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冷芸时尚】《中国时尚:对话中国服装设计师》摘录:王一扬与素然

冷芸 冷芸时尚 2019-05-06

本文只提供了部分内容。原文来源于《中国时尚:对话中国服装设计师》(中国纺织出版社2014年)。可在当当网、京东网、亚马逊网及各大书店买到。本书英文版为第一本由中国作者向海外读者系统介绍中国服装设计师发展历程的书,由Bloomsbury于2009年出版。


若要转载,请事先联系本微信公众号!


在所有的采访者中,一扬是最少语的那位。按他自己的说法,他更喜欢接受书面采访,而非面谈。事实上他几乎不接受媒体采访,这也是为什么在公开资料中很少能找到一扬的资料。他同意接受本书采访,一是源于一个重要朋友的推荐;另一个,是因为本书是第一本向海外介绍中国时装设计师成长史的书。他认为这是件有意义的事情。

 

传记


也许真得比较顺利,也许是因为不愿分享更多的自我,一扬口中的自我成长经历似乎平淡如水。

 

和许多其他的设计师一样,一扬最初选择学习服装设计也是因为对美术的爱好。但其绘画水平又不足以考上中国一线美术院校,因此转而求其次学习了服装设计。从学校毕业后,一扬留校任教。

 

1997年,一扬的命运由一位叫陈逸飞的先生改变了。

 

陈逸飞是中国当代最有名的艺术家之一。早期在中国接受了美术教育后又去纽约进修。其一些作品至今还保持当代艺术作品拍卖价纪录。2005年陈先生因病逝世。

 

陈逸飞先生在上世纪90年代创立了时装品牌“逸飞”。其最初的动机是为了让更多的中国女性穿上即时尚漂亮又价格公道的时装。国际品牌的衣服固然漂亮,但对于当时大多数的中国女性来说也太昂贵。而当时本土的众多品牌,虽然价格不高却毫无设计感。

 

至今一扬也不知道陈逸飞先生为何选择了自己做首任首席设计师。但他依然记得自己和这位名人种种愉快的相处经历。那时陈先生和一扬对时装品牌都没有太多的经验,他只是鼓励一扬要“大胆创新”。作为名人社会事务繁多,陈先生个人投入新品牌的时间极其有限,而这也给一扬更大的空间充分发挥自己。从纯粹一个学院派的老师,经过几年商场历练,到2000年时,品牌业绩已相当不错。

 

为了尽快让公司形成规模,2000年时陈先生决定筹备公司上市。自此原本充满自由创作气息的管理方式由大大小小的报告和会议而替代。专业资本的引入也使得公司的氛围趋于标准化、制度化的同时,也政治化了。一扬决定离开逸飞,开始创立自己的品牌。

 

2002年,与同样来自逸飞的同事共同创立了“素然”品牌。

 

….

 

对话


“许多中国设计师认为要走向世界就必须有‘中国特色’。因此他们常将中国元素融入自己的设计。你如何看待这种设计思想?”

“一件设计作品又怎么可能承载得下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几个个别的元素并不能代表整个民族的文化。因为我们用了太多的旗袍元素,龙,文革,红灯笼,在服装,在电影,它误导了西方观众以为中国元素就是这些东西。我认为作为一名设计师,发自内心地表达自己很重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比这些零碎的中国元素更多的内容。日常生活是设计的最好来源。没有必要在设计里刻意强调中国元素。在国际市场上,我想没有人真的关心你究竟来自什么国家,没有人仅仅因为你来自某个国家就给你特别多或者特别少的尊重。我想最重要的是你的设计符合你的目标群体”。


……


本文只提供了部分内容。原文来源于《中国时尚:对话中国服装设计师》(中国纺织出版社2014年)。可在当当网、京东网、亚马逊网及各大书店买到。本书英文版为第一本由中国作者向海外读者系统介绍中国服装设计师发展历程的书,由Bloomsbury于2009年出版。


冷芸,独立时尚撰稿人及商业顾问。2013-14年纽约帕森斯设计学院(Parsons)访问学者;美国政府富布莱特奖金(Fulbright Scholarship)获得者;伦敦时装学院(London College of Fashion)时装营销管理硕士。曾就职于耐克、百丽及利丰集团。主要著作《中国时尚:对话中国服装设计师》,《时装买手实用手册》。

订阅本微信公众号,输入“目录”了解更多以往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