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古有“大禹”今有“大余”!余杭治水监督用上了高科技!

余杭发布 2022-11-27



初冬暖阳下,位于余杭区总投资达58亿元的东苕溪西险大塘达标加固工程项目现场,车辆穿梭、机器轰鸣,加固工程正快马加鞭推进。


与此同时,区纪委监委“大余智水”数字驾驶舱内,显示屏上的数据持续更新闪烁,对工程招评标、采购、造价、支付等关键环节开展全过程监督。




赋能:以算力助人力

杭州城西地处杭嘉湖平原与浙西丘陵带的交汇处,区域上游为群山,中间平原地势低洼,山水入城、易洪易涝。每到汛期,多方来水汇集于此。自古以来这里就建有堤塘,相传初为大禹所建,陈善《南湖考》记载“大禹筑塘,名西海险塘”。

“西险大塘始建于东汉,经历代陆续修筑联结而成,是杭城乃至杭嘉湖平原的重要防洪屏障。”区林水局水利工程建设总站站长王帅说,新中国成立后,曾对西险大塘进行过多次加高加固。现在的西险大塘是本世纪初加固后的面貌,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


8月31日,东苕溪西险大塘达标加固工程正式开工,其达标加固工程计划将防洪标准由原设计的100年一遇提高至200年一遇。


“东苕溪西险大塘加固工程是国家级重点水利工程,浙江省级水网先导区第一个开工的重大水利项目,示范意义重大。项目建设权力运行广、涉及金额大、环节流程多,纪检监察机关要立足职责,有效防止腐败问题滋生。”区纪委常委、监委委员黄美芳说,水利工程市场体量小、专业门槛高、隐蔽环节多,容易滋生“靠水吃水”的腐败行为。


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迈向现代化不能仅凭赤手空拳,需要有更宽广的视野,来找到与之相适应的工具手段方法。今年以来,区纪委监委探索创设了水利工程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场景——“大余智水”,通过全流程解构、全方位建模、全覆盖取数,深入剖析水利工程公权力行使中的廉政风险。


“以往监督主要采取现场检查、翻阅台账等传统方式发现问题,存在一定滞后性。采用大数据监督后,以算力助人力,变事后为全程,更加有利于早发现早处置早防范。”黄美芳说,数据赋能着力推动问题隐患的早发现早处置早防范。



实效:监管制度重塑 流程再造

数字化改革打破了传统手段无法跨越的时空、部门、层级等界限,用新的工具手段方法提升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大余智水”归集了“透明工程”业务数据和廉政档案、财政、发改、人社、工商等第三方1000余万条数据。在“大余智水”显示屏的地图上,通过动态水流的形式,形象直观地展示了余杭区南苕溪、中苕溪、北苕溪、东苕溪和运河余杭段两大水系的基本情况。地图上红、黄、绿三色小水滴定位于工程实际位置,表示该工程存在“红色预警”“黄色预警”和“进展正常”三种状态。


前不久,显示屏的地图上出现了一个红色小水滴,是某配水工程产生的2条红色预警。“我们通过数据比对碰撞发现,该配水工程触发了2个监督模型关联的风险点。经调查核实,该工程超概算30余万元,且履行变更手续不到位,导致一直无法通过验收;同时未按合同约定,提前支付给施工单位22万余元。”黄美芳说,该项目的3名相关责任人被问责。

“大余智水”水利工程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保障了重大项目工程建设高效廉洁推进。自全省试点推广以来,已产生红色预警144条,初步实现了“由事到人”的精准监督。同时,通过业务梳理、监督预警,倒逼相关部门补齐立项设计、招标投标等16项制度空白,推动了水利工程领域监管制度重塑、流程再造。


 姚高员任杭州市代市长 最新“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在余杭发布!“全球青年科技人才杭州之家”正式落地! 惊艳!杭州新地标“云门”亮起绚烂灯光!



来源 | 杭州日报

编辑 | 任芳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