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Aha| 社会创业者应警惕 “项目式思维”

顾远 Aha社会创新学院 2021-10-11


 创新催生公民  



习以为常的 “项目式思维” ,社会创业者却尤其要警惕 


  作者:顾  远


社会领域特别爱用 “项目” 这个词,社会组织里最常见的头衔莫过于 “项目经理” 和 “项目助理” ,他们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做项目:写项目计划书、申请项目资金、执行项目、评估项目 …;而各类的公益基金会、公益创投、政府资助,支持的对象也是一个个项目,相应的工作人员一般叫 “项目官员” 。这种现象颇能反映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早在 2003 年,我就拿到过 PMP(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国际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认证。按照美国的 “PMI国际项目管理协会” 的定义,项目是 “为了创造出某种独特产品、服务或成果的一种短期努力(It's a temporary endeavorundertaken to create a unique product, service or result.)” 。这意味着 “项目” 必然是短期的,针对的是 “特定的、明确的任务”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尝试通过社会创业的方式去更加持久和系统的解决社会问题,这与一般的公益项目有很大的差异。项目有始有终,面对的问题是 “明确任务” ;而创业却是绵绵无绝期,尝试要去解决的是 “WICKED PROBLEM” ,也就是 “无法被清晰定义,需要持续摸索的系统性问题”




所以,伟大的机构永远都处在创业的状态,有效的解决方案永远都是 “未完成” 的状态 —— 因为需要持续地改进和更新。项目有明确的计划性,项目计划书就是这种计划性的体现,而社会创业面对的是高度不确定的环境,只能通过不断试错、迭代式开发来 “不断趋近” 真实的用户需求和有效的解决方案


社会领域里大量的从业者长期受到 “项目思维” 影响,自觉不自觉地偏离了要去解决社会问题的初衷。解决社会问题是长期和系统性的过程,却被生硬地割裂成一个个的项目,往往项目结束了,社会问题却还在那里远未解决。如果想要继续,就得重新设计一个项目,重新申请项目资金,因为愿意为了 “某一个项目” 长期提供支持的资助方少而又少。


长期的 “项目思维” 使社会创业者很容易不知不觉地将关注点放在了 “项目” 上,把严格按照项目建议书去执行当做是目标,而忽略了原本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和要支持的受益人群。更有甚者,为了让项目好看,为了更容易获得支持,项目还会被包装,被加入一些对解决问题并无必要的内容,甚至只是为了迎合资助方或者政府合作方 “求新求变” 的口味和期望。



项目建议书对社会创业的束缚显而易见。它用严格的规定性屏蔽了任何的不确定性,极大地抑制了创新和试错。项目建议书往往要求必须写明项目的预期成果,有时甚至是 2-3 年后的清晰成果。在如此高速变化的时代,满足这样的要求谈何容易。有些项目建议书要求把 2-3 年内具体的实施过程一一明列,从方法到人员到财务,事无巨细才显得 “专业” 而 “可信” 。相应的,一系列 “计划思维” 式的方法工具也被一一采纳,比如在社会领域长期大行其道的 “问题树、目标树、决策树” 分析等。好像有了这些一层层结构一条条线,几个项目人员坐在屋子里就可以把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条分缕析。而这样的方法,很显然并不适用于社会创业。

对于社会创业者而言,要真正解决某个社会问题,不是靠一个个的接项目、做项目,而是要从可持续的 “业务模式” 的角度去思考自己的创业:不仅要考虑产品/服务本身是否能带来了新的价值,还必须考虑这种新价值可以持续而稳定地产出吗?这种价值是如何传递到用户手中并嵌入进他们的生活系统中的?传递过程和使用过程中体现了哪些理念和原则?用户是如何理解这种新价值的?如何将带来的改变保持下去?……


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用五个P来概括。



首先是 Proposition ,“价值定位” 。通俗的说法就是:“你是在为谁,解决什么问题,创造什么价值” 。这是一切社会创业的起点。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创业者们最容易忽略和犯错的地方。它的答案不可以想当然,也不是用问题树就能分析出来的,而是需要走出去,和用户在一起,观察、访谈、参与、影随,如此方能获得洞察,深入理解需求,理解自己要解决的那个问题。我们首先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早期测试,来验证这方面的假设。


接下来是 Product ,设计出某种产品和服务去解决那个问题,满足那些需求。这个阶段最容易犯的错误是过早的爱上自己的主意,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并指望一旦推出就能一炮而红。在这个阶段,创业者最应该做的是两件事情,一是和用户一起探讨不同的解决方案;二是快速地推出原型产品,和用户做真实的测试,通过测试反馈来获得改进意见,然后快速推出下一个原型,重复前面的过程,持续的迭代开发


第三个是 Process ,强调的是已经有了有效的解决方案之后,如何保证可以持续地提供解决方案,可持续的解决社会问题和响应需求,这时就需要构建一整套的流程系统,不仅是产品服务的提供流程,也包括组织内部的沟通协作流程。这个环节最容易犯的错误 —— 打个比方来说,因为自己能做出一道很好吃的菜,就以为自己可以开一家成功的餐馆。


第四个是 Profit 。很多社会创业者,尤其是 NGO 背景的创业者,往往会认为 “我们创业并不是为了赚钱” ,所以对 Profit 并不在意。其实,Profit 后面所代表的是对业务模式的可持续性的整体思考。社会创业的收入方式有的是直接收费,有的是政府采购或基金会支持,每一种收入方式和与之相应的成本消耗,都是需要不断斟酌、调整和组合,才能最大的减少风险增加收益;并为下一个发展阶段提前布局。社会创业的可持续发展,与传统 NGO 一个个项目的承接,是完全不同的思考路径。


最后一个是 Proliferation,如何将自己的模式扩散,将自己的影响力扩散,在更大规模上去解决社会问题,去满足需求。关于规模化问题,已经有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也已经总结出了很多的常见模式,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搜索。


不仅社会创业者要理解和实践 5P 的流程,资助方、政府和社会投资人同样必须如此。只有理解了真实的创业过程,才能彻底摒弃项目思维,提供符合创业特色以及与各个创业阶段相匹配的各种支持。


这里笔者尤其建议两点:


一是增加对创业价值定位阶段,也就是 Proposition 阶段的支持,来帮助创业者去挖掘真实需求、深入理解用户问题。现在的项目型资助方式,很少会支持这种前期工作,而它却是所有社会创业最重要的起点。


另一个是探索 “精益资助” 的模式:也就是根据创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和创业者一起,不断地探讨下一步的行动目标和里程碑,并适时地根据里程碑来提供最合适最匹配的支持。这种做法,既可以向创业者提供长期的稳定的支持,又能从资助者的角度减少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当然,这样的资助和支持模式对双方的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总之,所有的创业都是在创造一个可以持续带给用户价值的业务模式,一种要素的新的组合方式。社会创业者归根结底,不应该仅仅是现有社会问题的一个 Fixer,修修补补的人;也不是预先设定的项目执行者;更可以是一种理想状态的 Creator,一种价值的创造者,一个模式的开创者。


Aha,创新催生公民

我们的公号文章皆为原创,探讨 “社会创新、教育创业、社会投资” 等主题。我们希望透过这些文章,呈现Aha在这些领域内思想的深度、视野的广度,和对行业发展的前瞻。希望读者们可以从中获得实践上的启发,并享受阅读和分享时带来的快乐。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就可以收到最新的文章啦。





帮助所有关注社会领域的个人和组织

提升“创意、创新和创业”的能力

 

微博:新浪@Aha社会创新学院

微信:AhaSchool

网站:www.ahaschool.cn

联系邮箱:info@ahaschool.cn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