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识】空间重构下,107国道沿线地区交通组织的重塑
——记宝安107时尚商务带立体空间规划公开竞赛投标
作者:李春海(中规院深圳分院)
对107国道而言,诸如“过境货运交通量大”、“轨道建设滞后”、“道路系统不完善”等或许只是一种表述,作为贯通中国南北的交通大动脉的一部分,其区域交通廊道的特性一直存在,只是近年来大量更新项目的异质化嵌入,加剧了沿线地区功能的碎片化和空间组织的复杂性,加之因应产业转型、人口迁移对新空间、新服务设施的预期增加,使得地区发展逻辑和价值面临重新定义。
在这一思维下,我们重新思考107国道沿线地区枢纽、通道、交通组织与空间、功能的互动关系,将“交通”作为发现空间价值、引导空间组织的重要手段,以涉足宏观交通战略、中观交通规划到微观详细交通设计的完整过程,引导沿线地区区域-城市-地区不同层级空间的重构。
107国道沿线地区发展历程
107国道沿线地区未来发展的竞争力不仅需要自身功能的创新发展,关键因素还在于强化其在资源流动方面的规模水平、频繁程度和密集程度,使面对面的交流更为便捷,即从“线性走廊”向更开放的“网络枢纽”转变。
沿线地区拥有优质的机场、跨江地理区位资源,但从现状和已有规划来看,虽然已有穗莞深城际轨道、深圳轨道11号线可以满足机场、深圳西部地区对广深港发展主轴的服务,但机场和规划的机场东高铁站受限于高铁、城际轨道布局和跨江资源,其对珠江西岸乃至中国中部、西部地区的辐射有限。
利用“互通”、“新增”,引入武广深第二高铁、环湾城际轨道、粤赣客专、新沿海客专,完善系统和破解跨江通道限制,强化机场东枢纽,建立“航空&高铁+”的枢纽模式,融入区域枢纽体系,形成“面向湾区、联系内陆、沟通世界”的多层次运输网络,是我们应对这一趋势的主要手段。
深圳西部区域轨道系统
如果说区域交通设施的布局更多从区域产业协同、城市产业发展角度思考,那城市层面,交通系统的构建则更多关注中心体系间的功能联系、对城市交通出行的引导,并通过与区域交通枢纽的联系,以多种交通方式提升城市空间的活力。
我们认为未来107国道仍需承担城市快速机动车交通的功能,对已有干道进行优化,形成快速路环,加强东西干道的规划建设,提升沿线东西和南北向干道快速转换功能,完善其“干线性主干路”的交通职能,服务整个深圳西部地区。完善的干道系统不仅实现了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在结合货运交通特征、用地调整、产业发展时序等制定合理的交通管理政策前提下,“困扰”107国道沿线地区的“客货运分离”问题亦迎刃而解。
深圳西部地区交通骨干系统
高效的轨道交通网络是满足沿线30公里高密度、多样化开发和不同社会人群的关键。城市轨道107快慢线共线,快线轨道提供沿线重要节点与区域枢纽、城市中心区之间的快速联系,普速轨道服务沿线之间日常的高频率、高密度的生活、通勤出行需求,将沿线地区纳入全市“1小时”(出行时距)的中心体系。
南北相异的有轨电车布局,是基于对107国道沿线地区未来居住-就业空间发展的解读、与城市轨道之间合理布局关系、低成本交通供给与投资效益平衡的认识。
深圳西部城市轨道系统图
沿线地区重要节点用地功能、产业发展的调整,对107国道自身的交通组织,特别是如何减少过境交通对两侧用地的分隔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如何平衡这种因功能调整而引发“自下而上”的需求与107国道承担快速通过这种“自上而下”的要求,是完成从战略思维、中观规划到微观设计的关键环节。而从出行特征、控制节点选择到精细化道路设计,是我们寻求的平衡之道。
城市设计思路
我们认为107国道沿线地区呈现出“三区段”式出行特征,道路设计应结合分段和功能调整,形成“多模式的道路组织”:
北面:福海大道以北,保留部分、转型升级部分制造业,对货运交通有较大需求,对107国道与东西干道的区域转换需求较大。
中部:机场段,基于机场、高铁站集疏运要求,对区域快速到发功能有强烈的需求,在南北向干道明确的情景下,应优先保障107国道与福海大道、洲石路的区域转换功能。
南段:以居住功能为主,其通勤方向主要为南山中心区、福田中心区,对107国道两侧用地快速集散有较大需求。
控制节点选择:在下穿段的选择上,我们在考虑与城市功能适应的同时,谨慎考量下穿段能否满足107国道与全线重要控制节点的区域转换功能,即保证107国道地下段进出地面的两端可以迅速转换至东西干道,这样才能避免因为过长的下穿段影响107国道合理的地区道路交通组织。
下穿段控制节点选取
强化集散功能:在满足107国道区域转换功能的前提下,调整107国道下穿段辅道与两侧用地的关系,形成以平面灯控交叉口为主的组织方式,满足沿线两侧地块快速集散功能。调整后方案有32个灯控平面交叉口,较原市政化改造方案多出25个。
107国道调整后主要节点和灯控交叉口对比图
精细道路设计:精细化的交通设计与后续的工程设计、实施条件和建设时序等均有密切关系,是从理念、规划迈向实施、建设的重要传递环节。以立新湖段为例:
立新湖段:107国道全线下沉、地面辅路的形式,将地面释放为一个规模较大的文化公园,并分布有大型的文化设施、创意中心以及商业休闲街区,通过慢行走廊串联起立新湖滨湖公园以及凤凰古村、凤凰山,重新建立山水和地域人文场所的联系。
立新湖段改造思路
107 进出段选择在福海大道和凤凰大道节点之间,下穿段两端设置进出地面的匝道,保证过境交通可以利用福海、凤塘立交快速转换。利用两侧平行次干路组织到发集散交通,为立新湖与107 两侧城市功能的一体化设计提供“无车”的出行环境。
立新湖段地面地下集散流线详图
本次投标试图理解107国道沿线地区不同层次空间生长及其所引发需求与交通的关系,受限于投标,文中涉及的诸多,比如实施协调、建设时序等还需进一步深化,但我们认为于交通规划设计人员而言,应多关注“交通”作为重塑空间发展的重要手段,与多个领域专业协调,形成从战略、规划到设计的系统解决方案,摒弃就“交通”做交通的思维,方能摆脱一味的“追随”。
文中图片均来自投标和深化阶段的工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