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青莲’文物守护者,我身旁的‘陶牛车及俑群’是国家一级文物。贵族出行,不坐马车坐牛车,这是为什么呢……”讲解落落大方,语调抑扬顿挫,这是小学生吴欣逸第三次来南京六朝博物馆做讲解员了。童言童语里既有专业知识,还有孩子对历史的独特视角,讲者头头是道,观者津津有味,人群中不时还有掌声响起。文旅融合处,展陈气象新。暑气炎炎,文气送爽,“博物馆热”在这里不断续写着新篇。
从爱逛博物馆的小游客,到站在文物柜前的讲解员,吴欣逸角色转换的背后,是博物馆创新表达的尝试。4年前,六朝博物馆启动“小青莲”志愿服务项目,通过“六朝青”志愿团队以老带新的方式培养青少年讲解员。每到周末节假日,“小青莲”们就会出现在各自守护的文物前,向游客讲述文物和它背后的历史。今年5月,包括吴欣逸在内的十多名中小学生在选拔中脱颖而出,开启了为期一年的志愿服务。六朝博物馆有“小青莲”,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有“小雨滴”,中国科举博物馆有“小科斗”……在南京,让青少年成为文化的保护者和传承人,已成一种新风尚。去年,当地博物场馆组织社教活动达6000多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走进博物馆、爱上博物馆。
六朝博物馆展馆的负一层,一段长25米、宽10米的夯土墙非比寻常,这可是原汁原味的东晋建康宫城遗存。时间拉回2007年,考古人员在南京汉府街车站地块发现了这处近1700年前的古城墙,这是南京主城区六朝城市考古的重大发现。“先考古后建设!”南京市决定调整原地块用途并进行原址保护。到2014年8月,六朝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我国展示六朝文物最全面的遗址博物馆。“过去这可是小众馆,南京人也把它唤作‘小六’。”作为六朝博物馆的筹建者之一,南京市博物总馆副馆长宋燕回忆,当年开馆时,她预测周末日均参观人次预期不过七八百人;而今十年之后,该馆周末日均参观人次增长了近10倍。在她看来,“小六”人气爆棚的背后,既有“博物馆热”的大气候,更有其自身的看头。步入二楼,六朝风采展厅犹如当年女子化妆时用的奁盒,陶俑、青瓷、墓志、瓦当、石刻等各色文物布设在大小不一的四边形空间内,按照顺时针方向串联,让参观流线自然而通透。布展不拘泥于具体年代,策展则更多彰显时尚、多元、年轻化。“从去年引进意大利的‘永恒的炫美’展,到眼下正在展出的‘只此中国色·青’,我们不再是‘我有什么,你看什么’,而更多考虑的是从参观者的角度呈现精彩。”宋燕说。
拾步三楼,这里有面落地窗去年曾经上过热搜,被网友叹为“一扇窗户装满了整个秋天”。龙年春节来临前,博物馆工作人员给窗玻璃贴上“龙年窗花”,让六朝博物馆又火了一把。“南京的美,不仅在山水城林,也在于古今交融。透过这扇窗,这种历史的厚重感、深沉感扑面而来,入眼又入心,它就像是一个取景框,照出了古都南京的天造一半、人造一半、自然与人文交融密合。”南京大学教授、六朝博物馆馆长胡阿祥说,置身于六朝文化遗址之上,窗外可见长江路上的法桐繁茂、南京总统府的历史沧桑,也可见新街口的高楼广厦。人们打卡这扇窗,在“一眼千年”之间感受时光的传奇、城市的变迁。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博物馆之城”。这里现有备案博物馆77座,当地计划到2025年达到100座。“南京的博物馆还是很有看头的,六朝古都,还有后面的明代、清代,东西还是很多的。”在今年全国两会江苏代表团审议现场,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到宋燕介绍博物馆建设、落地窗走红、小小讲解员的故事后有感而发。“要让南京的博物馆越来越有看头,讲好南京故事、中国故事,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传承。”宋燕说。
责编|张妍 编辑|刘丰
来源|人民网 吕骞、李阔、李楠桦、王仁宏、谢地、许峥、张玉峰、马晓波、余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