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外眼看余杭 | 央媒、省媒聚焦!共同富裕观察、西站最新进展、文化礼堂2.0版……在余杭,看未来!

余杭发布 2022-01-16


近日,央媒、省媒聚焦余杭

共同富裕、交通建设和文化发展等内容

跟小余儿一起去看看吧!

新华网

浙江余杭高质量发展

推进共同富裕观察



向上滑动查看全文

奔赴星辰大海 遇见共富未来

——浙江余杭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观察


新华网杭州9月2日电(徐乐静 刘志媛)“在这里,即便再小的梦想都可能被无限放大。”


“在这里,城市每一秒都在发生变化。”


“在这里,文明的沃土让我们更有归属感。”


“在这里,发展的步子越大,我们越有干劲。”


……


这里,就是浙江余杭。


承载着“创新余杭、品质之区、文明圣地”的梦想,一个裂变而来的“创新余杭”、一个智美融合的“品质余杭”、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余杭”,正用奋斗之姿,奔赴对共富未来的向往。


遥望直播电商产业园


星光璀璨 构筑科创高地


夜幕降临,良睦路1399号,梦想小镇创客楼宇里一间间工作室灯火通明,站在楼外抬头看,彷佛星星点亮了夜空。


在余杭,比“星星”更亮的,是创客们心中的梦想。

赵中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颗。


时间回溯到9年前。2012年11月,46岁的医学博士赵中从国外顶尖医疗器械企业回国创业。他带着仅有4人的团队,一眼“相中”了余杭,“那时候余杭还很原生态”。


9年后,2021年7月5日,港交所,赵中敲响上市锣,“归创通桥”这家生物医药企业成为余杭区首家香港H股上市的人才企业,也是杭州余杭自主培育上市的首家海外高层次人才企业。


从“孤星”到“繁星”,从“微光”到“璀璨”……当下的余杭,星光璀璨,每一个创业团队闪烁着不同颜色的光芒。在归创通桥产业园6公里外的“遥望直播电商产业园”,大大小小超过200个直播间在夜间活跃,它是直播电商概念的A股上市公司,也是中国(杭州)直播电商产业基地重要组成部分。


为什么选择余杭?因为这里是“孵化器”,是“训练营”,是“实战场”,更是梦想展翅的地方。


在余杭,企业全周期发展都有“量身定制”的、可持续的添能蓄势。余杭区委组织部(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梦想小镇,初创企业可享受场地、水电、物业、网络减免政策;经历了层层“磨练”、被市场估值认定的鲲鹏企业、准鲲鹏企业及鲲鹏计划培育企业,余杭“全域创新66条”会根据其研发投入,分别给予三年累计最高1亿元、3000万元、600万元补助;今年5月发布的“翱翔计划”中,可以给在余杭成功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等重磅级奖项的顶尖人才最高1000万元奖励……


灿烂繁星,也成就了“创新余杭”。


之江实验室、良渚实验室、湖畔实验室3个浙江省实验室;vivo全球AI总部、字节跳动杭州(余杭)研发中心……顶尖人才、龙头企业的落户形成了“虹吸效应”,源源不断的科创企业聚集而来,越来越多立体化、全要素、开放式的科创园区诞生,不断生发技术、人才、金融资源的聚合效应。


当下的余杭,正阔步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数据显示,目前余杭拥有上市企业1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710家。上半年,余杭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747.60亿元,占GDP比重为62.5%,总量全市第一,经济发展实现“半年红”。


宜居余杭


心心相印 打造宜居天堂


入夏以来,长三角地区洪涝灾害频发,时刻考验着城市的应急能力。强降雨天气无疑也给余杭百姓带来诸多不便。


“良睦路与爱橙街交叉口东南角向南约250米非机动车道积水严重……”8月13日一次强降雨过后,杭州数字化智能城管后台传来一条问题信息,所属街道迅速“派单”处理,2小时后路面如初。


这是由余杭区城市治理有奖举报平台提供的信息,今年5月起,余杭区城管局利用该平台及时解决百姓的“急难愁盼”。截至8月底,交办群众反映问题9903件,结案9760件,日均结案108.4件。


城市管家为民办事的“余杭速度”,只是“品质余杭”的一个小小缩影。作为“老”余杭人,赵中见证了这里从“没有生活,到品质生活”的蝶变:医疗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总部一期已经正式启用,定位为国际化的三甲综合性医院,开放床位1500张,设计门诊量8000人次/日;交通上,东西向高架串联起未来科技城、杭州云城、良渚新城、钱江经济开发区,8月1日开通的运溪高架路拉近了余杭与临平两区的距离,行程时间从原先的一个半小时左右缩短至30-40分钟;精神文化生活上,良渚文化村《村民公约》的26条“约定”勾勒出美好生活的范本——“邻居见面主动问好”、“购物买菜用环保袋或竹篮”……


当然,聚焦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和全生命周期需求,全力创建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区,要求更便捷的交通、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有质量的教育……“品质余杭”正在紧锣密鼓地“升级”。


位于余杭核心的杭州西站枢纽,正紧张建设,预计杭州亚运会前投入使用;地铁轨道交通工程、东西向快速通道工程、城市快速路工程也在高质量推进中,要让余杭形成“内联外通”的综合交通体系。


5年内,余杭将建成含51所幼儿园、26所小学、20所初中、3所高中等100所以上高品质、特色化学校。这是教育部门的目标。


余杭从上至下的全力以赴,只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加快实现“城西腾飞、东部兴盛、西部富美”,推动余杭在新起点上再创辉煌。


之江实验室


星辰大海 遇见共富未来


在余杭人看来,要做就做最好,要在共同富裕中示范先行。


为此目标,日前余杭区发布了《余杭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明确聚焦打造未来城市样板地、未来科技策源地、未来产业引领地,构建“一廊一轴、一心三片”空间新格局,全力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区、全国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区、全面数字化改革引领区”……一幅“创新余杭、品质之区、文明圣地”蓝图愿景正徐徐展开。


未来,科创高地,愈加有范。


作为浙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之江实验室聚焦智能科学与技术领域开展前沿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和核心系统研发,助力科技自立自强;瞄准重大科学问题,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服务社会,惠及民生。


打造全球数字经济创新高地、全球生物医药研发高地、全球未来新兴产业发展高地、全球科技企业和顶尖人才创新研发总部基地,努力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区”,对标深圳南山打造大湾区的科技核心枢纽,行政区划优化调整后的余杭区,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新经济为引领、制造业为基石的现代产业体系,奋力争做长三角的科创高地。


未来,品质之区,智慧同行。


“借助大数据,葛巷社区未来社区‘三化九场景’2.0版本,将满足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想象空间。”葛巷社区党委书记骆国华说。


在葛巷社区,未来医务室配置近20项自助检测设备、远程会诊系统、AED设备、自助云诊室等,实现24小时自助检测;未来居家养老中心,打造一站式社区级养老中心,集就餐、娱乐、康养于一体。实现户籍老人“一刷就餐”,打通80岁以上老年人居家手环监测数与数字家医,卫健、民政等多跨协同,实现数字医养“一体服务”。


未来,共富余杭,能者任钜。


9年后的赵中,身份已然改变,不仅是在余杭创业的企业家,更是未来科技城高促会的副会长。今年7月,赵中在良渚生命科技小镇,见证了“人才驿站——良渚人才之家”的揭牌,这个余杭第一个挂牌的人才驿站,凝聚起余杭人才力量,为智慧碰撞、产业对接提供了平台。


余杭区行政区划调整后,很大一部分公职人员在余杭临平之间跨区通勤,根据工作常态,余杭区将最晚的一班通勤车定在晚八点。“面对新机遇,余杭发展脚步迈得越大,我们年轻干部干得越起劲。”余杭区交通运输局的一位年轻干部说,自己已经在着手把家从临平搬到余杭。


“余杭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时代的‘接力棒’交到了我们手中,我们要凝心聚力、砥砺前行,扛起新使命、展现新气象、创造新业绩,不辜负组织和群众的信任。”在余杭区干部群众们看来,只有以百米冲刺的拼劲跑马拉松,才能在奔赴共富未来的路上不负众望。


未来城市样板地、未来科技策源地、未来产业引领地;城西腾飞、东部兴盛、西部富美;创新余杭、品质之区、文明圣地……一个个蓝图愿景,正在奔赴中,步步成真。

央视《新闻联播》、新华社聚焦

杭州西站站房新进展



8月31日,随着最后一块铝镁锰合金屋面板铺设完成,2022年亚运会配套工程杭州西站站房6.6万平方米金属屋面系统施工全部完成,顺利实现金属屋面闭水,进入外幕墙及内部装修施工阶段。



杭州西站金属屋面施工从上往下共计8层,因其造型特点施工难度大、工艺技术复杂、交叉作业多。


目前,杭州西站设计理念“云之城”轮廓已具雏形。据中铁建工杭州西站常务副指挥长兼项目经理杜理强介绍,作为全国新建特大站房之一,杭州西站总建筑面积达51万平方米。工程于2020年1月18日开工建设,预计于2022年8月投入运营。


浙江卫视新闻联播

余杭农村文化礼堂2.0版 

在共同富裕中实现精神富有



在仓前街道苕溪村文化礼堂,正在举行一年级新生的开蒙礼活动。在文化管家宋蔡胤的引导下,孩子们身着传统服饰,郑重地拜师行礼、开笔启蒙。苕溪村位于仓前街道西北部,临近东苕溪,拥有张莲芬、凌统等历史名人资源。过去,因为没有文化方面的专业人才,村里空有文化礼堂,活动却不算丰富。



今年7月,余杭区和位于梦想小镇的浙江皓石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依托企业在研学、文创方面深耕十多年的资源优势,开展“文化管家”项目。短短1个月,宋蔡胤和同事们就为当地相继策划了开蒙礼、巨画创作、线上舞蹈大赛、草坪运动会等十余场活动,参与村民近400人。


事实上,“文化管家”不仅仅是一群人,更是一种机制。余杭区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引入第三方文化企业,向镇街派驻专职文化员。他们深入田间地头,为各地量身定制“精神文化套餐”,并为村民提供活动策划、文艺培训、文体队伍建设等“点单式”服务。


目前,“文化管家”项目已经在仓前、闲林两个街道进行试点。未来,这群年轻人还将因地制宜,帮助各村挖掘当地优秀传统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品牌。随着本地文化人才队伍的培育壮大,基层文化“造血”功能也将不断提升。


“接下来,我们也结合农村文化礼堂2.0版的提升建设,利用好数字化,同时我作为一名文化管家,也将深入到群众中去,为他们量身定制精神文化套餐。把老百姓的文化阵地建设起来,让他们亲身参与进来,在共同富裕中实现精神富有。”宋蔡胤表示。


中国蓝新闻客户端

余杭“金牌讲解员”朱静静:

用心讲好5000年良渚故事



近日,全省第二届诗路文化带景区讲解员大赛落下帷幕,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讲解员朱静静荣获“金牌讲解员”称号与“最佳才艺奖”。



从古城的一草一木,到遗址的发掘与保护,朱静静对良渚的遗产文化如数家珍。这背后是数年如一日的积累和付出。为了让讲解更加丰富精彩,朱静静翻阅大量书籍,请教考古专家,不断给自己充电,三年下来,零零总总的笔记有近十万字。


“读书要常读常新,其实讲解也是一样的,要常讲常新。不同的观众,他们对史前遗址的理解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做到因人施讲。”朱静静表示。


去年疫情期间,良渚博物院推出“云直播”系列活动,朱静静变身主播,带领网友云游博物馆、线上看展览。每一场直播前,她都要查资料、调内容、设计互动环节,每天加班到深夜两三点。


对朱静静来说,无论线上线下,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讲好良渚故事这份责任。用心做好良渚文化传播者和传承者,入职三年来,朱静静已累计提供3000余场次的讲解服务,服务受众超过20万人。


中国蓝新闻客户端

“竹笛之乡”举办制笛大赛

 新一届“笛王”诞生



在余杭中泰街道紫荆村文化礼堂,25名选手进行比赛,在3小时内,他们要将自带的中泰苦竹,现场进行烘烤、打磨、调音等近10道工序,最后制成一支传统c调六孔笛。五名专业评委对成品的制作技艺与声学品质分别打分,选出前六名。最终,80后选手孙浩凭借精湛的手艺突出重围,获得第一名。



余杭区中泰街道现有竹笛生产加工企业170多家,从业人员1500余人,每年竹笛产量占全世界总量的85%,被誉为“中国竹笛之乡”。目前,竹笛制作大赛已举办了11届,成为街道一年一度的传统比赛项目。


为更好传承竹笛文化,中泰街道一直致力于竹笛匠人的培养与技艺提升。目前,街道也在积极筹划面向全国的竹笛制作技能大赛,不断提升中泰竹笛产业影响力。



 外眼看余杭 | 人民日报聚焦余杭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强起来,乡村人气旺起来! 外眼看余杭 | 央媒省媒聚焦!山海协作、创新发展、西部富美……共富之路,余杭这样走! 外眼看余杭 | 新华社、文汇报、浙江日报等央媒、省媒聚焦余杭两会!



来源/央视新闻、新华社、新华网、浙江新闻、中国蓝新闻

编辑/孟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