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传喜讯!这项评选首次启动,我校5个团队成功入选!
4月15日,陕西省教育厅公布了2019年度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入选名单,我校共组织推荐了6个团队参加评选,其中5个团队成功入选。入选数量在全省高校排名并列第四,省属高校排名第二。
本次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评选工作是省教育厅首次启动。经过高校遴选推荐、教育厅组织材料形式审查、专家评审、厅务会审议和网上公示等环节,最终有93个团队入选2019年度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
我校2019年度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入选名单
空间太阳能电站动力学与控制创新团队
依托我校在机械工程和力学领域的特色与优势,该创新团队逐渐形成了空间太阳能电站动力学与控制这一前沿研究方向。团队的形成立足于加强基础研究,重视重大工程中的应用基础问题,突出航天动力学与机械工程领域的学科交叉。
空间太阳能电站构想
空间太阳能电站动力学与控制这一研究方向源自于团队带头人胡伟鹏教授与西北工业大学邓子辰教授共同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非线性系统的保结构方法及在航天动力学与控制中的应用”(批准号:11432010)以及胡伟鹏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超大超柔周期性阻尼结构中波传播特性的保结构分析方法”(批准号:11672241)。加入我校工程力学系后,团队带头人与陕西省“百人计划”特聘教授曹小杉博士等合作开展超大柔性太阳帆膜结构动力学特性研究,并组建了多功能膜材料设计及动力学特性研究小组。在与多体动力学奠基人之一、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的A.A.Shabana 教授开展学术交流过程中,A.A.Shabana教授为团队带头人推荐了王庚祥博士和张大羽博士(均是 A.A.Shabana 教授的博士生)加入空间太阳能电站动力学与控制团队,开展空间柔性机器人多体系统动力学研究工作。至此,组建了以陕西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胡伟鹏教授为团队带头人,核心成员包括曹小杉、胡义锋、聂胜阳、王芳芳、王庚祥、王垠、孙洋和张大羽的空间太阳能电站动力学与控制创新团队。
团队讨论会
网络信息内容与系统安全创新团队
团队成员研究兴趣趋同,在团队带头人孙钦东教授的召集及学校引导激励下,从定期召开小组讨论,逐渐形成了合作紧密的研究小组,到最终形成研究方向明确的创新研究团队,选择网络信息内容安全、物联网系统安全这两个研究热点作为重点突破方向。
网络信息内容安全方向主要研究如何在快速变化且包含海量信息的社会媒体网络中,针对特定主体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引导与控制,对于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和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物联网系统安全方向重点面向物联网网络、传感器网络等场景,系统研究物联网系统的安全性、脆弱性、可靠性和隐私保护等基础理论,重点解决物联网中的的信息可靠传输、数字取证、隐私保护等关键技术,旨在解决物联网络通信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加强物联网系统协同联动的容侵纵深防御能力,优化系统资源调度分配策略,达到网络系统安全性与高效性之间的平衡。
功率半导体器件及装备创新团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能变换无处不在,从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到柔性直流输电,再到高铁、航母、钻井平台等用电设备,都要用到电力电子设备,而电力电子设备中的核心部件是以 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为代表的功率半导体器件。在功率半导体器件中,IGBT 由于兼顾了 MOSFET 的高输入阻抗和 GTR的低导通压降,使 IGBT 在中大功率的场合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作为电力电子变流设备的“CPU”,IGBT 被公认为是第三次电力电子技术领域革命最具代表性的产品,成为未来电力电子器件应用发展的必然方向。然而,长期以来全球的 IGBT 技术与市场主要被日本和欧美企业所掌握,且技术长期被封锁。因此,为了打破功率半导体器件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局面,我国急需攻克 IGBT 等功率半导体器件及装备核心技术,而我校电子学科是国内最早开展功率半导体器件研究的学科团队之一。团队负责人杨媛于 2014 年组建了“功率半导体器件及装备”青年科技创新团队,目前团队共有成员 12 人,其中教授 3 人,副教授 2人,讲师 6 人,年龄 35 岁以下 9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 11 人。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新型功率半导体器件材料研究、功率半导体器件新结构及机理研究、功率半导体器件应用研究。团队基于共同的研究兴趣和目标,依托“陕西省复杂系统控制与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军民两用集成电路设计中心”等省级平台开展研究工作。
团队带头人杨媛与学生合影
水利工程安全评价与风险预警创新团队
该团队以社会公共安全为研究核心,瞄准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中的科技需求,基于“水工建筑物安全分析”、“水工岩土体稳定分析”和“流域环境影响评价”三方面的研究,建立“水利工程风险分析与预警”平台,为水利工程的安全管理提供科技支撑。
从工程建设的角度讲,人类无法保证水利工程的绝对安全,但通过风险分析与预警,并采取及时的应急措施,可以保证社会公共安全。以国家科技需求为导向,李炎隆教授与具有水利工程、土木工程和环境工程背景的骨干教师组建了“水利工程安全评价与风险预警创新团队”,成员年龄最大 38 岁,平均年龄 32 岁,是一支年富力强、创新能力强的科学研究队伍。团队主要依托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水利工程国家重点学科、陕西省一流学科和陕西省一流专业开展科学研究。
团队采取“团队带头人协调领导,方向带头人负责”的扁平化管理模式,通过科学研究合作,集成高水平研究成果;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讲学和从事合作交流研究,吸引国内外高水平青年学者加入团队;通过激励和竞争帮助新进教师快速成长为科研骨干。团队预期在水利工程安全评价与风险预警领域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工程应用三个层次取得创新性成果,实现水利工程从传统的“安全控制”向“风险管理”转变,打造水利行业国内一流的创新团队。
陕西省高性能新能源动力电池创新团队
该研究团队瞄准低成本、高性能的新能源材料科学发展趋势,致力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创新研究、技术攻关和产业运营。李喜飞教授带领团队成功获批了陕西省储能材料表面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形成了以锂离子电池为主、下一代储能体系(钠/钾离子电池、锂硫电池及超级电容器等)为辅的材料与器件核心科学问题与技术难题主攻方向;以高性能电极材料设计及动力电池应用为基础,电极材料理论模拟计算为支撑,注重材料、化学、物理、能源的学科交叉,研究材料电化学过程作用机理的同时,降低制造成本,加速相关材料与设备的规模化应用。
创新团队的核心研究方向为新型表面功能涂层技术,其在陕西省新能源材料领域具有鲜明的特色以及引领作用,具体体现在:(1)引领新型表面功能涂层技术,包括原子(ALD)与分子层沉积技术(MLD)及低温化学表面涂层技术等,对其在储能材料表面改性中的应用起到示范作用;(2)引领锂(钠、钾)离子电池、锂硫电池、超级电容器、燃料电池等储能体系电极材料表界面作用机理研究,对高性能电极材料表界面的设计、调控以及优化起到示范作用;(3)引领碳基复合材料、硅基复合材料、过渡金属氧化物、硫化物、磷化物复合材料、金属有机框架(MOF)以及 MXene 等材料在储能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对解决储能材料研究中的科学问题起到示范作用;(4)引领高能量密度、长寿命、高安全性能的新型锂离子电池的研发,对微纳复合电极材料的大规模制备以及实用化起到示范作用。
One Night In XUT6朵玫瑰,铿锵绽放!看西理工“学霸”宿舍是如何炼成的?
党委宣传部 单行线工作室
信息来源:科技处
编 辑:彭雅兰
责任编辑:张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