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女子不如男!福师大这个“女子天团”斩获国际大赛金奖
从理工楼到生科院,
一次次更换实验室。
三人共用一张工作台,
场地、资源紧张。
是中途放弃,
还是坚持直到完美谢幕?
美国东部时间2018年10月29日下午,在波士顿Hynes会议中心举办的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International Genetically Engineered Machine Competition, iGEM)终于落下帷幕。第一次参加这项国际赛事,就在全球46个国家的343支队伍中脱颖而出,斩获金奖。
本次团队由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6级生物工程专业学生何鹭颖、陈宇娴、杨雪翊、朱涵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林君如、张欣玥、陈晓钰,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彭冠璇等8位同学组成。
接下来带大家看看
金奖背后的故事吧!
只要坚持,就会有希望
一开始团队有将近二十个人,最后只剩下八人。
“看着人一个个退出团队还是挺无奈的,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团队里的每个人也都不能少了,我们还是选择留下来。”谈到队友的退出,话语中带点无奈但却更加坚定。
但是,“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前面是看不到希望的,到后面才能看到希望。”林君如说道。怀揣着最初选择加入的勇气和热情,肩负着所在团队的责任,她们坚持了下来。最后,这份坚持给了她们从未想过的收获。
“冰”“火”两重天
人员的锐减,让八个人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一般实验是有分干队和湿队,干队是不做实验的,湿队就是专门做实验的。我们的手是又干又湿。”说完大家都笑了。
陈宇娴告诉我们,“由于比赛报名的全是生科院的学生,使得很多其他专业的东西我们都要学起来。”因此,几乎每个人都是一人分饰多角。
陈宇娴、彭冠璇变身建模师,“本来是数学专业的建模一类的事情,都要由我们生科院的同学们自己来,我们还找了数信院老师学习软件”。
不止是实验室里的人,她们还是广告人。除了做好自己分属的实验外,杨雪翊、张欣玥要准备汇报演讲、构建质粒以及社会实践。林君如制作网页,朱涵容、陈晓钰做海报。
不仅如此,参与比赛后,实验就成了她们的中心。实验赶着她们,她们也追着实验。“从早晨起床刷牙洗脸吃饭开始,早上上课,中午去实验室,下午上完课,又去实验室,晚上没有课,还要去实验室。几乎每天都是压着门禁的点回宿舍。”成员们描述自己那时的生活状态。
零星时间,分秒珍惜
科研过程不容易,努力和忙碌是团队成员们的常态。成员张欣玥生日时,林君如跟其他成员一起密谋了一个生日计划——唱歌,蛋糕,烧烤,看电影……但计划赶不上变化,正在国外出差的老师临时决定给两位成员视频讲解建模方面的知识。于是聚会就演变成学建模、做实验、做PPT的工作专场。
最开始,十一点可以睡觉。到后来,睡觉时间推迟到十二点、一点、两点、通宵。对她们来说,时间好像从来都不够用。除了比赛外,成员还要兼顾学业。“在回国航班上,冠璇拿出一支笔,三本教资,一盏小台灯,要准备接下来的考试。”
参加iGEM是收获,诚邀你们加入。
此次比赛也给她们带来很多收获:作为生科院的学生,她们在准备过程中学到了动力学模型的知识,PS、PR、AI等技能。最重要的是,“我们收获了大家!”杨雪翊有感而发。在波士顿比赛的时候,遇到了很多优秀的同龄人,又拓宽了视野,积累了经验。
从实验室小桌到波士顿展台,
从零基础到斩获金奖,
一年的时间,
她们生动地诠释了,
科研不是灵感的刹那烟火,
而是过程的细水流长。
骄傲!
好文推荐丨点击可跳转原文
③ |今起报名!福建计划选拔选调生650名,报考指南get√
来源:微信公众号“福建共青团”(ID:fj-gqt)、福师大小葵(ID:fjsdtw),综合整理自福建师范大学校青年通讯社新闻采编中心 陈起越 熊曼曼 李璇卿。
本期编辑:陈宗慧(福建师范大学站)
责任编辑:薛昀、涂皓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