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速看!最后一期,错过等一年!

宣传部新闻中心 西安理工大学
2024-08-28


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是教师的根本使命,在西理工这片热土上,他们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展示了我校教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良好精神风貌,是我校教师的优秀代表和杰出典范。前期,官微已发布两期推送讲述老师们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的感慨和感动(点击回顾第一期第二期今天,一起来看最后一期的9名老师又有哪些动人故事——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王战敏


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学习中

有兴趣、有动力、有收获



“老师,我找到代码问题了,提交系统通过了,好有成就感!”,看到许多学生这样的留言,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王战敏也很开心。从教二十多年,她和学生在“教”与“学”中,都感受着各自的喜悦和成就感。

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课程组中的一员,她在教学中积极探索与实践混合式教学,利用中国大学MOOC平台的线上课程资源和希冀在线评测系统,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更新授课课件。课堂上抛出一个接一个问题,在引导学生思考完成算法设计后,再和学生一起探讨多样性解决方案。课后答疑,更是“只要问就有答,随时问随时答”。用迅速解决问题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增强学习动力,一直是她坚持的教学理念。大一新生初次接触编程,零基础学生会遇到各类问题,她就通过语音讲解叠加计算机远程控制方式操作学生电脑端安装软件,演示编程、程序调试技术等。问题得到解决后,再遇到难点,学生愿意自主思考了,也更积极地去在线评测系统上攻克一个个难题。2023年秋季学期的课程期末机试,计233、234班总评优秀率60.61%,本课程学生评教满分。

王战敏担任计182班的本科生导师。她始终坚持“以个样化育人”的理念,因地域、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差异更有针对地教书育人。对家庭困难学生在生活上更关心关怀;对新疆学生在学习上倾注更多的关注与辅导;引导对科研有兴趣的学生加入科研课题组、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大三时,针对班级中考研、找工作、考公考编不同需求的学生,逐一进行沟通交流,用往届学生的案例再结合学生个人具体情况去分析讨论应该如何恰当选择。

细致入微教学 亲和用心育人。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无论在课堂内、外,她总是用自己的细致耐心面对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兴趣、有动力、有收获。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朱磊


校企结合促兴趣培养

项目实践助能力提升


自2014年入职西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后,朱磊一直热爱着这一方黑板和三尺讲台,先后承担了《大学生计算机基础》《工程数学》《计算方法》《高级操作系统》等多门课程。他一直秉承的教学理念是“校企结合促兴趣培养,项目实践助能力提升”,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紧密融合,通过校企课程培训和项目实践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他主动对接计算机头部企业,与深圳腾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连续6年开设校企合作课程《大数据平台及其应用》,将企业中真实的大数据运维问题引入高校课程中,让学生了解企业的具体业务和技术需求。同时腾讯工程师从深圳飞来学校,线下指导学生解决自动化应用开发部署,提升了学生对大数据运维的兴趣和能力。与腾讯公司联合设立“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培养企业实习生达60多名,入职腾讯公司20多名同学。为了培养学生对网络安全的兴趣,多次与西安四叶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沟通,联合开设了校企合作课程《网络渗透技术》,将网络安全的具体应用场景进行解析和技术讲授,指导学生了解系统的底层与网络安全相关技术。同样与四叶草公司联合设立“网络安全联合实验室”,指导学生进行各类安全竞赛,提升学生网络安全方面的综合能力,并且入职四叶草公司的学生有20多名。

作为专业课教师,他深知计算机专业对学生动手编码能力要求较高,需让学生加强编码实践,从而提升学生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担任着国际工学院计算机23级班主任,常常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和企业项目,从寒假开始培训学生进入课题组,完成网络部署和二次开发。指导2020级8名学生参与网络安全项目,赴企业2周进行需求分析到程序开发调试,最终学生完成了验收答辩。组织和指导学生获2023年“互联网+”国家级银奖,完成了21年和22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2项,获2项“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三等奖和多个企业级编程比赛获奖。指导本科生,发表论文3篇,授权专利10余项,软著8项,多名学生保研和考取北京邮电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名校。

从教近十年,朱磊一片冰心、润物无声。他说:“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因材施教;多维度进行培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长专业感知和学习能力;学以致用,才能解放学生自己,发挥无穷无尽的创造力。”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韩铁林


亦师亦友亦知己

亦尊亦慕亦倾心


“韩哥,我这学期努力学习没挂科,厉害吧!”“铁哥,我都没想到,英语四级考了580!”“导,我数学竞赛拿了一等奖!”每每收到这样的喜讯,韩铁林总是比学生还要开心,这份幸福感始终是他教学工作中不竭的动力。

韩铁林,2019年12月入职,现担任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副主任及力学学科秘书。自2022年担任力学221班级导师以来,他时刻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通过建立班级微信群,为学生做好政策解读、排忧解难、疏导情绪;积极组织各类班级活动,实现多渠道多维度双向沟通;定期召开“班会漫谈”,以轻松愉快的交流方式深入对学生近况的了解;注重班干部的遴选和培养,主动组织班干部爬山、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等活动,加强班级凝聚力和合作默契;面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他坚持“扶困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主动联系学校的勤工助学岗位,给予学生心理、生活、学业和经济上的帮助。

韩铁林尤其重视学风建设,经常在课间前往学生上课的教室查看情况。针对低年级学生教育培养,韩铁林特邀高年级学长或在读博士研究生开展大学适应性和学涯规划讲座,激发同学们对专业的认可及兴趣,明确未来发展的目标。组织指导学生参加科技竞赛,为拓展知识打下基础。对于有挂科现象的同学,他及时掌握,建立“一对一”学生帮扶台账,开展切实有效的补习计划。大一第一学年,他所带领的力学221班多位同学在年级排名中名列前茅,班级平均分在学院内位居前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接下来的工作中,韩铁林会继续怀揣着对学生的无限真情,坚守本心,勇于付出,亦师亦友,共同成长,用自己的教育情怀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王振山


孜孜不倦用心教书

潜移默化用爱育人


王振山,2013年6月博士毕业入职西安理工大学,现担任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实验中心主任。“如何上好课?”是王振山教师生涯面对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最为重要的问题。怎样能使学生听得明白、听得开心、听得有激情?他积极向前辈们请教,认真钻研他们的授课方式,积极听取学生的反馈评价,反复打磨教案讲义。他以身示范,主动要求公开课堂,在与中、青年教师的交流中,探讨和教授如何用更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讲清楚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王振山认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为重要。他重点关注落后学生,组建学习帮扶小组,利用前30%带动后30%,效果显著。他经常深入学生宿舍,通过谈心谈话和细致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他所带的2018级学生李晨曦保研西南交通大学时,在专业选择上遇到困惑,王振山通过分析未来土木行业发展趋势,再结合她自身的性格特点,给出了中肯的建议。最终,学生选取了心仪专业,如今发展良好。

在王振山看来,对于研究生的培养,要更加注重科研能力与创新意识。自学生研一开始,他就因材施教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选择学生合适的课题研究方向,“一对一”进行职业规划。面对学生的顾虑,他经常提醒大家:“衣、食、住、行,人类四大基本需求,土木工程占据一半,未来仍大有可为。随着科技的进步,土木行业会朝着精细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你们需要提前准备,以应对土木未来的大变革。”

“厚土载物,秀木芳华,土木工程要给人们建好房子,你要认真学习、踏实做事、着眼未来、厚积薄发!”这是当年我的恩师对我讲的话,如今,我也会践行这句话,用实际行动传授给我的学生们,用心呵护,以爱育爱。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韩群柱


我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

只要我能站在讲台上

就要倾尽全力,奉献所有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1992年5月,韩群柱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陕西机械学院(现西安理工大学)从事教学工作。患病23年,长期坚守本职岗位,潜心育人、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计名利。

韩老师主讲工程测量、土木工程测量(双语)、工程造价和研究生的3S原理及应用等课程,指导本科生的测量实习、毕业设计、课程设计、生产实习、认识实习等。近五年,平均教学工作量650学时以上,学生评教全为优秀。2022年和2023年教学工作量分别为880.58和828.63学时,位列全系第一,近两年指导学生获得毕业设计大赛一等奖2项,三等奖5项,并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他所带的工管191班,学生获得学科竞赛奖校级以上13项,其中省级以上6项,班级4名学生获研究生推免资格。

在教学中,韩群柱一直倡导学生要由被动的“听”变为主动的“学”,他最常提到的三个字就是“提问题”,老师提、学生也要主动提。上课时,他习惯从讲台走下来融入学生,对于问题答错的同学,耐心引导,加倍鼓励。他和同事们总结并坚持的“思政引导-课堂授课-外业实验-内业上机-实习实践”多维联动的培养模式和四位一体的培养理念,取得优秀的实践效果。

2022年暑假,学生生产实习转为线上课程,作为实习队长,韩群柱不惧烈日酷暑,每天坚持扎根工地为学生实地教学,所带团队获得“校级优秀生产实习队”称号。本着“守住课堂主阵地,于心无愧每节课”的坚定信念,2023年下本年,即使韩群柱腿部严重骨折,依然坚持坐着轮椅保质保量完成了3门课程的全部教研工作。韩老师现正指导11名在读研究生完成论文,负责的态度,被学生称之为“503教研室精神”。

“纳百川,容学问,立德行,善人品”,春华秋实,潜心教育30余载,倾情投入,韩群柱一直用行动书写对事业、对学生爱的篇章。


艺术与设计学院 赵新平


激活大脑,开拓创新思维

在谈到如何育人时,艺术与设计学院教师赵新平说:“大一新生刚结束了高中三年有老师家长约束的日子,进入大学后反而会感到迷茫,无所适从。绘画类学生在基础学习阶段有一段空白期,没有基础认知和对学科的认识,而我愿意尽我的能力,成为他们的引路人。”

他发现新入学的孩子模拟图像的能力是有,但在自由创作的时候缺乏必要的想象力和对形象的准确捕捉力,于是他在课堂上强化了手动绘图方面的教学内容。亲自在黑板上画图,以极短的时间画出大量的图形,力求准确和生动,这对新生是前所未有的经历,也使得他们在面对一张白纸的时候拥有这种能力。课堂上,他指导学生激活大脑,开拓创新思维,开启脑洞创造新图像”,认知新思维不断摸索新的图像语言与形式,引导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认识、感悟与内化,实现从平面理解到立体思维与创意方法应用的跃迁。他笑着说:“孩子们比我小了将近30岁,但他们都喜欢把我当大朋友,也没有什么代沟,很聊得来,跟他们在一起,我甚至觉得自己都变成20岁的学生。”而学生们也非常喜欢他的课,“赵老师上课简洁易懂、条理清晰,他总是耐心询问、热情解答,我们很有收获!”“赵老师这一手板绘的能力前所未见,赵老师的讲课内容有助于我们融会贯通,帮我们开启了新的造型观念。”

2023年6月,他的一位研究生突然患上了严重的疾病,经医院检查确诊为脑肿瘤。面对突如其来的状况,他第一时间与家人取得联系,了解详情后、又迅速联系学院,寻求帮助和支持。整个住院期间,他时刻关注病情,协助学生解决包括学业上的延误和心理上的压力等各种问题。在这段艰难时期,他不仅是导师,更是学生的朋友和坚定的支持者。

“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上课,还需陪伴和引导,让他们拥有更健康的身心,开启他们的主动思维,让他们走向更加精彩的未来。”这是赵新平一直所坚信的。而未来,他也将继续努力,激励他们追逐自己的梦想,为学生打开更广阔的人生之门,成为栋梁之才。



电气工程学院 孙向东


牢记初心,倾心培育

做好每一位学生的领路人


“学生时代,非常幸运我遇到了一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大先生,他们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我受益匪浅”孙向东教授感慨地说。自从研究生毕业留校至今,孙向东一直努力继承弘扬老教师们的奉献与关爱精神,秉承换位思考的教书育人理念,不断从学生角度了解问题,积极从学生角度解决问题,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动力。“课堂上老师一口东北话,讲起课来生动有趣”,课下总有一些学生笑着说。“每每看到学生满意的笑容,总有一种欣慰的喜悦,更加促使我认认真真准备好每一节课”孙向东教授说道。

从教25年来,课前仔细斟酌每句话,精心设计每个案例、每个例题,课上深入浅出讲解,紧密联系工程实际,学以致用、知行统一,课后认真批改每一本作业,通过微信、QQ回答每一位同学的问题。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一言一行、一点一滴传播知识传递正能量,学生的学习干劲更足了,孙向东教授也被评为我校最美教师。

2006年至2008年孙向东教授留学日本进行光伏与储能领域的博士后研究。回国后,已先后指导博士10余人、硕士80余人。借鉴国外培养方式和引进企业汇报模式,在指导过程中,履行日报、周报和月报制度,实时掌握学生科研动态,及时解决学生所遇到的问题,每位即将毕业的研究生介绍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以及分享找工作的体会,邀请企业专家、学长与研究生座谈,开阔学生的视野。

“孙老师,您那还有即将毕业的研究生吗?”,“您能推荐一些优秀的本科毕业生给我们公司吗?”,每年毕业季都有一些企业领导问同样的问题,“您的学生在企业里表现非常出色,踏实好用、技术过硬、独当一面!”,看到学生们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孙向东感到无比欣慰。


电气工程学院 杨磊



相信美好,终将遇见美好!

杨磊,电气工程学院班级导师,副教授。2017年入职西安理工大学。先后讲授《微机原理及应用》、《智能电网信息与安全》、《FPGA原理及程序设计》本科生基础课程以及《英文文献阅读(电气)》研究生课程。

杨磊老师始终以培养优秀学子为教学不懈追求的最高目标。坚持以“实践育人”和“品质育人”。自参加工作以来,坚持实施“攀登计划”,组建本科生“教学+科研实践”团队,以“理论专家+业务能手”为本科生创新实践教学理念,以团队科研项目为支撑,将实验室作为本科生理论知识实践的“良田”,从项目中学习最新的行业知识,与企业需求搭建实际认知的“桥梁”。“只要有利于提高大家动手实践能力的软硬件平台,我都可以自掏腰包给大家购置”,杨磊老师如是说。本科生系统经过“实验室项目参观认知+软件和硬件系统培训+实验平台仪器使用操作+平台实验操作”等程序,完成整个实验室实践教学培训,经过一年半左右的系统练习,学生们就可以掌握一整套的实验关键步骤并可以独立进行项目实验,本科生毕业达到研究生水平。各方面“严”字当头,本科生毕业设计必须经过完整的“理论推导”+“仿真验证”+“硬件实验”等环节。作为电气工程专业学生,杨磊老师要求所有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必须要有硬件平台和硬件实验结果支撑,否则不允许参加答辩。杨磊老师始终坚持和研究生一起参加项目课题实验,让实验数据有迹可循,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每天都要去实验室和研究生们碰一碰项目进展和遇到的困难。

教学和科研相互促进,相互成就。杨磊老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陕西省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建设项目、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以及企业项目等20余项。获得2023年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等奖项。始终坚持科研项目育人,科研项目支撑教学。

“我的目标是未来15年培养30名在行业领域中可以独当一面的行业专家”,杨磊老师正在孜孜不倦并矢志不移地追求着自己的目标。每天晚上辅导完孩子的作业,不论多晚杨磊老师都要坚持到办公室和学生们聊一聊,“我要和我的学生们在一起”,这是杨磊老师经常和家人说起的一句话。


西安理工大学附属幼儿园 徐昕


以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个孩子用“心”和“行”去教育和影响我们的孩子

今年是西安理工大学附属幼儿园教师徐昕从事幼教工作的第三十四年,从孩子们眼中的大姐姐到同行口中的老学长,她见证了幼教理念的变化与幼儿园的成长。

作为一名一线幼教工作者,她一直这样认为:“幼儿园是孩子迈向独立的踏板,是孩子独自闯荡的第一个‘江湖’。幼儿园里没有分数,不留作业,却是孩子真正学习入门的地方。”究竟要教孩子什么呢?在她看来,要教会孩子适应环境、集体生活;养成习惯、学会交往;进行体能锻炼,学习生活技能。

玩是孩子的天性,在玩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幼儿教育的理念已悄然发生了变化,从“说教式”变成了“游戏化”,孩子们在幼儿园里主要的学习方式就是游戏。徐昕像个魔术师一样,不断地更换班级环境、区域材料,她让孩子成为了幼儿园的主人。生活中她处处留意、发现素材,将知识融于各种各样的游戏当中。用一副小小的扑克牌就让孩子们玩起了数学游戏:《排排队》《配对子》《比大小》,孩子在玩中认数、辨色、识图、运算,还可以按特征分类和排序,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游戏化。在区域活动时,扑克牌、纸杯又成了意想不到的搭建神器,让孩子学得轻松,玩得愉快!白天她和孩子们一起做操,运动;照顾他们吃饭、睡觉;创设区角、制作教具。下班在家查资料、写教案、完成活动策划,加班加点早已习以为常。幼儿园工作保教合一,很繁琐很辛苦,但她觉得:“这份工作累并快乐着。”

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经历了数不清的育儿琐事,也正是有了这样的磨练,爱心、耐心、细心早已融入到她的个性和血液里,成了作为幼儿教师必备的素质。在工作中自然而然地善待孩子们的过失,还记着那个因为烫伤不愿跳舞的小雅、剃了光头被小朋友嘲笑的哲哲、把面条倒进裤兜里要带回家的云云,还有无数个小调皮们,也许长大的孩子们已经记不住徐老师,记不住自己当年的样子,但他们心中一定不会忘记被徐老师拥抱时那温暖而美好的感觉。

回顾三十多年的幼教生涯,她说:“与其说是我在教孩子,不如说是孩子在教我,用纯真的眼光去发现美好的事物,过简单的生活,体验工作的快乐。一路走来,看着孩子们羽翼渐丰,而我会做那永远的守巢人。”


体育教学部:鱼飞


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寓也

鱼飞,体育教学部副主任,教授。自1998年到学校工作,始终坚守在体育教学一线,不断探索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的真谛。26年风雨不改初心,始终怀揣着梦想和热爱,将体育精神融入课程教学,融入学生人格发展,以体育人,做好体教融合,使体育教育更好地适应现代大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高校体育的育人作用。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体育教师,鱼飞坚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用专业征服学生,用言行引领学生。他注重自我提升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曾两次在陕西省体育教师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在课堂上,他将体育的严谨性和教学态度的亲切和蔼辩证统一起来,师生互动欢乐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的魅力;在教学方法上,他结合学生差异性特点,因材施教,鼓励优异者勇于超越自我,引导弱势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力争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和理念。

“体育浸润身心,体育精神,是激情与梦想的融合。”这是鱼飞对体育和体育精神的生动诠释。他除了传授学生体育技能技术外,更注重利用体育特有魅力,引导学生去发现真、善、美,培养学生敢于拼搏、不畏艰险、团结协作的意志和爱国荣校的良好品质。深耕教育热土,提灯引领前行,多年来,他的课程获得一届又一届学生的热烈欢迎。他积极探索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潜心挖掘体育思政元素,发挥体育育人功能,让学生既强健了体魄,又锤炼了意志,也塑造了良好的人格。他主持的《大思政视域下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实践》教改项目在西理工2021年教学成果评选二等奖。

作为分管体育教学的副主任,鱼飞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和体育文化素养的提升,近年来不断推进、完善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改革,逐步形成了教、学、练、赛、评五个维度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该教改项目获得西理工2023年教学成果一等奖。

从体质教育到技能教育,从健康第一到以人为本,从体育课程到终身体育,从提高成绩到享受运动,从注重高水平到关注特殊群体,鱼飞对体育教育和运动健康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体育教育的征程上,鱼飞将继续播撒希望的种子,指引学生奔向灿烂的远方。


工程训练中心:李余峰



老师要以身作则

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传授知识丰富学识,引导观念塑造灵魂。教学明了拓眼界,潜心施教提素养。”是李余峰的育人理念。

在长期的一线教学中,李余峰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难题:如何将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工作技能高效地传授给学生,并引导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定位。解决这个难题也是他十几年工作生涯中最大的收获。

工程训练中心历经了创新创业与实践教学的探索、改革到沉淀总结的历程,如今已在国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他深入调研了国内众多高校,汲取先进的教学与管理经验,回到学校后与教师团队共同研讨教学计划、修订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载体、优化教学流程。他循序渐进地推进了基础工程训练实践教学改革试点,逐步探索出全新的工程实践育人模式。2022年,首次在全国范围内推动了基础工程训练的教学改革项目试点工作,这一创新举措得到了中国新闻网、中国青年报等数十家媒体的报道,每年约有2000余名学生从中受益。

多年的一线教学积累,使他收获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他积极申报各类教改课题、基金、竞赛等。2018年,他成功获批了教育部的新工科教改项目,并陆续获得校级、省级、国家级的教改项目。近年来,他更是荣获全国工程创客教师能力竞赛特等奖1项,省级特等奖2项。作为重要成员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十几年来,李余峰培养出的优秀学生不胜枚举。除了日常教学,他投入大量精力指导学生参与各类比赛。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组织他们参加科技竞赛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增长见识。他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敢于创新,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他指导的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工创赛等竞赛中荣获国家级奖项10余项,省级奖项30余项。

“老师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这是李余峰始终坚守的信念。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这一理念,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

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

他们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

真正做到为学、为事、为人

他们是教书育人的“大先生”

我们致敬“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更学习“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点赞!西理工教师!

组稿:陈晓芳 彭雅兰 王硕 王端藓 罗驰

排版:昝葳 严紫萌 王淑琪

责任编辑:彭雅兰 王硕

审核:陈梅 李博





图文由 单行线新媒体工作室 编辑整理,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西安理工大学(XUT1949) 


竭诚期盼热心读者提供新闻线索。单行线工作室投稿邮箱:news@xaut.edu.cn校报投稿邮箱:xb82312248@163.com校广播台投稿邮箱:2198512819@qq.com

为西理工点赞!在看!养成习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西安理工大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