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理工教师用科技让文物焕“新生”!
在西理工,有这样一个科研团队,他们给西安钟楼做“体检”、在城墙安装“稳定器”、为榆林卫城“打封闭”……他们就是我校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朱才辉教授带领的文物科技保护团队,他们研发的一项“砖、土古遗址病害机理及修复关键技术”科技创新成果为古老文化遗产带来“新生”,并获得2023年度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科技赋能 文物新生
钟楼作为古城西安的标志性建筑,见证了无数历史变迁,但随着岁月的侵蚀,裂缝、渗水、结构老化……这些病害问题,让近600岁的它渐显疲态。如何在不损害古建原貌的基础上,精确监测病害,有效修复古建,成为文物保护工作中的一大难题。为破解这一难题,我校朱才辉教授带领的文物科技保护团队研发出了一种无损探测技术,相当于让钟楼基座去医院做了一次“CT扫描”。
朱才辉教授介绍,这项“砖、土古遗址病害机理及修复关键技术”除了包括古建筑、砖土古遗址病害的快速诊断、病害的快速评估以及后期的修复材料和修复设备的研发三项技术外,同时还包含两类用于修复土遗址渗漏、裂缝、剥蚀病害的改性修复材料。这种“改性修复材料”就像给城墙打了“封闭针”,可以与土遗址原有的材料有机融合,让土遗址修复有更强的耐久性和稳定性。目前,这一技术已应用在西安钟楼、阿房宫遗址、榆林卫城等文物保护修缮工程中。
十年磨剑 厚积薄发
十年磨一剑。朱才辉回忆,在自己读硕士期间便开始开展地铁建设对西安城墙及钟楼影响评价的课题,从此对文物保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先后参与到西安钟楼、秦阿房宫遗址、榆林卫城等文物修缮工程中。通过现场调研发现,砖土古遗址“生病”了,需要修复和保护,朱才辉由此组建团队,先后开展了10余年的探索和研究至今。
砥志研思 创新无涯
如何实现砖-土古遗址的病害智慧化勘察与病害等级的快速评估,有针对性地提出病害修复材料及病害修复工艺,这是“砖、土古遗址病害机理及修复关键技术”研发面临的主要瓶颈。在该项技术的研发过程中,朱才辉教授团队一路攻坚克难。特别是针对内部病害探查比较困难、探测技术单一落后、病害等级评价方法相对简单、修复材料和工艺欠缺系统性和针对性等文物保护弱项短板,朱才辉教授团队采用了一种给文物“望闻问切、中西结合”的方式,为文物修复修缮提供了技术支撑。
面向未来,朱才辉教授团队将进一步推广,并不断更新技术,为我国文物保护贡献力量。“希望继续针对团队提出‘技术’和‘产品’进行深化研究,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并形成示范性工程,为文物保护和修复增添一份自己的力量。” 朱才辉教授说。
文稿:王端藓
责任编辑:彭雅兰 王硕
审核:陈梅 李博
图文由 单行线新媒体工作室 编辑整理 如需转载
请注明来源西安理工大学(XUT1949)
竭诚期盼热心读者提供新闻线索。
单行线工作室投稿邮箱:news@xaut.edu.cn
校广播台投稿邮箱:2198512819@qq.com
为西理工点赞!在看,养成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