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特区40年城市启示录 |世界都市圈&大深圳都市圈发展研究

聚焦深圳lily 聚焦深圳 2022-01-08


 聚焦深圳  LIVING IN SHENZHEN 


| 导语


自20世纪50年代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提出“都市带”概念以来,全球从未停止过都市圈的探索,随着世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更引起了学术界的持续关注。


/

法国戈特曼(Jean Gottmann)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产物 , 也是人类重要的经济单元、居住之所和权力空间。


随着经济全球化、 工业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 人类社会开始不断出现人口、经济规模巨大的特大城市、超大城市、 巨型城市、全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全球城市—区域、 跨洲大都市带等新形态。


这些空间新形态在为人类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的同时 , 也带来了行政阻隔、环境污染、社会不平等、风险积聚等诸多新问题、新挑战。


对国家和城市的跨区域治理体系重组和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需求。


21世纪以来 , 中国城市化进程持续推进 , 截至2018年达到约60%的水平 , 都市圈、城市群建设成为国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聚焦深圳城市研究中心结合当前学术资料、世界级都市圈发展背景、专家观点,探索大深圳都市圈的一些发展,仅供读者参考。





目录

 CONTENTS 


 01 | 令全世界向往的“圈”生态


 02 | 世界大都市圈的发展启示 

芝加哥大都市区迈向 2050

日本东京首都圈

纽约都市圈


03 | 深圳大都市圈的可能





01


 令全世界向往的“圈”生态






“城市群(City Groups)”这一概念是由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Jean Gottmann)于1957年提出的,意指“巨大的多中心城市区域”。


城市群已经成为推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纵观世界上著名的都市圈:纽约、伦敦、东京、巴黎及北美五大湖等五大都市圈,这些都市圈各种要素集聚度高、国际交往能力强,汇聚了大量财富和先进生产。


例如:

1、纽约都市圈——世界上产业分工布局最完善,最有序的大都市圈;

2、北美五大湖都市圈——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建;

3、伦敦都市圈——创意产业和区域经济;

4、巴黎都市圈——依靠规划疏解城市人口压力,合理使用土地,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均衡发展;

5、日本东海岸东京都市圈——交通港口一体化。



纵观世界五大都市圈,都市圈内其他城市职能分工明确,中心城市与周边区域形成产业层次明晰的分工体系,从而使得整个都市圈的综合功能远远大于单个城功能的简单叠加。


上海社科院相关研究人员分析梳理了21世纪以来全球都市圈、城市群发展的理论研究动态和跨界协同规划动向。


研究了芝加哥大都市区、纽约大都市区、旧金山湾区、大悉尼区域、巴黎大区、兰斯塔德城市群、东英格兰区域和日本首都圈等的战略发展部署。


他们通过对8项规划的愿景进行统计词频分析,发现在区域规划的愿景中,“可持续”被提及6次,“包容性”被提及3次,“有竞争力”“全球的”“健康/有活力”“繁荣”被提及2次,“机会与选择”“多元化”“公平”被提及1次。





世界级都市圈创造了价值的同时,也造就了大城市病:城市过分集中,人口稠密,地价过高,不利于城市的进一步发展;还出现大气、水、噪声、垃圾等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绿地面积小等问题。


都市群城市为了更好地适应信息网络技术革命和产业革新,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空间失衡发展、社会极化等现实挑战。


各大都市圈、城市群在新一轮战略规划上,都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的全球竞争力、吸引力和生活魅力,以此推动整个区域转型升级发展。


从全球主要都市圈、城市群的规划内容看,都十分注重基础设施、经济创新、民生服务、文化发展等多元供给。既注重公交、地铁、火车等交通设施的密度化、联通化、网络化、层次化建设。



又注重打造全域化链接、均衡化发展、城乡功能互补的对流型经济强劲增长新版图,又注重知识型就业机会可负担住房配套、市政服务和文化娱乐设施、步行街区、公共空间、混合社区、城市绿色景观、文化遗迹保存等多元供给。


都市圈的打造旨在最大程度让居民拥有高品质的生活,共享公平的发展机会,实现人与社会之间的包容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良性平衡,保持文化和社会的多样性发展。


可见,全球主要都市圈推新规划,主要强调以人为本、可持续、强核心发展。




02

 

世界大都市圈发展启示 




 · | 芝加哥大都市区迈向 2050 | · 

——强调均质化发展,减少不平等


在都市圈规划中, 《芝加哥大都市区迈向 2050》可作为一个强调均质化发展的典型例子。


《芝加哥大都市区迈向 2050》的发展目标是:


芝加哥依托强劲的经济增长减少不平等, 具备能迅速响应的战略性劳动力。


为适不断变化的全球经济形势, 芝加哥大都市区必须解决不平等问题, 增加就业机会, 形成强劲的经济动力, 同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确保所有人的发展。




 · | 日本东京首都圈 | · 


——提出东京集中化向对流型首都圈转型

推动了整个首都圈的服务经济化


日本首都圈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社区老龄化严重”,广域首都圈旨在团结起来,开始采用以广域交通网连接医疗、购物等功能的办法予以应对。


日本东京首都圈提出了基于东京集中化向对流型首都圈转型的发展路径,利用新干线等铁路网以及高速公路网,打造13个由人力、物力、信息等新的流动而聚集形成的“连接点”(战略空间)。


东京都市圈长轴半径二十多年都稳定在50公里附近,与人们日常生活规律、通勤范围、交通运输效率等因素息息相关。



除了轨道的交通链接,东京都市圈还推动了城市间的产业合作!


1955至1970年间,东京的主导产业是钢铁、造船、机械、化工和电子等,主要就业岗位也由制造业提供。此后,东京都开始了向高度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服务业转变过程,推动了整个首都圈的服务经济化。同时,制造业生产型企业持续向周边扩散转移,带动了东京周边地区的制造业发展。




 · | 纽约都市圈 | · 


——各城市借助纽约的资本优势

形成各自的产业亮点



纽约都市圈是世界上产业分工布局最完上的都市圈,也是最有序的大都市圈。


纽约都市圈第四次规划围绕“机构改革、气候变化、交通运输和可负担性住房”四个领域,共采取61项具体的行动计划。


纽约都市圈,各城市借助纽约的资本优势,形成各自的产业亮点—费城的重工业,波士顿的高科技产业,巴尔的摩的冶炼工业等。


例如纽约的产业结构以生产性服务业和知识性服务业为主,其中金融业和商业服务业最为发达,并为圈内其他城市提供高效的服务。





由此可见,无论是芝加哥依托强劲的经济增长减少不平等;日本东京首都圈通过改变通勤距离,还是纽约都市圈各城市借助纽约的资本优势,形成各自的产业亮点,都旨在说明,都市圈城市模式的发展,提高了城市之间的效能、产业合作,促进了经济增长!


世界都市圈的发展生态为大深圳都市圈提供了发展模式的研究样本。




03


 大深圳都市圈的可能 





2020年,6月11日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公布的《广东省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明确提出,深圳都市圈(包括深圳、东莞、惠州、河源和汕尾)深度融合。


而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的命名,更有对标东京都市圈、纽约都市圈的意味。


深圳都市圈不再局限于“深莞惠”,而是进一步将河源、汕尾纳入“势力范围”,GDP占广东全省的40%左右。2019年末常住人口为3290.39万,经济总量42746亿,放在全国乃至全球,都不容小觑。



2020年:以深圳为核心的都市圈,探索重构一个巨大城市的逻辑。


深圳都市圈的最终意义,是打破时间空间的壁垒,使得城市的价值最大限度地被浓缩,被放大。行政界限将变得模糊,更深层次的交融,将要开始。


                    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


2020年6月11日,中央党校主管主办的《学习时报》 发布题为《“三区”叠加 扩权赋能 探索建设大深圳统筹合作示范区》的文章,提出探索建立“大深圳统筹合作示范区”。



大深圳统筹示范区提出,其意义不在于深圳行政边界的物理扩容而是大深圳都市圈产业的协同统筹发展和经济的共增长,对于都市圈的所有城市而言主要有三点意义:



1、实现超大城市群经济

可持续增长


借助飞地经济,扩大统筹范围,实现超大城市群的GDP的增长!


深圳都市圈不是寻求行政区划上的扩容,而是借助飞地经济、同城化、经济圈,做大做强自己的统筹范围——更好的在产业合作、物理空间融合、居住资源分配上更好的统筹。深莞惠三地在产业结构上互补优势明显!




2、实现产业协同均衡和互补,

消灭不平等


产业上以深莞惠为协同,统筹发展,结合各大城市的产业趋势,以龙头城市为核心,实现产业均衡互补!



深圳的产业结构:经济增量以新兴产业为主,其中,深圳的四大支柱产业为文化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金融业;战略新兴产业包括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互联网产业等。

 


东莞的产业结构:东莞依托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食品饮料、新一代电子信息、机器人、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以及散裂中子源大科学装置等科技创新载体的前瞻布局。


惠州的产业结构:惠州构建“2+2+N”产业现代产业体系、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推动汽车与装备制造、清洁能源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培育物联网、云计算、LED、生物医药等产业成为优势产业。



我们认为,深圳作为龙头城市要发挥更大的辐射作用,就需要改变当前深圳发展受本地地域较窄的限制,与东莞、惠州深化更大的产业合作。


从长期来看,深圳龙头地位和作用的强化将带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形成,这对于注册在深圳及周边城市(东莞、惠州)的上市公司也是重大利好。


深莞惠大都市圈的产业互补和产业间的合作,将带领各大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


数据来源:Wind,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数据来源:Wind,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数据来源:Wind,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3、轨道交通互联互通拓展城市边界

解决大城市病



针对“大城市病”带来的道路拥堵问题,都市圈建立起发达的轨道交通系统,无疑是最佳解决方案之一。


而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人口在向城市外围或周边疏解的同时,通过轨道交通保持较高的通勤和出行效率,这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产业带聚合有着重要意义。


根据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综合交通规划院院长张国华的研究,按照东京的经验,城市群区域间的轨道网络规模需要达到城市内部规模的7-8倍,才能够有效实现对中心城功能的疏解,满足城市群地区的联系。


一份《深圳市轨道交通规划(2012-2040年)》,透露了未来深圳有着巨大的轨道交通发展空间。


深圳远期共规划了20条城市轨道线路,还有5条城际线路,加上国家铁路,深圳轨道交通总里程远景规划将达到1080公里,轨道规模和密度与东京等国际先进城市基本相当。






 结语 



大潮起珠江,深圳市用40年时间创造了一座现代化城市崛起的奇迹。


深圳必须抓住“三区叠加”的战略机遇,从增进内生动力与可持续发展着力,奋力改革创新,推动改革开放战略向纵深发展,努力打造引领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城市范例。


其背后的深意在于“统筹”,而并不仅限于扩容!


2020年是深圳特区设立40周年,也是深圳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关键节点。


面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和全球标杆性城市的新时代要求。


如何打破空间、资源、行政边界等瓶颈制约,继续发挥经济特区的创新驱动作用。


对周边城市的一体化发展进行资源整合和通盘谋划,形成打破行政边界、高速有效的区域协调机制,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带动大湾区都市群建设,走出属于深圳改革开放40年以来最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见圳40年,内外,深圳都应该大有作为!




| 参考文献:

  • 《城市的基石:都市圈与城市群的源起、概况和规划*陶希东 樊豪斌 屠启宇*

  • 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近日联合发布《国际城市蓝皮书:国际城市发展报告(2020)》

  • 国泰君安证券《深莞惠上市公司分布研究》

  • 《芝加哥大都市区迈向 2050》

  • 2020年6月11日,中央党校主管主办的《学习时报》 发布题为《“三区”叠加 扩权赋能 探索建设大深圳统筹合作示范区》






加入聚焦深圳粉丝群和主编面对面
探讨深圳未来的发展和置业的方向
欢迎微信爆料

聚焦深圳秉承服务深圳人首次置业的初心,应广大粉丝要求,深度研究深圳重大发展规划、走访深圳热门楼盘,收集一手信息,为购房提供最良心的置业参考信息。欢迎购房者提供报料、来访咨询。聚焦深圳将为您一一解答。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讨论#
回顾:

一份值得深圳人的收藏 |《深圳十大区域规划官方发布指引白皮书》


30年南山  深圳记忆 |从1600年的文明到8000多家科技企业基因重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