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中,你的大脑有多容易上当?
3·15投资者保护教育宣传专项活动
投资者保护在身边 保障权益防风险人是如何做出各种决策的?投资过程中人的思考会受到哪些心理因素的影响?行为经济学就是一门将心理学与经济学结合的学科,在学术界和金融业界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丹尼尔·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就是这一领域的奠基之作,书中综合了各个相关领域的成果,包括临床预测、统计预测、因果归因等等,让我们理解人类的思考与选择,很多知识让我们认识到我们的大脑是多么容易“上当”。
投资中我们如何克服心理学效应的影响?
我们所做出的一些非理性行为是由于心理学效应所导致的,针对我们日常的理财投资,通过制定一些投资原则来克服我们“人性的弱点”是很有必要的。
● 其一,屏蔽外部噪音,专注于自己的能力圈。
卡尼曼在书中提出了“效用层叠”这一心理效应,指的是小概率事件因媒体报道或发酵而被放大。在理财投资过程中,这一效应使得我们容易受到媒体舆论的影响,对一些风险事件会格外关注,甚至某些极端可能被放大,最终,这部分注意力会转化成亢奋或者焦虑,做出一些不理性的投资选择。
“结果偏见”则是指依据结果的好坏来判断一种决策的正确与否,这一效应也常常使得我们深受股市评论家“后见之明”的祸害。
为了克服上述心理学效应的影响,我们应该专注于自己所擅长的能力圈。市场充斥着各类讯息,投资观点与工具也是千变万化,有的时候,即使自己觉得自己的投资理念坚不可摧,往往也抵不过“一根阳线改变信仰”的窘境。所以,专注在自己的能力圈,屏蔽掉别人对于自己投资的影响,可能最终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投资回报。
● 其二,不预测未来的市场。
由于“有效性错觉”的存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习惯通过对过去的分析去预测未来,并且以为是有效的。在早期学习投资的时候,我也喜欢划个线、算个比例来预测大盘目标位,后来发现,这样的功课完全是徒劳的。事实上,影响长期未来的因素是十分复杂的,很难预测,同样,证券市场未来走势也是不可预测的。
短期而言,市场的涨跌可能没有任何理由,但短期的暴涨与暴跌并不足以影响市场原本的趋势,价格最终会回归到均值水平。因此,我们最好的选择,可能就是学着适应市场,顺应趋势,坚守价值投资的理念并坚持执行已有的投资方案。
● 其三,长期投资不择时。
人往往过度信赖直觉,习惯运用“系统1”快思考的联想功能,通过简单的几个线索,就自动编造一个自圆其说的故事。尤其是当叠加了乐观偏差的心理学效应时,投资者不仅相信自己通过直觉所绘制的市场走势蓝图,而且乐观地觉得自己的投资决策获得成功的概率极高,低估了风险发生的可能,最终使得自己陷入频繁交易的境地,而这样的操作往往很难获得好的投资回报。
有鉴于上述心理学效应的影响,选择投资基金并长期持有是避免择时的好方法。择时是相当困难的,大部分投资者频繁买卖的投资结果并不好。选择优秀的专业机构开展基金投资,可以避免自己情绪化的投资行为,通过拉长投资期限,降低投资品种的风险。
● 其四,为自己的投资设置止损线。
“沉没成本悖论”告诉我们,很多人由于前期已经投入了太多要素,还会继续投入更多,期望收回已沉没的成本。此外,在“禀赋效应”的作用下,人一旦拥有某件物品,他对这件物品的评价会比没有拥有之前大大增加,因此投资者不愿意将手中已亏损的投资及时斩仓,是由于他们认为自己所持有的投资品种理应获得更高的估值。
这两种效应在投资中可能都不会带来好的结果。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在投资之前设置止损线是必不可少的举措。彼得•林奇曾提及,如果一项投资让你无法入睡,那你要做的就是把它立马处理掉。毕竟,做投资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提高自己或者家庭的生活品质,设置止损线其实也是设置了一条安稳生活的底线。敢于止损也是一种极为可贵的投资品质,只要保住本金,一切都有从头来过的机会。
● 其五,学会“忍耐”。
开始一件事容易,但是坚持一件事很难,投资也是一样。每个人都可以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投资原则,但是要做到在各种情景下都能严格去执行这些原则,是很有挑战性的。
文/兴证全球基金计划财务部 夏文杰
你的投资经历中是否有过“大脑上当”的经验?你又是如何发现并且克服的?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分享投资中“大脑上当”的小故事,我们将从中抽取精彩留言并送上8.88元红包!
信息收集仅供活动之用,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兴证全球基金所有,活动截至3月22日17时
将兴证全球基金设为“星标”⭐
优选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