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消除贫困日|不知十年前那个寨门,还在么?

张婷婷 4 发展共学
2024-08-24

      今天是国际消除贫困日,重温此文以作纪念。

从后龙村回来已半个月,内心却依然不能平静,那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总让我想起2006年刚开始工作时,去过的那个苗寨——大歹。


一个座落在贵州省从江县都柳江畔海拔600米的坡顶上,距县城26公里 ,资源贫瘠,还过着刀耕火种生活的地方。

图:在山脚下仰望大歹


第一次来到这里,是2006年10月,它是当时我所在机构的一个项目村,我跟同事到村里跟进项目进展,了解村民对村子发展的想法。


那时候,全村200多户,1100多人,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村子与外界很少联系,能听说普通话的村民也很少。


车从县城出发,在平路上行驶半小时后进入盘山路,在泥土碎石山路上盘绕大概半小时后,就能远远的看到村口。

图:大歹寨门,美得沧桑


一个几根木头架起来的已明显倾斜的简易寨门,孤独的耸立在那儿,好像一阵强风吹来会立马能倒。透过车窗看它走近,又慢慢看它远去。据说这寨门已有几百年历史。


进村的正对面就是村小学,正在翻新的二层木楼房,上下楼5个房间,这是一个教学点,教1-3年级学生,有1个老师,男,是代课教师,村里人,教了10几年还没有转正,一个月代课工资是600元。

图:那时的小学一撇


老师说,在学校除了忙学校事务,最费劲的事是挨家挨户去给学生家长做动员,找孩子来上学。因为村里人几乎都是文盲,有一次村支书出门因不认字搭错车,折腾了好几天才回到家。大家没有孩子一定要去学校的概念。


孩子在家喂猪放牛,重复上一辈子的生活,干嘛一定要上学?


说了一会,老师去烧火做饭,我和同事看天色尚早便相约去村里走走。我们走在石头推起来的坑坑洼洼的村寨小路,路面布满了猪粪、牛屎,得小心翼翼的走才不容易踩到。一路上,还有悠哉啄食的鸡、汪汪叫的大狗,和跑步的小黑猪,着实是第一次见猪跑,还见到了爬楼进房的母猪。


走着路过一户人家,一个妇女正坐在家门口,对着木制纺纱机纺线,身上穿着当地土布服饰。我停下脚步,笑着跟她打招呼,她看了我,羞涩地埋下头,我拿起相机,举起来准备拍,她见了,嗖地站起来,转身就往屋里跑,一溜烟,没影了。


同事告诉我,她们是害怕被那怪物摄走了魂魄。我顿了顿,继续往前走。


远远见到一户人家,门口有个小孩,我们走进,孩子立马哇哇大哭,四处转圈圈的找妈妈,狗也开始狂吠,许是被我们这些陌生的穿着他眼中奇装异服的我们给吓到了,于是赶紧走开。


走到一个木制的小粮仓,看到粮仓上贴着红字报标语:“计划生育是国策,生男生女都一样”。想起在坐车上来的路上,同事们说起的镇干部进村抓计划生育的事。


说是当时进村,连一个人影都看不到,全部都躲到山里去了,连口饭都找不到吃的,谁家只要没生出男孩就继续生,有了男孩也还想要第二个、第三个。村民们认为,男丁多,劳动力多,家族香火就越兴旺,守望相助,没人敢欺负。


据说有很多生下来就被溺死或扔掉的女婴。


继续走着,夕阳慢慢降临,一个老人家赶着牛慢悠悠朝我们走来,画面很美。天色渐暗,我们往回走,饭还没有做好,我去厨房帮忙添柴火,火上架着的一口锅,锅里沸水翻滚着,煮着一整只鸭。


见火候差不多,老师左手挑起鸭头把整只鸭拎出来,右手候着的大剪刀,熟练的在鸭身上咔嚓咔嚓咔嚓几下,剪碎的一盆肉块上还带着血的鸭肉做好了。


本来饿了的肚子经历这一幕也便没了胃口,吃不下这带血的鸭块,勉强挑了块没血的咬下去,硬得嚼不动,这里很缺水也没有什么蔬菜可食,只能默默埋头吃米饭了。当地人也吃生肉,像日本吃生鱼皮的做法一样,生肉切的薄薄的用纸把水分吸干,沾点血和香菜拌在一起的沾水,放进口中。


总之,我是到这个村几次就吃了几次白米饭就白米饭。


吃完饭9点多,走出门外,一丝凉凉的秋意袭来,听到忽远忽近的狗叫声,远处有几处零星的灯光,光线特别昏暗,应该是用最低瓦数的灯泡。


还有一些火把在涌动,竟然还用火把引路呢,兴奋之下一抬头,看见满天的星星,好像那一刻连同心在内的周围都安静了下来,只有我和这个空旷的夜。

图:大歹的夜


忘了是怎么睡着的,没水洗漱,醒来天已大亮,鸡儿们争先恐后打着鸣,起身去厕所。男的一个山头,女的一个山头,随便你在哪里蹲。


我走进山里,左顾右盼却始终没看到屎尿痕迹,正纳闷是不是走错,见远处一个中年妇女起身走来,附近有一头觅食的猪,哦,是厕所。


回来后,正要跟同事说这事,他倒是先说起来了,说自己正在拉屎,突然地就来了猪和狗,慌乱中摘下旁边的树枝,一边继续拉着一边手舞飞扬防范着猪狗走近。那个画面,至今都不能忘,虽不唯美、不雅观,但着实可怜又好笑我那同事。


上午到学校等村民来开会,想了解村民们对村庄发展的想法,昨天项目伙伴已通知村委邀请粗村民来,可左等右都不见几个人,只能作罢。


想想,恐怕推动村子发展多半是我们的一厢情愿吧?村民真的想改变现在的处境,跟上现代化进程吗?


他们自己种棉花纺纱织布染料上色做衣服穿,种粮食薯类,养几只鸡几头年猪,冬天杀了熏制储存,想吃或有人来就拿出吃一些,每天日出而作的,没有太多念想,世世代代这样生活。


只是,不管我们想不想,世界没有什么是不变的,区别只是快与慢的节奏。村里的年轻人开始出去打工了,出去的人带将要出去的人,带回来一些钱,和一些城市生活的气息。清晨的早上,能听到DVD放出来的让房子震抖的音乐;看到更多种类的零食垃圾袋;有在新建的房子...


还会有更多的人出去打工吧,会有更多的孩子愿意来学校,相信教育可以改变命运;夜晚的灯光会更亮了,家里会有电视、冰箱、洗衣机、电话、手机;更多村民会买流行服饰,而不再穿手工织布、染布的衣物。

图:大歹的村民


也许,变化的过程会很快,也许,会因为偏远,节奏慢一些。只是...


当我们进入村庄,想要提供一些帮助时,不要轻易去打乱它原本的节奏,相信村民自己有能力和意识来做出自己的选择,决定村庄的发展。


坐车离开,看着远去的寨门,不知10年后的今日还在否?不知道村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014年,听说村里的学校搬了个地方,修了砖房子了,有88个学生,换了1个老师,还是村里的人,一个更年轻的代课教师。

新一期写作营,10月28日开营,可点击👇了解~

恭喜结营,江湖再见|新营集结中加入共读写作营,成为彼此的太阳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发展共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