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历时三年终得一见—《士林典藏》中文版正式发行 | 佳作书局

陈阳 佳作书局 2021-09-26


作为著名中国古董商、收藏家、作家和策展人,马科斯·弗拉克斯的每一本图录总能给我们带来惊喜。2014年他为其庋藏或经手的名贵硬木材质文房小件出版了图录Custodians of the Scholar’s Way:Chinese Scholars’ Objects in Precious Woods


2018年,经过佳作书局三年多的策划与努力,中文版《士林典藏:稀见木作小文房》付印出版。此书被作者誉为是迄今所著之书中最具理想抱负的一本,也是佳作书局落地北京后策划出版的第一本中文书籍。三年多不足为外人道的艰辛,书局为中文读者带来了这本似曾相识却又宛若新生的译版,以期带大家重温中国艺术文化中这一丰富又至关重要的领域。 

相比曾屡屡刮起海内外收藏之风的明清家具,作为这些家具配件的木作文房小件吸引人们的目光是近些年的事。就像作者在序言中所说,在中国古典家具交易的黄金时期,它们只是交易中的添头或者卖家吸引新入市买家投身家具收藏给的招徕物,关于他们的研究就更加少之又少。在各个公立机构和私人收藏的文人家具系列中,文房小件偶有涉及,数量不多,种类较少。


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中,收录有衣箱、药箱、轿箱、提盒、都承盘、镜台、镜架、官皮箱(实际上就是妆奁或镜箱)等文房小件。2007年两依藏出版的明清家具收藏图录中,将文房小件单列一册,其中以笔筒和周制镶嵌件为主。2011年首都博物馆举办的《物得其宜——黄花梨文化展》中,曾展出十余件精彩的黄花梨文房小件。


2014年北京匡时春拍首次推出“择美栖心——文人木器专场”,100余件明清家具文房小品均以顶级硬木如黄花梨、紫檀、红木、乌木等为主要用材。8月份上海驰翰拍卖甄选40余件家具文房小品推出专场。


显然,这些家具“添头”的价值正在被不断认识、认可,这本图录来得正当其时。 


全书共分为三大部分:

1


第一部分序言。作者讲述了他们夫妇收藏明清文房小件的缘起、历程以及出版图录的目的,逐层论述了文房小件产生和制作的文化、历史背景及政治经济因素,四民分业的传统社会中文人与商人、匠人之间的互动,文人士大夫对文房小件的收藏和鉴赏,文人书斋功能、布置及其与文房小件相互间的关系,木质器物在文房中的特殊地位和意义,等等。

文史背景,图书内页

士人与商人,图书内页

文人书斋,图书内页

2

第二部分也是全书的核心,分五个章节介绍了各类文房小件。根据功能和使用人群分为:文具、食器、香具、棋具、内廷器具五大类,每一大类提炼一个主题,以“木”为纲,设置五间理想“书房”;将196件精美文房木作小件置于文人文化背景中呈现。


3

第三部分是极具参考价值的附录,详细介绍了这些文房小件制作使用的木料与工艺。为了让读者对它们有更加直观的认识,作者悉心绘制了器物线图,还原了明代书房场景,标识了器物的残损部分,注明了书中使用配图文物的详细信息,是一本木器文玩藏品的佳作,也是一本可长期参阅的工具书。

木料,图书内页

配套器物,图书内页


也许我们能从其他藏家处找到更精彩的同类品,但是目前所见其他同题材图录无出其右。这样的图录,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而且所费不多,却可以日日坐拥这类目前已价格不菲的精彩木作之美,幸甚!


小器大作精彩纷呈


首先,面对一本藏品图录,我们最关注的是藏品本身的质量,它直观反映了藏家的收藏品味和眼界高下。


明清木作文房是明清家具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些文房小件在用材、造型规律、制作工艺及品质的评判标准上,与家具收藏是一致的。所以,马科斯·弗拉克斯说最初收藏木作文房小件时,“我们纯粹地,凭直觉地,根据他们的形制、做工、材质和完整性来做判断。”我们知道,简洁明快和繁复华美是明清时期硬木家具往两个方向发展到极致呈现出来的特征,然而,并非明代具简,清代具繁,也非不加雕琢就简,雕多就繁,而是一个集中器型、材质等多重因素深究美学要求后作出的综合判断,对文人用器尤其如此。


综观全书所收录的器物,无不是精心剔选后留下的精美之物,大多由紫檀、黄花梨等珍稀木料制作,有工手不凡者(如119页18世纪紫檀透雕笔筒),有纹理异常生动者 (如图A) ,有大料做的大器(如139页紫檀特大笔筒),有随形就料、一器整挖者(如图B),有流传有绪、经历丰富者(如图C)


图A 黄花梨笔筒 17-18世纪 11.3cm x 14cm, 132页

图B 紫檀小圆盘 18世纪 8.5cm x 1.5cm, 203页

图C 紫檀刻诗文笔筒 17-18世纪 12.4cm x 14.3cm, 124页


总而言之,卓异者所达到的工艺和审美与大件家具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此外,还有几件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一是240页收录有清早中期紫檀大漆几何形多宝格案几。这种多用途的格几,用于陈设摆放各种尺寸和形制的古董、珍玩或文具。以紫檀为胎,侧面贴饰起槽线的竹片,整器髹黑漆。这件雍正或乾隆时期内廷工坊生产的作品,用线条和多个平面组成一个复杂几何形结构,因为材质和制作工艺选用得当,整体并不显得繁缛,反而有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之感。这种极为独特的形制,目前尚未见到同类器。藏家认为雍正时期皇室工坊善于制作此类薄漆器物,可能是受到日本漆匠的启示。这是现存最具特色的清代案几之一,它也是清代文房中极为典型的兼具创新性和精巧性的个例。


第二是图录中有三件采用百宝嵌工艺的作品(177页明代黄花梨百宝嵌食盒、375页明代崇祯时期紫檀嵌百宝盒、376页明代嘉靖时期紫檀嵌百宝盒)百宝嵌又名“周嵌”、“周制”或“周铸”,周指周翥,明嘉靖时扬州工匠,相传他是百宝嵌工艺的创始人。据明代钱泳《履园丛话》记载,“周制之法,唯扬州有之。其法以金银、宝石、珍珠、珊瑚、碧玉、翡翠、水晶、玛瑙、玳瑁、砗磲、青金、绿松、螺钿、象牙、蜜蜡、沉香为之,雕成山水、人物、树木、楼台、花卉、瓴毛,嵌于檀梨、漆器之上,大而屏风、桌椅、窗格、书架,小则笔床、茶具、砚匣、书箱,五色陆离,难以形容,真古来未有之奇玩”。明代嘉靖时期紫檀嵌百宝盒,是现存为数极少的可能归于周翥名下的百宝嵌器物,以厚重的紫檀为胎,以珍珠、孔雀石、玛瑙、天然彩石和银等各式材料拼嵌出苏武牧羊的图案。在十余厘米长宽的盒面上呈现人物、鞍马、羊群、云彩、红日、鸿雁、山石等,无不栩栩如生,虽历经四百余年,依然神采不减,使我们得以领略“周制”器物的风采。

明代黄花梨百宝嵌食盒 18世纪 49.5cm x 30.5cm x 10cm, 177页

明代崇祯时期紫檀嵌百宝盒 明 崇祯 1631 15.3cm x 12.5cm x 9cm, 375页

明代嘉靖时期紫檀嵌百宝盒 明 嘉靖 14cm x 11.7cm x 7cm, 376页


书中还收录数件文竹工艺制品。(图P209、380)文竹工艺又称“贴黄”、“翻黄”,是以大型的南竹为材料,去节去青,留下薄层的竹黄,经过水煮、晾干、压平等工序,然后贴到各种形状的器物上。文竹器物通常以木做胎,所用的木料有楠木、柏木、杉木、檀香木、红木、乌木和黄杨木等,多用黄杨木,因其色泽与竹黄近似且质地细腻。一般先用这些木料做成各种形状的器物,然后在器物的表面贴上竹黄,有的因为装饰纹样的需要,要贴上两至三层竹黄。这种工艺始创于湖南邵阳地区,制成的器物大多光素,有匣、盒、盘、文具等。清代传入嘉定并得以改进,在器物贴黄的表层辅以精美的纹饰,使之完全艺术化。这种工艺在乾隆初年后大量进入宫廷,技艺更是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衔接紧密,接榫斗角,毫无榫迹,被誉为“天衣无缝”。纹饰精巧美观,所刻图案有彩花如意、方夔、连瓣勾莲、回纹、雷纹、蝉羽纹、山水人物和花鸟等,某些形制为宫廷专有。

雕花托盘 18世纪中期,19cm x 11.6cm x 2.1cm, 209页


如一对雍乾时期的贴花文竹盒(图P380),盒子表面文竹色泽、肌理等都处理得细腻入微,在贴花云雷纹上又施以变形云纹浅浮雕,乍看直似黄杨木雕刻而成,由此可见清中期文竹工艺的高超水平。清代宫廷工艺技术是我国古代工艺技术史上集大成的时期,既有继承又有创新,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但由于过分重视精工细作,往往格调欠高。这对文竹贴花方盒则不仅技巧高超,而且气质不俗,在清代宫廷工艺品中是罕见的。

贴花文竹盒 清·乾隆 12.6cm x 12.6cm x 5.3cm, 380页


图录中还有一些不常见的材料制作的器物。例如17至18世纪时期的桄榔木制围棋盒,器表光素无文,色泽漆黑光亮,简洁古雅,木纹肌理之上有去除根须后留下的斑斑点点,与建盏有异曲同工之美。尤其是一对盒盖,根须斑点好似孔雀尾羽,华美异常。

围棋对盒 17-18世纪早期, 直径13.5cm, 高9cm, 306页


桄榔是棕榈科的一种,产于中国南部。《本草纲目》卷三十一《集解》曰:“桄榔木岭南二广州郡皆有之,……木性如竹,紫黑色有文而坚,工人解之,以制博弈局”。古人很早就认识了这种材料。宋代周去非《岭外代答·桄榔》记:“其根皆细须,坚实如铁,旋以为器,悉成孔雀尾斑,世以为珍。”这对不寻常的围棋盒充分诠释了中国审美中对自然和道的追求,通过匠人的巧做和对特殊木料的理解,达到形简意足、孤高绝俗的境界。


以上所举实例,涉及多种材质、多种工艺、多种器形,琳琅满目,各擅胜场。


小中见大物中见人


谈过藏品,再来看看藏家对木作文房小件的理解,这直接决定了图录编撰的思想。


作者认为,“为文人书斋特意制作的木制文房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他们都是独一无二的”,“在文人的生活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他们的核心价值观有紧密联系”。作者从木质文房小件入手,结合文献记载复原了这些小件当年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生活场景,复原了文人书斋生活。因此,图录中的木质文房器虽小,形神俱全,足以小中见大,物中见人,藉以能领略当时文人生活方式和文人意趣。


作者没有就物论物。序言中,作者以科举的兴起、士人阶层的出现及发展为主线,按时间顺序概述了宋元明清各朝代政治发展概况,科举及士大夫阶层的整体状况及其对文人器用的影响。通过分析士人与商人、匠人的关系,充分涵盖了木质文房小件的制作者、使用者和收藏者。从原始文献出发,分析了明代商品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作为奢侈品的文房何以能够受到文人士大夫和富商阶层的青睐,其制作与收藏又如何快速地成为一种风尚。从大的环境背景入手,按照文人阶层的产生、文人意识的生发、文人用具的勃兴,即至明末其他社会阶层对文人生活方式的追捧模仿,层层深入开去。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文人品味的持续,而且还能看到被奢靡风气影响的文人用具出现某种变化的迹象。


作为西方收藏家,马科斯·弗拉克斯尤为难能可贵的是没有单纯用极简主义的西方式审美观来理解这些文房小件,而是处处着眼于从这些器物产生制作和使用的时代背景和人来诠释它们,评判它们的价值。虽然作者对材质的珍稀有明确认识,但并不以此为判断器物珍贵与否的最主要标准。144页收录有一个18世纪的根雕笔洗,就木随形,外壁保持自然形态,仅仅出于实用的防水目的,在内壁上髹漆。再如131页中18世纪水黄杨木制作的小笔筒,论料不算名贵,但是纹理具有宋元时期郭熙、范宽山水画的神韵,层峦叠嶂,恍如出自大师手笔。藏家充分理解文人用器的价值不在材料本身,而在文人意趣主导下,匠人化自然神奇之功创作的器物所达到的神韵。

黄杨木小笔筒 18世纪, 131页

根雕笔洗 18世纪 12.5cm x 5.2cm, 144页


中唐以来,随着文人集团形成逐渐形成了一种文人意识,或者可以称为“士气”、“士夫气”、“文人气”。这是以儒家士大夫群体为主要传承主体的一种群体意识,“大率指具有一定的思想性、丰富的人文关怀、特别的生命感觉的意识,一种远离政治或道德从属而归于生命真实的意识。”(见朱良志《文人画的人文价值》)文人意识的丰富与道禅哲学的影响密不可分。两宋以来,文人意识又融进了理学、心学的思想,成为一种具有深厚哲学背景的文化现象。


文人意识通过各类艺术形式表达出来,即是文人艺术——一种重视人的内在体验的自省式艺术。明代中期以后,文人艺术成为一种风潮,几乎所有艺术种类都受到影响。和明式家具一样,在融入精神性因素后,木作文房小件具有难以穷尽的美,独一无二的特质使其完全可以成为中国艺术的最高典范之一。因此,马科斯·弗拉克斯说,“木质文房的器形和特点使它们在文人研究当中显得特别重要,也吸引了现代的收藏家,他们不仅被器物本身所吸引,也被器物和使用背后的文人价值观和理念所吸引。”


精细制作可感可思


最后,让我们再回到图录本身。和马科斯·弗拉克斯前面几本藏品图录一样,作者充分发掘了器物本身的材质美、形式美,运用照片、配图、插画提炼概括这种美,并营造能衬托器物美的氛围上,做足了功夫。作为一名读者,很容易被它的精美所吸引,最后深深感叹于它的艺术性。


书中随处可见独具匠心的制作:


其一,图录选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木质窗棂作为各单元之间的隔断,有水波纹、冰裂纹、叠套海棠式、万字曲水式等形式。水波纹的窗棂格,我们第一眼被它的形式美所惊艳,细看之下,每一段曲线都是由数个s形小件拼接,而这些小件,居然又是由三层木料镶配而成。初见惊艳,又耐细看,工之巧,令人叹为观止。万字曲水式窗棂格髹金漆的,又称为万字不到头、万字锦、万字纹、万字拐、万不断等,利用多个万字(卐)字联合而成的一种四方连续图案。其中“万”字,寓意吉祥,“不到头”寓意连绵不断,整个图案有吉祥、连绵不断、万寿无疆等含意。


不必担心这些隔页的美喧宾夺主,作者心思缜密,选用不同的气质的窗棂格与不同性质的器物搭配:用富有山水自然之趣的水波纹窗棂格搭配书房用具,用轻巧灵秀的叠套海棠式窗棂格搭配闺房用具,用富丽堂皇的万字曲水式窗棂格搭配宫廷内府器物。


其二,作者在注明每件器物的尺寸之外,在附录中把各个器物的线图排列在一起,它们的相对尺寸大小可一目了然。又有艺术家刘欣根据器物功用、尺寸大小、摆放位置及文人在书斋中的活动绘制的场景复原图,我们对各类器物的日常使用亦可一目了然。


此外,作者还对木质文房收藏中长期沿用的术语进行解释,举例说明包浆、皮壳、老损、嵌饰、雕工、起线和压条、金属配件、石嵌板、纹理等概念。因此,即使是欣赏、收藏木质文房的新手或一名普通读者,也能很快了解这一领域的相关知识。


其三,对配图中的器物进行详细说明。从商代的铜觚,宋代的青瓷盒、琵琶形茶匙再到明代的端石笔舔、清代的匾额、窗棂,无一物不是精心挑选,总以充满文气为第一要义。放在一起,丝毫不会因为年代、材质、造型的差异而产生冲突,反而因相似的气息、互补的功用而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其四,书末配有修复过程的图片,作者毫无保留地将其原有状况,即修配之前的情形拍摄保存,使读者能够通过这些写真照片获得一些原始信息,便于更深入地学习观摩并引起思考。


总而言之,且不论图录中的器物有多美多奇,仅仅本身,就是一件精雕细琢的艺术品。


在中国古典家具,尤其是明末清初硬木家具收藏的黄金时期,这些作为添头的木作文房小件是如此的不起眼。在这样的背景下,马科斯·弗拉克斯夫妇开始留意并收藏这些小件。今天看来,不能不佩服他们的眼光,也成就了我们手头这本《士林典藏:稀见木作小文房》。应该说,他们对藏品选剔之精,种类搜罗之全,研究讨论之深,图录编著之美,至今日尚无出其右者。这不仅是对个人收藏的总结,其富有学术性的系统研究,对整个长期不为人所注意的文房小件进行的整理,给喜爱古典家具、文人木作和从事设计的人们,提供了一份宝贵的、沉甸甸的资料。以其一异邦人士,对我中华文物认识之深,实可感佩!


作者:马科斯·弗拉克斯 Marcus Flacks

译者:陈阳、杨晓海

出版:文物出版社、佳作书局

装帧:硬精装;页数:486页

尺寸:26.5 x 32 x 3.5 cm

印刷地:欧洲比利时

370张全彩图,约200件稀见木作小件



如何订购


1.【微信购买】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微店直接购买;

2.【淘宝购买】在淘宝网检索店铺“佳作书局”,在店内查找关键词“士林典藏”即可;

3.【手机淘宝】复制这条信息¥tsqE0tTpPgB¥后打开手淘

4.【实体店购买】北京的朋友可直接到佳作书局实体店购买,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北里14号楼一层后院(中央美院北门对面国际画材中心)。


感谢读者朋友对独立书店的支持,欢迎转发!


关于佳作书局


佳作书局于1942年创办于上海,拥有亚洲艺术及文化领域非常重要的书籍资源。75年间,分别辗转纽约(1948年)、芝加哥(1991年)两大城市,并于2014年回到中国,落地北京。在持续发挥亚洲艺术、历史书籍资源优势之余,积极拓展其他经营类目,囊括了世界范围内各种艺术门类的优质出版物。不仅如此,书店还拥有大量珍稀图书,如限量珍藏本及绝版著作。与此同时,佳作书局也始终保有出版业务,致力于出版和传播最高水准的艺术研究类读物,为国内艺术的发展与研究提供更丰富的文献参考资源。


欢迎添加微信客服咨询

微信客服: jiazuoshuju


点击“阅读原文”直接购买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