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济公和尚为何吃肉
看了就要关注我,喵呜~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句话流传很广。几乎成了一般俗人以及未真正了解佛法的佛弟子贪口福吃肉的依据。
若见有人吃素,很多人就提到这句话。这句话最初来自济公和尚的故事,但是世人仅知济公和尚所说的前半句,却不知道还有后句:“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致使前述谬说流传至今,招致口业,贻害非浅。
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在凡不减,在圣不增。然在凡夫的地位,烦恼覆盖,佛性不能显现,若杀生吃肉必得多病短命的果报,来世还要做畜生偿还命债。
只有大神通圣人在特定情况下,为度众生才示现吃肉,以遮掩圣人之本迹,而其中密意凡夫不可能明白。济公吃了两只死鸽可以吐出两只活鸽来,如果你也可以做到,尽管吃肉,做不到的话还是老老实实的依教奉行,做凡夫应做诸善行业吧!
另有一个公案。明朝末年,张献忠做乱,山贼横行,到处杀掠,百姓流离失所,四处逃难。在四川峨嵋山的地方,山贼劫掠,有一群百姓慌乱中逃入山中一寺院内,寺中的住持破山和尚慈悲为怀,收容难民。
谁知山贼追至寺内,劫财杀人,该住持认识山贼,恳求不要伤害百姓,无论什么条件,只要做得到,住持都愿承担,但求放过这些百姓。山贼曾受过破山和尚的恩,不好意思一口拒绝,于是想出个鬼主意,好让破山和尚知难而退。
于是山贼拿出一些酒肉说:“和尚,我的条件很简单,只要你吃了这些酒肉,我就放过这些人,决不食言。”
众人哗然!此计甚绝!修行人饮酒食肉,开斋破戒,将必打入畜道及饿鬼,受无量苦。只见破山和尚拿起酒杯,气定神闲地说:“我以酒代茶,各位饮茶。”说完一饮而尽。接着拿起块肉说:“我以此肉作菜。请。”说完一吃而尽,面不改容。边吃边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山贼为之一惊,只是有言在先,只好放过所有的人。
破山和尚此举,实为救度众生的悲心,并非如同世人一般,只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所以,我们千万不可起颠倒的知见,片面的理解,把这句话当成杀生吃肉满足口腹之欲的借口。
印光大师开示:
道济禅师,乃大神通圣人,欲令一切人生正信心,故常显不思议事。其饮酒食肉者,乃遮掩其圣人之德,欲令愚人见其颠狂不法,因之不甚相信。否则彼便不能在世间住矣。
凡佛菩萨现身,若示同凡夫,唯以道德教化人,绝不显神通。若显神通,便不能在世间住。唯现作颠狂者,显则无妨,非曰修行人皆宜饮酒食肉也。
世间善人,尚不饮酒食肉,况为佛弟子,要教化众生,而自己尚不依教奉行。则不但不能令人生信,反令人退失信心,故饮酒食肉不可学。
彼吃了死的,会吐出活的。你吃了死的,尚不能吐出原样的肉,何可学彼吃肉。彼喝了酒,能替佛装金。能将无数大木,从井里运来,汝喝了酒,把井水也运不出来,何可学他。
济公传有几种,唯醉菩提最好。近有流通者,云有八本,多后人敷衍之文。醉菩提之若文若义均好,所叙之事,乃当日实事。
世人不知所以然,不是妄学,便是妄毁,妄学则决定要堕地狱,妄毁则是以凡夫之知见,测度神通圣人,亦属罪过,比之学者,尚轻之多多矣。见其不可思议处,当生敬信。见其饮酒食肉处,绝不肯学,则得益不受损矣。
祈洞察是幸。(选自《印光大师文钞》复庞契贞书)
白话释意
道济禅师(济公和尚),是一位有大神通的菩萨,他希望令一切人对佛法都能生起正信心,所以经常示现出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
济公和尚所以会饮酒食肉,目的便是为了遮掩他是菩萨,他借疯颠不羁的行为,而令俗世人不识他乃菩萨化身。若不这样做,他就不可以留在俗世施教了。
但凡是佛菩萨现身,若以凡夫(相)示人,便只能以道德规范来劝化俗世人,绝对不会示现出神通来。如果是示现出神通的佛菩萨,是不会出现在俗世中的。(而“道济”)只有以疯颠作其外表,示现出种种不可思议之事则不至有碍佛戒,并非是在倡导修行人皆可以饮酒食肉。
善心之人,尚且不沾酒肉,何况是身为佛门子弟呢。若要教化世人,而自己却不依戒而行,这样不但不能令身边的人生起信心,却反而会令人退失(学佛)信心,所以饮酒食肉实不可仿效。
他(济公和尚)吃了死物,可以吐出有生命的出来。你吃了死物,吐出来的连原样也不能,如何能仿效他吃肉呢。他喝了酒,能替佛像塑渡金身,还能将无数的大木块从井中运来,而你喝了酒,恐怕连井水也捞不上来,如何能效仿他喝酒呢。
济公传说有多种流传,唯独《醉菩提》堪称可信。现在有传播述说之人称有八种版本,多数是后来者改编之作。
《醉菩提》中所述之文句和所显之义理皆是寓意深长,述说之事也真实非虚。俗世人不明真相,不是胡乱模仿,就是胡乱批评诽谤,胡乱模仿固然要落三恶道,胡乱诽谤则尽显凡夫执见。
(要知道)怀疑或猜测圣贤、菩萨,会大大阻碍了办道之心,不过相对那些胡乱效仿者,还属轻微。见到佛菩萨的不可思议处,我们要生起礼敬之心。
见到饮酒食肉的行为,则绝不能效仿,自然就能添益资粮而免损福德了。愿明白个中原由是幸。
诵读:佛越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