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影节看什么?印度奥斯卡获奖电影《黑暗之风》抢先看,环境问题揪人心

木易 印度通 2019-11-07

本文共计:1502字,4图

  阅读预计:4分钟 


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于2018年4月15日-22日在北京盛大展开。在众多影片中,印度电影《黑暗之风》(英文名:Dark Wind/Bitter Wind)作为外语片入围。


这部宝莱坞电影由印度导演尼拉·马德哈·潘达拍摄,在2017年上映。随后在印度国家电影奖被评为特别评审奖,这个奖项相当于印度的奥斯卡。可见此片的价值所在。

 


《黑暗之风》由真实故事改编而成,它讲述了干旱的邦德尔肯地区以及拉贾斯坦邦那些正在消失的村庄。


熟知此片导演的朋友都知道,尼拉·马德哈·潘达常常以气候变化、童工、教育、艾滋、卫生、水资源问题和性别平等作为电影的主题。


2011年的《我是卡拉姆》就先后获得了32项国际奖和一项国家大奖。而此片也深刻的讲述了印度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它将镜头对准了印度一个村庄里干旱的土地和普通的农民,用最质朴的方式向人们展示了这些问题。

 


《黑暗之风》讲述了发生在印度拉贾斯坦邦一个叫马华的村庄的故事。


马华曾以农耕而闻名,然而如今生活在马华的人们已经忘记了雨水落在土壤上的气味。


降水量的不足造成了农民的贫穷——没有水源,就无法耕种。于是他们选择向银行借钱,但大部分人却陷入了债务危机。失明的父亲赫都发现自己的儿子也被同样的压力威胁着。

 

被称为“死神”的银行代理人古努·巴布来村庄催款,经过他催债后总有农民会承受不住压力而自杀。


古努·巴布看似是个凶恶的坏蛋,其实他自己的家庭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他之所以接管这份工作,是因为那些拖欠银行钱的农民能让他赚够搬家的费用。


他的家在沿海的村庄,容易遭到飓风和洪水的侵袭,他想让家人尽快从那里搬出来。

 

老人去见这位“死神”,想要请求他免除儿子的债务,两人达成了某种共识,建立了一种奇异的合作关系。

 

从表面上看,他们的道路没有任何相同。


赫都,70岁,盲目无奈的农民身份使他遭受了严重的不幸,他住在一个没有下雨的地区并且失明了,这使他强烈地感到有必要找到一条解决悲惨命运的方法。

 

而银行代理人也有着看似不同却相同的命运。气候的变化让他不得不为家人考虑,他想赚钱为家人尽快提供更好的住宿条件,从而做上了银行代理人的工作。

 

 

这部电影正是通过银行经理人和盲眼老人的契约,讲述了两个家庭悲伤的故事,他们面对的是真实存在的社会贫穷问题和气候问题。

 

没有艳丽的色调,触目可及全是干旱的黄土地,隔着屏幕也能感觉到大风扬起的沙尘,太阳火热炙烤下汗水的粘腻。


导演用镜头还原了一个真正的印度村庄。这份真实,也让电影更加打动人。

 

导演明确点出了贫困和痛苦的原因,即气候变化。


正如影片开头所说:“气候变化并不是一个未来的议题,而在此刻影响着我们每个人。”


一个家庭忍受着干旱,而另一个家庭遭受着飓风带来的洪水。


他们悲剧的源头,是天灾。这样的天灾破坏了农业,让人陷入饥饿与贫困,夺去了人们的生命。


这是导演在这部影片中表达的,也是整个印度社会所面临的问题。

 

此片的深刻不仅仅体现在反应了印度社会等问题,也反映了全人类所面临的气候问题。

 


近几年有许多关于气候问题的报道,全球变暖等已经变成全人类关心的问题。


干旱在加剧,海洋温度升高且酸化,甲烷从海底升腾而上,极端天气频现,全球温度升高,西南极岛和格陵兰冰层以远快于科学预测的速度融化...

 

一些有影响力的人物也纷纷呼吁保护环境,如莱昂纳多在2014年联合国气候峰会演讲中,明确的表示了当今的气候问题,并拍摄了纪录片《洪水来临前》,目的是让人们意识到气候问题的严重性,呼吁全人类保护环境。

 

而此片恰恰也是能引起大家的共鸣,环境问题不仅仅是印度的问题,也是人类的问题。


今天的马华村也许就是明天你的城市。


导演的用心良苦不言而喻。

 

最后拭目以待本片在第八届北影节中的成绩。




本文为印度通编辑部原创作品,任何自媒体及个人均不可以以任何形式转载(包括注明出处),免费平台欲获得转载许可必须获得作者本人或者“印度通”平台书面授权。任何将本文截取任何段落用于商业推广或者宣传的行径均为严重的侵权违法行为,均按侵权处理,追究法律责任。


欢迎戳一下链接阅读编辑部往期精彩文章~

探寻Kalandri神秘耆那教,过不一样的洒红节

咖喱味印度国旗的设计竟然与中国人有关?

印度人奇葩的“交通观”,了解一下

想把印度旅行时光里的故事讲给你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