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普两个实用概念

👉 老钱说钱 2021-05-15
科普两个财经新闻广泛使用,但大家普遍比较懵的财经概念——流动性」「货币政策」

其实流动性是个特别宽泛的词,一个金融体系中包含很多个市场,每个市场都有自己的流动性,所以这个词其实有各种口径。

财经新闻经常只提这仨字,却不在前面加定语,口径没对齐,所以大家很容易发懵——

你说的是宏观流动性M2/GDP?社融数据?

还是央妈投放的公开市场操作麻辣粉MLF?

还是股债市场的流动性?比如北向资金、银行理财子公司入市资金、险资、公募基金发行资金、社保入市资金、散户新开户数、两市每日成交量这些。

还是银行体系或者非银金融机构的流动性?

所以如果口径没对齐,大家可能都不知道新闻在说哪种流动性。

当然了,有三类流动性被财经新闻讨论得最多:

一个是宏观流动性,这是高频数据,每个月都会披露M2和社融情况。

二是股票市场流动性,这个几乎每天都在说,具体有哪些指标刚前面都说了。

股市流动性很重要,说白了它代表股票变现的能力。股市增量资金越多,水多,大家买卖都很积极,你卖股票就更容易成交,更容易要上价。

另外大家应该也发现了,财经新闻很习惯地会把宏观流动性或者央妈的货币政策跟自己手里的股票挂钩。

我解释下其中的逻辑:

宏观流动性是最大的池子,股市只是一个小池子,小池子的水位高低必然受大池子里的水外溢影响,这点好理解。

央妈的货币政策比如在量上投放基础货币,在价上加息降息,其实并不会直接影响到股市流动性。

但它可以很有效地影响预期,即货币政策的拐点≈股市流动性预期的拐点

如果市场的预期变了,信心变了,那股价自然会跟着波动。

接下来聊聊货币政策,怎么去理解顶层会议中有关货币政策的表述。


我们把上图中的时间线补全——

2019年定调稳健灵活 

2020年定调灵活精准、合理适度 

2021年定调稳健 


你们会发现「稳健」两个字出现的次数最多,可以说这是中国货币政策的精髓,怎么理解呢? 


说实话,没几个人能理解。


给大家做几个铺垫:


一般国家央行都在「目标框架」内制定货币政策,关于目标呢,大部分都只有1个目标,最多2个。 


比如美联储现在的目标框架就是充分就业+温和通胀。 


在这个框架内,衍生出三种可以明确定义的货币政策基调——扩张、中性、紧缩。 


但我国的目标框架和货币政策非常有中国特色。


别人最多2个目标,我们搞「多目标框架」,以及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稳健」货币政策。 


这东西别说老百姓不理解,就连别国央行行长都懵圈。 


2016年IMF年会上,当时IMF总裁拉加德当着各国央行行长的面问了周小川行长一个问题:

中国央行到底有多少个政策目标?你来讲讲! 


小川行长语重心长地说: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我们有4个目标: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合理通胀率)、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中期来说我们还要兼顾金融稳定,这也是一个目标。目前中国还在转轨的特殊时期,所以实际上还有2个目标叫发展金融市场、金融改革开放。 


然后拉加德又问:

那你如何兼顾这7个目标呢? 


小川行长答:

我没法兼顾,只抓主要矛盾,就是现在哪个目标最重要,我就管哪个。 


这就是中国货币稳健货币政策的精髓,充满了中国特色的马列哲思——辩证、唯物、中庸、抓主要矛盾。 


经济增长不行了,货币政策要保6%。CPI多次突破3%了,要稳物价。 货币政策灵活地在多个目标中轮转,时刻给政策保留足够的空间和余地。


这,就叫稳健。这,就是全世界最难预测的货币政策,没有之一。 


后来券商根据多年的现实情况和当期对应的货币政策操作,还是总结出了一些规律——


略宽松:稳增长+保就业 

略紧缩:控通胀 

中性:主抓国家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 

灵活适度:7个目标均正常,没有主要矛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