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并不平安夜:小伯利恒(3)

阿洗 熙雍見從無 2019-05-25

“圣诞节是一个平安的时刻,全家人齐听颂歌,交换礼物。而圣诞节讲的是一个可爱的婴儿降生在马槽里的美丽故事。——真是如此吗?”



美哉小城小伯利恒!你是何等清静,无梦无惊,深深睡着,群星悄然进行。——Phillips Brooks*


每个圣诞节,我们都会唱这首歌,因此我们每个人在自己脑中都有自己对于小伯利恒的一番构想。这构想往往将伯利恒描绘成一个完美的小城,完美到只存在于版画之中,毗邻一座山谷,质朴而宁静。这幅图画已经成我们圣诞节神话的一部分了。

当代的伯利恒,当然,与圣经时代大为不同。如今,它是个居有约莫三万人的城市,处于巴勒斯坦政权的管辖之下。在第二次巴勒斯坦起义(Intifada)的年月里,伯利恒满是暴力。曾有一个两百人上下的武装组织藏身于圣诞大教堂(the Church of the Nativity)一个月之久,结果他们被攻击,导致几十个人的死亡,也使教堂大规模受损。

但——也许你会说——那是二十一世纪啊?难道圣经时代的伯利恒不是一个和平安宁的地方吗?

我其实也很喜欢那副版画似的图景。事实上,那就是我在我服侍的第一个教会构想的画面。那教会处于爱荷华州的莱顿,是一个不足一百人居住的小村庄,隐于公路大道之外。在一个冬天的晚上,我从南方迁徙至此。当我爬上一座小山的顶峰,我看到了那小镇,沉静地安睡在山谷之中。那个夏天恰逢1960年代晚期的种族骚乱,我们所在的城市满是紧张的对抗和不安的情绪,所以来到宁静的莱顿于我真是弥足可贵。


(Curirrer and Ives, Winter, 1872)


一个小镇是通过它的历史为人所知的,而它的历史也决定了它的名声。比如我们说几个地方的名字,脑中就会闪过一些它的画面或者对它的风评,试想:新奥尔良,纽约,巴黎,拉斯维加斯,好莱坞,香港。圣经时代的人也是如此。圣经中出现的绝大部分城镇都显然发生过悲剧或灾难,但可能没人想象得到,光伯利恒这个小地方就占了其中十之二三。伯利恒?

除了曾经是大卫童年的居所,从旧约故事可以得知,伯利恒这地方和“平静”一点边都搭不上。事实上,远在耶稣降生以前,伯利恒已经充斥着最悲惨凄凉的事情了,这个小镇混乱到你绝对不会说:“我超爱伯利恒的,我要一直待在那地方。”

在旧约第一次提到伯利恒就是在雅各的故事中。雅各和他的妻儿离开他舅舅拉班回到迦南地,当时正驻扎在示剑。但因为一桩惨剧的发生(下一章会详细说),他不得不举家离开。雅各决定兑现曾经的誓言:自己一定会回到伯特利,那个他曾见到天使异象的地方(创世纪28:10-22)。之后雅各又和他家人离开伯特利继续南行,当时“离以法他还有一段路程”(创世纪35:16)但他最喜爱的妻子拉结怀孕而且将临盆了。以法他就是伯利恒,正如19节所说。

拉结的生产十分艰辛,以至性命不保,临死前她将新生子起名“便·俄尼”,意为“我悲伤的儿子”。而也在这个靠近伯利恒的地方,雅各埋葬了她,这个拉结的坟墓从此成为以色列民谣中忧伤的意象。

我们知道这个意象是因为旧约中一个先知耶利米的提醒。这个因为亡国和圣殿被焚毁而日夜流泪的先知,描绘了被巴比伦掳掠的以色列人向伯利恒长途跋涉,经过拉结被埋之地,他在31章15节写道:


“在拉玛听见号啕痛哭的声音,

是拉结哭她儿女,不肯受安慰,

因为他们都不在了。”


再一次,拉玛(以法他和伯利恒的地界)与忧伤和极大的悲哀有关,这次是神的子民被战败俘虏的受难。

在拉结死后,再读到伯利恒,则是一段在我们很少读的经文:士师记17到21章。士师记17章的开头是个叫米迦的人,他从他母亲那里偷了一千一百舍客勒的银子。他母亲不知道是自己儿子偷的,就大大咒诅那个小偷。因此米迦就把银子还了回去,他母亲给了银匠两百舍客勒去铸了一个神像。米迦给这神像造了个堂。

过了不久,有个利未人离开伯利恒,想去找点事做,还想要有个住的地方。偶然间,他走到了米迦的家。米迦给了他一个房间,还应许给银子和衣食,为让他做自己家的祭司,服侍那个雕像。于是,一个从伯利恒来的祭司陷入了拜偶像的罪中。

在第18章,但支派的六百勇士从琐拉和以实陶出来找地方住,正好也到了米迦的住宅。他们攻击了那地,偷了神像,还劝说利未人做他们整个族的祭司,而非这一家的祭司。祭司同意了。于是,伯利恒区域又和暴力和投机主义扯上了关系。

士师记19章开始了另一个新故事,关于一个以法莲山地的利未人娶了一个伯利恒的女子做妾。这个女子行淫后回到父家,但她丈夫跟着来到伯利恒用好话劝她。由此,伯利恒又有了不忠的声名。


(伯利恒1784,Bethlehem Area Public Library)


旧约后面再提到伯利恒,就是在路得记了。以利米勒和他妻子拿俄米因为一场饥荒离开了迦南的应许之地,去往外邦人的摩押地。他们两个儿子也都娶了摩押女子。但过了不久,三个男人都死了,拿俄米决定独自回到伯利恒,但她儿媳路得坚持同去。伯利恒的妇女认出拿俄米,但她却说,“不要叫我拿俄米(甜),要叫我玛拉(苦)……我满满地出去,耶和华使我空空地回来。耶和华降祸与我;全能者使我受苦。既是这样,你们为何还叫我拿俄米呢?”(路得记1:20-21)。再一次,伯利恒成为愁苦之乡,因为神的子民无视了神的应许,离开了神给予他们的土地,到外邦去谋求更好的未来。

只因为神的恩典、祂戏剧性的工作,使路得的故事给伯利恒留下了一些积极的记录。路得在伯利恒的田野间捡麦穗,最终与波阿斯结婚并生下俄备得:以色列最伟大的君王大卫的祖父。

当我们想到小伯利恒的时候,我们只会记起那是基督诞生地和大卫的故乡。但我们已经看到了,圣经对伯利恒历史的记述丰富得多,而且无一不涉及忧伤、背叛、卑鄙的行径。想想大卫被膏立为王时,他家人的行为吧。他们都不相信神的选择,却光按外表看人:他们甚至都没想到要把大卫叫来(撒母耳记上16章)。

即便是大卫自己的一生,我们也发现关于伯利恒的不那么光彩的事。当时大卫藏在亚杜兰洞,而非利士人驻军攻占了伯利恒,这让大卫非常忧伤,并渴想喝一口伯利恒城门旁井里的水。三个勇士就闯过非利士人的营盘,打水拿来奉给大卫。“他却不肯喝,将水奠在耶和华面前,说:‘耶和华啊,这三个人冒死去打水;这水好像他们的血一般,我断不敢喝’”(撒母耳记下23:16-17)。在这个故事里哀伤的部分是,伯利恒没能抵挡住敌人的攻击,落入了以色列人的宿敌手中。

如果一个地方的名声确实是由它的历史决定的,那伯利恒绝对可谓污名凿凿了。神本可以选择让祂的独生爱子降生在耶路撒冷,或者伯特利,或者其他“名声更好”的地方。但耶稣却诚然诞生在伯利恒,这个充满了秘传稗史之地。



*「小伯利恒」一诗乃Pillips Brooks (19世纪麻州圣公会主教)写于 1868 年,也是他从圣地旅游回来数年后,对那次在伯利恒过圣诞夜的经验,印象相当深刻。全歌词如下:

1 美哉小城小伯利恒!你是何等清静,无梦无惊,深深睡着,群星悄然进行;在你漆黑的街衢,永恒真光昭启,万世希望,众生忧喜,今宵集中于你。

2 因马利亚诞生圣婴,天上天军集结,世界众生,酣睡正深,天军虔敬守夜。晨星啊,同来颂扬,同来礼拜虔诚,同来感谢至尊上主,同祝世界和平。

3 求伯利恒至圣婴孩,现在仍复降临,驱除我罪!进我胸怀,今日生于我心!我听圣诞之天使,宣告大喜信息,求在我心永远长住,我主以马内利。



出处



作者/Verlyn D Verbrugge

出处/A Not-So-Silent Night

章节/ "O Little Town of Bethlehem"

翻译/ 阿洗

图片来源/网络


为了翻译2点了还没回家嘤嘤嘤quq

还有不要问我为什么从第三章开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