烦,要喝上一口酒更是难上加难。


士兵们每周都有一次喝酒的机会,他们一路狂奔直捣酒桶的样子,简直是丧尸围城。

 

 

酒喝多了就容易犯迷糊,比如这位差点将枪榴弹射到自己脸上的士兵。

 

得亏他还笑得出来。


 

看着这群饭桶士兵,军官觉得需要展示一下自己的威严,以定军心。

 

他爬上了行进中的坦克,想摆出个帅气指数满分的指挥pose,却发现怎么也站不稳,仿佛表演了段机械舞。

 

憋住,我们绝对不能笑!


 

憋笑可以,但人有三急憋不得。


军人们吃饱喝足后,若想如厕,只能坐在一根木杆上解决人生大屎。


听老兵们说,木杆意外被折断时,一整排的士兵都会掉入粪池,那画面太美我不敢想。



而且似乎就是因为这个屁股镜头,让这部片子被定成了 R 级


这些或喜或悲的战地影像背后,凝聚了制作组的数年的心血。


这些镜头绝大多数都从未公开,多年来被尘封于伦敦帝国战争博物馆等一战研究机构。

 

同时,本片没有一句解说词,所有的旁白都源自一战老兵的采访录音

 

由于最后一位一战老兵已于 2011 年去世,再也没有老兵可以接受采访了。

 

 

所以杰克逊的团队耗费了一整年,从现存的 600 小时的 200 多名士兵的采访录音中,以及 100 小时的原始镜头,捋出一条完整而流畅的故事线


还有一个容易被观众们忽视的细节。

 

一战期间,并没有成熟的同步收声技术,所以我们在本片中听到的除旁白外的所有声音,都是由这支一百年后的制作组配制而成


“走快点”、“别睡了,你入镜了”、“可恶的鸟,快滚开”……


这些真实日常的语句,都是由唇语专家识别,再请专业演员进行配音

 

 

背景声则更为夸张,大到火炮退弹壳;

 

 

小到拉动枪栓;

 

 

所有动作都要求制作团队亲力亲为,并进行声音采集。

 

至于最为重要的影像,除了逐帧修复上色,走火入魔的彼得大帝甚至还制作了一套 3D 公映版本,让战场在观众面前触手可及


尽管最终只是进行了几场小规模的公开放映。

 

鱼叔觉得,整个修复过程,都值得拍成另外一部纪录片了。


另外还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从始至终都没有点明镜头中的战场地点。

 

导演的用意已经非常明显了,这人间地狱般的景象,并不代表某场特定的战役,而是发生在四年中的每时每刻,收割着无数的生灵。


而且令鱼叔惊讶的是,当英军老兵们谈到敌对的德军时,竟无一不表达赞叹之情,称对方是勇敢的战士

 

他们认为,双方士兵应该为保卫家园并肩作战,而不是互相残杀,沦为政客的牺牲品。


 

白发人发起的战争,却以黑发人的生命做筹码,还恬不知耻地冠以正义之名,多么荒唐!

 

人们恨的应当是挑起战争的始作俑者,而不是同样被沦为牺牲品的人民。


数千万风华正茂的青年,用自己的尸体,告诉我们战争的真相——

 

你热爱战争的唯一原因,就是没参加过战争!

 

 

一战刚打响时,参战各国都将其称为「终结一切战争的战争」,似乎打赢了就能给世界列强格局一锤定音,获得永久的和平。

 

甚至连阅尽可怖战争机器的间谍史蒂夫,都用这番说辞劝导神奇女侠。

 

 

然而,和平只维持了不到二十年。

 

没人会想到,一场更惨烈的世界大战,夺走了近一亿人的生命。

 

 

二战刚结束,持续了半个世纪的冷战,就随铁幕降临。

 

而现在,我们的敌人又变成了恐怖主义者,每年依旧有数万军民死于战区。

 

战争永远不会终结自己。

 

战争唯一能终结的只有生命。




喜欢这篇文章的人也喜欢 · · · · · ·

独立鱼招聘:加入独立鱼,跟鱼叔一起干掉烂片

9.9分的国产良心,我必须实名安利

连刷三遍,才懂它为什么是年度第一

今年最被低估的好剧,请给我再拍十季!

更多好片推荐戳「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