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插画中寻找自由——作为插画家的大卫·霍克尼

肖诗颖 佳作书局 2021-09-26





Standing as paragon


真正的插画不是对故事简单地转译,而是再次诠释,通过构建一种图像语境来回应文字的语境,在艺术风格和想象维度上与后者保持一致,当两种语境相互重叠时,才能在读者眼前显现出完整的世界。所以真正的插画是一种艺术创作。

 

不过插画对于霍克尼来说,却不仅仅如此,他把插画创作视为探索和解决艺术创作问题的一种途径和练习方式。在这个过程中,霍克尼所关注的问题和他在之前的绘画创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是类似的(比如如何描绘透明的事物)。因此不同于一般的插画家,霍克尼是以艺术家的思维方式进行插画创作,他在乎的并不是把画面描绘得多么精美,而是如何表现某个画面,这也是他选择某些故事或某些文段进行插画创作的标准——他并不选择故事中所谓的重要情节,而是选择某一处有意味的描述来表现。

 

▲大卫·霍克尼《老林克兰克》(Old Rinkrank)插图


比如他选择《老林克兰克》(Old Rinkrank)是因为这则故事是以“一位国王建造了一座玻璃山”这句话作为开头的,霍克尼对于如何描绘一座玻璃山很感兴趣,他尝试画了6、7次,甚至曾为此打碎了一面玻璃,画那些玻璃碎片堆起来的样子。霍克尼最后从200多则格林童话里选出了6则故事进行创作,它们分别是《海兔》(The Little Sea Hare)、《鸟弃儿》(Fundevogel)、《莴苣》(Rapunzel)、《学习发抖》(The boy who left home to learn fear)、《侏儒怪》(Rumpelstilzchen)和《老林克兰克》(Old Rinkrank),最后汇集成一本小册子,即《格林童话六则插图本(大卫·霍克尼绘)》(Six Fairy Tales from the Brothers Grimm with Original Etchings by David Hockney),于1969年在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

 

▲亚瑟·拉克姆的插画(左), 埃德蒙德·杜拉克的插画(右)


在霍克尼的插画中,没有复杂的背景和繁复的装饰,黑白的色彩使画面有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以及一种空间的抽象性。人物的形象也多呈侧面,没有过多的表情和动作,仿佛凝止于某个永恒的瞬间。所以霍克尼的插画虽然没有亚瑟·拉克姆(Arthur Rackham)和埃德蒙德·杜拉克(Edmund Dulac)的插画(拉克姆绘制的《爱丽丝梦游仙境》和杜拉克绘制的《一千零一夜》至今是插画中的经典杰作)那样浓艳浪漫、精致华美,却有着一种理性的节制和冷静的锐利,就如同格林童话本身的语言一样,直接而简洁。

 

▲大卫·霍克尼《老林克兰克》(Old Rinkrank)插图


▲保罗·乌切罗《圣乔治斗恶龙》,15世纪,雅克马尔-安德烈博物馆(Musée Jacquemart-André)


这种画面风格的形成一方面与他借鉴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有关,如《老林克兰克》中坠入玻璃山被老人威胁的公主,其侧面形象来源于保罗·乌切罗(Paolo Uccello)的作品《圣乔治斗恶龙》(Saint George and the Dragon,1470s),《莴苣》中骑着马走向城堡的王子,其背影参考了乌切罗的作品《林中打猎》(The Hunt in the Forest, 1470),《鸟弃儿》中邪恶的老厨妇借用了莱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描绘人像的手稿。这些借鉴的痕迹体现出霍克尼对于古代艺术传统深厚的了解,以及对这种传统得心应手的运用。但在这个过程中霍克尼并非完全照搬,而是根据自身对文本的理解有选择性的将前代作品中的元素纳入到插画的语境之中,使之复活。

 

▲大卫·霍克尼《莴苣》(Rapunzel) 插图(左),《林中打猎》局部(右)


▲保罗·乌切罗《林中打猎》,1470年,阿什莫林博物馆(Ashmolean Museum)

 

▲大卫·霍克尼《鸟弃儿》(Fundevogel)插图


 ▲莱奥纳多·达芬奇《怪人侧面头像》(The Head of a Grotesque Man in Profile Facing Right),1500年

 

另一方面,这和霍克尼自身形成的艺术风格有关,其中部分插画反映了霍克尼以往的创作痕迹,如《海兔》中藏入乌鸦的蛋和鱼肚中的男孩,源于霍克尼之前为好友作的速写稿,《学习发抖》中坐在黑暗里被黑猫袭击的男孩,其构图容易让人联想到霍克尼1962年创作的作品《强调静止的图像》(Pictures Emphasizing Stillness)和《跳跃的豹》(Leaping Leopard),而这个故事中男孩在夜里被巨人恐吓的情景可能改编自霍克尼1963年的版画《催眠师》(The Hypnotist)。至于插画中描绘的建筑则直接采用了霍克尼上年9月在莱茵河游玩时所绘的建筑速写稿。

 

▲大卫·霍克尼《海兔》(The Little Sea Hare)插图

 

▲大卫·霍克尼《学习发抖》(The boy who left home to learn fear)插图

 

▲大卫·霍克尼《强调静止的图像》(Pictures Emphasizing Stillness),1962年

 

▲大卫·霍克尼《跳跃的豹》(Leaping Leopard),1962年 

 

▲大卫·霍克尼《学习发抖》(The boy who left home to learn fear)插图

 

▲大卫·霍克尼《催眠师》(The Hypnotist),1963年

 

另外,还有一些插画的创作是受到其他超现实主义画家的启发,如《学习发抖》中披着白布站在黑暗中的教堂司事和《侏儒怪》中堆满屋子的稻草便是受到勒内·马格丽特(René Magritte)作品的影响。

 

大卫·霍克尼《侏儒怪》(Rumpelstilzchen)插图

 

▲勒内·马格丽特《搏斗者之墓》,1960年,私人收藏

 

“我们走进了另一个世界,在那里有侏儒怪、会说话的鱼和着火的刀,骄傲的公主生活在孤独的城堡里,霍克尼准确地把握了故事的内容,轻松地回旋于怪诞和奇异之间,那些留恋天真的童年和缥缈的梦境的人都应该去看看霍克尼的插画。”

——奈杰尔·戈斯林(Nigel Gosling,英国艺术评论家)


不拘泥于插画常规的创作逻辑,巧妙地借鉴前代大师的作品,同时融入自身的艺术创作风格,使两者在格林童话的故事语境中浑然一体,像霍克尼这样的插画家可谓独一无二,他绘制的这本小册子也意料之中地成为当时的畅销书。对于霍克尼而言,他收获的不仅是商业上的成功,更多的是艺术创作的快乐:“和画油画相比,我在做插画的时候要更自由。有时候在画油画时会遇到一种障碍,也许那是丙烯颜料带来的一种负荷感。而在画插画时却不会这样,恰恰相反,我感到一种媒介本身带来的欣快和愉悦。”

 

作者/肖诗颖 中央美术学院


 佳作推荐


▲佳作预售:大卫·霍克尼绘《格林童话六则插图本》


▲ 《David Hockney:A Bigger Book》 << 滑动查看 >> 



▲ 《David Hockney:A Bigger Book》 套装赠品《A Chronology》


书影实拍


 ▲ 《A Chronology》


▲ 《A Chronology》


▲ 《David Hockney:A Bigger Book》


▲ 《David Hockney:A Bigger Book》


▲ 《David Hockney:A Bigger Book》



关于佳作书局


佳作书局于1942年创办于上海,拥有亚洲艺术及文化领域非常重要的书籍资源。75年间,分别辗转纽约(1948年)、芝加哥(1991年)两大城市,并于2014年回到中国,落地北京。在持续发挥亚洲艺术、历史书籍资源优势之余,积极拓展其他经营类目,囊括了世界范围内各种艺术门类的优质出版物。不仅如此,书店还拥有大量珍稀图书,如限量珍藏本及绝版著作。与此同时,佳作书局也始终保有出版业务,致力于出版和传播最高水准的艺术研究类读物,为国内艺术的发展与研究提供更丰富的文献参考资源。

店员/美术编辑招聘

联系邮箱:info@paragonbeijing.com


微信客服: jiazuoshuju

欢迎添加微信客服咨询


淘宝网搜索店铺“佳作书局”

京东搜索“佳作书局原版图书专营店”

微博@佳作书局

邮箱:info@paragonbeijing.com

实体店: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北里14号楼一层后院


大卫·霍克尼先生生日快乐!


隐秘而伟大,这些同性恋伴随着天才照亮了艺术史

你可爱,世界便可爱 | 去迪士尼前怎能不知道TA?


“日本近代绘画之父”——横山大观诞辰150年特别展图录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微店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