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蓝图绘到底,苏州工业园区29年前就做到了|读党报 看江苏
苏州之所以成其为苏州,它闪耀的光环背后,最可宝贵的还在于苏南人骨子里敢闯敢试敢拼的精气神,浓缩起来就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苏州“三大法宝”:“张家港精神” “昆山之路”和“园区经验”。
不久前,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刘小涛履新当日即表示,要发扬运用好苏州“三大法宝”,努力形成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
“三大法宝”是苏州人在实践中形成的,这是发展经验的结晶、也是城市精神的载体。“三大法宝”都曾登上过《人民日报》。重温当年的报道,能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内涵,启迪当下的发展。
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苏考察,首站就是苏州工业园区。在园区展示中心,习近平强调,高科技园区在科技自立自强中承担着重大而光荣的历史使命,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加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不断以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引领产业升级。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新两国政府间首个重要合作项目,开发建设29年来,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在全国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实现“七连冠”。聚焦“一张蓝图绘到底”“园区速度”,人民日报曾多次在重要版面介绍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经验。
上图:1994年绘制的苏州工业园区手绘规划图
中图:2007年拍摄的苏州工业园区
下图:2023年7月4日无人机拍摄的苏州工业园区(新华社记者李博摄)
01.
一张规划图
管了二十年
苏州工业园区位于苏州城东,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行政区划面积278平方公里,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国际合作的成功范例”。2022年,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15.6亿元,同比增长2.3%。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了借鉴新加坡经验的重要讲话。1992年9月,时任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率团访问中国,积极呼应邓小平同志讲话,表达了中新合作共同建立工业园区的意向。此后,中新双方围绕合作开发事宜进行了多次协商和实地考察,最终确定选址苏州。1994年5月12日,苏州工业园区建设正式启动。
园区建成后,实现了堪称奇迹般的跨越式发展,打造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发展环境,形成了新的理念、新的机制和不断创新的意识,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其中,2014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第二版刊载报道《一张规划图 管了二十年》重点介绍了苏州工业园区杜绝随意开发、盲目建设的经验。文章摘编如下:
一张规划图 管了二十年
《人民日报》2014年10月26日 第二版
“规划先行”“规划即法”。苏州工业园区创立之初,借鉴新加坡和国际先进城市规划建设经验,编制高标准的总体发展规划,并建立一系列的刚性约束机制来保证规划实施始终如一,实现“一张规划图,管了二十年”,保证了发展建设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在苏州工业园区,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规划之上。为此,苏州工业园区设计了一整套机制:园区将政府批准的规划公之于众,授权规划师审批各类规划申请,行政管理层不能干预正常的规划审批,技术管理层无权更改已通过法定程序确定的规划。如果投资者提呈的规划设计书被规划设计师否定,可以有两次申诉机会,一旦裁决,就得严格执行。
实行总规划师负责制,以制度有效制衡行政权力。苏州工业园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无论工业用地、商住用地,还是公建配套设施用地,都严格按照规划用途使用,切实杜绝了开发建设的滥权、随意与盲目。
“规划规划,不能只是墙上挂挂。”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王翔表示,“园区开发至今已有20年,领导班子调整过多次,但开发区发展格局与当初规划设计几乎一模一样。正是有着这样的法治思维,苏州工业园区才能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
高标准的规划保证了科学发展。20年来,苏州工业园区形成了一个世界知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60多亿美元,引进了91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区内投资了150个项目,2013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00亿元。
02.
“园区速度”是如何炼成的?
1994年,这次中新合作在苏州郊外一片洼地农田里起步,开创了中外经济技术互利合作的崭新模式。如今,苏州工业园区累计引进外资项目5100多个,省市区三级总部企业近200家,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00多家、上市企业超60家。
苏州工业园区一度吸引每年上万人前来“取经”。除了“铁律”一般的规划,园区为人称道的“经验”还有其亲商理念。从诞生之日起,这里就率先将“一站式”服务理念引入国内。人民日报2019年4月10日头版刊发的报道《苏州工业园区行政审批提速赢得点赞——只取一个号 办事不多跑》,生动描绘了“园区速度”带来的便利。文章摘编如下:
只取一个号 办事不多跑
《人民日报》2019年4月10日第一版
4月10日,江苏苏州和阳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9万多平方米的新建厂房项目拿到了施工许可证。“这么快就办成了,体现了‘园区速度’。”项目公司行政人事经理张乐乐高兴地说,苏州工业园区一站式服务太方便了,消防、审图、施工、规划都在一个窗口办理,只取一个号,多窗都办结。他手中的“办事流程图”,清晰地标注了各个办事环节的时间进度,比如“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2个工作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设计合同备案4个工作日”等等。
苏州工业园区坚持深化行政审批改革。目前,园区已基本实现“2333”的行政审批速度,即开办企业2个工作日、不动产登记3个工作日、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33个工作日。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吴庆文认为,25年来,行政审批的“园区速度”成为苏州工业园区招商、亲商、强商的一面“金字招牌”,也形成了苏州改革开放的“园区经验”。
从诞生之日起,苏州工业园区率先将国外“一站式”服务理念引入国内,建立了“一站式”服务大厅,将相关事项集中在一个固定场所办理;2002年,开创了国内“授权审批”的先河;2015年,组建行政审批局,将16枚审批印章精简为1枚;2018年,园区探索推进“不见面审批”。园区管委会主任丁立新介绍,2019年,园区将建成覆盖园区本级全部政务服务事项的“一网通办”总门户,提供网上审批服务,基本实现不见面审批。
03.
是产业的“乐园”
也是人才的“家园”
图片源自:苏州发布
2012年,苏州工业园区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从“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到“国际合作的成功范例”,从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到自由贸易试验区,园区与国家战略高度契合、随时代浪潮奋力前行,成为苏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精彩缩影。
这是一片产业兴旺的“乐园”。以纳米产业为例,早在2006年,苏州工业园区就率先在全国把纳米技术应用产业作为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科院苏州纳米所“落子”园区。2010年,园区正式明确了纳米技术应用产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地位;2011年初,苏州提出“纳米技术产业生态圈”的设想;2014年,全球纳米领域的大科学装置——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在园区开工启动……如今,诺菲纳米、海光芯创、胜科纳米等在内的900多家企业,实现了从设备、原材料、制备、工艺、集成到应用的全产业链布局。
除纳米技术应用产业外,园区内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领域也竞相“腾飞”。各路人才精英被园区吸引,纷纷前来“筑巢”,产业集群初具规模,这是一种“双向奔赴”。
由此,这里也已成为人才的“家园”。据统计,每年有超4万名本科生来到苏州工业园区,且数量逐年增长;先后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6万人;园区外籍常住人口达1.2万人,海归人才近1.3万人。“人到苏州必有为”,在这里个人的梦想与区域的发展相融交织,同频共振。
人民日报《苏州工业园区杜绝随意开发、盲目建设》
人民日报《苏州工业园区行政审批提速赢得点赞》
人民日报《苏州 敢为人先敢拼闯(庆祝改革开放40年·百城百县百企调研行)》
人民日报《敢试敢闯 追求卓越——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15年实录》
苏州发布 《非凡十年 | 中国第一“园”,从敢为勇为到有为善为》
推荐阅读
☞ “小六子”逆袭霸榜18年,“昆山之路”如何再出发 |读党报 看江苏
责编|张妍 编辑|鞠峰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综合
传播有价值的信息
点击“分享”👇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