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横山大米“苏醒”记

綦江发布 2022-06-16


4月10日,横山镇堰坝村的梯田上,村民或驾着机器平整土地,或弯着腰查看秧苗长势,三三两两点缀其间,一番热闹景象。


“沉睡的横山大米终于‘苏醒’了。”村党总支书记袁洪明说,以往的初春时节,大部分村民都背起行囊外出务工,留在家的老年人觉得种大米不划算,一块块良田渐渐成了撂荒地。


今年却不同,该镇不仅堰坝村在忙着开垦播种,新寨村、回龙村、大坪村等其他5个村也都在忙,横山大米一时成了田间地头的“主角”,镇村干部、村民都围着它转了起来。

▲堰坝村村民在查看育苗情况。罗辑 摄


从“三无”到“三变”改革




堰坝村是横山镇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村,耕地面积4877亩,曾是横山大米的主产区,撂荒地却一度达到2100多亩。说起横山大米,袁洪明颇感惋惜。


“横山大米名气不小,却没能让老百姓的口袋富起来。”袁洪明介绍说,当地的土壤构造、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较为独特,所产大米历史悠久,早在清朝时期就是贡米。


上世纪80年代,横山大米的商标被綦江城区一家公司注册,但其销售的大米并非横山所产,久而久之,横山大米在市场上失去了美誉度。


几经周折,横山镇拿回了横山大米的商标权,但没有做成大产业。直到2015年,重粮集团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流转土地由公司自行种植,公司同时直接收购农户种植的大米。逐渐,横山大米产业“回暖”。


截至目前,横山大米最优等级产品“横山贡米”市场价格最高销售到216元/斤。同时,横山大米还通过了国家标准和欧盟标准的双认证。


然而,由于城镇化等诸多因素,横山很多户籍居民都搬迁到城区居住,大片肥沃的土地成了撂荒地。“看着那些田荒起都心疼。真的是守着‘金饭碗’还没饭吃。”袁洪明很是感慨。


“乡村如何振兴?横山镇按照‘一抓两促’(即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总体要求,遵循‘把支部建到产业上’的思路,成立横山大米产业党支部,以‘三变’改革助推全镇横山大米产业发展。” 横山镇党委书记李钱松介绍道。


“对于‘三变’改革,不少村干部都感到陌生。”李钱松坦言,许多村干部都是庄稼汉,说起发展产业往往都自嘲“三无”,即无经验、无经费、无精力,“但乡村振兴时不待我,困难再大也要上!”


2019年,横山镇把集体流转撂荒地种植横山大米作为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薄弱村的突破口。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村,便是堰坝村。


▲新寨村村民在搭田坎。罗辑 摄


把干劲卷在裤腿上




“袁书记,这些撂荒地重新种上庄稼真不错,不仅风景好了,挣的钱也多了。”在堰坝村集体流转的水田里,正在搭田坎的村民袁应强碰见袁洪明,一脸笑意。


可去年这个时候,当村里提出搞“三变”改革,号召大家把土地入股到村集体公司时,袁应强却是第一个反对,他说,“种谷子能挣几个钱我清楚,自己种还能填饱肚子,拿给你们种,能有什么利润?”


袁应强的不解之处,也正是袁洪明最初的担忧。


横山镇镇长代洪才曾给村干部们算过一笔账:横山大米亩产稻谷400余公斤,按最低4元一公斤出售,收入能达1600元。除去各项成本,每亩纯收入能有600元。按确定的利益分配机制,60%作为村集体收入,村集体每亩能收入360元;40%给村民分红,入股村民每亩至少可收入240元。此外,村民还能在村集体公司打工,一天工资80元。如果加工成大米出售,那利润空间更会成倍增加。


万事开头难。堰坝村2019年尝试着流转了253亩土地,其中一半以上都是撂荒地。彼时,已是三月时节,要想在硬邦邦的撂荒地上种下秧苗,一切都需抢抓农时。


“最大的问题是缺水。”堰坝村副主任严群说,许多撂荒地的渠堰已经荒废,需要现修现挖。虽然严群自己家种了10多亩地,但一刻也来不及管护。她把时间和精力全都放在了村集体流转的田地里。


严群撸起裤腿在田里忙碌的干劲,被不少持观望态度的村民看在眼里,大家开始转向理解支持。2019年,堰坝村村集体发展横山大米产业共收入15万余元。


今年,堰坝村在横山大米产业党支部的引领下,又流转了408亩土地,让村集体经济的产业用地达到660多亩。有了去年的实践摸索和经验积累,袁洪明今年心里有了底气。


全镇拉开序幕




走到横山镇新寨村黎家沟组,村党总支书记蒋明珍正忙着机耕道的修建。和堰坝村一样,新寨村今年准备盘活闲置的土地资源,将横山大米发展成全村的主导产业。


“发展大米产业,能壮大村集体经济,还能给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入。”蒋明珍介绍,新寨村作为横山贡米的发源地,却是远近闻名的空壳村,并于2019年5月被确定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


“不是我们没动脑筋,村里啥都没有,想发展产业太难了。”蒋明珍说,她先后引进过几个业主发展种植,不是实地考察完就放弃,就是干了一阵就跑了。


地处偏远,基础设施条件落后,村“两委”班子战斗力不强,都成了新寨村发展滞后的因素。为帮扶新寨村驶上发展快车道,横山镇在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集中整顿中,及时调整充实新寨村班子成员,并从经费、技术和销售渠道等方面给予新寨村全力支持,鼓励该村发展横山大米种植。


前不久,蒋明珍和村主任全斗刚挨家挨户宣传政策,动员大家将土地流转到村集体公司,到年底既可享受利润分红,农忙时还可以来打工。


70岁的袁宗云,曾把土地流转给一家业主种水果,几个月后业主不知去向,说好的流转金分文未得,打工的工资也打了水漂。面对这次村里的邀请,他担心又是一场骗局,任凭蒋明珍怎么解释都没加入。


怎么办?蒋明珍决定带头干,干给村民看。其他村干部也没闲着,都整天忙碌在田地里。61岁的贫困户赵纯良见了,也来义务帮村里育秧苗。“村干部这么上心,肯定能发展起来的。”赵纯良说。


村干部的实际行动感动了袁宗云。才过几天,袁宗云就主动将自家的两亩地交到了蒋明珍手里。蒋明珍笑着说:“老袁,莫担心不给你分红,大不了到时你来村便民服务中心称谷子,村便民服务中心总不会搬家吧?”


目前,新寨村已流转了600余亩撂荒地。村集体和重粮集团合作,种子由重粮集团免费提供,所产稻谷则按每公斤4元的保底价由重粮集团收购。


“今年我们村集体单是发展横山大米毛收入应该有近100万元。除去成本,纯收入应该入账36万元;再用40%分红给村民,余下的村集体还是能收入多大一坨儿呢。”蒋明珍望着刚蓄上水的田,满脸的自信和憧憬。


“横山大米成了撬动了全镇乡村振兴的一把金钥匙。”代洪才介绍,今年全镇各村集体流转共计3000多亩撂荒地,预计可产出稻谷120万公斤,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80余万元。此外,还可增加当地村民务工收入80万元。按照利益联接机制,利润分红将覆盖全镇所有建卡贫困户。





来源:綦江微发布丨吴长飞

编辑:李亚雯
编审:付 毅
值班编委:王原野
总编辑:孙 萍



綦江人都在看  


今日头条丨书写高质量发展的重庆答卷——写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重庆一周年之际

【綦江政事】袁勤华:和群众讲发展变化谋美好未来 增强理解认同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綦江政事】区政府召开第82次常务会议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再访贫困户王邦平:不等不靠“摘穷帽”


长按二维码关注綦江微发布

如您有新闻线索请拨打 023-87265555;

经宣热线请拨打 023-85892258 

投诉建议等方面的问题,请拨打023-8588822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