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做好基金管理人!7位兴证全球人的诚挚思考

与您相伴的 兴证全球基金 2022-05-15

编者按:

基金管理人,作为一个肩负沉甸甸责任的职业,需要历经怎样的成长,才能受到广大持有人的认可?兴证全球的基金管理人们,都带着怎样相同的文化烙印,又有如何鲜明的个人风格?


我们和他们中的7位,聊了聊关于“成长、挑战与突破”的话题。


童兰:研究消费提高了我的“审美标准”

童兰 女士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

兴全趋势基金 基金经理(共同管理)

12年从业经验


  Q: 分享下您为什么选择从事投资这个行当?
我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是经济学专业出身,在我当时的选择范围内,投研工作的性质和氛围是让我感觉更接近校园的,这是一种能让我感受到安全感和幸福感的状态。

  Q: 成为基金经理前,您有长达10年的消费行业研究经验,这对您的影响是?
 
我会说,它提高了我入行的审美标准。消费大部分的行业都有好的商业模式、好的现金流、竞争格局也稳定,还包括很多在时代变迁之后仍然有稳固壁垒的“百年老店”。这样的公司你看多了,可能就很难被一些“歪瓜裂枣”打动了(笑),不容易被忽悠,这对我可能是一种保护。
 
  Q:成为基金经理以来,您感受到的变化和挑战是?
 
最大的挑战还是认知能力不足。相比研究,投资的认知范围更广,认知的维度也更多元,需要时间积累和适应。
 
我有一个感受,投资做得好的人,都相对更理性,因为投资需要的是勤奋、好学、独立、客观、冷静、自省。我现在已经感觉到,自己喜怒哀乐的程度和频次比以前真的少了。但另一方面,投资同时也充满激情,到了这个年纪,你可能会感觉回到了像小朋友阶段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又是很令人兴奋的。
 
  Q:简单介绍下您的投资理念和风格?过去又有哪些印象深刻的市场经验或教训?
 
首先我想说,我可能不是一个身段特别灵活的人。我的理念还是希望投资的过程能伴随企业的长期成长,并在这个过程中让我的认知能力有沉淀有提升。
 
对于一个公司的深度了解,在长期投资过程中做到从容笃定,是需要时间来积累的。当市场趋势很顺时,或许我们很容易觉得自己判断对了、理解了,但股票回调有波动的时候,很多人就会开始扛不住,这时候才真正考验你对这个公司的认知深度。
 
从业以来,对市场敲打感受最深的时期就是2015-2016年期间。那段时期,短时间内基本面并没有发生重大变化,但市场就从集体的投资狂欢过渡到全民的极度悲观。因此我学到的重要一课就是,任何时候需要保持对事物客观和清醒的认知,把判断的“锚”把握在自己手上,才不会被情绪裹挟。
 
  Q:您在兴证全球工作已经超过了5年,如果用一个词形容投研团队,您会用什么?公司带给您的影响又是什么?
 
我会用如沐春风。因为在这五年当中我浑然不觉时间的流逝,我想这本来就能说明很多的问题。
 
由于是懂投资的人来管理,我们公司文化是相对比较专业的,一方面你会有一个正的价值观做托底,接受到非常好的规范训练,但另一方面也会感受到很大的包容度,让我们能充分地去探索和成长。

杨世进:缓解压力的方式,是多做研究
 

杨世进 先生

北京大学药学硕士兴全多维价值混合基金 基金经理兴全合宜基金 基金经理(共同管理)11年从业经验


  Q:您毕业于北大药学院,也深耕医药行业多年,这对您的投资风格有何影响?
 
医药研究对我的影响,一是偏好成长,二是估值方式的多样化。医药行业有偏成长属性的公司,也有科技公司,也有一些偏周期性的子行业,这些公司的投资方法和估值方式都是不一样的。
 
  Q:如果只用一句话概括您的投资理念,会是什么?
 
科技改变生活,付出总有回报。
 
我记得10年刚入行时,去深圳工作,当时买了一个3G手机,还花300块买了一个尾号66的靓号(笑),当时出差订机票还得让前台帮忙打电话。现在5G都来了,订票也早就变得随时随地可操作。作为投资人,我关注过的很多公司,都经历过长期的默默付出,从人才储备、组织架构调整、到研发投入等各方面的努力,瞄准一个愿景,直到机会最终的来临。也许前面辛苦投入的时候很少人关注,但天时地利出现,它的回报也跟着来了。
 
事实上,2010年之后中国制造业过了很多年的苦日子,但不是每个人都浪费了这一段时间。很多有企业家精神的人,一直在持续不断地进行技术改进、成本节约,这些经历了最严重产能过剩下的“大浪淘沙”淘出来的公司已经具备了全球的竞争力。
 
因此未来我会相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力量,继续坚持自下而上的选股,去选择那些过去一直在付出的优质公司。
 
  Q: 成为基金经理以来,您感受到的变化是?
 
我个人的体验是,如同做人一样,最难的是如何在纷繁的外部环境中坚守内心的信仰。投资中总会有各种短期回报的诱惑或者外部排名的压力,如何坚持自己的价值判断,尤其是你的长期逻辑和市场短期演绎发生矛盾的时候。
 
这种压力通常有两种面向。一是你不看好的东西涨了,这个其实相对容易处理,因为只要想清楚自己的逻辑,不去管他,再去寻找别的标的就好。对我来说压力最大的是,你看好的东西总是不被市场认可。对抗这种压力的方式,还是去更努力地了解这个公司,当你对它的研究越深入就会更自信,就更能泰然地面对这种压力。
 
  Q: 看向未来,您觉得挑战何在?未来对自己又有怎样的期许?
 
股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反映。我们的前辈们可能刚好处在经济社会向上的大环境里,现在我们面临的社会环境更加复杂,正在老龄化、高负债、高杠杆的压力下去寻找新的发展动力。如何在当下的高估值和未来回报率之间做好仔细的平衡,就像在鸡蛋上跳舞一样,这或许是全球投资者都在面临的一个问题。
 
但我仍然相信,我们人类社会是不停向前的。作为基金经理,我对未来最大的期许是为基民创造回报,同时入行十一年的我也见证了许多企业的周期起伏,我希望自己也能支持优秀企业家和优秀企业的发展,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为社会创造价值。

钱鑫:追问原因的原因,推演结果的结果
 

钱鑫 先生

复旦大学经济学硕士

兴全有机增长基金 基金经理(共同管理)

11年从业经验



  Q:听说您是一个很爱看书的人?
 
是的。说起来,我性格上有一点社交恐惧,但这对投资可能不是坏事。一方面听的消息更少,可能就不太容易依赖短期的信息去思考和决策,另一方面,客观上也留给我更多时间去看书、思考和关照内心世界。
 
我很喜欢的一句话是“追问原因的原因,推演结果的结果”,所以我的书单里更多的可能是经济学的经典理论,或是历史学、社会学的著作。最近在案头的两本书是兰德尔·雷的《现代货币理论》和米塞斯的《人的行动》。
 
  Q:爱看书这个特点似乎也影响了您的投资方法?
 
的确。我的投资风格是赚“长赛道”成长的钱。我会先从行业出发,基于经典研究的线索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甄别有“长逻辑”的行业,再从其中挑选能真正做大的公司。
 
处于后工业时代的中国经济,制造业走向高端化和国际化、现代服务业开始崛起、消费由满足实用功能转向赋予情感意义,这些在我看来,都是未来三五年、甚至十年的发展长逻辑。
 
  Q: 成为基金经理以来,您感受到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我的体会是,研究是一个谋的过程,但投资是一门断的艺术。研究采用的方法更多是形式逻辑,也就是归纳和演绎,注重思维的缜密和完整。但投资更重要的却是决断力,方法上更适用的是辩证法,需要更好地把握主要矛盾。
 
为了获取投资回报,作为基金经理,需要时刻判断决定什么样的风险值得承担。要转变追求精确的研究思维,勇于承担风险、对抗和消化它,才能不断进化。
 
  Q: 看向未来,您觉得有什么新的挑战?未来对自己又有怎样的期许?

从近年的市场来看,我个人感受到两个变化的发生。
 
一是终局思维的失效。我们在研究成长股的时候,有一个方法叫终局思维,即通过公司做到天花板后的状态来推断它当前的合理估值。之前的做法往往是看美国市场上这类公司的表现。但现在,我们在很多行业上已经不落后于美国、甚至世界上任何国家,可以说有些行业已进入了“无人区”,没有成熟的市场经验可供借鉴。
 
二是随着文化环境的转变,在很多领域,“效率导向”的一维函数模型也在失效。消费品领域的审美多元化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当80后作为消费主力时,他们仍倾向于西方的、大牌的消费品总是更好的,60后的投资人去理解这个心态或许相对容易;但当00后作为消费主力后,你也许能理解他们为什么去买国产手机,但很难理解他们为什么会去追逐盲盒。
 
解决这些问题,唯一的办法是,我们不能再习惯性地倒过来看,要顺过去看,不断学习和理解“新世界”,回归到元问题,来建立假设、做推演,去寻找新的边界和答案。

丁凯琳:价值投资,是选择做大概率正确的事 


丁凯琳 女士

美国芝加哥大学金融数学硕士北京大学数学学士兴全优选进取FOF 基金经理(共同管理)兴全优选平衡FOF 基金经理(共同管理)9年金融投研经验


  Q:分享一下,您在来到兴证全球之前的经历?

我本科和研究生都是学数学的,在美国也做了4年的量化研究工作,所以个人看来偏技术方面的基本功是很扎实的。此外,我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也做了许多资产定价工作,可以说是组合管理、风险管理意识方面的启蒙。
 
更有趣的是,在美国的工作经历,让我很早就成了FOF的投资人。在我入职的第一个星期,我被通知需要从我的401K养老计划里挑选投资标的,包括股票、债券、基金、FOF等等。在我咨询的同事里,所有人都为我推荐了FOF产品。FOF这个在中国相对年轻的事物,在美国其实是大家非常习惯的长期理财工具。
 
  Q:作为FOF投资人、也作为员工,您感觉到的兴证全球基金是什么样?

作为FOF管理人,除了基金经理之外,我们也会做基金公司的分析,以更好的去了解公司的整体风格和文化传承,并以此加深对基金经理的理解。我们公司的风格还是很鲜明的,同时能通过稳定的传帮带机制来传承给新人。
 
一是价值投资。在我的理解中,价值投资其实就是在不确定性里寻找确定性,选择做大概率正确的事情,不去浪费时间赌小概率事件。
 
二是立足长期。这点我们在FOF团队感受是很深刻的,我们团队总监林国怀总一直强调的是,所有的事情要从长期维度去思考,不是为了一年两年的配置或者收益目标而打造产品,而是想着我们产品会陪伴客户一生,从更长期的维度去做研究和投资。
 
  Q:立足当下,对未来有什么期待?
 
中国市场上FOF产品的确发展的时间更短,更加小众。但你会发现,近两年市场有一个明显转变是大家开始买基金了,开始把钱交给专业的管理人来打理,而不是去股票市场上直接博收益。相信FOF也一样,被全市场接纳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我们也很高兴地看到这个过程在慢慢进行中。

张晓峰:量化策略需注重商业逻辑
 

张晓峰 先生

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硕士

兴全中证800指数增强基金基金经理(共同管理)

10年从业经验



  Q:作为一个数学专业出身的人,您如何理解投资这个职业?
 
我本科和研究生都在上海交通大学数学专业学习,选择投资主要出于自己的兴趣。我认为,人类的认知能力是不完善的,对于市场需要时时抱有冷静观察的心态,并在胜率、赔率、预期收益达到合理水平时去参与投资机会。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财富的积累,资产管理行业也将对社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就像黄奇帆先生在《结构性改革》一书中提到的,资本市场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探索了高质量、有效益的实现形式。
 
  Q:量化投资是您的强项,能否谈谈您对这方面的理解?
 
我的量化投资框架主要是基于均值回归,会比较看中市场估值、无风险利率、ERP、盈利增速预期等宏观因素判断市场。
 
传统的量化策略只注重因子相关性,而不注重这类相关性的商业逻辑,这是有问题的。比如2017年之前的小市值效应,可能和当时相对注重并购重组下的外延扩张有关,尤其是ipo因市场波动受限后,抄“壳”在2015-2016年达到顶峰。如果单纯考虑因子相关性而不注重内在商业逻辑,虽然2017之前模型会跑得很好,但随后惯性沿用的话又会导致比较差的投资效果。
 
因此,既要从量化投资中吸收其注重客观性、淡化主观判断的优点,又要重视因子背后的商业逻辑,避免把beta当成alpha,而是重点观察一些长期既有相关性又有内在逻辑的因子,比如质量、成长之类。这一点上,公司强大的投研能力刚好补足了量化研究缺失的一环,可以对模型结果的合理性进行进一步的检验。
 
  Q:在您从事的指数投资领域,基金经理面临什么新课题?未来对自己有什么期望吗?
 
无论是A股还是国债,历史上看由于宏观周期比较显著,使得牛熊转换特征比较突出。但2021年以来似乎有一定变化,今年鲜明的结构性行情出乎许多人意料,而国债也在年初相对偏空的声音中不断下行。新形势下我们需要关注是否国内资产定价发生范式转变,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至于对未来的展望,我们认为市场上已有不少行业主题主动基金或行业指数被动基金,但行业指数增强基金还有很大空间。希望能够在这方面发力,为投资者创造更多的选择。

刘潇:细水长流的力量,终会被看到
 

刘潇 先生

北京大学 软件工程硕士

FOF投资与金融工程部投资经理

9年从业经验




  Q: 请简单介绍下,您的从业经历?
 
我从北大计算机学院毕业后,在泰康资管工作了8年,先后担任基金研究员、基金投资总监,为保险、银行、大学基金会等机构客户管理产品。今年3月,我加入了兴证全球基金FOF投资与金融工程部。
 
  Q:从保险公司到公募基金做投资经理,您个人感受到什么变化?
 
个人感受,普通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有清晰的资产配置需求。通常而言,机构投资者会根据自己的投资需求,制定清晰的产品配置方向,如一个80%股票+20%债券的混合类产品等,而FOF投资经理需要做的就是展示自己的产品如何能匹配需求,以及具体配置的方法。
 
普通投资者则不同,他们更关注相对直接的结果。FOF产品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一定会走细水长流,而不是短期爆发的道路。因此,怎么打造持有人体验好的产品,能让客户真切体验到产品的价值,是To C类的FOF产品需要思考的命题。
 
  Q:可否介绍下您的投资理念和框架?
 
FOF投资大致分为两大流派,一种是自上而下通过资产配置赚钱,对于底层资产的要求不高,Alpha来自配置,另一种是自下而上选到优秀的基金管理人,Alpha来自底层资产本身。
 
在我看来,长期配置优秀基金经理能给组合带来的Alpha确定性更高。要挑选出这些优秀的管理人,需要定量和定性分析并重——一方面,要通过定量方法分离出特定经济环境、市场环境对业绩的影响,挖掘出有可持续真alpha的基金经理。另一方面,进行基金经理调研,考察他们“软性”的部分,这方面我最关注的就是勤奋和纪律性两点。一位勤奋的基金经理会持续不断地深入学习、拓展自身能力圈。有纪律性的基金经理会在组合构建上不随意、不激进,应对极端环境时也能保持操作不变形。
 
  Q:您如何理解兴证全球的文化?对个人的未来发展又有怎样的期待?
 
兴证全球一直是我特别向往的一家公司,尤其是它面对市场狂热时特立独行的态度,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我相信,秉持持有人为先的文化,兴证全球基金的养老投资和FOF投资将会具备长远和旺盛的生命力。

张济民:第一步、第二步、甚至第三步,
考量的可能都不是收益

张济民 先生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 金融工程硕士

兴证全球基金投顾组合 主理人

6年金融投研经验



  Q:简单介绍下您的个人经历?如何走上了投资的道路?

我本科学的是数学和经济,研究生读的是金融工程。探讨数字背后的规律,是我的兴趣所在,也是投资让我着迷的地方。
 
或许我和大多数人不一样的是,在美国两年半的实习和工作经验,让我的思考更加综合,可以把中国市场和美国市场发生的故事进行充分的对照思考。
 
  Q:基金投顾管理人是个什么样的新角色?
 
基金投顾是我们市场一个新兴的业务,从第一批试点资格到现在尚未超过两年。与传统基金销售业务中销售渠道单纯以规模为导向的考核方式不同的是,基金投顾业务站在了客户的一边,不以规模为导向,而是实实在在的帮助客户匹配风险承受能力和预期收益目标,践行长期投资理念,实现财富增值。
 
我个人觉得这个职业是非常好的,它可能会真正解决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这个问题。
 
  Q:从研究员到投顾策略主理人的角色转换,您感受到的变化和挑战是?
 
个人的感觉就是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不光是考核上,而是清晰地感受到投资人会因为你的决策赚钱或亏钱。从研究到投资,就像从军师到指挥官的变化一样,承担的压力和不确定性都更大了。

落实到操作上,我可能会更从风险端去考虑——投资的第一步、第二步、甚至第三步考量的可能都不是收益,而是资产配置上的风险、流动性风险、债券基金信用风险等等,可能到第四、第五步之后才考虑收益。
 
  Q:这个过程中,团队或公司有给到您什么样的助力?
 
首先是理念,我非常认可公司和团队的理念,立足长期,不追求短期的极致收益。我们团队的合作感和信任感很强,比如在分工上,每个人都有专门负责的研究,因此可以在各自的领域都有很深的下沉。对比来说,如果一个人同时覆盖股票基金、债券基金、资产配置的研究,那应该没有办法做到足够下沉和紧密的跟踪。
 
  Q:如何看待基金投顾业务未来的发展前景和挑战?
 
从成熟市场的经验来看,投顾业务的前景是非常广的。以美国为例,卖方销售模式也曾风靡一时,但随着买方投顾加入市场,当然包括个人养老账户的建立,买方投顾的模式已经成为现在的主流。目前我国推行的试点政策,也是希望通过投资顾问的方式,将长钱留在市场上,一方面帮助投资者通过长期的方式更好地实现财富管理,另一方面更能促进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
 
对于从业者来说,我们的挑战一方面在于如何做出差异化的、符合投资者需求的服务,另一方面也需要更多地做好投资者陪伴,让投资者愿意尝试、信赖我们的理念。
 
我对自己的期待是,不会很着急,将秉持我们一贯的理念,与持有人慢慢建立长期的信赖关系,行稳致远、积跬步至千里。
 
用成长,回答沉甸甸的责任
因承担,催生更敏锐的思考
 
好的投资,时间看得见
 


优选好文

【美成在久,时间终能看见】基金业首部碳中和白皮书发布!

业绩掉队?该不该与我的基金说分手?

如何培养金钱观?这是我看过最好的答案!

风险提示: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公司观点,不作为投资建议,基金投资需谨慎。兴证全球基金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或基金经理曾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童兰完整从业经历:2008年7月—2010年10月就职于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任投资顾问;2010年10月—2014年2月就职于长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任研究员;2014年2月—2015年3月就职于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任研究员;2016年3月起至今就职于兴证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先后担任研究员、研究组长;2020年7月起担任兴全趋势投资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LOF)基金经理。杨世进完整从业经历:2010年7月—2011年6月就职于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研究员;2011年7月—2014年5月就职于天治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研究员;2014年5月起至今就职于兴证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先后担任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2020年12月起任兴全合宜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LOF)基金经理。钱鑫完整从业经历:2010年7月—2014年7月就职于上海证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任投资经理助理;2014年7月起至今就职于兴证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先后担任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2020年12月起任兴全有机增长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丁凯琳完整从业经历:2012年9月—2012年10月就职于美国SpotTrading,任研究员;2012年10月—2016年6月就职于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任量化分析师;2016年7月起至今就职于兴证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先后担任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2020年12月起任兴全优选进取三个月持有期混合型基金中基金(FOF)基金经理;2021年7月起任兴全优选平衡三个月持有期混合型基金中基金(FOF)基金经理。张晓峰完整从业经历:2011年4月起至今就职于兴证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先后担任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2021年5月起任兴全中证800六个月持有期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刘潇完整从业经历:2012年7月-2020年11月,就职于泰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基金投资部,任职基金投资总监;2020年11月-2021年2月,就职于腾讯公司资产管理部,任职投研中心副总监;2021年至今就职于兴证全球基金,任职投资经理。张济民完整从业经历:2015年2月—2016年10月,就职于EMA资产管理公司,任职研究经理;2017年6月至今就职于兴证全球基金,先后担任研究员、投顾组合主理人。



戳“赞+在”,心情更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