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大利无上功德的法门,等觉的弥勒菩萨未必知道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这个公众号哦!
《无量寿经•流通分》之文:
佛告弥勒: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
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
一、依文解释
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此名号德,即万德故,乃至一念,生无漏报土,超越品位阶级,此名大利,亦即无上功德;余行皆是小利,有上功德。此大利无上功德之法门,等觉之弥勒菩萨未必知晓,故呼唤其名而告之,令流通远代。
故宗祖言:“自余众行,虽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较也。”
至此可知,《大经》上下二卷之体者念佛也。亦知:《大经》虽说,万行往生,望佛本愿,意在专称。
这段“流通文”,先作消文,也就是依文解释,然后再引用法然上人的解释说明它的含义。
“佛告弥勒”:也就是说这段“流通分”之文是释迦牟尼佛付嘱弥勒菩萨,要弥勒菩萨流通于未来世,所以又称“付嘱文”。
念佛大利
“其有得闻,彼佛名号”:“其”是指十方众生,不管何人;“得闻”是听闻了“南无阿弥陀佛”这句名号,名号就是万德,所以说“万德洪名”。当然,所谓的听闻,并非偶尔听到人家念这句名号而已,而是如同刚刚所讲的悲喜交集的那种状态,才会有欢喜踊跃的心理,所以说“其有得闻,彼佛名号”。
“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能够往生无漏报土,超越品位阶级,因此才被赞叹为“大利”。
念佛无上
所谓“大利”,就是无上功德,所以说“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在这里显现出,除了念佛以外的所有法门与修行都是小利,都是有上功德。
譬如说念佛有四种,除了“称名念佛”之外,还有“观像念佛”“观想念佛”“实相念佛”,也有所谓的“无相念佛”或者“禅净双修的念佛”,这几种念佛若跟“称名念佛”比较的话,还是小利,还是有上功德。所以,如果修那些再回向往生的话,就不是无上、大利的功德,就会在品位阶级当中。当然还有其他种种法门,只要不是“闻彼佛名而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一念”深凭本愿而称名的话,就不是大利无上;既然不是大利无上,就不能往生极乐无为涅槃的境界,势必在品位阶级当中,这个很重要,大家务必要了解。
这种大利无上功德的法门,等觉的弥勒菩萨未必知道,所以,释迦牟尼佛就呼唤弥勒菩萨的名字而告诉他说:“弥勒啊!你要知道,如果有人听闻‘南无阿弥陀佛’名号而欢喜踊跃地称念,那么应该知道这个人已经获得了大利无上的功德。”
释迦牟尼佛还要把这句弥陀名号流通到未来世,也就是像法时代、末法时代、灭法时代,乃至将来弥勒菩萨下降龙华三会的时候,都要把这个法门宣扬流布下去,所以才有“佛告弥勒”。
念佛非比
我们的宗祖善导大师根据第十八愿、第十八愿成就文以及《无量寿经•流通文》而说:
自余众行,虽名是善,
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较也。
所有的六度万行都是善事,都是功德,都是很殊胜的法门、很难得的修行,有很高超的境界、功德,但如果跟称名念佛法门相比的话,是不能比较的。
念佛为体
由于有这一段“流通文”,我们可以知道整部《无量寿经》上下两卷的宗旨在说什么?在说念佛。
为什么?因为能够“即得往生、住不退转”的这种功能,就在第十八愿,不在第十九愿,也不在第二十愿;“流通分”所讲的“为得大利,具足无上功德”,也是在第十八愿,不是在第十九愿、二十愿。
《无量寿经》卷下所讲的三辈,就是第十九愿的成就文,可是三辈的成就文没有“即得往生,住不退转”的功能。“流通分”所讲的,除了第十八愿称名念佛以外,没有讲三辈九品的修行方法,没有讲三学六度的修行方法,没有讲其他任何法门的修行方法。
由此可知,整部《无量寿经》的体是什么?就是“念佛”。
亦知:上来虽说,万行往生;
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摘自慧净上人《第十八愿讲话》
诵读:佛星居士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灵瑞寺地址: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莲花镇灵瑞寺
客堂电话:0731-88267265
微 信 号:15111166481
Q Q: 2064563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