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外资流入创新高?看看海外投资机构眼中的中国

与您相伴的 兴证全球基金 2023-02-09

“自下而上的投资者一般不受整体宏观环境的影响,但我们所投资的公司在某种程度上与它们所在国家的命运也息息相关。所以我们要对这个国家有一个粗略的认知。这种认知不一定要非常精确,也不需要时时正确。我们只需要对所投注的国家末来20年或30年的情况有个大致的推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做这些分析,为什么我们要思考这些问题。”


——《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 

李录  喜马拉雅资本创始人 价值投资人
近期,海外资金持续流入A股,流入规模创2021年以来新高,为我国资本市场注入了一股上行动力。


来源:中金公司研究部,EPFR,WIND

A股在历经去年的相对低迷后,开年首月有所回暖——反映A股所有上市公司整体表现的万得全A指数2022年度跌幅为-18.66%,而在2023年1月回调+7.38%。


兔年市场怎么走?以下汇集了几家海外头部资产管理机构对于中国市场的未来展望。从外部视角看中国,或许能为资本市场未来的风险与机遇,提供更加多元的视角。


风险提示:有关观点不一定反映所涉公司的全部或部分意见,且不保证其准确性。部分观点来源详见文末参考列表。本文不应被依赖视作预测、研究或投资建议,也不应该被视为购买、出售任何证券或采用任何投资策略的建议。观点具有时效性,本文仅代表源文件发布之日观点,观点可随时因情况变化而更改,可自本文发布之日起已有改变,概不保证所作的任何预测将会实现。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投资须谨慎。

全球市场:中国置身的经济与政治整体格局


2022年的全球经济与政治格局,在周期趋势与突发事件等多重因素牵动下,震动频发,也成为影响A股市场走向的重要力量。要理解2023年的中国市场,离不开对其置身的世界环境的分析,因此这也是各大机构讨论的重要议题。

 全球经济增长或将步入“慢车道”

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显著放缓,背后是以美联储为首的财政和货币紧缩、中国的疫情限制和房地产业下行、俄乌战争导致的全球能源供应冲击、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以及“后疫情时代”全球开放的需求回弹势能减弱等多重因素。

展望2023年,Goldman Sachs预计世界经济将大概率维持低速增长:欧洲出现轻度衰退,中国则在颠簸中复苏,而美国和一些新兴市场的早期崛起者,也许会出现一些恢复性增长点。

 新兴市场低估值或蕴含机遇

过去一年,包含A股在内的全球新兴市场表现疲弱。2022年,MSCI新兴市场指数损失-22.37%,相比发达市场股票表现落后近5%。

JP Morgan表示,由于股价大幅下跌,从估值角度来看,诸如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股票正愈发具有吸引力——据其数据测算,截至22年三季度,中国等新兴市场的估值普遍低于其自身的长期均值以及全球市场水平。

图:新兴市场估值吸引力提升

 东西方的通胀差异

市场表现背后,通货膨胀也是备受关注的因素。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全球通胀呈现“两端分化”——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普遍出现较高的通胀问题,而诸如中国等亚洲国家则趋于平稳(22年度通胀率:美国6.5%,英国9.2%,中国1.8%)

现象背后,BridgeWater认为源于各国不同的疫情应对措施:西方国家采取了较为激进的货币和财政刺激政策,因此未来需要有所紧缩才能抑制通胀。而中国、日本等其他亚洲经济体则主要采取社会措施,对通胀的影响并不显著。

鉴于目前中国没有过高的通账压力,日后可能拥有更高的自由度来刺激经济,经济增长从而具有一定可塑性和潜力。

 国际关系:疏离还是紧密?

2022年,俄乌战争也是全球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冲突之际,各国致力在经济上自给自足:欧洲希望摆脱对俄罗斯石油及天然气的依赖,从而导致能源短缺及价格上升;美国则优先向贸易伙伴采购原材料。BlackRock预计,随着全球新秩序的兴起,地缘政治分化可能促使宏观及市场波动性加剧。

一方面,不确定性仍然存在。BridgeWater分析,中美之间的紧张局势和战略竞争可能构成压力——西方国家若将生产从中国转移至别处,或是限制部分技术引进,无疑将对中国带来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政治风险也具有缓和的可能。JP Morgan观察到,中国经济高度依赖全球需求,而全球消费者也高度依赖中国制造,因此推测双方都有较大的经济动力来维持良好的关系。


图:中国与世界贸易联系紧密



中国市场:新时代下的挑战与机遇


 随着疫情限制性措施的放开,世界正把目光放至中国


当前中国正将“稳经济”置于首位,同时贯彻“维护金融体系稳定”。BridgeWater称,政策制定者意图通过货币、财政和宏观审慎政策来最大化协同效应,理想情况下,这将拉动内需,通过帮扶中小企业、促进就业、增加供应以实现关键领域的自给自足。同时,中国也逐步发挥市场的力量,积极鼓励外资流入、推广国际商业实践,并加强法制。


债务问题也是受到关注的方向之一。Morgan Stanley分析,当下中国由债务推动的投资增长基础较为薄弱,从企业端看2021年中国的企业债务与GDP之比为218%,而个人层面房地产市场现已饱和,而中国政府也意识到了结构性变革的重要性,主要在共同繁荣和减少贫富差距方向发力,着力扩大通往中产阶级阶层的上升通道。


中国经济常态化预计也将缓解全球供应链及通胀压力。此前中方的供应链中断曾带来全球商品价格的急剧上升,而随着“后疫情”时代的来临,JP Morgan分析,尽管未来中国经济的反弹将一定程度上促进全球商品需求端的回暖,但其对供应链端压力的缓解,可能成为驱动2023年全球通胀率降低的作用力之一。


 针对未来中国的投资机会,各机构也正放眼多个领域的发展机遇


BlackRock预计中国将致力于在能源、食品及科技方面实现自给自足,而不再过度强调经济增长。地缘政治分化可能令不同资产类别的风险溢价长期存在,而并非像过去一样仅对市场产生短暂影响。上述因素可能使宏观及市场波动性加剧的新格局进一步巩固。


Fidelity Internatioal则预期,在基础设施投资水平恢复的假设下,国内盈利将得到改善,利润率也应得到提高,因此看好消费品、金融和医疗保健行业。同时预计未来政策制定者可能专注于振兴经济,投资于绿色技术和基础设施等长期领域,也将密切关注政策在数字化、国家安全、产业链自主可控、资本市场开放等领域的动向,以及中美关系的进一步走向。


绿色和科技产业则是Morgan Stanley的关注重点。其观察到,在2000年代,中国跻身成为世界级的制造商,而在2010年代,中国经济增长则得益于消费互联网服务巨头的崛起。而下一个十年的转折点可能将在绿色技术和科学产业,如半导体、人工智能和高端制造业。



对投资者意味着什么?


虽然2023年的宏观经济前景充斥着不确定性,但值得牢记的是,市场很少以直线方式跟随经济发展——股票、债券等各金融资产类别最终显现的“价值”,与宏观环境一同,是投资者们求索的未知方向。


前进的道路难免伴随荆棘。同一杯水,有人看它“半满”,有人看它“半空”,也有人同时看到“满与空”,不同人眼中的世界也会各有不同。


愿多元的视角能帮助我们理性看待现实中的挑战与机遇。当然,对不确定与市场保持敬畏的同时,也可以选择相信优秀的企业具有穿越周期的力量,专业的资产管理人将力争通过时间孕育阿尔法。




优选好文

谢书英:把基本面作为方法 保持探索未知的勇气

福富兔有!一文了解兴证全球兔年首只FOF基金

新春新气象,你的兔年愿望是什么?


参考文献:

[1] BridgeWater:An Update from Our CIOs: 2022 Was a Tightening Year; In 2023 We Will See Its Effects,2023.1

[2] Goldman Sachs:Macro Outlook 2023: This Cycle Is Different,2022.11

[3] Morgan Stanley:2023 Investment Outlook |Applying the Lessons of a Turbulent Year to 2023,2022.12

[4] Fidelity International:Outlook 2023: Navigating the polycrisis,2022.11

[5] JP Morgan Asset Management:Investment Outlook 2023: A bad year for the economy, a better year for markets,2022.11

[6] BlackRock:2023Global Outlook: A new investment playbook,2022.12

[7] 中金:外资流入创21年初以来新高:全球资金流向监测,2023.1.29


文:邓徵

通胀数据来源:CNBC,gov.uk,statista;指数数据来源:WIND,Investing


风险提示:有关观点不一定反映所涉公司的全部或部分意见,且不保证其准确性。本文不应被依赖视作预测、研究或投资建议,也不应该被视为购买、出售任何证券或采用任何投资策略的建议。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投资须谨慎。观点具有时效性,本文仅代表源文件发布之日观点,观点可随时因情况变化而更改,可自本文发布之日起已有改变,概不保证所作的任何预测将会实现。本文件内容部分面向专业投资人士使用,个人投资者不得过度依赖。


兴证全球基金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本基金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本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自主判断基金的投资价值,自主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或基金经理曾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收益有波动风险。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基金投资需谨慎,请审慎选择。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公司立场,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观点具有时效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