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法明传[2024]173号
2
中共中央
3
起源 解读 龚
4
赵紫阳
5
妈 分享 回
6
南京李志
7
写小说
8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
9
百度
10
今日热点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法明传[2024]173号
2
中共中央
3
起源 解读 龚
4
赵紫阳
5
妈 分享 回
6
南京李志
7
写小说
8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
9
百度
10
今日热点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观察|官方通报陕西蒲城一职校学生坠亡:事发前与舍友发生口角和肢体冲突 认定该生系高空坠落死亡
市管干部“龚书记”免职迷局
讣告!又一知名女星在家中去世,终年54岁,曾是无数人白月光…
近视的孩子有救了!国内最新近视防控矫正技术,不手术,扫码进群即可了解!
法明传[2024]173号:1月1日起,未用示范文本提交起诉状,部分法院将不予立案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从豆瓣3.3到9.2,这次她彻底翻身
Original
鱼叔
独立鱼电影
2024-01-09
最近几个月,
许多大热欧美剧接连
扑街
。
已经很久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新剧了。
《
偶像漩涡》自带流量,但因为情节争议,在豆瓣上只有3.3分。
《黑镜》第六季的回归也反响平平。
只有7.1分。
而一部原本冷门的新剧,却高开炸走。
豆瓣评分从
8.7升到9.2
。
人设则让人梦回《东城梦魇》。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它——
《戴洛克小镇》第一季
Deadloch Season 1
关于连环谋杀案的影视剧非常之多。
而
这部剧的设定新颖,十分颠覆。
一方面是
人设
上的颠覆。
在许多影视剧中,负责破案的警察都是男性。
而女警更多时候是在处理日常文书工作,或者打辅助。
这部剧就点出了其中的成见。
局长一听是谋杀案,就直接决定派一个男警探。
就连受害者家属也
默认负责谋杀案的警察是男性
。
在女警官给她做笔录的时候。
她会不耐烦,觉得都是无用功。
「真正的警探什么时候来?」
而这部剧
跟《东城梦魇》一样,大胆地将女警探设为主角。
双女警
的设置不断展示着女性力量。
在受害者死在警察局门口的时候。
许多警察都手忙脚乱。
局长直接崩溃,无能狂怒。
而女警官情绪稳定,冷静应对。
问受害者问题,思路十分清晰。
另一方面,是
案件
的颠覆。
在连环谋杀案中,女性受害者占大多数。
剧中的警察局局长,
提到谋杀,就默认受害者是女性。
但其实,剧中讲的是
针对男性的连环杀人案
。
而且非常诡异。
在戴洛克小镇里,正举行冬日狂欢节。
镇民们都在庆祝,参加各种节庆活动。
看展览、看电影、品酒、做冥想......
玩得非常尽兴。
但在繁荣之下,却是血淋淋的谋杀案。
警方总共发现了
12具男性尸体
。
而且受害者都
赤身裸体,被割掉舌头
。
有的还被绑在十字架上。
更惊悚的是。
一个受害者还赤身裸体,狂奔到警局。
好端端的节日完全变成了谋杀狂欢节。
但镇长明知谋杀案频发,却没有暂停狂欢节。
唯一的行动就是把镇上的公共健身房和厕所以受害者的名字命名,以表纪念
。
这操作都可以入选迷惑行为大赏了。
让人一脸问号。
案件疑点重重。
而在破案过程中,则不断反转,同样十分颠覆
。
开始时,警方认为凶手是
女性
。
一方面,
这些受害者都有一个相似点,他们都曾虐待女性
。
有的
家暴
。
把妻子殴打到血肉模糊,不成人形。
而且还诱奸15岁未成年少女。
他实施精神操控,强迫未成年少女跟他谈恋爱。
每当女孩提出分手的时候,就会威胁说要告诉女孩男友。
直到他被杀害之后。
他留下的阴影依然没有消散。
导致女孩形成了畸形的恋爱观,误以为家暴、强奸、性骚扰都是男人爱的表达,更说明了彼此是真爱,还指责别人不懂异性恋。
有的
骚扰女性
。
一个受害者生前十分猥琐变态。
在镇上举办行为艺术的活动,参与者全裸躺在沙滩上时。
他就躲在树丛里,边看边自慰。
而且,不断骚扰上司遗孀。
一夜之内,打了三十通电话。
还曾偷走上司遗孀的照片板,然后将里面的照片贴在自己的房间里。
他们无恶不作。
而在这种情况之下,正符合了女性凶手为了逃离压迫而复仇杀人的心理。
另一方面,
受害者都被下毒
。
在意识不清醒的情况下,被杀死。
这也是女性杀人犯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种作案手法。
正如日本有个「老公去死」的网站。
因家暴或受到压迫,许多家庭主妇在网站上诅咒丈夫。
还会交流杀人手法。
甚至真的有人杀死丈夫。
似乎一切线索都让真凶身份指向女性。
但反转来了。
剧中的连环杀手不是女性,而是一个
男性
。
他跟这些受害者无冤无仇。
只是觉得自己觉醒了女性主义思想,认为自己是女性的盟友。
于是,决定杀死这些伤害女人的男人。
建立一个「没有顺直男的乌托邦」。
但讽刺的是,他只是自诩正义。
他的想法其实十分虚伪。
根本没问过女性想要的是怎样的生活,也没给女性选择的权利。
只是要当救世主,满足自己的杀人欲望。
而归根结底,
他所谓的「杀男人以解救妇女」,潜台词依旧是女性要依靠男性,要被男性拯救
。
在警察的助手和未婚夫之间发生矛盾时。
这个连环杀手直接将未婚夫的舌头割断了。
觉得这样能帮助警察助手解脱。
但殊不知,警察助手早已清醒,发现未婚夫是在PUA她。
而这时,
凶手还十分惊讶地反问。
可见,
他根本没觉得女性可以靠自己获得美好的未来
。
而且,他之前还杀死了一个女性工作者。
如果按他的逻辑来算,第一个死的应该是他自己。
但他却始终为自己脱罪,辩解说是因为当时没「觉醒」。
这都说明了他的
道貌岸然
。
归根结底,他只是一个连环杀手。
不难发现,这部剧借连环杀人案的外壳讲述了女性话题。
而不同于许多剧中从受害者的视角出发,控诉压迫女性的大环境。
这部剧用一种
黑色幽默
的方式,描绘了小镇的众生相。
还从男性的视角出发,讽刺他们的滑稽。
在真相还未查出之前,
男警察局局长就武断地认为,受害男性都是好人。
因为在他眼里,小镇里有很多女同志,是一个极端厌男的环境。
所以,他要求女警们找出女性嫌犯。
而小镇上的男人们只靠性别站队,开始了一场猎巫行动。
他们对着媒体大声疾呼,仿佛小镇已经玩完。
而在警方把女性嫌犯抓去审讯,但还未定罪的时候。
直接认定女性嫌犯就是凶手,展开了一系列的报复行动。
用砖头砸窗户玻璃,给房子喷漆,扔鸡蛋。
集体孤立女性嫌犯的儿子。
为了让警方尽快处理掉女性嫌犯,还拿着武器,上街喊话。
「我们希望她们死。」
但女警当然不可能在事实尚未查清的情况下,直接给人定罪。
两方的谈判破裂,气氛开始剑拔弩张。
看上去一场冲突在所难免。
但下一秒却发生反转。
他们的大招只是聚在一起
唱歌
。
非常离谱。
这并非是鼓吹暴力。
只是很难相信,他们觉得唱歌能解决问题。
之后,为了躲避追杀,又坐上大巴,一起逃跑。
这时,还不忘撂狠话,贬低女警察。
没想到,真正的凶手来了一招瓮中捉鳖。
这些男人全都被抓了起来。
他们只是纸老虎。
而关于「厌男」控诉只是在扣帽子。
实际上,镇上的女性居民从没有说过厌男。
还十分有格局。
当过医生的女市长,在发现瞧不起女性的受害者受伤时。
会上前帮助。
而且最后是女性将男人们解救了出来。
女警官顶住压力,准确分析出凶手是男性。
找出了凶手藏匿男人们的据点。
而随后赶来的女镇民们一起救出了那些曾指责她们的男人们。
在这种情况之下,男人们的抗议只是打着正义的旗号,宣泄情绪,根本不是为了真相。
最终,只被人利用,成为攻讦女市长的工具。
就如《我,厌男》中所说,对「厌男」情绪的控诉是一种噤声机制,目的是阻止女性表达愤怒。
这并非是制造男女对立。
也不是蔑视男性。
而是更深层次的诘问——
为什么在女性运动中,没有男性身影的出现?
其中的缘由或许正如上野千鹤子在《始于极限》中的思考。
「如果没有与女性运动相匹敌的男性运动,原因只可能有两个,要么是男性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危害性,要么就是他们从中受益。」
剧中的小镇男性就是一个缩影。
在这样一个熟人社会里,邻居们都知根知底。
自然也清楚受害者的真面目。
但却不约而同,选择隐瞒。
以此威吓女性,稳固自己的主导权。
事发后,只字不提受害者的错处。
反而认为这场谋杀是针对所有好男人的。
他们颠倒黑白,缺乏同理心。
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下,年龄小的男孩更是口无遮拦侮辱女性。
包括他们最亲近的妈妈、外婆和老师。
现在的舆论场,跟这起连环杀人案发生后的争议相似。
观点与观点之间的对抗是鸡同鸭讲。
最后,都变成了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
这并非是因为信息茧房,大众只能看到跟自己一致的观点。
而是如巴普洛夫的狗一样,出现了条件反射,总是情绪先行。
看到相同的观点就无脑赞同,遇到相反的观点就坚决抵制。
或许只有克服这种心理,才能不再纠结男女之分。
而是关注具体的困境。
全文完。
如果觉得不错,就随手点个「赞」和「在看」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轻触阅读原文
独立鱼电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