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春期家长必读:孩子叛逆怎么办?

池晓 池晓题大作 2019-10-25
文/池晓 图/谷歌

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很多家长都会苦恼:为什么从小到大一直都很乖巧的孩子突然开始做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留长发、穿奇装异服、顶撞老师、欺瞒家长……各种匪夷所思的“坏”举动层出不穷。为此家长们非常担心,担心孩子开始不听话、不服管,说不定会做出更出格的举动:打架斗殴、抽烟喝酒、早恋、离家出走等等。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受到影响。叛逆期是不是真的这么可怕?
我并不是家长,但是我曾“叛逆”多年,或许我的这些反思能帮助家长们换到孩子的视角对这个问题有新的思考。
一、叛逆主要是生理因素,而不是刻意为之

无论是学校还是主流的民间教育机构,往往将叛逆归类为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认为孩子是出于维护自己的自尊而刻意表现出特立独行。我必须承认,刻意表现出的逆反一定是存在的,但这并不是根本原因。

一般来说,孩子在12岁左右会进入所谓的叛逆期。
为什么不是更早或者更晚?无论是脑科学领域的研究,还是让•皮亚杰所做的关于认知发展的实证研究,都得出了类似的结论,12岁前后是人类理性思维的起点,这是由大脑的发育规律所决定的。
所以,当你问孩子“你在想什么”的时候,12岁之前的他是没有办法确实回答这个问题的。而由于大脑的发育,孩子从这时开始对一些事情有了自己的独立判断。但是就像任何一个刚开始做饭或者刚开始学车的人的一样,刚开始进行独立思考的人难免要犯很多低级错误。这些错误无论造成多么严重的恶果,基本上也都是出于无知。而且这些错误往往不具备指向性,而是四面开火。

回想一下吧,刚开始学做饭的你曾经切到手指,伤害到自己,也曾经炒出一桌难以下咽的怪东西来为难别人。再回想一下吧,刚开始学开车的你多少次把油门当做刹车一脚踩下去?刚开始学移库的你多少次撞杆压线?这时候是否有人在百般刁难你的厨艺和车技?
与此同时,偶尔做出的一道好菜和偶尔一次顺利的移库也给了你莫大的信心。同理,叛逆行为的成就感并不来自于这些错误,而是来自于不断运用自己萌芽的理性创造出的偶尔一次的正确。在一个会做饭、会开车、会思考的人看来,这些小的创造不足挂齿,但对于学习者而言,这却是巨大的激励。
只有当这些激励不被重视,这些错误又得不到宽恕和接纳时,不厌其烦的孩子才会出于自我否定而不断做出刻意的叛逆行为。可悲的是,这种情况确实大范围存在。家长和老师往往会粗暴的将孩子稚嫩的思想和行为都归因于逆反心理,认为孩子就是想要标新立异而刻意和家长对着干,从而实行管教和压制,破坏了孩子理性思维萌发的土壤。这导致了很多家庭里叛逆期冲突不断的恶性循环。
在家长看来,是孩子有意作对,但是在孩子的眼光里,其实是不知不觉。
二、叛逆是双方之间的反差,而不是单方的表现

在众多教育专家和心理学家为叛逆问题开出的药方里,对家长的建议也不外乎多交流沟通,注意体察孩子的需求,通过各种手段,来引导和帮助孩子多读书明理,磨练性格。

在我看来,真正需要读书明理,磨练性格的恰恰是家长和老师,而不是孩子。
因为孩子其实一直都在读书,经验世界在不断扩大,虽然成长速度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很大制约,但是依然处在相对高速的成长阶段。反观家长,在这个阶段往往处于相对安逸稳定的生活状态,朝九晚五的工作,下班做饭打牌看电视,周末走亲访友做做家务。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再读书和学习。
真的没有必要吗?
应试教育最大的弊害,就是用一望无际的考试消灭了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破坏了人终身学习的习惯。一代家长,深受其害,早早停止学习和精神成长而不自知。

在孩子小时候,家长都是绝对权威和当红偶像,走到街上谁都认识,回到家里样样都行,妈妈文能缝缝补补,武能切菜剁肉,爸爸上能修电灯,下能铺地板,还知道很多“你长大了就知道了”的神秘知识,哪个孩子不崇拜?但随着年龄增长,尤其在开始理性思维之后,权威崩塌,偶像倒地,对父母的幻想逐渐破灭。
要让一个12岁的孩子理解这样的平凡生活中蕴藏着朴素的爱和美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对家长来说,这是生活的真相,但在孩子眼中,这更像是生活的丑闻。孩子只能看到自己的父母做着重复无聊的事情,还总是用一些陈词滥调来施以管教。
偶像破灭带来了巨大的情绪冲击,加之他看到了残酷的事实:对他发号施令的家长远不如他努力,“长大了就知道”往往意味着家长并不知道。孩子的主业是学习,但是学习的内容和方法上,从这个时候开始,很多家长已经落后于孩子,无法与之沟通,更别说教导了。
孩子心中并不是藐视权威,缺少偶像,这个年纪正是求知和追星最为剧烈的年纪。只不过家长——曾经的偶像——这时被取而代之了。孩子在家长老师面前所表现出的自以为是、妄自尊大,是在与停止成长的家长老师的对比中产生的,并非真正的唯我独尊。往往是过于平庸的环境突显出了孩子们的叛逆。反而是家长应该放下偶像包袱,平静地反思自我成长的必要性,反思自己是不是在抱残守缺地压抑孩子的放肆探索。
在家长看来,是孩子变了,但是在孩子的眼光里,更像是家长变了。

三、叛逆不是坏,而往往意味着正直

太多负面的社会新闻一直在散播恐惧。青少年犯罪、未成年怀孕……这些可怖的字眼让家长防子之反甚于防川。如果你不是一个有暴力倾向,有反社会倾向,容易情绪失控,常常与人发生争吵的家长的话,你根本不必担心自己的孩子成为这样一个人。
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叛逆的孩子就一定会变坏,但是叛逆的孩子确实不那么听话。有时候反而是家长过分膨胀的控制欲,而不是叛逆导致了孩子变坏。家长应该调整心态,尽早接受孩子必然会不再受你控制的事实,孩子的独立不可能在18岁那一天瞬间发生,他也需要长期有效的练习。当叛逆的孩子展翅高飞,戒不掉依赖的听话孩子就成了累赘。
叛逆是独立思考活跃度的指标,虽然作为家长,在这个时候要多忍受孩子的一些叛逆行为,但也有必要为孩子的活力而感到窃喜。
叛逆的孩子有着独特的魅力。他们总是抱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天真幻想,他们渴望改变世界、挑战权威。
每个家长都辛辛苦苦供养自己的孩子上学,都不想看着他变坏,而自己的付出付之东流。其实孩子也不想,他付出了那么多时间、精力去学习那些横亘人类历史的美德和知识并非毫无作用。正是这些美德和知识促成了孩子们的叛逆,因为现实世界并不如书中描述的那般美好,孩子们的逆反往往并不针对任何人和事,而是与整个世界的平庸和无聊作战。在这个意义上,越是叛逆的孩子,越有一种生而为人的单纯和善良。
如果理解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这个阶段常常出现的亲子沟通问题了。当孩子认为他在为了世界变得更美好而思考时,家长却用现实世界里刻板标准说孩子不务正业。当你觉得孩子不可理喻时,孩子也会觉得你老朽迂腐,自然不愿主动沟通。但是当家长释出一点善意,你会发现孩子看起来吓人的叛逆行为,很多都基于一些天真无邪的秀异梦想。
叛逆不可怕,可怕的是把叛逆妖魔化。

最后,我谨慎送出三点应对孩子叛逆的建议供家长们参考。
第一、接纳冲突,看淡叛逆。
宽心对待孩子思考和判断上的无心之过。

第二、反思自己,保持学习。
不要因为自己的懒惰而被孩子鄙视。
第三、耐心沟通,正面思考。
也许孩子并不排斥告诉你他改变世界的梦想,如果你不打击他的话。
2014年1月
孩子叛逆怎么办钥匙玩校玩玩看
钥匙玩校夏令营:从消费者到创造者

(〇)“埃尔特”神经联动营在游戏中学习STEM7月4日-9日(6天)  
15-18岁此营低调免费!欢迎小创客们参与
(一)招牌通识营重走人类创造之路7月15日-23日(9天)  
12-16岁

(二)电光火石主题营在碰创中成为明亮的人7月24日-31日(8天)  
12-16岁

(三)鸡蛋通识营用一颗鸡蛋连接更广阔的世界8月03日-10日(8天)  
10-14岁

(四)游戏制作主题营从玩游戏到做游戏8月12日-21日(10天)  
12-18岁
地点四川成都
咨询电话普通话客服:15198112103四川话/普通话双语客服:13378360191

咨询微信13378360191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详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