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冲击中国到冲击世界:新冠疫情期间的溢出和溢回效应 | 彭博经济学家

彭博 彭博Bloomberg 2020-08-29

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爆发,以及紧随其后的全球大流行,引发了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在经济方面互动关系的三个阶段——中国疫情封锁期间对全球经济的单向性负面溢出;全球疫情封锁期间对中国的单向性负面回溢;以及随着世界各国走出封锁,正常双向影响的恢复。


当前阶段的双向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值得注意的是,第二波疫情的爆发,缓慢的复苏和中美紧张关系升级,或将成为中国和海外经济增长的重大下行风险。


  • 在第一阶段,中国在供需两侧都对其他经济体产生了很强的负面溢出效应。供应链中的亚洲和大宗商品出口国家/地区受到的影响最大。相比之下,西方经济体受到的影响较小。

  • 在第二阶段,对中国的负面回溢效应主要来自需求侧。预计美国和德国的经济收缩对中国出口的冲击最大。

  • 供应链中断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可能相对温和,但将加剧需求冲击、拖累制造业活动。中国某些高科技行业对进口投入存在高度依赖,因而特别脆弱。

  • 随着各国陆续开始解封,表现为中国和全球经济之间双向影响的第三阶段开始,这也是当今世界在正常经济条件下的常态。双向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


时间表:两波新冠疫情引发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相互作用的三个关键阶段


  • 第1阶段,1月中旬至2月中旬:随着中国经济的停摆,冲击从中国蔓延到世界其他地区。这个阶段的疫情冲击的影响是单向的,中国对其他经济体负面溢出。

  • 第2阶段,3月中旬至5月:疫情之后,中国重启经济。但主要贸易伙伴广泛采取的封锁措施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冲击。在这个阶段,单向作用发生了逆转,中国现在成了其他经济体负面回溢效应的承受方。

  • 第3阶段,从5月开始:各国开始重启经济,全球开始复苏。与此同时,中国继续努力提速经济增长。相互作用转为双向,即中国的积极发展将影响世界其他地区,反之亦然。同时,如果有消极因素,那其影响也将是双向的。



第一阶段:中国对全球的溢出效应

新冠疫情爆发后的封城措施对国内供需带来急剧冲击,对新年伊始的中国经济带来了灾难性影响。由于前两个月经济大幅萎缩,3月份虽然出现部分复苏,中国经济第一季度收缩6.8%,成为40年来最糟糕的季度。


经济创伤产生了全球性影响。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时,中国经济仅占全球GDP的4%。快进到2020年,中国占比已增至17%。中国经济影响力大幅提升,与世界经济融合更加紧密,中国经济下行带来的全球溢出效应比之前要大得多。


我们首先考虑需求端的影响:

  • 中国的亚洲邻国深深扎根于区域供应链,向中国消费者出口。韩国和越南受影响最大,其一季度同比增幅相比未受中国冲击的情况低了约3.5个百分点。对日本的影响可能是2个百分点。

  • 大宗商品出口国(包括向中国工业所需的硬商品和消费者所需的软商品)也遭受了打击。由于中国经济疲软,澳大利亚和巴西的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可能会下降3个百分点,南非的降幅可能会小一些。

  • 出口风险敞口较小的西方经济体受到的冲击较小。受影响最大的将是德国,其经济增长率将下跌1.6个百分点。美国和英国可能会下跌1个百分点。


中国需求疲软拉低了全球经济,中国工厂的停工也对其他经济体造成了伤害。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中间产品出口国,是全球供应链上的重要一环。我们借助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详细贸易数据评估哪些经济体更为脆弱。


供应链分析显示,那些拥有庞大工业且与中国关系密切的经济体,面临供应链中断的风险最大。其中越南由于其深度融入亚洲供应链,因此显得尤其脆弱。墨西哥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其电子产品和汽车制造商严重依赖从中国进口的电子元件。对美国经济的冲击似乎较小。部分工厂或需要承受中国供应商的风险,但由于制造业规模非常小,所以对整体经济影响有限。


第二阶段:全球对中国的回溢效应

中国为应对疫情冲击首先采取了封城措施,而3月以来全球相继采取的封锁措施正主要通过需求渠道威胁着中国的经济复苏进程,供应渠道的挑战则对制造业雪上加霜。


尽管中国经济增长减少了对出口的依赖,但外部需求减少的影响仍然很大。我们通过NiGEM模型模拟量化了这些经济体的衰退对需求造成的影响。单个国家/地区的冲击通过当前预测与疫情前预测之间的差值来衡量。


分析显示:

  • 美国和德国需求的收缩将对中国带来最大的负面影响。这两国的经济放缓可能致使中国2020年的增长分别降低0.6和0.4个百分点。

  • 意大利带来的影响与德国相近,反映出意大利下行的巨大压力。

  • 英国、法国和印度的衰退同样将给中国的增长造成相当大的影响。


在供给方面,中国在生产上对进口投入的依赖在过去几年里也有所下降。供应链中断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可能要温和得多,但它将加剧需求冲击,并给制造业活动带来压力。


来自国家和行业的供应风险敞口更为突出。中国最容易受到美国和韩国供应中断的影响,其次是日本、德国和加拿大。这反映出中国的进口投入主要是制成品,例如计算机、电子产品和运输设备等行业。


第三阶段:双向影响

进入5月,全球主要经济体开始解除封锁和社交距离措施。由此,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在疫情期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入第三阶段,主要表现为当今一体化世界在正常经济条件下的双向影响。


然而这种双向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中国的迅速复苏,将可能成为其他经济体本国/地区政策以外的额外刺激因素,促进各经济体复苏,反之亦然。


悲观的情景则是负反馈循环:其他经济体复苏低于预期可能会恶化中国经济的薄弱环节,进一步拖累中国增长。这反过来会对其他经济体造成负面的需求冲击,抑制其经济复苏。而近期出现的其他经济体爆发第二波疫情的迹象,也将拖累中国经济复苏。


此外,中美两国在广泛领域的紧张关系升级也可能会带来更大的金融和经济成本。这些可能会加剧已经极具挑战的经济和政策状况,加剧负反馈循环。


本文作者:彭博经济学家舒畅、Maeva Cousin、Jamie Rush


推荐线上研讨会:

COVID-19对经济冲击的溢出和溢回效应


观看形式:

点播(报名即可线上观看)


概要&议题:

彭博经济研究团队最新分析预测显示,在较为乐观的情景下,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3.8%左右,造成经济损失超过10万亿美元。美国全年经济萎缩将达到7%。受打击最为严重的国家是意大利,而新兴经济体中印度的发展状况尤其令人担忧。如果全球疫情在下半年仍然得不到有效控制,对全球的经济预测将更为悲观。彭博经济学家将基于不同的情景假设,为您清晰展现各国的经济“成绩单”。


  • 不同假设情景下的最新全球经济预测

  • 本轮美国经济衰退的特点

  • 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间的相互影响

  • 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产生的溢出和溢回效



扫码报名观看


*致媒体:感谢您对彭博线上活动的关注。会议内容仅供彭博客户和市场专业人士交流使用,如需引用演讲嘉宾的发言进行报道,烦请发送邮件至彭博中国公关部(igu3@bloomberg.net),我们将有工作人员与您联系。线上会议分享的文稿及图片不可擅自使用。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彭博Bloomberg保留活动的最终解释权。


点“在看”分享优质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