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秋衡 冯路玉 | 论高质量教育体系设计的逻辑指向
史秋衡 冯路玉
贵州师范大学 厦门大学
论高质量教育体系设计的逻辑指向摘 要:我国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纲要提出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目标,其设计的逻辑指向在产教关系与科教关系的升级过程中得以体现。产教关系经历了产教分离、教育适应产业、产教融合阶段,继而要实现“以教促产”;科教关系经历了科教分离到科教融合的变化过程,最终要实现科教并行。真正的高质量发展应该实现教育推动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起到引领社会发展的作用。与此同时,高校更应坚定并践行大学的职能与使命,其中高水准国际视野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只有清晰高质量教育体系形成的这一逻辑指向,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体系治理现代化改革,最终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
二、从产教分离到以教促产
教育的发展始终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息息相关。在我国的现代教育发展历程中,产业与教育之间关系密切,经济对教育的影响较为深远。所以,有关教育质量发展方面的讨论应该先从产教关系入手,探索教育改革与产业改革之间的关联性。
改革开放,国民经济与社会开始恢复。由于此时的产业本身处于劳动密集型的低水平状态,各企业、行业等所需劳动力的要求不高。所以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不大,教育与产业之间的联系较小。国家为了解决人民的基本生活状况,长期以来工作重心放在了经济发展上。
随着经济领域的迅速发展,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产业层次相应提高,教育对社会发展的直接作用显现。各级各类教育开始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要求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尤其是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全国扩大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规模、加大教育投入的行动得益于社会经济和产业的良好发展状况。
其后,教育与经济、产业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愈发显著。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大量人力和优秀人才的支撑,教育正是以培养人才为目标,教育与经济生产力之间关系日趋紧密,“产教融合”模式相应而生。产教融合促成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格局,也是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2017年国务院在《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构建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格局”、“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促进产教供需双向对接”,认为产教融合能够促进教育和产业之间的联动发展。产教融合提出的目的是促进产业与人才培养紧密联系,以期教育和生产力协同发展。自1999年《高等教育法》实施后,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开始发挥综合作用,与产业发展融合度越来越高。
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时期,需重新审视教育与产业之间的关系。教育的发展不断深化,教育要面向未来就应该超前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在推进生产力、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起到牵引社会进步的作用。教育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人才培养的全局性和先导性作用必须受到重视。进入国家“十四五”规划阶段,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经济水平已经达至小康和满足,追求高质量教育的愿望愈发迫切,优先达成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迫在眉睫。教育与产业之间将转变为“以教促产”,教育推动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大幅提升。通过高质量教育输送更多优秀的高质量人才和高质量的研发成果,给予高质量的社会服务,实现教育与产业配置的优化。近年国家高校分类设置体系与分类审核评估方案实施,高校的办学定位与战略规划不断强化产业和企业的关键性作用,研究型大学、应用型高校和高职院校各自分类的重要性愈发显著。各类学校在发挥自身特色的同时,为特定产业培养人才,以教育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进步。在这过程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相互协同共同进步,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不仅教给人在社会上生存的方法技能,更应该服务终身学习的全民成长,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形势,从容且快速应变。产业水平的上行,需要全民终身学习,全民在各自岗位上保持着学习的心态才能促使产业进步与提高。高质量教育体系中不能忽视全民终身学习意识的重要性,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第一步就是完成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产教关系的变化代表着在不同时期国家顶层设计对二者的优先性的选择,但并不意味着哪一个更为重要或者选择一个为重点而放弃另一个。教育发展带动产业提升,而非原先的依附产业。
三、从科教分离到科教并行
除了产教关系,我国一直重视科教关系。在国务院发布的文件中,科教常并提,例如科教兴国战略。因此,探索科教关系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我国的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起步晚,自身经验有限,教育相关政策的确立到实施多处于探索阶段,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来推动教育发展。我国教育政策曾长期借鉴前苏联模式,采用前苏联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分离的体制,并沿用到20世纪80年代。前期大学的职能只有教学职能,科研活动主要在科研机构里开展,由一些独立的科学研究院进行。由于高校仅限教学职能带来了局限性,中科院建立了具有教学和科研职能相结合的中国科技大学,“克服以往‘将教学置于高校、将科研置于科研院所’的分离模式的弊端”。自此高校逐渐重视科研职能,但高校一直处于科教分离状态,学校长期将人才培养等同于教学职能。改革开放后,高校的“双中心”地位确立,大学既是教学场所又是科研场所,高校同时担负着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双重任务。直到1995年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我国把科技创新和教育教学摆在首要地位。“211工程”和“985工程”相继启动,一大批优质大学跻身于科学研究的主力军中,学校科研经费比重也得到了迅速提升。高校的教学和科研的职能正式受到重视并落实到办学中。1998年颁布的《高等教育法》中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应当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这一确定性话语表达了科学研究和教学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二者在人才培养作用上开始融合。“科教融合符合科技创新与人才发展一体化的本质规律,是世界科教体系改革的重要方向”。我国科教分离到科教融合的变化过程正是我国教育理念的重大转变。
高校的教学和科研职能受到重视的过程正是国家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提升过程。经济发展依靠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的创新需要高质量人才和高精尖研究成果。在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扭转时期,教育作为知识经济的未来动力,主动担当起科学技术创新创造的人才培养责任。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科技成就必不或缺,科教融合是实现国家创新发展的基石,国家也始终注重科教兴国的基础性作用。科学技术的高强度发明和创造是在我国产业发展到达一定高度时的产物,大学的教学和科学研究职能肩负着科教关系升华的重大使命。高质量教育体系需要高水平的科教关系的推动,在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驱动下,科教关系相互促进已成常态,实现科教并驾而行。
产教和科教关系各自的发展历程论述于此,但二者之间逻辑也需在宏观视角下进行深层分析论述。教育、产业、科技的先后发展从来不是随意进行的,而是在当时的社会情况和形势下国家做出的最为合适的、具有一定逻辑脉络的选择。
四、产科教发展下的高质量教育体系
产业、科技、教育的发展,标志着今天、明天与后天的实力,都与国力与社会进步紧密相关。产教关系和科教关系之间的变化总体上具有阶段性和交替性的特点。国家战略目标是教育强国,急需以教育、科技、产业的推进逻辑,来实现产业、科技与教育的递进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积淀,具有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不可逆性。国家大力发展产业,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并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促使国内经济大发展大繁荣,分别辅以科技体制与教育体制改革。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过长期努力,国内的生产力得到跨越式提高,搞活搞好了经济,也为科技、教育先后腾飞奠定了基础。科教兴国战略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社会对科学技术和教育发展成为重点,由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已深入人心,科技在中长期得到快速发展。经济提升才有资金进行科技的发明与创新,科技的进步又能反过来促进经济的向前一步发展。在这个时期,教育的重要性凸显,教育现代化实践日渐深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实现教育现代化、推进教育强国至关重要的一步,其目的是最终实现以教促产、科教并行。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正应该是教育发挥引领和全局性作用,带动经济和科技前进,并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与成长。
产教关系和科教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带来了产科教逻辑关系的集成。科技和经济在国家发展中起到的战略性主导作用,使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已水到渠成,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实现教育强国战略已指日可待。所谓高质量,就是教育对国力提升具有推动力,与科技和经济相比有后劲。产教关系的变化是我国发展的第一层面的现实阶段,从产教分离到教育适应产业到产教融合到以教促产,标志着国家发展现状的实力。随着科教关系的第二层面的创新阶段,科教分离到科教融合到科教并行,标志着国家创新创业的能力。在这依次递进过程中,产业发展先启动,科技随后,接着教育成为重点并将助推前面两者的步伐。现在科技领跑于产业和教育,高质量教育体系要求未来教育领跑于科技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识贯穿于国家顶层设计中。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应该将教育扎根于人民,从人民的需求出发,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与成长的教育体系。“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已经开始作为新时代的一个特定的教育符号,这个教育符号涉及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不同体系的全民终身学习服务”。高质量的目的是让人民得到应有的最大限度的发展,能够在国家发展中获得优质持续的教育与成长,人才培养与成长推动社会前进,实现教育推动国家全方位发展。人的优良发展是根本性的发展,这才是真正的高质量。因此,为了满足不同人的学习需求、完成人的优良发展、实现教育的根本性发展,构建服务终身学习与成长的教育体系成为应有之义。于是,必须要“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系统之间的衔接,打破教育子系统之间的壁垒”,“促进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完善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统筹协调发展机制,搭建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衔接多种学习成果的全民终身学习立交桥”。
五、结 语
中国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之路,是和国民经济与科技大幅提升有着密不可分的逻辑关系。高质量教育体系设计的逻辑指向将直接推动产教关系、科教关系的交叉融合。我们要重视教育在国家全局发展中的优先与关键作用,更应在世界先进水平上进行对标。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各国之间联系加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共识。产业、科技和教育的创新发展,需要国际化视野和高水平合作,以开放的心态来接受发达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与教育理念。在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的形势下,建设中国高质量教育体系,必须要坚持走以教育强国为目标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牢记大学的五大重要使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交流。高水准国际视野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是中国教育力量走向世界的必要条件,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追求,也是教育的本质诉求。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要求教育不能停留在国内一隅,而应该加强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开展高水准的国际对标。高质量教育体系应该与国际先进力量同步发展,培养出新时代具有朝气活力的优秀人才,能与世界对话的高质量人才。这种高质量人才应该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能够在变幻莫测的国际形势中保持持续学习的心态从而找出冲破局限或困境的应对方法与对策。
教育面向未来,人的发展也是面向未来,强调二者相互促进的可持续发展性,是高质量教育体系面向未来的本质,指向人的成长与发展。终身学习是人们成长发展不可或缺的,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关键,在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教育体系重构与提升的过程,也是教育体系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以便在世界潮流中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提升教育强国的世界认同,最终构建完成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