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超市入局“互联网买菜”,“低成本拉新”的核心是“高效率拉新”
申万宏源零售分析师本周调研了重庆、福州的线上业务,线上到家业务包括上线永辉买菜app是公司深思熟虑的规划,而非市场担心的战略突然变化。
线上业务打法区域间是不一样的。真正有对手的区域就福州的朴朴、上海的叮咚,针对这些区域,拉新成本可能比较高,那么公司的战略就是慢慢耗,通过线下门店去瓦解它,不会花太多钱去竞争。
那么其他没有到家业务的区域,尤其是重庆这种永辉的优势区域,会把准入门槛设高:30分钟送达、优秀的产品质量、周到的服务,提高竞争对手门槛。
关于永辉买菜app的必要性。目前永辉买菜app在重庆上线,10月底全国上线。和永辉生活app各有分工。
零售资本论分析师注意到,“永辉买菜”App的经营范围包括果蔬、肉蛋家禽、水产品、酒水、粮油、纸品、牛奶、面点、零食;
“永辉生活”App的经营范围包括果蔬、肉蛋家禽、海鲜、粮油调味、零食、牛奶、酒水、面点、清洁用品。此外,从两个App的界面上看,布局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据悉,永辉mini店以店仓的形式与“永辉买菜”配合,同时还会根据不同品类为该平台设置独立的前置仓。
“永辉生活”则采用“标品生鲜+便利店+线上运营”的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永辉生活”的到家业务,生鲜占比高达50%。
零售资本论分析师通过企查查查询据了解,“永辉买菜”的操作方是永辉超市,“永辉生活”到家业务则由永辉云创操盘。二者虽然均属于永辉体系,却分属于不同的主体。
“永辉到家,30分钟速达”,这是“永辉买菜”的口号。
从配送时效来看,“永辉生活”到家业务的配送时长在同行中确实不具优势,不能做到一小时内送达。
但也有行业人士分析认为,即便是为了弥补这一短板,永辉超市也没有必要再重新推出一个“永辉买菜”。
有人认为,“永辉买菜”的推出是为了替代“永辉生活”到家业务,永辉想彻底抛弃云创这颗棋子。然而这种猜测显然缺乏实据。
(左为“永辉生活”app,右为“永辉买菜”app)
为了保障云创的发展,今年5月,永辉超市曾向云创输血2.66亿元。
据悉,该笔资金将用于扩张门店、夯实供应链和提升永辉生活等。
申万宏源零售分析师则认为线下传统零售公司拥有大量的数据却无法沉淀,永辉现在非常迫切需要自己的超级app,拥有自己的数据。
为什么现在做?现在的技术较前两年成熟很多,包括公司的中台系统已经基本搭建完成。
之前大数据没有算力和AI,现在智能芯片开始普及,在零售领域的应用大有可为,公司和第四范式合作就是标杆事件。
拉新到底要花多少钱?拉新的核心是高效率拉新,是留存率和粘性。如何做到?优质的商品+体验。
有太多公司(包括永辉云创)花了很多钱去拉新,商品和服务跟不上,一遍一遍重复拉新那才是最可怕的。
申万宏源零售分析师去重庆调研是1块钱买188的券包总共分14次用完。每单满减额9-15元不等,6周内用完,门槛递增,目的是培养消费者习惯。
区域间拉新手法不一样,战区总来决定,成本计入考核。
收入VS利润。收入和利润之间的平衡是可以动态调整的,公司会选择最适合的路径。
mini店1000家变成800家+200个仓,是不是mini店出问题了?
mini店和仓从物理位置以及面积上是没有太大区别的不沿街的物业就可以做仓。
店+仓本身就是公司的战略,只是公司在线上业务一直保持低调,不管是仓、还是app都尽量不提前说。
公司所处的赛道会不会越来越拥挤?申万宏源零售分析师认为短期拥挤,慢慢会出清。
永辉最不缺的就是竞争对手。从过去的外资大卖场到电商到新零售到社区生鲜电商等等。
正是因为永辉有着敏锐的商业嗅觉以及及时的纠错能力和魄力,才使得公司可以走到今天。
申万宏源零售分析师了解到的信息,资本对生鲜领域的热情在减弱,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模式是行不通的。
国君零售分析师与永辉超市副总裁及北京MINI店交流精要则包括以下内容:
北京永辉MINI近半盈利,全国永辉MINI指标持续优化。北京目前有7家永辉MINI门店,平均单店日销4-5万元,损耗率接近大店水平,不到一年时间已有3家门店盈利,预计到年底北京MINI将开出20-30家门店。
全国永辉MINI平均单店日销预计在2万左右,毛利率有明显改善,预计全年亏损符合市场预期,明年有望减亏,北京、福建等区域MINI店模型有望陆续跑通。
据零售资本论分析师了解,上半年,mini店共开业398家,平均面积为488平方米,实现了19个省份50个城市的覆盖。
在业内人士看来,一直以大型卖场为主要业态的永辉超市,只有通过小型店铺精细化布局才能激发新的增长潜力。
未来MINI店供应链将持续调整优化,结合商圈引入包装菜、升级商品和便利性商品,最终毛利率水平有望提升至20%-25%的正常水平。
前置仓加紧筹备,到家服务战略清晰、投入可控。
北京地区计划在年底前新开50个前置仓,其中27个在店内选址,23个在外部选址,11月将陆续上线。
结合实体店的前置仓模式获客成本和租金成本都低于纯仓模式,未来通过技术升级履约成本也有下降空间。
公司计划首批在7-8个城市推广永辉买菜APP,前期引流拉新投入预算合理、成本可控。
到家服务以生鲜商品为主,永辉的供应链优势和运营优势为永辉的价格竞争优势提供保障。
未来在确保价格竞争力的基础上,线上毛利率有提升空间。
零售资本论分析师通过公开数据发现,今年上半年永辉到家业务已覆盖22个省区的109个城市,共计518家门店提供到家服务,实现销售额13.3亿元,月均增速保持在7.1%,线上销售占比为3.4%,同比提高111%。
据悉,永辉到家福州区域已实现业务日订单6万以上,成熟仓单仓日均订单达2000单,覆盖福州主城区50%以上的用户,老客户复购率超过70%。
永辉云超稳健发展,东北扭亏、重启扩张是大势所趋。
目前永辉在东北共有19家门店,通过缩短战线、区域加密、总部迁移等一系列举措,东北区域预计大概率明年可以实现扭亏并重启门店扩张。
初步计划今年底明年初在东北新开10个门店,目标已签约4家门店,预计2家将于年底开业,主要在现有的城市加密。
预计全国云超大店Q3同店增长3%左右,好于市场预期。
近期卖方机构持续推荐永辉超市的配置机会,但这两周永辉超市因为员工持股解禁后必须抛售偿还银行贷款的缘故,股价承受很大的压力。
事实上,从2015年成立永辉云创开始,永辉超市一直就在创新,试图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近年来,永辉云创孵化出“超级物种”、“永辉生活”、“永辉到家”和“永辉买菜”等业态。
然而,承载着永辉创新业务的永辉云创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2016年、2017年和2018年,永辉云创分别亏损1.16亿元、2.67亿元和9.45亿元,亏损幅度不断扩大。
为了挽救上市公司的业绩,去年12月,永辉超市甩掉了云创这个“包袱”,永辉超市将其持有的永辉云创20%的股权转让给时任永辉CEO的张轩宁。
转换之后,张轩宁持有永辉云创29.6%的股权,成为了第一大股东,而永辉超市因持有26.6%的股权,成为了第二大股东。
此后,永辉云创将不再纳入上市公司的报表,张轩宁也不在永辉超市担任实际管理职务。
平安证券研报认为,剥离掉永辉云创后的永辉超市未来业绩回升具有较大的确定性。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失去了云创的永辉超市业绩有所回升,而脱离了永辉超市的云创则显得后劲不足。
进一步交流请加微信:mysrri,邀请进入【零售资本论】创投交流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