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的“汉服”,未来将走向何方?

冷芸时尚 冷芸时尚 2019-05-06

参与者:冷芸时尚圈3群群友

时间:2018.5.04

庄主介绍:

李宁-南京-设计助理

大家好,我叫李宁。现在从事新汉服服装设计助理工作。我的坐庄可能像一盘瓜子开心果,我把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以及对于汉服文化遇到的问题,整理好列出来,大家一起讨论,大佬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再结合对汉服的了解预测未来发展发向。可能没有对错,我只追求符合我的答案。


讨论提纲


Q1与汉服相关的传统服饰Q2传统/新汉服品牌案例Q3汉服/华服的未来发展方向


众所周知,汉服是汉民族传统服饰(从炎黄至宋明)。但是对于一些汉民族传统服饰,仍有人表示质疑,认为它们不是汉服。本次坐庄,让我们一同来探讨。 


汉服

以下所有讨论内容仅代表发言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与汉服相关的传统服饰


虽然汉服是汉民族传统服饰,但是现在仍有人对其中某些服饰表示质疑,认为其不算是汉服,在此列出,望各位能尽量客观,不要带有过多的民族主义。


一、 胡服

1. 鲜卑人的圆领袍、靴子、乌纱帽、袄子

“乌纱帽”的含义人人皆知,“戴上了乌纱帽"、“丢了乌纱帽”这类表达在今天仍然得以广泛使用。经由古代绘画以及戏曲表演的传扬,人们更是在脑海中形成了深刻的印象。头戴乌纱帽,身穿盘领袍,壁挂玉带,足趾皂靴,这是中国古代官员的经典风貌。不过,这一套服饰在历史上其实有一个鲜明的起点——那就是北朝后期。在此之前,是绝对看不到类似的男服样式的。


对于这一次重要的北朝服饰变革,唐宋学者们心里都明镜儿似的知根底。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指出:中国衣冠,自北齐以来,乃全用胡服。窄袖、绯绿短衣、长靿靴、有蹀躞带,皆胡服也。窄袖利亍驰射,短衣、长靿皆便于涉草。


朱熹也在《朱子语类》中明确道: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如上领衫、靴、鞋之属。先王冠服,扫地尽美。中国衣冠之乱,自晋五胡,后来遂相承袭,唐接隋,隋接周,周接元魏,大抵皆胡服。


(图片来自于百度贴吧)


北朝后期,还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头饰“幞头“。按《隋书·札仪志》的观点,幞头来源于汉衣冠。其前身是东汉以来的幅巾,即方头巾(不过,孙机先生认为,幞头是由鲜卑帽改进而成,因此仍然是胡服的一种)。在北周武帝时,幅巾被加以改造,在巾的四角缝缀上系带。同时人们发明了一种非常漂亮的结系方式:将一对巾带结在脑后,另一对巾带反系向前,于头顶的髻前绾结,因此也叫做“折上巾”。


发明幞头的目的,同样是“便武事者也”(《新唐书·车服志》,用轻质的绢罗将头发束紧,头顶上轻便利落,自然无碍驰射。不过,大致在隋唐之间,为了追求造型的美观,幞头之内被加上硬质衬冠。自唐至宋,巾角也转换成花样翻新的帽翅,同时改用硬挺的漆纱当做面料,最终形成“乌纱帽”。


(图片来自百度图片)

(图片来自百度贴吧)


总之,幞头、上领袍、蹀躞带、长拗靴,本是一套完整的骑马服,是战服,或者说是一套完整的骑兵军服。


郑珍《说文新附考》云:“袄子始自北齐,古无此服。”“古无此服”,意思是这不是汉装,而是鲜卑人的服装。北齐时受到鲜卑影响最大,但袄在北魏时期的汉族当中尤为普遍。原本鲜卑人的祖先就是以狩猎为生的,所以很自然地用貂、松鼠等有毛绒的动物的皮做袄来穿。这正好与《魏史》中所说鲜卑人鞣制貂皮、黄鼠皮,缝做世界著名的裘皮大衣相吻合。


2. 北胡的半臂、褙子、披风


(图片来自百度贴吧)


根据南宋谢维新所著《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外集》卷三十五记载“背子,本半臂,武士服。古礼士人只系勒帛,盖有垂绅之意,后有勒帛不便于摺笏,故稍易背子。


然须用上襟掖下与背皆垂带,大观间未之有改,近背子又引为长袖,与半臂制已不同,士人而衣武士服,恬不为异流,俗使然乎,妇人背子本婢妾之服,以其行直主母之背故名焉,今亦习俗相承,为男女辨贵贱之服,服制之变,一至于此。”说明褙子本来是半臂加长袖演变而来。朝披风是褙子演变来的,因此褙子也是胡服


3. 白狄人的儒裙

襦裙,是一种在白狄族建立的诸侯国中山国流行的服式。骶是一种短上衣,长至腰间,紧身窄袖裙子,上面多织有方格花纹,常与襦相配穿。这种服式,对后世中原地区汉族服饰的发展颇有影响。(来自《中国古代服饰》任继愈主编)


4. 蒙古人的曳撒、道袍、比甲

明朝嘉靖年间王世贞在《觚不觚录》说:
“袴褶戎服也,其短袖或无袖,而衣中断,其下有横褶,而下腹竖褶之。若袖长则为曳撒,腰中间断以一线道横之,则谓之程子衣。无线道者,则谓之道袍,又曰直掇。此三者,燕居之所常用也。”


从上述记载可以得知,明朝人认为道袍(直掇)和曳撒、程子衣都是源自袴褶,那么曳撒是公认源自蒙元的服装,自然道袍(直掇)也是源自蒙元的胡服了。


而“袴褶戎服也”的“袴褶”,在朱元璋《复衣冠如唐制文》中也提到过
“诏:复衣冠如唐制,初,元世祖起自朔漠以有天下,悉以胡俗变易中国之制,士庶咸辫发垂髻,深襜胡俗。衣服则为袴褶窄袖及辫线腰褶……”
由此可以证明元朝的“袴褶”是胡服


(图片来自于百度百科)


明人沈德符所著《万历野获编》记载:元世祖后察必弘吉剌氏,创制一衣,前有裳无袵,后长倍于前,亦无领袖,缀以两袢,名曰“比甲”,盖以便弓马也,流传至今。而北方妇女尤尚之,以为日用常服。




(图片来自百度图片)


古籍《谈书录》记载:“比钾(比甲)云肩之制,皆始于元”,连云肩都是元朝出现的。



(文献来自百度贴吧,图片来自于百度百科)


5. 波斯人的披帛

披帛是长条形状的巾严、搭在肩上,缠绕在手行间,一般都是薄薄的纱罗裁成、上面有印花,或者是金银线织就的图案。隋代蟹画中已有披帛,唐代广泛流行。据考证,披帛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西亚文化。披帛不是中土固有的服饰,可能来源于西亚,更详细地说是来源于波斯,而波斯人披帛的习惯,则可能是受到希腊的影响。(来自敦煌研究院 信息资料中心)


二、旗袍

大家都知道旗袍是满族的传统服饰——在旗装的基础上,加以西方审美(立体剪裁)而成的服装。而汉服是平面剪裁,有各种款式,例如深衣,瞿衣,鞠衣,交领右衽,系带,中缝,接袖等。因清朝剃发易服而断。


在中国古代服饰史中,最主要的服饰形式有三种:“弃服”、“深衣”和“袍”。


(图片来自知乎)


旗袍可以说是袍服发展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页。旗袍的本意为旗人之袍。所谓旗人,是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落后,将其统治下的人户分为八旗,满族人均在旗,称“旗人”。他们所穿的袍服便成为旗袍。清政府为了维护其统治,要求八旗命妇,一律着旗装长袍,不得效仿汉人着裙衫。因此,清代满族妇女的主要服饰就是满族的旗袍。虽然这样,但是经200余年,随着满、汉文化的交融,清代的旗袍在造型与装饰手法上也随之有了一些变化。


旗袍的款式变化:领子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低到高的变化过程,且形似元宝;袖口平而宽大。并一改清初之简朴风格,极尽奢华,领口、袖口、襟侧等处处镶边,并以多镶为美。其次,刺绣极为盛行,精美华丽,总面积甚至达到了70%。但其造型外观,仍采用平直线条,衣身宽松,只是在下摆左右两侧出现了开衩。


(图片来自于知乎)


到了辛亥革命后,生产力发展,西风东渐,此时旗袍产生了更多的变化。首先,长度缩短到小腿,后来又缩到膝盖。袖子也变紧,变短。受欧美服饰和西方裁缝的影响,旗袍开始收腰身。


到30年代,旗袍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宣传画、电影等娱乐业的发展和国外衣料的大量涌入推动了旗袍的普及和发展。上海成了旧中国的服装中心。而加入西式服装特点的海派旗袍,也就很快从上海风靡于全国各地。从1930年到1931年,首先是袖子趋向于贴身,然后整体款式向苗条线形发展。1937年以后,一改20年代衣长至膝下的款式,恢复了衣长至足、吸腰、矮领,袖子发展成短袖。



(图片来自于知乎)


到了80、90年代,改良旗袍又迎来了一个短暂的高潮,虽然出现了“制服旗袍”这样一个奇怪而应时而生的产物。到现在,国外还有不少设计大师以旗袍为灵感,推出了国际风味的旗袍,甚至是中国旗袍与欧洲夜礼服的结合产物。


可以看出,旗袍的发展一直与汉民族的发展息息相关。从整个的旗袍演变史也能看到汉民族的历史,所以旗袍是汉服


参考文献:《旗袍的文化意蕴与审美特征》,腾腾《符号学视角下旗袍在国内的流行研究》,朱绍卫。部分资料来自知乎。



三、唐装

今人的所谓唐装,就是清装。跟明代流行的立领搭褙子有点相似。



传统/新汉服品牌案例


1. 传统汉服 

代表品牌有汉民族服饰研发中心的明华堂,是还原度比较高的汉服。其次是做工特别好的九锦司、徐娇原创汉服品牌织羽集(就是长江七号主演那位假小子)、道定、江南桃花家、灵锦集、还有比较受欢迎的次元少女汉服品牌鹿韵记等等,多见于在婚礼、写真、cosplay。


2. 新汉服

我将目前所现了解到的新汉服分为两类。


第一种,禅茶服,始于汉,是有着千年历史的茶人服饰。在于取茶文化之“静、清、柔、和”,吸收汉服的庄静之美与唐装的流畅舒适,融合现代服饰的简约设计理念,裁体舒简、色系清素、式样典雅。全部以宽松质朴舒适大方理念为主,所以面料一般以苎麻、粗布、蚕桑丝、真丝乔其为主。面料工艺主要特点是微皱,这样也不用担心坐久了衣服起皱。有朦朦胧胧的禅意韵味,舒适安全感五星级。代表品牌有二喜、无用、生姜、棉麻记、诗礼春秋等。


第二种,倾向于精制高端礼服,也有自己的寓意。工艺上,多运用举世闻名的绣花(苏绣)。无论是清新脱俗的水仙花,还是缠枝牡丹和宝相花,这些吉祥图案都饱含着浓浓的中华情谊。面料一般以传统面料缎(漳缎)为主。色彩上,以象征海洋的蓝色和象征紫气东来的龙胆紫为主,辅以寓意福禄祥和的丁香色、绛红、藏青、藕荷粉。


汉服/华服未来发展方向


1. 未来汉服的主流会是什么?

我觉得未来能让汉服成为主流的有:

茶服,穿着去大街上也不会尴尬,大众都能接受。接受度五星,舒适度、安全度也是五星。


混搭,接受度三星。现在有些时尚的年轻人喜欢将传统服饰与现代时尚结合,穿出别样的新中式味。而且一般都会用还原度比较高些具有挑战性的传统服饰,因为只有强烈的碰撞才会更加有趣味、新意。某宝上有一些汉服品牌(汉尚华莲)就是用汉服来混搭的。


2.如果汉服融合大众生活,还可以做什么?

  • 童装,亲子装

  • 校服,有些汉服品牌就在做,比如诗礼春秋。

  • 睡衣,因为制作茶服的面料本来就很舒适柔和。

  • 家居服,制作茶服的面料本来就是很舒适柔和的,可以当家居服。

  • 空姐空少制服,具有代表国家性的服饰,弃去苏联美国风格。


3. 未来汉服有没有可能像和服一样作为传统节日某些场合的礼服?

在日本街头,无论是穿和服还是汉服都不会被嘲笑,这也许和社会氛围有关。在中国,大部分人需要归属感,很需要“合群”,害怕自己是“另类”。因此我们都很在意他人的眼光,也很习惯用自己的价值去评判别人。所以未来汉服能像和服作为传统节日某些场合的礼服希望并不大。(部分文献来自知乎)


4. 有没有融入装的可能?服改良是吸取服元素做装?

可以在现代裁剪结构上吸取汉服元素,保留传统符号,带有美好寓意的图案等等,可以作为日常服。改良汉服更适合在较隆重的场合作为礼服。


5.华服日如何定义?汉服的华服化还是华服的汉服化?

我们的汉服是存在断层的,所以没有纯粹、界限分明的文化,都是互相渗透发展。隋唐鲜卑西域风,明朝契丹蒙古风,清朝满洲风,民国欧美风的出现,感觉就是自然而然、应时应景而生的,这也是自然造化之神奇吧。(部分资料来自知乎)



庄主总结


大家都知道,原先的汉服宽袍大袖,很不利于马上征战,所以后来赵武灵王学习穿紧袖窄袖的北方游牧民族,对汉服进行了改良使其利于骑马征战,这便是一次汉服的改革。


现在很多人提倡复兴汉服,在我看来,汉服运动如果不能让国人实现精神的独立和自主的思考,那么这就不是一场成功的运动。汉服应该撑起强势崛起的民间力量,实现中国前所未有的民间文明的觉醒。


但是无论如何,“汉服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起始。长风盈袖不由让重整衣冠的华夏儿女思怀满襟,衣袂翩然,祖先的舞姿正在引我们进入其身后更壮丽华美的华夏文明画卷。传统文化真精神,这是一个宏大的命题。我们不敢说,我们一定懂得了它。传统文化真精神,是个挖掘不尽的思想文化宝藏。我们相信,我们已经由汉服切入、初步找到了属于我们的答案。这个答案,叫做“华夏”。”——《“汉服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起始”——国际在线专访百度汉服吧吧主》


感谢您的阅读,期待今后更多的讨论也欢迎大家来分享


若要了解更多讨论, 请点击 “阅读原文”。


冷芸时尚圈讨论是就行业问题的讨论及总结。这些分享属于集体智慧的结晶。希望通过此种方式能让更多行业人士受益!若想加入冷芸时尚圈,请加微信ruizhi-sheng,并务必注明“冷芸时尚圈+姓名及职业+具体的入群理由”并说明入群希望得到的收获。本群只关注时尚行业内容,严禁发送广告、低俗、社会、政治等不相关内容。违者将被退群及拉黑。


总结整理:李宁-南京-设计助理

编辑:Hanshu Zou


冷芸时尚专注于时尚行业

服装商业培训(买手、创业、职业规划)时尚读书会、服装零售分析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本专栏

冷芸也开设以下培训课程,欢迎报名!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如想了解课程内容,请点击试听



冷芸时尚 

QQ:1667844581

微信:lengyun_fashion


加友者请务必写“实名+自我介绍+加友理由”,否则加不上。


此号不做任何义务咨询、解答问题。仅供加友。


参加冷芸培训的人,请另外发送“报名”或者“培训”到冷芸时尚微信公众号,了解报名方法。


本公众号所有文章均为诚意原创。如果您阅读后感觉有所收获,感谢您至少能做以下1件事:点赞,转发,关注,打赏。感谢您对知识的尊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