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致敬女性|为了忘却的记念:“她” 从何而来?

WorkFace柏林 2022-10-20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高广银讲历史 Author 高广银

海报设计:邓琳洁

人员协调:米育莹

策划编辑:方   曼







为了忘却的记念




中国历史上真正开始对女性关注,不过是近现代的事情,在这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当中,对于中国女性的认识也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新文化运动诞生之后,早期人们主要揭示传统伦理对女性群体所造成的伤害。到了五四时期,转而研究女性的自主空间,或者尝试以“局外人”的角度,重新客观地了解女性群体。




“她”的来历





在中国古代,一直没有女性第三人称“她”字,这一需求一直到近现代,中国与西方语言接触之后,才逐渐凸显出来。最早西方传教士在翻译《圣经》的时候就遇到英文she字难题,他们尝试用“妇人”来进行翻译。


这个翻译不但生硬而且显得特别怪异,非常影响阅读,同时也影响词义的表达。之后郭赞生先生,用“伊人”的“伊”来代替she,这词取自于《诗经》当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在19世纪末期,由于外国文学对中国影响力比较小,人们对女性独立性的话题也并不感兴趣,所以这个翻译也没有引起多少人的关注。


到了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如火如荼地在各地展开,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外国文学被翻译到中国来。此时中文当中的女性“她”问题便凸显出来。
最早在《新青年》编辑圈内部,刘半农和周作人就公开讨论she字的翻译问题。刘半农建议创造一个“她”字来代替she,不过这个建议只是在编辑圈内提出,影响力有限。



之后1918年8月15日,周作人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一篇译文,文中提到刘半农建议他创造一个“她”字,但是印刷的时候需要铸造很多新的字,非常不方便,所以暂时不提倡。取而代之的是在男性的“他”字后面加注一个括号,然后写上“女”字。

很多作家此后指出,女性应该是独立的,与男子拥有平等的象征符号,此时这个词已经被打上了新文化运动的符号,背负着女性解放的使命。
周作人这种加括弧的方法也引来很多争议,其中钱玄同先生认为“他”再加上一个括弧很不方便,而重新造一个“她”字也不是很好,不如直接把英文当中的she引用进中文当中来,最后大家争执不下,后来大家觉得还是相对典雅的“伊”字最为贴切,于是钱玄同和周作人等便形成了共识。
最早使用“她”字的是一篇名为《北京学生界男女交际的先声》的文章,这篇文章发表在1919年5月份的《晨报》上,是一位杰出的青年白话诗人康白,年仅24岁。
在康白的诗中,“她”字被赋予了重要的意义,他发表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在当时男女分校时代背景下,探讨男女合校的问题,主张男女应该正常交往。
随后他还发表了一系列探讨女性解放的文章,提倡男女平等。而他在文章当中使用女子“她”,无疑给这个字赋予了更多的社会意义,“她”字成为当时男女平等象征性的符号。康白所在的新潮社和中国少年学会等社团逐渐在各类文章当中用“她”字,并在当时的文坛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据黄兴涛考据,1920年3月12日,《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上,也曾刊登一首署名金德章的新诗,题目就叫《她么》。全诗如下:




参考文献:
黄兴涛.“她”字的故事:女性新代词符号的发明、论争与早期流播.2007年03月22日:http://www.lishiyushehui.cn/modules/topic/detail.php?topic_id=18. 原载于《新史学》2007年4月创刊号,北京:中华书局。


关于“她”的争议





当时文坛那些大家们依然用“伊”字,比如鲁迅、茅盾、叶圣陶等都使用“伊”字,所以当时主流媒体还是使用“伊”字。并不占主动的“她”字,还遭到很多反对者的激烈批评。
五四时期,男女平等的思潮激起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一些知识女性对于女字旁的任何汉字都格外的敏感,比如妓”、“妾”、“婦”等都极具有侮辱性质。在此种性质下,具有女字旁的“她”也遭到她们的抵制,甚至有人建议把英雄中的“雄”字更改为“雌”字等等,以体现男女平等。


1920年2月份,《小说月报》在翻译的文章开始使用“她”字,还有很多报刊同时使用“伊”字。但是之后“她”字使用人数逐渐增多,并且超过“伊”字,最主要的力量来自于大众。
由于新文化运动,白话文的普及,以前需要十几二十年才能够掌握的文言文,逐渐形成了白话文,降低了识字的难度。文学开始由小众的知识精英文化,传播到百姓中,形成了大众文化。
清朝末年,中国的人口达到历史上的新高,4亿多人口,而当时中国人口的识字率不到10%。随着乡村的知识群体逐渐走向城市,乡村识字人口比例更是非常低。

法国传教士拍摄的晚清女性老照片

摘自:每日头条


当时的文学要求,写出广大群众能够读得出,听得懂,写得来的一种大众语言。虽然《新青年》当中提倡大家使用“伊”来代替女性她,但是“她”却被广泛传播,这其实是民间文化的反哺。
按照施密特的波浪说,一种语言的传播是由该地区最强中心,然后向四周扩散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当中,不同的语言呈现出波浪一样的能量状态,那些强的波浪最终会覆盖比较弱的波浪。
为了适应民众的阅读习惯,不但是文言文逐渐更改为白话文,文言文当中那些虽然很文雅,但是很拗口的文字逐渐被口语所替代。当时很多名家也逐渐使用“她”字,包括当时比较著名的郑振铎、茅盾、许地山等有一定影响力的作家。
后来知名女性作家冰心、庐隐等人也开始使用“她”,她们并不认为“她”字含有侮辱的含义,反而觉得“她”字更加通俗,更能够获得读者的认可。到了20世纪中期,鲁迅、朱自清等著名的作家也开始顺应潮流使用“她”字,很多文学经典都使用“她”字之后,文坛也逐渐接受了“她”字。

款款而来的“她”



1923年,民国政府在教科书当中也开始使用“她”字,“她”字作为中文女性的第三人称,地位逐渐确立下来。
随着人们对“她”字使用越来越多,人们也将很多美好事物比喻为女性形象,比如人们把山川、河流、故乡等用“她”字来替代,很多人把“她”代指祖国,这种细腻的描写,准确表达了人们的思想,让更多人获得共鸣。
最初中文当中第三人称是没有性别之分的,直到晚清时期,由于外国文学的大量涌入,特别是英文当中she的需要,于是人们想出了用“她”字来替代。
同时“她”字遭到了女权主义者的反对,很多人从字形、读音、含义等角度做出各种解读,导致她字遭受各种质疑与批判。“她”字真正战胜“伊”字,还在于它顺应了1930年代前后兴起的大众语运动。
随着通俗文学的兴起,尤其是文字的口语化,在百姓之间形成的口语,像浪潮一样反向影响着文学的创作,人们为了适应更多读者的习惯,开始使用“她”字。
其实即使没有翻译当中she的困扰,“她”字在新文化运动当中,传统中文在女性主义等现代性思潮冲击下,早晚会有新的名词来取代。但“她”字从第一次被公开被使用,就与男女平等、女性解放等思想紧密相连的。
而且在这个字逐渐被社会接受的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现代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而这或许也是“她”字对于现代社会发展所做的最大贡献。



“她”的历史蜕变




法国传教士拍摄的晚清女性老照片
长裙下掩盖着汉族女人的小脚
摘自:每日头条

邓春兰:开放中国大学“女禁”第一人 
摘自豆瓣: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75533825/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了禁止束胸的措施,
开始了解放女性胸部的运动。

1935年杂志上的女性


摘自https://site.douban.com/211878/widget/notes/13513823/note/496116880/


自晚清开始,以秋瑾为代表的一批女革命家兴办女学,参与革命,后来的国民革命、北伐战争,妇女都有参与其中,当时的妇女运动要求破除封建婚姻制度,追求自由恋爱和婚姻自主,争取男女同等的参政权、财产继承权、受教育权、就业权、刑法权等。




史  良

摘自豆瓣: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75533825/

1940年妇女也要参政

摘自: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75533825/





“她”的全球剪影


以下内容摘选自豆瓣: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75533825/




美国第一个穿裤子的女人Mary Edwards Walker(1832-1919)
美国废奴主义者、禁酒主义者、外科医生
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军医
唯一一个获得内战勋章的女性。


1902年,世界第一个女子篮球队

旧时对女性的畸形审美


1907年英国,Annie Kenney和Mary Gawthorne在地上写下要求女性有选举权的口号 。


1911年的伦敦,一名绝食抗议的女权主义者被用鼻饲管强灌食物。



1913,Annie Kenney 在一次要求女性选举权的抗议游行中被捕。



1920s 美国 一群因“不雅”泳衣被逮捕的妇女

1922年的海滩警察
女性高于膝盖以上6英寸的游泳衣是不被许可的

1937年的多伦多,两位穿着短裤的女性手牵手走过街道,多伦多历史上头一回有女人在街上穿短裤。

1938年,一个叫HelenHulick的老师是一起抢劫案的目击者。但因为在法庭上穿裤子,她被判入狱5天,理由是“藐视法庭”。

Viola,1966年意大利第一个公开拒绝嫁给强奸了她的男人的女人

1967年,第一个正式跑完波士顿马拉松全程的女性。当时“脆弱的”女性被认为无法跑完高强度的马拉松而不被允许参赛。Kathrine Switzer于是以化名报名比赛。图为组委会工作人员正试图阻止她,也有参赛选手帮她挣脱。Kathrine最终以4时20分完成马拉松。Kathrine完成波士顿马拉松后激起了世界各地要求改革的风潮。终于在1972 年波士顿马拉松第一次正式欢迎女性跑者参赛,世界各地的主要马拉松赛事也逐步跟进。2017年第121届波士顿马拉松,主办单位还特别邀请已经70岁的Kathrine重新带上261号号码布回到赛道。

1970初为争取堕胎权,声援Jane Roe游行的女性


1970年东京,左翼女权组织反对禁止堕胎法案及要求避孕药合法化


1991年5月18日,韩国梨花女子大学门口,一位学生跪倒在防暴警察面前。这是韩国的一次抗议针对女性性暴力的游行。




尾声:WorkFace柏林与女性





WorkFace有个Bug,我曾对老潘这样说。WorkFace的核心创始人,都是一水的大老爷儿们。柏林站,或许可以做个相异相成的伙伴。


后来,老潘开始把WorkFace柏林称呼为“她”,我收下老潘的祝福,可还有一肚子话想讲。想了很久,一直没讲;回顾柏林站过去一年,我们居然在用行动讲述。






WorkFace柏林是由Women引领的社群

核心运营团队以女性为主体





提出“女性”的议题,是期待一份对性别议题的关注。


WorkFace柏林尝试将隐藏的、未曾被了解的女性对世界的态度、情感和思想,掰开了、揉碎了,通过点点滴滴的书写、让女性的力量与深情被看到、被感知到、被承认;


WorkFace柏林期待在一个纤细、柔软的环境中,赋能新女性,让女性有更多机会成就自己、成就彼此,看到更多可能性、拥有更多选择;


WorkFace柏林站为女性发声,拒绝任何形式可能对女性产生的暴力——隐形或是显性的,让女性、社会边缘群体的命题得到更广泛与深入的探索;


WorkFace柏林,将致力于呈现女性由内而外的充盈、丰盛和多维的美,女性可以包容、接纳、柔软、隐忍、坚韧的秉性,心思细腻而具有服务意识;女性也能果敢、决绝、拥有梦想和勇气,具有批判性、开创性与前瞻性,在危机时刻,一马当先、开局破冰。




未来的WorkFace柏林



女性视角是我们永远的坚持

WOMEN = WoMen 我们



因为我们是女性,

女性是我们。



女性的遭遇,

是全人类的遭遇,

也是地球母亲的遭遇;



女性的一生,

昭示着生命的轮回;

女性的未来,

将注定成为我们共谱的文明画卷。



无意于建立性别分水岭,
愿柏林站的不羁爱自由,
呈现出更多生命的选择。


当女性被松绑,
男性也自由了。



曼Man

谨代表德村跨界行动团队













三月巨献

For GentleWomen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活出天赋 共创美好




战略合作伙伴 


扫码添加小秘书关注活动详情

米育莹


李盛梅



关注|留言|转发|在看



关注、留言、点赞支持跨界行动小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