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可能不知道,百年前就有人刷“抖音”了!

今天你刷抖音了吗

抖音15秒

记录美好生活

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让年轻人热爱短视频

抖音也瞬间风靡大街小巷

百年前的老福州

有一个街头巷尾的曲艺

福州评话

老福州“民间休闲”

 三宝茶摊、讲书场和洗澡堂

传说明末江南著名说书艺人柳敬亭不肯降清

南奔入闽

他所授门徒大弟子居辅臣用福州话演唱

借历史故事评论时局

逐渐形成有说有唱的独特风格

古时一般是在狭长的街道上

由一人讲,观众坐满街头巷尾

此为福州评话的传说由来



评话演员多为一人

不用化装,不须布景

仅用一只铜钹,一块醒木

一把纸扇,一条手帕

搭一座高台摆一张桌子就可演出



清末民国初是福州评话的鼎盛时期,书迷曾评选出自己最喜爱的评话艺人,称为“八部堂”,即黄菊婷(艺名科题)、赖德森(艺名绣和尚)、徐炳铨(艺名双门大)、阮庆庆(艺名后洲庆)、徐天生、林细俤(艺名筱细俤)、徐天定、百宝营。


30年代到70年代,又出现了评话“三杰”即,陈春生、黄天天、黄仲梅(艺名科仔)。与此同时,出现了女评话艺人三嫂、紫英等给书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又有了“八大将”,即吴乐天(艺名小春生)、陈长枝、苏宝福、叶神童(艺名小神童)、黄益清、唐彰文、毛钦铭、郭天元。


20世纪60年代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福州评话又出现了一个繁荣时期,涌现出一批后起之秀,他们是:林木林、陈如燕、刘民辉、王秋怡、魏惠珍、方民忠等。


2006年5月20日,该曲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前福州评话这个老行当面临着艺人和听众的减少,街头巷尾已经很少有讲书场了。


福州最后的评话书场

玉叶书场


玉叶书场的原址是在台江老城区南禅寺弄的一条巷子里

一处低矮的砖木结构的老房子



两扇木门一关

就将外界隔绝在了门外

里面是沙场边关的刀光剑影

贤臣良相的运筹帷幄

才子佳人的卿卿情意

市井人物的嬉笑怒骂



 2014年7月,政府拆迁

玉叶书场的新址搬到了工人文化宫后门附近

老人称之为“秋龙巷”



书场内摆放着90张躺椅

20个简易吊扇被电线吊起

书场一侧摆放着十几个老式热水瓶

供听众泡茶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

刘宜威


2018年7月底,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州评话”的传承人刘宜威在福州市乌塔会馆的高台上,声色并茂地进行评话表演。“评古话今劝人方,三条大道走中央。善恶到头总有报,人间正道是沧桑。”醒木一拍,全场寂静,铙钹一响,声调变换。



福州评话是以福州方言讲述,并由徒歌体唱调穿插吟唱独特的传统说书形式,源于古老的唐宋说唱艺术,是福州方言艺术的集中体现和典型代表,在我国曲艺界素有“活化石”之称。


与其他评书评话表演不同,福州评话除了折扇、斑指、醒木、丝帕,竹箸,还会使用上一片铙钹。



表演福州评话只用一片铙钹,曾有说法,称清兵入关时,不允许使用乐器,艺人们便只用一片铙钹,寓意山河半壁,乐不成乐。


左手执钹向上,右手执箸敲击,铙钹和斑指在相互接触中发出悠长的声响,刘先生一人便在舞台上扮演了生、旦、净、末、丑。


1979年,刘宜威参加福州市曲艺团招生,当年报名人数达到200多人,仅录取23人,刘宜威从百人中脱颖而出,拜入了毛钦铭老先生的名下,从此开始了长达30年的舞台生涯。


近几年,刘宜威将福州评话引进校园,经常到学校为学生进行评话表演。除此之外,他还将曲艺与影视相结合,如在长篇历史纪录片《开闽》中,以评话作为线索,贯穿开篇、旁白、结尾,渲染气氛,突出了闽地特色,还协助热门综艺节目在福州的拍摄,在节目中用福州评话道民俗、述风情,开辟了传统文化在新环境里的另一条路。



福州评话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福州评话的老旧题材不得年轻人的喜爱,当代社会浮躁的内心,也难以静下心来听评话。


当然,本土的福州话继承了古音古字,是丰富的文化遗产。在社会变迁,思潮变化的当代,我们应该要合理的挖掘使用,弘扬优秀的文化,让福州老行当用新的方式重新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


我的爷爷很喜欢听评话

以前会跑到书场一听就是一下午

现在多是抱着个破旧的播放机

重复的播放着曲目

他说没有当年的那个感觉了‍


今日互动


说说你们知道哪些福州的老行当?

小鱼君在文末留言区等你哦!


点击图片查看对应往期精彩:




•End•

编辑排版 | 筝小一 

素材来源 | 中新网,新闻网,福州老行当

图源 | 百度图片

若本条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后台联系我们删除


刷抖音不如跳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