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钥匙玩校是什么?

池晓 池晓题大作 2019-10-25
一、玩校


玩校,顾名思义,就是基于玩的学校。


在《我要开个玩校》一文中大致描述了我的构想,但没有提及我的初心。


我反思自己的教育成长经历,正是在12-15岁这个年龄段出现了“成长的烦恼”,虽然成绩一直都能确保拿到奖学金,但是对教育方式和内容的怀疑让我开始不喜欢学校。当时,我直觉认为那个最需要的就是阅读、旅行、开始尝试自己感兴趣的事,但是学校并没有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支持。


我认为问题出在“可能性”上。我没有跨出自我的局限,对书和互联网都信心不够,没有看到学校之外的可能性,被现实局限住了思维。我们在大脑飞速发育的时候,需要多认识有意思的同龄人、成年人,需要多接触新鲜有趣的事物,需要有机会开始尝试深入思考自己。


玩校便是为“可能性”而设计,特别适合好学的、好动的、爱玩游戏的、叛逆的、“早恋”的年轻人,我将成为他们忠诚的玩伴。


我在12-15岁的时候,也就是初中阶段,做过两件到现在想起来都很有意思的事情。


第一件事,源于《足球俱乐部》杂志的一个栏目,叫做信虫部落(Letterfans),我不但一期不落的关注这个栏目,也在他们的鼓舞下亲自实作。


简单来说,就是给国外的球队、球星写信,来索取纪念品或球星签名,并不局限于足球领域。信虫部落栏目有很多资深老信虫,他们有的人和罗伯特·巴乔成为了朋友,有的人得到过法拉利车队的赛车服。我以初中生的英语水平陆续给FIFA、曼联、阿贾克斯、利物浦、波尔多、斯图加特、云达不莱梅等等我相对喜欢的球队写信,陆续也收到了很多回信,FIFA给我寄来一本《Directory 2004》,里面有贝利、马拉多纳、贝肯鲍尔、普拉蒂尼等诸多足坛名宿的通信地址,可惜我循地址发出的信件都石沉大海了。更遗憾的是,我几乎每个月都给最喜欢的球队国际米兰去信,不吝赞美,索要签名,也常常推荐球员,比如“我们国家的王大雷是一个很有潜力的门将”,而总被诟病为“球星黑洞”的国米也吞噬掉了我所有的去信。



(图为我收到的罗本亲笔签名)


除了收到回信时的兴奋,我还大大获益于那几年英文通信的操练,我那年的中考英语作文就是写信,包括信封,疏于练习的同学们也许一筹莫展,但我手拈来,不在话下。


这件事也影响到了我的一些同学,其中一个同学受到启发,在他上高中以后给自己喜欢的演员艾玛·沃森(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赫敏的扮演者)写信,得到了她的签名照。


第二件事,是初三时候灵光乍现的产物。我和我前排的W同学一起做了一个WC证券交易市场。每个同学都是一支股票,根据上课发言、老师评价、考试成绩等指标确定每天的股价浮动。由于有趣的机制、正向的激励以及狗血的名字,很快吸引了班里一些同学加入,那段时间,明显感觉到参与的同学们上课的积极程度。后来,我们的证券“大盘”,即我的一张草稿纸,被我无意中夹在作业里上交了,从此杳无音讯,此事也就此打住。


12-15岁,是人智能和情感成长的黄金期。我想我自己当时做的这两件事都让我得到的锻炼和远大于做题和考试,与真实世界发生了联系,又创造了一些新的玩法,和同学们有了更多互动。而真实的创造、与现实世界关联,恰是我在玩校中想强调的两种表达方式,而我也借此思考,如果现在有12-15岁的学生像当初的我一样玩出这样的花样,我该怎样为他提供更好的支持?


如此想来,“玩校”这个名字里就包含了我想改变的三件事


1
对有趣的想法提供学校层面的支持

但我支持的方式可能会很特别,是推荐性质的被动支持,比如有小朋友做了证券市场,我就为他提供一个机会,去了解真实的证券市场运作,学习一些金融常识,但并不强制。每天都给他提供一些新的发展选项。


2
关于幽默和严肃的教育


我们现在的教育里,普遍缺失了幽默感和娱乐精神,活得太严肃。然而悖谬的是,我们的社会又是娱乐至死的浮夸,漠视真正重要的问题,比如信仰。


而幽默感这样轻松随意的东西,不适合严肃教学。而终极关怀和严肃思考,更需要自觉自主,而不是填鸭和灌输。在这样的沟通和实作中,既做了有趣而严肃的事,也可以对有趣和严肃本身有所感知。


3
更多玩校让更多人开始反思“学校”

现代学校是工业革命以来的产物,在生产力需求极高的年代,这样的学校组织非常稳定而高效,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导下,像生产螺丝钉一样生产“对社会有用的人”。 然而,在技术革命之后,机械自动化大量大大提高了机器的生产效用,取代人工,形成生产系统。而人被解放出的双手和头脑,不再需要重复劳动,而需要理解和创造性地开发和升级生产系统,需要的技能改变了,教育的路径自然需要变革。


追求确定性的教育已经过时了,如今的学校样式已经不再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2012年开始,将有65%的人开始从事从来没有过的职业,教育的中心应该更偏向于关于不确定性的教育。


创造力本就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然而现在的教育却倾向于告诉你说,那是少数人的天分。我说,创造本是所有人的天分,可惜只有少数人的在如此教育中得以幸存。School这个词是从希腊语schole一词来的,意思是“闲暇”,而闲暇就是用来玩的。学校本就该是玩校,用心的玩,就能将闲暇变为创造的沃土,而不是时间的坟墓。


对我而言,评判玩校的主观标准就在于,玩校能为更多人,尤其是12-15岁的少年提供更多有趣的可能性,以至于当年的我都可能被吸引,从而改变自己。


所以,我并不希望独占玩校这个概念,我希望和我理念相似的、方向一致的人,和我一起来开设形形色色的玩校,让世人开始反思学校的职能和运作机制,也许学校并不需要围墙和教室,学习并非只发生在学校这个场域,在哪里玩,就在哪里学。我们需要跨过恐惧的藩篱,看到更大的世界。


学校在墙外,教育就是翻墙。


二、钥匙

这不是一把万能钥匙,但这是一把“可能”钥匙。


钥匙,既能打开一扇通往无限可能的门,也能打开回家的门。这代表了两种学习方式,一种向外探寻可能性,进行自我通识教育,寻找这个世界最吸引自己的部分,需要正视对未知的恐惧;另一种需要找到自己的初心,自我整理,认识自己的天赋智能。


这是一把出门远行的钥匙,也是一把回家的钥匙。我喜欢这种回环感。约瑟夫·坎贝尔发现神话故事中的“英雄之旅”往往以回归结束,同时也代表着新的开始;这也是存世-出世-入世的回向过程;也很像黑格尔提出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哲学规律;也与怀特海提出的教育过程不谋而合:浪漫-精确-综合-循环。


钥匙代表了教育的目的,即让人成为人,成为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的人,成为其自己。


金斯堡纪念母亲的长诗《祈祷》里,有一个多次重复的主题,就是他母亲留给他的遗书:


钥匙在窗台上,

钥匙在窗前的阳光里。

孩子,结婚吧,不要吸毒。

钥匙就在那阳光里……


他的母亲长住精神病院,临终时写下这段寄托了母亲期许的遗言。告诉孩子要结婚、别吸毒,掌管钥匙、钥匙和钥匙……


美国学者Duckworth女士认为“坚毅(grit)是成功的钥匙”,但我觉得,坚毅更像是车,载你上路,帮你加速,带你翻山越岭,也让你无心看风景。坚毅能让你通过各种各样的关卡和阻碍,但坚毅肯定不是旅程的开始,不是开门的钥匙。


爱迪生说:“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很重要,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重要。”


坚毅不是成功的钥匙,坚毅需要一把钥匙,那把钥匙就是爱迪生所谓的“灵感”。


拥有创造力的人需要具备广博的视野,以及敏锐的联想意识,也要有一个安身立命的根基,这一些都需要一个有趣的开始。


我们给不了整个世界,我们只能提供一把钥匙。


三、KIID School

“Are you kidding?”


人们面对突破性成就的第一反应往往如此。


钥匙玩校可直译为Key School,本是重点学校的意思,在传统的概念里,这往往意味着更高的升学率和分数。


钥匙玩校也将成为重点学校,但是此重点非彼重点。我们以人为重点,所以取谐音KIID,首先宣示我们始终以Kid为本位。


多出来的一个I,代表着


Intelligence:我们的核心理论:多元智能

Innovation:我们的核心追求:创新

Independence:我们的核心人格:独立

Idealism:我们的核心精神:理想主义


以及其他我还没想到的以I开头的词,欢迎补充。


同时,与Kid相比,Kiid的元音发长音,因为我们致力于让孩子通过玩来延续童年的真挚、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和探索精神。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文中说:童年的延伸就是可塑性的延伸。


除此之外,定名KIID还有一个原因,暂时保密。


所以,当有人问我:“你在开玩笑吗?(Are you kidding?)”


我就可以酷酷地回答:“不,我在开玩校(No,I’m kiiding)”



四、钥匙玩校

钥匙的作用就是入门,钥匙玩校首先致力于解决学习动机的问题,先以勇气教育解决“我愿意”的问题,再以能力教育解决“我可以”的问题。


所以,我们大体上并不限定入门的学科是什么,而需要考核两件事,第一、入门的方法够不够好玩?第二、入门的内容够不够精髓?我们将持续搜寻和开发兼具以上两个特点的优质玩法。


纵观教育的历史,有的地方一直在变,有的地方从没变过。我们需要一边认识到确定不变的东西,即某些重要价值和核心方法。同时建立一套包含但不止于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论,减少对未知的恐惧,获得应对不确定性的勇气,或者是塔勒布意义上的“反脆弱性”。


这种勇气与自我意识的觉醒非常相关,对于自知和自信的开发和评估,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提供了很重要的参考。


智能是一种计算能力——即处理特定信息的能力,是能够解决任何领域问题的普遍适用的智能。加德纳为此提出了八个判据来识别智能,智能必须完全符合八个判据,缺一不可。目前确定的智能有八种,音乐智能、身体动觉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语言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博物智能。


目前也有证据表明,逻辑智能和数学智能可以分别成立;加德纳认为与宗教信仰、终极哲思相关的存在智能也很重要,可惜只满足了6个判据。不过加德纳说,目前,他只承认八又二分之一种智能。


年轻人要有梦想,就要知道两件事,第一是自己想要达成的事,第二是自己的天赋智能。我们常常用二元对立的思维看待喜欢的事和擅长的事,但是,这二者根本就不矛盾。


我认为,这是多元智能理论之于教育领域最大的意义,即为人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也给了每个人实现梦想的勇气。智能的高低并不决定你的职业选择,而从根本上提供了擅长的和喜欢的之间的矛盾冲突,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只是路径,而不是目的,可以利用自己所长去学习自己所爱。


而关于智能的学习和应用,不外乎两个方向,一个关乎理解,是由外而内的输入过程,一个关乎表达,是由内而外的输出过程。理解的部分强调两个方面,有趣和精简,表达的部分强调两个方面,切实和创造。


我想,钥匙玩校的课程表里可供学生安排的元素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日常活动

包括读诗会、不恐惧练习、户外运动等。


第二部分:智能中心

包括存在智能在内的九种智能的核心课程。


第三部分:自由选择和特别设置

包括选修课、项目化教学、读书会、音乐节、电影节、运动比赛(包括球类运动、电子竞技、飞盘、桌游、撕名牌等)、学生社团和一些特别的或者临时的安排,比如gap day,甚至gap week,比如创业实战,比如参与公益组织的筹款和社区服务等。


评估方式大概包括购买专业心理学量表、“艺术过程”评估法、以及定性对比评估等。

五、LOGO

几乎自打确定了钥匙这个名字,就同时确定了LOGO会长得像一把钥匙,但实际上,我到3月底才确定最终创意,当时顺手画了一张草图:



这把钥匙比正常钥匙要长一点,是一把长匙,这也代表了我们对“常识”的重视,我们的教学就是以常识来入门。


随后,我联系了旭超,经他的创作,才变成了如今各位看到的样子,我非常喜欢这个设计,感谢旭超。



最新动态
创造力训练营

办学是一条漫长的道路,我们选择用暑期学校,或者说夏令营的方式来切入,将夏令营作为玩校的MVP,练课程,练团队。我们推出了钥匙玩校2015年的夏令营课程:“反恐精英”创造力训练营(Courage-Seeker),反恐——就是克服恐惧,正视对未知事物的恐惧,获得创造的勇气,“精英”——就是张杨生命,寻找到自己的天赋和兴趣。从身体、头脑、心灵三个层面将各种游戏、课堂、活动通过这两个中心进行整合。这是对玩校的全人教育理念的微缩和开始。


其间你将亲自参与制作电动机与孔明灯、亲自体验最具技术含量的升级版撕名牌、亲自通过电影剪辑来讲故事、亲自创作自己的诗歌……你将亲自认识并正视自己的恐惧,迈出创造的第一步,还将亲自参与钥匙玩校学生基金的管理,有机会亲自为歌路营、微笑图书室、梦想画室等公益机构做一些贡献。


这不仅仅是一个九天的夏令营,这也是一个针对12、13岁孩子的三年成长计划的开始,我们希望从“我愿意”开始,后续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将审辩式思维、罗伯特议事规则、非暴力沟通、思维导图、逻辑学、经济学的课程,系统地为“我可以”打造能力和工具基础。后续或许考虑与一些高质量的专业的垂直培训机构合作,为之输出综合能力强,同时也明确了专业方向的潜力学生。


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次活动与一些深切关心孩子成长的家庭建立联系,为这样的家庭提供关于孩子教育问题的、专业的、真诚的、可操作的、不谄媚也不尖锐的第三方意见。


更多信息:


微信公众号:钥匙玩校(kiidschool)


新浪微博:@钥匙玩校


官方邮箱:kiidschool@126.com


《我要开个玩校》:http://t.im/nzp4


《玩校V1.0:反恐精英创造力训练营》: http://t.im/nzp2


《12-15岁:学校在墙外》: http://create.maka.im/k/PQMJY5BX (背景音乐非常好听,html5作品,建议用手机播放)


点击“阅读原文”填写报名表吧!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