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外眼看余杭 | 党代会前夕,央媒省媒集中关注余杭!

余杭发布 2022-01-16


近日

新华社、人民网、

浙江新闻客户端等央媒省媒

集中点赞了余杭在党建、数字经济、

共同富裕、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做法

和小余儿一起去看看吧!


新华社刊文

 聚焦我区数字化改革工作 

 

6月17日,新华社客户端刊文,点赞了余杭在数字化改革方面的做法。

数字化改革实践如何固化为制度成果,上升到理论高度?余杭区组织学术等各界力量,持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数字化改革理论研究和制度研究,努力创建区级数字化改革理论体系研究模式、推进数字化改革法规规章探索研究、构建区级数字化改革标准体系、建立区级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制度规范体系。


全文如下

在“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良渚遗址,文物经过数字化采集,游客在裸眼3D显示屏正前方约135度的范围内,都能体验到非常逼真的文物三维立体展示效果。去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还能感受智慧停车,利用停车位地面的地磁传感器装置实现余位感应、智能计时。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这里正打造“最智慧”的世界级文化遗址公园。


这是杭州余杭区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的一个案例。目前,该区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促进数字技术与产业、生活、治理深度融合,致力于建设全国数字经济先行区、全国数字生活引领区和全国整体智治示范区。


余杭区拥有较为丰富的数字资源禀赋。该区提出,要迭代升级“数字高速公路”、推进“数字余杭”全域一体新基建,迭代升级“数字资源超市”、打造区级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迭代升级“数字百科全书”、构建区级数字化改革理论体系和制度规范体系等。杭州市委常委、余杭区委书记张振丰说,要发挥技术优势、基础优势、先发优势,力争实现从技术理性向制度理性的内涵跨越。


围绕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减费用,余杭实施流程再造,强化数字赋能,在营商环境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攻坚,在全国率先实现企业水电气网接入“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一次办”,营商环境便利化、数字化、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已成为长三角区域水电气网获得“成本最低、速度最快、服务最优”的地区。经过改革创新,企业水电气网获得从原来跑9个部门变成一次办结跑0次,从原来提交39份材料精简为只需1份,单个审批时间从15个工作日压缩为即时办结。据统计,每年为企业减轻成本约4.72亿元。


变业务“数字化”为全程“智慧化”,余杭打造矛盾纠纷全生命周期治理模式,织密“区—镇街—村社—网格”四级风险防控网络,实现对矛盾纠纷风险的超前感知、精准研判、扁平指挥、高效处置。聚焦矛盾纠纷的分级分类管理,以镇街、村社、网格为单位,开发矛盾纠纷态势及重大维稳风险两张“四级五色图”,实现对矛盾纠纷的态势研判和重大维稳风险等级监测。


通过全面贯通“块状数据”的交互使用,生成个案预警、关联预警和规律预警,打造了矛盾纠纷处置化解的中枢系统。如针对欠薪类纠纷,依托“欠薪预警”系统,将企业工资专户、用水用电、欠税欠费等10类重点数据进行碰撞,自动生成欠薪纠纷预警。2019年以来累计产生欠薪预警数据并处置完成共1000多条,确认一批存在隐患或已发生欠薪的情况,预警成功率在85%以上,全区欠薪案发率同比下降近三成。


瓶窑镇立足流动人口多、人员诉求多等实际问题,开发乡村治理移动端,通过打造“数字党建”“积分管理”“民情反馈”等特色功能模块,搭建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赋能乡村治理。村民可针对村务公开、工程建设等事项线上发声,通过“随手拍”实时上传窨井破损等安全隐患,镇村服务团队在48小时内完成线上受理与处置。率先试点的溪东社区按时反馈率、民众满意率均达100%。平台还提供疾病问诊、药品咨询、疫苗问答等线上医疗健康服务,实现小病不出门,至今已为数百人次提供问诊咨询等服务。


闲林街道通过建立“街道综合指挥室大脑+乡村微脑+社区微脑”联动指挥中心,疏通街道-村社两级警力协调的运作机制,从组织链、信息链、协同链三方面,走出一条基层智治新路径。实现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矛盾纠纷“处置在早、化解在小”。该镇在一批城市社区上线社区微脑,目前已覆盖6000余户家庭,超2万居民完成实名认证。实现地址信息数据化,借力数字门牌,完成住户和商铺的码化标识。建立政民互动平台,开设群众爆料、群众互动模块,目前互动交流500多人次,群众点赞留言600余条。导入“舒心解纷”平台,开通各类服务窗口线上预约应用。运行以来,群众线上反映问题78个,已解决65个,解决率达83%。


在余杭的乡村,建设起“乡村微脑”,快速化响应,通过与派出所、综合信息指挥室网络融合,数据连通,整合优化警力资源,实现“村民点单→派出所、综合信息指挥室制单→乡村微脑派单→村工作人员接单”的精准调处闭环。试点以来,矛盾纠纷同比明显下降。借力民情热线,警情下派到场调处时间从20分钟缩短至5分钟,大大提升了村民的满意度。


数字化改革实践如何固化为制度成果,上升到理论高度?余杭区组织学术等各界力量,持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数字化改革理论研究和制度研究,努力创建区级数字化改革理论体系研究模式、推进数字化改革法规规章探索研究、构建区级数字化改革标准体系、建立区级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制度规范体系。



(向下滑动查看)



人民网: 《海阔凭“余”跃》系列报道 

6月15日,人民网发布系列文章《海阔凭“余”跃  杭州余杭:做活党建文章 凝聚奋进力量》,点赞了余杭在党建方面的优秀做法。

做实“小区党建”,延伸治理末梢;成立“青创会”,赋能科创发展;组建“1+X”乡村振兴党建联盟,助力乡村产业兴旺……近年来,杭州市余杭区的红色因子被层层激活,“党建好声音”越唱越嘹亮。


全文如下

做实“小区党建”,延伸治理末梢;成立“青创会”,赋能科创发展;组建“1+X”乡村振兴党建联盟,助力乡村产业兴旺……近年来,杭州市余杭区的红色因子被层层激活,“党建好声音”越唱越嘹亮。


党建联盟 助推乡村振兴

余杭区的“小区党建”。人民网 金忠耀摄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如何统筹村庄资源、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余杭意识到,单个乡村的强势发展仅仅是“一枝独秀”,只有抱团发展才能“百花齐放”。为此,余杭开展“六共六制”党建联盟专项行动,进一步整合资源力量,以党建工作一体化带动区域内外协同发展。如余杭街道以稻香党群驿站为阵地,联合浙江谷绿农业及余杭街道永安村等8个村党组织,建立“聚耀禹航”——乡村振兴党建联盟。


之前,永安等8个村拥有不少良田,但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不高。党建联盟成立后,联盟内5865户农户签约流转,培育了新型种粮主体67户,产量较规模流转之前提升12%,有效提高了耕地利用。“我们推动集约化订单种植,进行大数据分析,将大米品牌化,并且入驻各类电商平台进行销售,效果非常好。”永安村党委书记张水宝说。


组团发展不是“拉郎配”,而是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的“优化式组合”。借力党建联盟,余杭区百丈镇也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走深走实。


处于深山中的百丈镇拥有不少特色农产品,但在以前,农产品“叫好不叫座”。2020年,百丈镇以泗溪村为试点,组建由村党组织牵头,区域内单位党组织、联村组团干部、乡贤以及结对机关、结对高校等关联党组织为成员单位的“1+X”乡村振兴党建联盟。


在党建联盟的助力下,当地特色农产品有了新的渠道和平台。如“阿李伯伯”的生态田园以“互联网+农业”为核心,运用电子商务、物联网等方式,打造含种植、采摘、农旅观光、网络销售等多元化产品线,同时搭建互联网电商平台,整合百丈镇其他区域优质农产品供应链,将绿色健康的产品传递出去。这不仅与外界良性互通,实现了经济增收,村子里也热闹了起来,吸引了更多外来力量投资发展。


党建引领 赋能科创发展


余杭是杭州数字经济的高地,面对企业多、人才多的现状,如何做好“管家式”服务?


未来科技城(海创园)党工委一直承载着党建引领助推产业发展的平台功能。2020年以来,未来科技城(海创园)党工委创新探索“党建小脑”管理模式,将所辖企业支部堡垒指数有机融入平台服务体系,后台定制个性“标签”,积淀形成数据“画像”,精准推送产业政策、服务资讯和活动内容等,让支部党建“软指标”成为企业发展的“强磁力”。


与此同时,针对部分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难题,未来科技城(海创园)内的党群人才服务中心积极发挥“店小二”作用,通过远程坐诊、钉钉群聊、电话回访、开设大讲堂等方式,为中小企业无偿提供政策、法律、金融、管理、技术、创新创业等方面的咨询和个性化解决方案,推动中小企业发展。


在余杭,随着开放式支部管理模式的深入探索,富有互联网特色的文化交流活动不断涌现,持续增强了数字经济党组织的生命力与凝聚力。以单身青年为对象的“云相亲”、以密室逃脱为主题的“云文娱”、以党建科技项目为内容的“云创新”、以青春定向越野为挑战的“云运动”……这些充满“党味、网味、青春味”的“云青春”项目,通过“支部+社团”等方式,为青年群体“量身定制”活动内容,让更多青年人才凝聚在党的周围。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在迎接建党百年的新起点上,余杭正勇立潮头,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蝶变。



(向下滑动查看)



6月16日,人民网发布系列文章《海阔凭“余”跃  解码“浙江经济第一区”余杭的共同富裕密码》,点赞了余杭在共同富裕的优秀做法。

头顶“浙江经济第一区”的荣誉,作为浙江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杭州市余杭区,在全省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当中也理所当然地承担了探路先行的示范表率作用。


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建设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项系统工程。近年来,在如何做大“蛋糕”、分好“蛋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关键问题上,余杭区进行了深入探索。


全文如下


头顶“浙江经济第一区”的荣誉,作为浙江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杭州市余杭区,在全省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当中也理所当然地承担了探路先行的示范表率作用。


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建设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项系统工程。近年来,在如何做大“蛋糕”、分好“蛋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关键问题上,余杭区进行了深入探索。


做大集体经济蛋糕,提升群众幸福感


走在杭州未来科技城宽阔的马路上,放眼望去全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很难想象,10年前的这里,还是一片破旧的村庄和农田。提到仓前街道的葛巷社区,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羊锅村”。当时村民主要靠种田为生,经济收入来源单一,2011年躺在村集体账本上的收入只有118万元。


2013年,借着未来科技城城市化快速推进的东风,葛巷的集体经济也驶入了快车道。葛巷股份经济合作社拿出了45亩村级留用地指标及3100万元来置换未来科技城29150.1平方米房产,再返租给未来科技城管委会,当年的租金收益就达到了1100万元。这是全区首次用村级留用地指标置换房产租金,也是葛巷集体经济掘到的“第一桶金”。


“不能光靠吃老本过安逸日子,我们必须学会充分合理地利用手头上的资源去做投资,用钱生钱。”在葛巷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骆国华的带领下,葛巷股份经济合作社迅速成长壮大,通过投资土地、厂房、商业写字楼等项目,社区集体经济总收入也在不断增加,去年一年的总收入高达4860万元。“今年预计社区集体收入能突破5000万元,集体经济的‘蛋糕’越做越大。”骆国华说。


葛巷社区集体富裕起来,社区居民的口袋也鼓了起来。2015年至今,葛巷股份经济合作社已经连续分红6年,分红总额也由最初的330万元增长到了2020年的1000万元,去年平均每户分红1万余元。

葛巷社区居民居住的高层公寓。人民网 王萧萧摄

“我认为共同富裕就是让老百姓共同参与社区的建设和管理,共同参与集体经济的发展。”骆国华说,如今的葛巷吸引了国内外各行业“双创”人才,完善了居家养老各类服务,落地了“未来社区”试点项目,葛巷人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共同参与到社区的基层治理当中。


共同富裕的根本是发展。葛巷社区只是余杭区推进共同富裕的一个缩影,余杭区正从集体经济项目、乡村旅游、留用地开发等方面,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成立“乡村新社区”,打造共同富裕乡村样板


“我们漕桥村工业基础不错,但旅游方面基本上没有资源。对于未来到底以什么为抓手实现乡村振兴,我们还没找准方向。”“求是村接下来准备建设一个文化村史馆,充分挖掘村里的文化资源。”“花海、网红绿道、餐饮民宿,我们都在积极建设中,但有个比较棘手的问题,那就是潘板桥村没有地方停车,给游客会造成不便。”……


6月10日下午,径山镇小古城联盟召开了第一次建设“共同富裕·乡村新社区”推进会,四位村干部共聚一堂商讨村务、谋求合作。就在一周前,小古城村与附近的求是村、潘板桥村、漕桥村组成“乡村新社区”,各扬优势、互补短板,还与径山镇另两个村级联盟相互支持,形成“共同富裕联盟”。

径山镇小古城联盟召开了第一次建设“共同富裕·乡村新社区”推进会。人民网 王萧萧摄

小古城村在余杭是远近闻名的“明星村”,曾获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文明村、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近90项荣誉。近年来,小古城村大力发展新型乡村旅游经济,引入现代农旅项目,2019年还注册成立了村集体旅游公司,全力打造乡村“美丽产业”。


今年“五一”小长假头三天,每天都有3000多名游客来到小古城游玩,门票收入就达到15万元。小古城村党委书记林国荣介绍,去年村集体收入突破了900万元,人均收入达到4.3万元,小古城村村民成了别人羡慕的对象。


“一个村的富裕不叫共同富裕,我们小古城村作为先行者,要发扬先富带后富的精神,带领其他村一起致富。”林国荣说,经过第一次推进会的探讨,4个村共列项目清单,深入交流各自的发展优势和瓶颈,已经确定了共同发展旅游产业这个大方向,计划将原本4个分散的村串珠成链,共同完善基础设施、进行环境整治,旅游资源共享互通,抱团推向旅游市场。


近年来,余杭区以党建引领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不断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形成产业辐射周边村庄发展“3×N”效应的“乡村新社区”和“共同富裕联盟”,在做大“蛋糕”的基础上,余杭更重视分好“蛋糕”,建立健全“先富带后富”机制,提高收入分配质量,不断缩小城乡差距、收入差距和地区差距。随着“乡村新社区”和“共同富裕联盟”的不断发展壮大,余杭区将在全力推进“共同富裕示范村”的进程上迈上一个新台阶。


聘请农业职业经理人,带动农民致富增收


余杭街道稻作历史悠久,是余杭区重要的产粮区之一,也是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区。为了盘活余杭街道的农业资源,2018年,余杭街道通过对永安村等8个自然村进行土地流转,集中打造了一个“稻香小镇”。“稻香小镇”土地面积达到71.8平方公里,规划稻田面积高达3万余亩。


这么大的“稻香小镇”,该如何经营管理?当地政府犯了难,于是广发“英雄帖”,请到了拥有丰富现代农业管理经验的农村职业经理人刘松担任“军师”。刘松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对“稻香小镇”进行数字化改革,让“稻香小镇”跳脱出水稻生产基地的单一功能,更多地站在消费者的视角,创建智慧大脑、数字认养、全程追溯、智慧游览等板块,只需通过一块智慧大屏就可以对“稻香小镇”进行全流程管理。“我们通过数字农业的建设,充分赋能‘稻香小镇’全产业链发展。”刘松说。


如何摆脱传统农业的局限,打响“稻香小镇”的金字招牌,实现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刘松在原有的稻田认养项目的基础上进行了数字化升级,让消费者足不出户,通过小程序就能认领属于自己的农田和菜地,实现24小时“云种植”。比如企业只需花费8万元就能认领10亩土地,“认养”者不仅能获得产出的稻米、菜籽油、蔬菜瓜果等农产品,还能享受其他权益。


“认养田”的创新举措为“稻香小镇”聚集了更多人气,“稻香小镇”顺势而为大力发展农旅项目,开创了开镰节和开春节等特色旅游节日,推出研学旅游,累计接待10万余人次,产生经济收入超1000万元,带动村民增收450万元。

“稻香小镇”的研学旅游项目让孩子们亲近乡野。“稻香小镇”供图

为了吸引更多游客到来,“稻香小镇”主动提升村集体的硬件和软件。一方面,盘点村集体闲置资产,改建为“共享小院民宿”“游客中心”“稻香体验工坊”等场所;另一方面,对全村村民进行党建、礼仪、技能、经营、民俗等培训,每月固定2次,通过常态化、持久化的培训,不断提升村民素质,让每一位村民都参与到“稻香小镇”的建设中来,更好助力共同富裕。


近年来,余杭以“未来乡村实验区”改革创新为突破口,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推进西部富美的路径,以数字化改革为引擎,集聚人才资源,助力农业现代化,实现美丽乡村的蝶变。


经济强区,美丽富民。余杭积极统筹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不断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加快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深入推进未来乡村、未来社区建设,持续改善群众生活品质,鼓励城乡居民通过创新创业实现创收创富,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全面提升全民文化素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努力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进程中走在前列。



(向下滑动查看)


系列报道还在持续更新中



 浙江新闻全媒体策划

 “余”跃五千年 在这里遇见不一样的余杭

6月17日,浙报集团浙江新闻客户端发布了《“余”跃五千年 在这里遇见不一样的余杭》全媒体策划,以图文、视频、海报等形式立体传播,庆祝中国共产党杭州市余杭区第十五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站在新起点的余杭,携“创新余杭、品质之区、文明圣地”三大关键词而来。


点击视频,感受中华文明的创造伟力↓


点击视频,体验智能便捷的数智生活↓


点击视频,邂逅三生融合的未来乡村↓


点击视频,领略“永不落幕”的双创活力↓


点击视频,遇见面向未来的科研重器↓



扫一扫 一起“余”跃五千年

(详情请扫描二维码)


区党代会进行时,点击余杭发布菜单栏即可查看最新消息!


 奋斗百年路,逐梦在余杭!余杭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开展 庆祝建党100周年!余杭这些活动让人期待! 民呼我为 | 道路建设、地铁推进、 路面环境……最新余杭交通出行问题详细解答来啦!



来源/人民网、浙江新闻、区党代会宣传组

编辑/郎芊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