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翀新书:《青铜识小》 | 佳作书局
商周时期的菜品与青铜器器种的关系?青铜器如何从“重酒”到“重食”发生变化?“虎食人”的纹饰有何种解释?青铜器形纹饰如何与观看产生联系?……
这一系列关于青铜的“秘密”,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青铜识小》
点击图片购买👆
独家签名本
作者:张翀
出版: 北京联合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6月
尺寸:32开
定价:52元
1
-作者简介-
张翀,生于西安,西北大学历史学硕士,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艺术学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青铜器金文、早期中国研究,兼及美术史及书画。
出版《中国古代青铜整理与研究·青铜豆卷》、《汲古闲辞》、《青铜识小》等书,发表《〈诅楚文〉真伪与版本问题新研》《博古图画的再考察》《略论宋公铺与山东豆器》等学术论文十余篇,以及书评书话多篇。
2
-关于序、后记-
张翀博士在《青铜识小》一书的《后记》中说,自打二十年前进入大学后,就一直“在逃”。先是学考古学,待考古学形势大好,又逃往艺术史。近年来,艺术史又一片大热,他又准备逃离,去做古物、小学研究。
其实,不光是张翀在逃,我们都在逃。无论古今中外,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个人都要面临一个无法逃避的重大问题:什么样的工作最适合自己,换言之,自己做什么工作最好。遗憾的是,这往往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因为谁也不可能去尝试每一种工作,确定哪一种工作最契合自己的特性,从而将才情发挥到极致。于是,“逃离”的事件经常发生。
“逃离”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主动逃离,诸如鲁迅、郭沫若早先都是学医的,后来弃医从文,成为中国现代的大文豪,他们的“逃离”显然是成功的。还有一种是被迫逃离,大多数人是为生计而被迫逃离的。当然也有人不逃离,一辈子守住一块阵地,也能成就辉煌,如陕西作家路遥、陈忠实,他们的作品《平凡的世界》《白鹿原》已成为时代的经典。张翀博士则属于主动“逃离”。主动“逃离”说明逃离与否的主动权在自己手里,主动逃离的人通常境况比较好。张翀自言大部分时间在临池习字,可见生活之悠闲。
如今逃离的人似乎越来越多了。一方面,学科越分越细,为了拿项目、评职称,早出成果,人们只能将全部精力集中在某一点上,很难有暇顾及其他。快要退休或者退休之后,才发现还有别的路可走,抱怨自己为什么没有早一点“逃离”。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但另一方面,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力度加大,人们对工作选择的自由度也越来越大,“跳槽”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
张懋镕为《青铜识小》题字
所以张翀的每一次“逃离”,我都表示理解,甚至有点赞赏。其实张翀的每一次“逃离”,无论是从考古学到艺术史,还是回到古物、小学的研究,相距都不遥远,还是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近代考古学兴起于欧洲,当时的考古学一般是指对含有美术价值的古物和古迹的研究。
有“考古学之父”称号的德国学者温克尔曼,他的名著就是《古代美术史》。在中国,作为考古学前身的金石学,兴起于北宋时期。当时所谓的“考古”就是指对文物的研究,侧重于从美术角度鉴赏文物。
近代以来,随着学科的发展,考古学与美术学的分界愈趋明显,考古工作者不一定懂艺术,面对多姿的造型,精美的图案,无法从美术学的角度深入探讨;而美术工作者往往不清楚中国古代的文物中蕴含有那么多的美的元素。
而如今,张翀博士在“逃离”的过程中,无疑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就是将考古与美术沟通起来。
试看他的第一部著作,从青铜豆的类型学分析讲到分期断代,显然属于考古学范畴,以严谨为要旨。
第二部著作则不同,从所收文章篇目《镜凝菁华》《如许青花》可知,同样谈青铜器、瓷器,却是从美术的角度审视文物,以文笔活泼为要旨。
第三部著作《青铜小识》又不一样了。它是由十二篇较长的论文组成,比第一部内涵要开阔,比第二部思考要深沉一些。譬如《伯懋父簋墨书与商周书法》对于金文书艺的讨论,很有理论深度;《园林中的金石》是从金、石的角度来看园林艺术,可谓别开生面。可以说,第三部著作的出版,标志着张翀博士已经能较好地将考古学与美术学结合在一起了。当然这种结合也是分层次的。第二部是写给较广大的读者,第一、三部则更适宜于专业人员。
张翀是幸运的。对于张翀来说,似乎不用太担心“逃离”的成本。因为他的每一次逃离总有收获,总能写成一部书。而且每一部书的风格都不同,后一部书往往超出前一部书。所以说张翀的“逃离”应该是一种成功的逃离,每一次“逃离”都可以看做是一次华丽转身。
张翀还很年轻,今后的路还很长,怎么走?正如他自己所说,还想继续“逃离”。鉴于他如今已经“逃离”有术,我没有任何可担心的,只期待着再看他下一次“逃离”后的新集子。
张懋镕
戊戌清明于古城西安
《青铜识小》序摘选
自打近二十年前进入大学后,我就一直在逃,逃往人烟稀少处。
彼时,考古学尚且不热,我亦欣然从学。硕士读完,形势大好,我心则偶有惶惶不安之感,遂进京在历史所挂单。混过数载后,则转向美术史,且攻读博士学位……
可是,我又能逃到哪去呢。我挑中一个灯下黑的地儿,从书名的《青铜识小》也看得出想选择古物、小学这等去处。虽然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但也有最危险的地方越安全的说法。
上述这些与时下更热的金石、名物不无关系。我虽不愿与之过多联系,但总强过不是稷下的学宫。
这些“逃难”的文字多收在第一部分“铜器文化史”,第二部分也有几篇,似乎也在说明我始终不是一个合格的铜器研究或是古文字学者。但在“艺术史观察”方面,则完全将我和盘托出,这几篇代表着我在美术史研究中学习历程。
在我“逃走”的路数,有幸能遇见张懋镕、郑岩两位良师,是我的幸运。两位老师对我十分宽容,镕师更是为之赐序,并用金文题署。也要感谢谷卿、唐饮真两位先生,不以谫陋,慨然收入丛书。最后,我要感谢在这条路上遇到所有的人,尽管我也不知道这路是否正确。
3
-精彩内文节选-
《羊形铜器的隐喻》
湖南宁乡出土四羊方尊 器高58.3厘米
提到羊形青铜器,大家最为熟知的莫过于四羊方尊了。
这件铜器自上世纪三十年代出土于湖南宁乡之后,就闻名遐迩。1938年,湖南宁乡月牙铺村民姜景舒在附近山上种地,意外挖出这件四羊方尊。
出土及运输的过程中,器物的口沿及其他部位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后来,很快被贩卖到长沙的古董市场,因参与人员的分利不均,被其中一位姓杨的人告发。长沙县政府将这件铜器没收后,暂由湖南省银行保存。在移交银行库房前,曾在时任湖南省政府主席的张治中的办公室待了一段时间。
不料,1939年下半年,日军进犯长沙,湖南省银行转移到沅陵县,但后遭日机轰炸库房,这件国宝碎成二十余块。1950年,周恩来责成文化部追查方尊下落,在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的专家蔡季襄的多方奔走查询后,才在中国银行湖南省分行的库房中找到碎片,经文物修复名手张欣如修复,这件重器重获新生。现在,人们也还能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展厅中安静地端详它。
摘自《羊形铜器的隐喻》,第44页
《园林中的金石》
当书画碑石从书房移出,曝露在园林之中,人们在天光中停留的时间变多,使用必要的家具变成一种适当的需要……室内惯用的木质家具在室外的园林中容易遭受日晒雨淋,变得不实用起来,石质家具就顺势出现在园林中。……
谢环《香山九老图》局部
《香山九老图》中在一株老梅下,设置了一座石桌,旁设四个石凳,另与旁边的丹鹤仙禽、远端的碎石小路搭配,十分和谐。
而在另一端的茅亭中,一小童在搬两件内翻马蹄木凳,显然是从室内搬出,在茅亭中暂时停坐休憩,童仆微露疲累甚至不耐烦的神情。
人类的伟大之处就在于能够创作出一切可以偷懒的机会,园林中的石质家具即是此例。
宋徽宗《听琴图》(传)
……石质家具较为早期的形态可以在《听琴图》中看到,用以放置香炉的那尊石座。但因只是放置香炉,并非是与人们起居坐卧有关的家具,似乎也可以认为只是随手放置,不是专用之具。
但考虑到石座的造型显然是经过刻意雕塑,又居于画面的居中偏下的地方,似乎也存在是类似室内木质香炉案几的室外形态的一种可能。
周文矩《文苑图》局部
在更早的《文苑图》中松下有一文士凭靠用片石叠成的座石中,手持笔纸,稍低位置的石上放置两方石砚,一小童附身在抄手砚上研墨,另一方风字砚暂时闲置。……园林中的石质家具更多的是呈现世俗的实用功能,并要能与周围花卉、湖石融为一体。石质家具作为园林中的常设之物,既是有实用功能的器具,也是有在景观中点景的妙用。
摘自《园林中的金石》,第237-240页
《“九鼎”及鼎文化》
政和鼎(采自《千禧年宋代文物大展》)
徽宗监制铸造的政和鼎现在藏在台北,器名虽有“政通人和”的政治寓意,但其气质直追三代,鼎腹兽面却有几分的温丽,如赵佶笔下的锦鸡。
这不是简单的开炉造鼎,背后具有敦厚扎实的学术文化背景,比如吕大临《考古图》,比如徽宗定《五礼新仪》,比如新修聂崇义《三礼图》,比如赵佶自身的文化修养。
台湾学者陈芳妹说,“徽宗的‘隆礼制乐’与前朝相比,因此有其更明确而绵远的目标及落实的方法……在大晟新乐乐成的同年,徽宗朝更实行九鼎制,铸九鼎,奉安九成宫,徽宗俨然更具备了周天子铸九鼎以掌握天下,君临天下的气势”[2]。
宋人的好古并不是停留在口头上,也并不浅薄,像《考古图》的作者吕大临。
《考古图》 书影
前几年在陕西临潼境内发现吕氏家族墓地中,一座被认为是吕大临族兄墓中发现一只西周时期的铜鼎。而有“四奸”恶名之一的蔡京则被徽宗定为鼎礼仪使,并修成《鼎书》十七卷,《祭鼎仪范》六卷,且以每岁祀鼎为常典。
徽宗及其官吏、文人名流,在礼乐学术背景下将九鼎之风制度化、规范化,可谓是集前世之功,萃当时之力,流后世之风。后来在清代乾隆时,也有类似之举。
乾隆也某些方面过于附庸风雅,少年得志的君王在气魄胸襟上难于超迈紫禁城的宫墙。所以也不开炉了,仅用和田玉仿作周文王鼎、周友史鬲鼎,变成了三希堂中的文玩而已。
摘自《“九鼎”及鼎文化》,第14-16页
4
-目录-
序
铜器文化史
“九鼎”及鼎文化
饮食文化视野下的青铜器
羊形铜器的隐喻
金文中的世界
西周早期青铜器的金文与历史
伯懋父簋墨书与商周书法
器与铭:铜器的文本与图像关系
金文整饬的动力与方法——以早期铜鼎铭文为例
艺术史观察
跽、坐与“负重”
双身的立体意味
铜器的观看
园林中的金石
后记
5
-相关活动预告-
佳作书局很荣幸的邀请到张翀及其他老师,在今年十月将为大家带来“海外藏金”的系列沙龙活动。
“海外藏金”系列沙龙将聚焦于九十年代出版物《赛克勒收藏青铜礼器》(商代、西周、东周三卷),并由此引出那些经种种原因、途径而流失海外的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相关故事。
感兴趣的读者请文末添加客服微信咨询购买
商代卷:
第一卷的文字部分对商代青铜器做以综述。本卷图录部分有104个词条,极为详细地探索了商代青铜器的铸造技术、铭文、器型和区域性风格。
每个藏品都附有彩图,涵盖拓本、细节图和500多张对比器型图。作者在本书中系统参考使用了同期的考古发现,包括安阳时期之前的(pre- Anyang)青铜器考古和1976年的商代墓葬考古成果。
西周卷:
在第二卷A部分,罗森(Rawson)撰文研究了西周(公元前1050年到公元前771年)的青铜器类型,她在器型的出现时间和器型设计上进行了重点讨论。A部分的附录包括青铜器发掘地点、铭文,以及样本分析。B部分是图录,每一件收藏器物都附有整版彩图、细节描述和对比器型图。
东周卷:
第三卷中,苏芳淑教授(Jenny So)对东周青铜器进行全面的介绍,并涉及到近期的发现和研究成果。值得注意的是,苏教授系统地运用考古学发现去追踪青铜器的地区性发展和时间顺序。
罗泰教授(Professor Lothar von Falkenhausen)和听觉物理学家托马斯·D·罗辛(Thomas D. Rossing)合作,对青铜钟进行了跨学科研究,其文章也收录在内。
本卷有90张彩图和560多张黑白对比图;附录有关于青铜合金的元素组成、铅同位素比值和陶范残余的热释光测试值。
关于佳作书局
佳作书局798旗舰店
佳作书局(PARAGON BOOK GALLERY)1942年创立于上海。在过去的近80年,佳作书局先后流转于上海、纽约和芝加哥,并于2014年再次返回中国。作为致力于促进中西方艺术交流的独特角色,佳作书局将继续秉承专业化、全球化的经营传统,更加专注于中外艺术类图书的引介、翻译及出版,并持续举办丰富的艺术文化活动,为国内外研究人士及爱好者提供深度服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但请不要重复添加噢
淘宝:搜索店铺“佳作书局”
京东:搜索“佳作书局原版图书专营店”
微博:@佳作书局
微信公众号:佳作书局
Instagram:@paragonbookgallerybeijing
实体店铺:
798旗舰店:北京市朝阳区798艺术区E06
央美店: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北里14号楼一层
UCCA | 佳作书局: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二层
乌镇店:浙江省嘉兴市乌镇西栅景区内灵水居
芝加哥店:美国芝加哥西35街1029号,Zhou B艺术中心
联系方式:
info@paragonbeij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