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时代,教师何去何从
“个性化学习”“互联网+”“AI+”这些概念随着教育数字技术的发展而进入我们的词汇。人工智能技术如同之前的工业革命一般,势必会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冲击。一些重复性、机械性的职业将不复存在。对教师而言,“互联网+教育”又意味着什么呢?
好消息是,许多中外专家学者都认为,教师不易被教育技术所取代,学校教育依然重要。教育技术应该服务于教学,而不是教学服务于教育技术的发展。
“互联网+教育”的优点在于:
1)海量资源,突破地域壁垒;
2)适应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3)节约课堂时间,使教师有更多精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线学习资源这块不用多说,海外的有可汗学院、MOOCs、各种大学公开课;国内也有网易公开课和适应K12阶段的各种教育平台、学习平台。而随着教育技术的交互性进一步发展,许多学习软件能够及时地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反馈。如语音识别软件能纠正学生口语中单复数使用错误的情况;作文评改软件的算法能够给学生的作文分级打分。教育软件模拟了教育者的行为,而不仅仅是进行简单的提问和回答。而且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的反馈。
然而即便是互联网、教育软件的功能再强大,教师的作用依然不可或缺。主要原因如下:
1)学生的学习进度需要监管。
学校教育需要满足升学的需求。学生在不同阶段需要达到必要的知识积淀。假设没有教师带动进度,完全让学生自己掌握学习步调,或者是由电脑根据课标设定学生每个阶段要达到的程度,可以想见学习效果不会理想。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在美国,MOOCs在线课程也许观看视频的人数众多,但学习完整门课程的人数通常只有4%―15%。
2)教师能给学生更多的情感支持,帮助学生发展团队合作等能力。
现行教育中人与人的思维、情感和个性的生活性相互影响和促进,是再先进的视频教育和人工智能所不能代替的。教师虽然不能像教育软件随时能给每个学生反馈,但教师对不同学生所采用的教育方式和激励措施不同,在发生问题时也能及时处理,对学生而言,这种有温度的关注也至关重要。
学校和教师应该如何利用“互联网+教育”的浪潮,提高教学成果呢?
一个在国内外都行之有效的尝试是改变学生和老师的课堂时间分配。
清华附中的英语课使用翻转课堂的授课方式已经几个学期了。教师依然是课程进度的主导,在课前让学生观看3-5分钟的新课知识点讲解视频,课堂时间不再看视频了,而是组织小组讨论等课堂活动,给学生更多应用知识和自我展示、表达的时间。教师再根据学生出现的一些错误和问题进一步讲解。这些翻转课堂使用的视频由教师自己录制,每隔一个月左右时间录制一次视频,而所有视频都放在学习网站上供学生们课后查阅。考试后搜集学生错题和频率,利用数据分析来把握学生掌握薄弱的知识点。
国外的做法也类似。学生课后会有一个play list,即需要观看的视频列表。一方面,电脑根据课程来设置学习进度,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情况选择观看某一知识点视频的次数。在课堂上,教师主要负责培养学生集体合作、完成项目等社交能力,并针对学生的问题给予辅导。由于课堂上对项目活动的重视,学生的协作能力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当然利用互联网和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有很多,学校和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打造出最适合具体学情的“互联网+教育”。
美国的科幻小说作家Ray Clifford说得好,技术不会取代教师,但是掌握了技术的教师必然会取代那些没有掌握技术的教师。对于“互联网+教育”,不必恐慌,它是汹涌的浪潮,必然推动教育更好地发展。
参考资料:
Gershon, Livia. “The automation-resistance skills we should nurture”. http://www.bbc.com/capital/story/20170726-the-automation-resistant-skills-we-should-nurture.
26 July 2017
“Machine learning”. The Economist. 22 July 2017
秦虹,张武升. 《“互联网+教育”的本质特点与发展趋向》. http://ex.cssn.cn/jyx/jyx_jyxyl/201701/t20170111_3379853.shtml. 2017年01月11日
外研社K12
重基础 有未来
微信号:fltrp_k12
面向教师|服务教学|分享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