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志青春 | 我的芙蓉山(选段)


朗读者:赵杰
  本期  

用镜头记载大事小情,用声音传达所悟所思。百变的是音画,不变的是我们记录青春的初心。《志青春》栏目以朗读、视频的形式,讲述有温度、有情怀、有力量的志愿故事。志青春,愿常在。


作者:曾思懿,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学生。

  

行色匆匆间,即将结束对这座大山的探索。

 

芙蓉山在溪水树木的环抱下已存在成千上万年,而我今年行至二十,带着一腔热忱企图留下一些痕迹,无异于是在以刹那会永久。

 

早晨的文艺汇演,在灼灼日光下摄影,看着昔日吵闹的孩子们认真地表演节目,第一次觉得欣慰。当他们唱《明天会更好》时,听着稚嫩的歌声,竟然有些感动。明天,真的会更好吗?这个世界又是否会因为他们而变好?文艺汇演结束后,和队友到各个班级和小朋友们合影,只想祝他们前程似锦。

 


我常用张载的一句话,“近作十诗,信知不济事,然不敢决道不济事。若孔子于石门,是信其不可为,然且为之者何也?仁术也。”我一度想用这句话为自己辩解,就算不能改良时弊,尽力去做,就是一种仁。但经过这次芙蓉村支教后却开始质疑这句话的合理性。日食月食,本是自然规律,就算再努力也无法改变,就算心安又如何?同样,孔子于石门前,知其不可而为之,虽然勇敢,却不如“乘桴浮于海”来得潇洒。如果明知做一件事没有结果,只为求心安,那是否还有做的意义?

 

晚上村支书请吃饭,回来路上,和队友说这次的感受,感慨自己还是不懂得怎么和孩子接触。比起活泼开朗的孩子,还是更喜欢那些安静、沉稳的学生。我自视,我与生俱来的性格让我不适合小学教师这个职业。但庆幸的是,经过我前期的组织工作,作为我们这样一个毫无背景的社团队伍,仍然招募了很多优秀队员。他们把热情与爱播撒在这里,却不求任何回报。

 


芙蓉山的村民大多以种植茶树为生,来这里后,在村民家里喝过多种茶。其中这里最有名的是黑茶,我一直不知道,原来茶树的叶片和梗也是可以用来做茶的。这里茶树的芽尖通常会被加工成绿茶和红茶,而叶片则会被加工成黑茶,经过加工工艺,黑茶是可以做成茶砖的。黑茶通常需要几泡,第一泡是用来洗茶的。每经过一泡,茶水就会渐渐变淡,七八泡以后始无味。尽管经过烘焙和压缩,但只要用煮开的山泉水,叶片便会慢慢地舒展开来,呈现出往日的样子。

 

于是不由得想,今日的我因为种种缘分而与芙蓉山相遇,明日下山后与它所走的就是两条不同的道路了,无论是谁,今后都有自己的坎坷和挫折要去经历。但将来,会不会有一个特定的时刻,我和它再度相遇,如同压制后的黑茶,纵然一身坎坷,遇见合适的水,还是会舒展成最初的样子。

 


今后种种,不可知。

 

今日队友拿了芙蓉村县志来,上面写着一些与芙蓉山有关的诗词。第一首便是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心中纳闷,那个“芙蓉山”和这个“芙蓉山”是一回事吗?于是上网查了查,有说是湖南郴州桂阳或宁乡一处的芙蓉山,也有说是山东临沂一处的芙蓉山,反正与我们所处的芙蓉山没有多大关系。大概是身上有一点文人情结,所以每到一处都会如朝圣般寻找文化景点。也有些地方,为了增加自己的知名度,便找各种文人骚客的诗词、书法来为自己标榜。但其实,比如我们所在的芙蓉山,它有得天独厚的风景,它的诗意自有后来人来找寻。那日听村民说,芙蓉山的雪景特别美。我想,即使没有“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也会有别的诗意。

 

再见,我的芙蓉山。千言万语,千山万水。后会有期。

 

End

本栏目长期向青年志愿者朋友们征集稿件,关于青春、关于志愿、关于爱情、关于理想……你的喜乐和悲伤我们都愿意听。诗歌、散文、故事均可,字数1500字左右。稿件、音视频作品及作者简介、照片发送到邮箱zgqnzyz2020@126.com,期待参与!


出品:志青春工作室

来源:中国青年作家报(2021年08月03日12版)

图片:千库网

制图:吕梦蝶

策划:温朝阳、李红蕊

校审:盖奕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