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教育评论 | 不寒而栗的爱情教育
今天2019年12月16日,欢迎来到每周教育评论。
本周教育关键词:PUA
《南方周末》一篇报道刷屏网络。
《不寒而栗的“爱情”:北大自杀女生的聊天记录》,这篇报道以此为标题,讲述了北大女生包丽因情感纠葛而自杀的事件。之后,她与同样就读于北大的男友牟林翰之间的大量聊天记录被大肆传播。众多网友指出,牟林翰那些疑似情感控制的聊天记录,与PUA里的方式如出一辙。
PUA,pick-up artist,直译为搭讪艺术家,是近些年蔚然成势的一整套搭讪、交往、恋爱的套路。市面上出现了大量的PUA课程。PUA导师们很多都以一周睡了多少个女孩为荣。
PUA并非第一次进入我的视野,大行其道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我查看了一些相关的课程,多以心理学之名,行耍流氓之实。轻者骗色,严重者财色双收。
滋生PUA的土壤什么样?这个问题格外重要,因为只要土壤还在,就算PUA不在了,也能长出其他的幺蛾子来。
我想从三个层次的教育形态来讲讲。
第一、北大之耻
这件事之所以能够引爆网络,也是“北大”所带来的巨大的故事冲突。
北京大学,作为中国最高学府之一,是应试教育佼佼者的聚集地,几乎人人都是各地万里挑一的高考状元,怎么会如此幼稚、愚昧和自轻自贱?
是的,就是如此幼稚、愚昧和自轻自贱。
他们是用成绩进的北大,又不是用成熟、智慧和自尊自爱进的北大。
北大教授徐凯文老师每年都对北大新生进行问卷调查,40%的北大新生表示自己根本不喜欢学习,不知道学习的意义,30%的人甚至认为活着都没有意义。
他们进入北大不需要凭借对真理的追求,对爱情的渴望和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甚至但凡他们有过别的什么追求,大概率都会妨碍他们取得能够进入北大的成绩。
这是北大之耻,更是中国教育之耻。
反映出的是中国基础教育的重大缺失。
所以第二层,我们来谈谈基础教育。
我们的基础教育,看中分,不看中人。本质上讲,每一届的同学之间都是高考面前的竞争对手,我们的制度几乎没有任何关于合作的激励机制。
于是我们不会合作,不会交流,不会不卑不亢的与人交往,更不会爱人。
所以北大教授钱理群老师才说,我们的教育正在培养一大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而基础教育里,关于人的情感教育和性教育更是匮乏。
成千上万的中国学生,在感情面前,既无知识,也无经验,才给了PUA趁虚而入的机会。
不寒而栗的爱情背后,是不寒而栗的爱情教育。
第三、我们究竟需要怎么样的情感教育
中国的基础教育还有一点思维惯性,遇到问题就习惯于揣摩出题意图,寻找标准答案,总是觉得存在一个完美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但越是复杂的真实问题,答案就越没有标准,越需要用精益思维,摸着石头过河。
性教育领域,国外有不少成熟的教材,国内也有绿芽基金会、保护豆豆、爱成长等机构做出了值得尊敬的努力。
情感教育领域则更加良莠不齐,招摇撞骗的多,认真靠谱的少。
钥匙玩校夏令营里,常设情感小组,每次都尽力去回应青少年们无处回应的情感疑惑。这些思考往往比做题考试更能让人成长。我也曾开过一课,叫做“一件美好的事”,回应每个参与者不同的困惑,也一起去探讨理想的爱情是什么,又该如何去拥有?
爱情是一件美好的事。爱的能力需要我们认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