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冷芸时尚】40元创业,60亿元收入,成功哲学的另一面

冷芸 冷芸时尚 2019-05-06

若需转载,请联系本微信公众号。



作为美国富布莱特(Fulbright)校友,我每隔一段会收到美国驻香港领事馆发出的Newsletter。最近收到的一份,其中一个标题是“时尚巨子: 40元创业,60亿元收入”。美领馆发出的信息大多以政治性新闻为主,突然之间介绍一个时尚企业家,让我很好奇。



点击链接进去看,是一个关于FUBU创始人,Daymond John的故事。讲他如何从一个纽约一个穷人街区的孩子,成长为一个拥有数十亿资产的企业家及投资人。



这类白手起家的故事,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众人都已耳熟能详。更何况FUBU

其实还是一个曾经风靡一时,现在却有些过气的品牌。所以初一看这个故事并无太大新意。但是随意翻阅了下关于FUBU和其创始人现状的资料,却发现这是个可以给人不同启发的故事。



对于白手起家创业成巨富的那些众所周知的模式,比如,“无论别人怎么看你的想法,自己一定要坚持”; “无论多么艰辛,一定要咬牙挺住”等等,本文将不再赘述。这些确实是创业者所需要的基本要素。但是已经很多人谈过这些所谓的成功哲学的模式。此处我想谈的是真实生活中成功哲学的另一面的故事。



先简单地介绍下FUBU和Daymond John的故事。他们的详细资料中英文网站都可以搜索到。所以此处只做简单介绍。FUBU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是很火的一个以黑人流行文化为主导的潮牌。其创始人Daymond John生于纽约布鲁克林区。上世纪80至90年代,这里是有名的穷人区,社会治安混乱(现在这个区很不一样)。Daymond人生的第一桶金,就是靠用40美元买了些原材料,自己设计制作了几十顶专门给hip hop歌手戴的帽子,随后将这些帽子卖了800美元所赚得的。此时是1989年(也有一说是1992年)。



Daymond John在CNBC,商业真人秀Shark Tank上。图片来自网络。



赚得一小桶金后,他开始与几个儿时伙伴共同创业。期间像大多数白手起家的创业者一样,他们经历过四处筹款碰壁,最后靠Daymond John母亲将自己房屋抵押给银行才获得了启动资金; 为了最大程度地节省,几个大男人为了完成订单,在Daymond母亲屋子的地下室,自己亲手做帽子衣服;向当时嘻哈、说唱歌手明星推销自己的产品,屡屡被拒。不过,最终因着产品特色,还有他们的执着,赢得了市场。根据海外媒体的报道,截止2014年,FUBU带给这些创业者们的销售收入总计60亿美元。



如前所述,这些经历不算很特别。大多数的创业者都会有类似经历。而我所想强调的是,创业者都会经历的,但是鲜有人愿意公开的事实。



事实1: 成功故事的背后,都有个契机。


FUBU变火,有一个偶发事件,而且原本是个错误的事件。和他们同一街区的,有个叫LL Cool J的饶舌歌手。FUBU创业时,他属于一颗冉冉升起的歌坛新星。恰巧他和FUBU的几个创业伙伴来自同一个街区,彼此有些小交情。 1997年服装公司GAP请他拍广告,工作人员给LL Cool J考虑了从衣服到鞋子的搭配,偏偏没考虑到他还需要顶帽子。而LL Cool J自己则戴了顶FUBU的帽子,唱了段rap,其中一句就是“For us by us”,而这句话是FUBU的标记性口号。但是海外媒体的报道都没有细说这究竟是LL Cool J的有心之举还是无心的意外,不过他因此带火了FUBU,而且成了FUBU的代言人。而Gap在事后发现了这个错误,不得不停止这支广告,并且炒掉了整个制作广告的团队和管理层。



LL Cool J戴着FUBU的帽子出现在GAP的广告上。图片来自1997年GAP的广告截图。



其实,如果仔细查阅大多数成功者的履历,都会发现些诸如此类的契机事件。这类契机,常常是偶遇某位贵人,或者,他们身后就站着某位贵人(父母,亲戚,他们的密友)。这类事件在时尚圈屡见不鲜。Zac Posen在摄影棚偶遇Naomi Campell, 后者很喜欢他的作品,让他为自己设计; 美国新锐品牌Proenza Schouler 的创始人之一,Lazaro Hernandez(帕森斯时装学院毕业生), 在还做学生时,一次从欧洲飞纽约的航班上与Anna Wintour同机,她坐头等舱;他坐飞机最后一排。Lazaro胆子很大,用餐巾纸给全球最有权利的时装编辑写了张纸条,上面写了他对设计的热情和联系方式,放在饮料杯下面,交给她。她连看都没看他一眼。 2周后,他得到Michael Kor本人电话,说Anna Wintour说他应该雇佣Lazaro做设计。同样的,华裔设计师Jason Wu的设计稿被恰巧地送到了美国第一夫人手上,全美国有多少有才华的设计师,可是第一夫人只能看到那么几个设计师的手稿。


Proenza Schouler 2015年秋冬照。图片下载与其官网。



当然,这个事实的实现,需要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你真得很有本事。扶不起的刘阿斗也是很多的。很多明星都会选择创业,理论上来说他们有钱有人脉,但绝大多数的明星创业都失败了。所以契机确实很重要。但若没有真本事,无论给你多少个契机都没用。正所谓“机遇是给有所准备的人的。”




事实2 大多数媒体的报道都放大了创业者成功的那一刻,但是却没有报告他们抵达巅峰后的窘境。



很多媒体会在某人或某项事业成功后,详细报道他们的成长经历,却鲜有报道这些大佬抵达巅峰后的窘境。绝大多数的人,包括FUBU创业者们,在FUBU抵达巅峰时刻(上世纪90年代末)后,开始沾沾自喜,忘乎所以。似乎一夜间,钱不再是钱,而是纸。扩张市场,并购品牌,无论自己熟悉不熟悉的业务,都有心踏入……FUBU在成名后,几个创始人伙伴开始进军乐坛,他们以为自己很熟悉HIP HOP文化,又有HIP HOP歌手做广告,认识音乐人,结果,白白浪费5百万美元。不仅如此,他们还大举并购其他休闲品牌。通常到这个时候,企业走下坡路的时间就开始了。



我将这种抵达巅峰时刻的阶段称为"傲慢的迷茫期"。理论上来说,这些人已经抵达成功,何来迷茫? 但无论是我所认识的创业者,还是追踪那些曾经成功红火的品牌,其背后,大多有这段经历。巨大的成功,对于白手起家的人来说,确实可以令人兴奋得忘乎所以,直至他们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我一直坚信,无论个人还是企业,都是有极限的。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所谓的无限可能。清醒的人会看到自己的有限,傲慢的人则不会,所以他们才会迷茫。



事实3 创业真正的成功不是抵达巅峰,而是善始善终。


亲眼见证过数个朋友,白手起家,将公司做到上亿,可是,最终企业要么垮掉;要么自己被踢出局,企业与自己再无干系。现实的残酷在于,任何人和事物都有生命周期。理想状态当然是人和企业都在上升期。尴尬的事情就是企业在上升,人却已开始老化,但却还固执地当着舵手。



最后的结局就是,曾经的英雄,最终却未能善始善终,要么把企业带入死路,要么最终被迫退位。但两者,都会让英雄落泪,让旁观者唏嘘。



是激流勇退?还是坚守岗位?本就是个没有标准的答案。现实的残酷在于,何时应该退出?何时应该坚持?大多数时候,我们只能做马后炮的评论。



Daymond John也遭遇过类似尴尬。虽然至今他依然被认为是个伟大的创业者,企业家,投资人。但FUBU确实风光不再,我甚至在网上没有查到谁是其现在背后的实际控制人,其官网上只有coming soon这样的字眼。



事实4 创业与守业需要不同的素质和员工。


大多数人都听过这句话”创业容易守业难。” 但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真心理解这句话。我在世界五百强打过工,也自己创过业,真心理解两者所需要的素质差异。一些创业朋友让我帮忙找些大公司做过的人做员工,我都告诉他们不要找从没创业过的,或者没在小公司呆过的人创业。他们大多缺乏创业基因。



创业需要的是万金油,是一颗一无所有,能够谦卑到底,事事亲力亲为的心。创业不需要宏伟的商业谋略,不需要漂亮的ppt,不需要一切都有规有距,创业就是杂乱无章,摸着石头过河。而只在大公司做过事的人,觉得自己大公司出来的,有些小事不屑一做;大公司花钱花惯了,不知道如何节约。



但是到了守业期,这些在创业时看上去没有太多价值的大公司的员工就有了英雄用武之地。不过对于任何一家创业到一定规模的公司,从创业向守业转型都是痛苦的。其中,最痛苦的,莫过于一起创业的兄弟或者伙伴,不是人人都适合守业了。到守业阶段,若依然凡事亲力亲为,没有商业谋略,没有布局,脑子不跟着形势走,基本上就是死路一条。这个时候,就需要换一批职业经理人上阵。但是,大多数的创业者都拒绝承认这一点。



事实5 教育其实很重要。


一个同龄朋友,一次在饭桌上说,准备让自己的儿子(00后)读到高中毕业后,就不再读书了,因为他自己也没读过什么书。却靠炒股炒出了高身价。他同学没几个日子比他过的好的。前几日,寄快递,看到拿快递的男孩最多18岁,问他为什么不继续读书,他说“读书有啥用?读不进。”



我知道,绝大多数的父母都指望自己孩子好好读书的。不过,究竟有多少孩子相信读书有用则另当别论。盖茨退学了,扎克伯格退学了,中国很多企业家只有高中毕业。这些现实似乎更支持“读书无用论”。



但事实是,只有高中毕业的Daymond John在最近一次接受《华盛顿邮报》(2014年)问及“如果可以从头再来,你最希望做什么?”,他说是“读书”。



教育的效果,不是立刻体现出来的。比如很多人会将一个大学的应届毕业生的工资和农民工比。好像读了很多年书,出来拿的工资也不过是个农民工。这样的评论,只关注了开始,没有关注结局。绝大多数受过正规教育的大学生,只要足够勤奋,最后发展到一个中高层管理者是没有问题的。受过教育和没有受过教育的差距,不是在开始体现出来的,而是毕业3到5年后可以看出差异。当然,这里重点是“学习”。“学习”是个过程。有的人在正规大学完成了学业;有的人没有条件进入大学,自学成才,同样也是属于“教育”的范畴。总之,读书还是很重要的。


冷芸,时尚撰稿人,2013-14年纽约帕森斯设计学院(Parsons)访问学者;美国政府富布莱特奖金(Fulbright Scholarship)获得者;伦敦时装学院(London College of Fashion)时装营销管理硕士。曾就职于耐克、百丽及利丰集团。主要著作《中国时尚:对话中国服装设计师》,《时装买手实用手册》。


冷芸评论

回复A1,查看《带你领略帕森斯时装学院的内在气质(系列文1):师资》

回复A2,查看《带你领略帕森斯时装学院的内在气质(系列文2):毕业作品》

回复A3,查看《带你领略帕森斯时装学院的内在气质(系列文3)Benefit Show》

回复A4,查看《教育与产业:我们的差距与未来》

回复A5,查看《四大国际时装周的真面目(上):渊源与参与》

回复A6,查看《四大国际时装周的真面目(下):内部机制》

回复A7,查看《深圳时装周:天意秀场》

回复A8,查看《中国国际时装周(上)飞梵逸爵&broadcast:播秀场》

回复A9,查看《中国国际时装周(下)吉芬之夜》

回复A10,查看《上海时装周Grace Chen高定秀》

回复A11,查看《上海时装周栋梁一日》

回复A12,查看《香港时装周》

回复A13,查看《香港理工大学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作品》

回复A14,查看《设计师品牌JINNNN新品发布》

回复A15,查看《Triple Major买手店》

回复A16,查看《BLANK空白生活概念店》

回复A17,查看《东京Koenji》

回复A18,查看《日本文化服装学院》

回复A19,查看《巴西的时尚(上)》

回复A20,查看《巴西的时尚(下)》

回复A21,查看《人人都应读的关于服装的十本书》

回复A22,查看《服装设计圈的抄袭问题》

回复A23,查看《SANKUANZ:“新”中国时装》

回复A24,查看《时装与政治:以政治力量推动“中国设计”发展》

回复A25,查看《美国第一夫人衣橱秘密的启示》

回复A26,查看《MET中国之镜花水月与中国第一代服装设计师》

回复A27,查看《西方媒体中的中国时尚:一个中国人的视角》

回复A28,查看《中国独立服装设计师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回复A29,查看《第三届非西方时装主题国际会议》

回复A30,查看《东华大学在新疆举办纺织服装产业知识培训会》

回复A31,查看《2015年福布斯设计师年会》

回复A32,查看《2015年中非纺织服装国际论坛》

回复A33,查看《高级定制的未来——路在何方?》

回复A33,查看《铁打的品牌,流水的设计师:变质的时尚圈》



道德时尚类

回复B1,查看《巴西手工艺品》

回复B2,查看《城市农场小记——可持续的三盈模式》

回复B3,查看《公益时装秀——"废奴”》

回复B4,查看《纪录片<真实的代价>揭露快时尚背后的代价》

回复B5,查看《可持续时尚设计师Kareen Smith的trunk show》

回复B6,查看《香港可持续时尚品牌Wan & Wong Fashion》

回复B7,查看《蒙特利尔绿色地产项目》

回复B8,查看《香港可持续时尚品牌企业CIRBAF》

回复B9,查看《Redress可持续时装设计比赛》

回复B10,查看《可持续品牌Wabi Sabi》



历史文化

回复C1,查看《中国时尚:对话中国服装设计师》摘录:解放前的中国时装[上]

回复C2,查看《中国时尚:对话中国服装设计师》摘录:解放前的中国时装[下]

回复C3,查看《中国时尚:对话中国服装设计师》摘录:20世纪80年代:第一代时装设计师——先锋队

回复C4,查看《中国时尚:对话中国服装设计师》摘录:王新元——驰骋于时装帝国的将军

回复C5,查看《中国时尚:对话中国服装设计师》摘录:吴海燕——穿梭于学院与商界的全能才女[上]

回复C6,查看《中国时尚:对话中国服装设计师》摘录:吴海燕——穿梭于学院与商界的全能才女[下]



商学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