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看《人民的名义》后写了一篇观剧杂谈,今天重发,似乎很应景。
中国儒家对社会秩序的规范,简单地说就是五个字:别亲疏尊卑。
按照这条规范,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中,最亲近的自然是血亲,其次是姻亲,再次是乡谊、同门及主仆关系。血缘关系是最核心的关系,与生俱来;姻亲以血亲为基础,将亲生的女儿嫁给别家,是可以选择的;主仆、师生关系有些拟血亲,但毕竟是后天基于情感、利益等要素构建的。
前些年官场流行一句话,说“三爷”好做官,暗合了儒家这套别亲疏尊卑的理论。“三爷”指的是三种身份,即少爷、姑爷和师爷。
“三爷”中含金量最高的是“少爷”,高官亲生的儿子,天潢贵胄,有贫寒子弟无可比拟的优势;“姑爷”虽不是亲生的,但宝贝千金所嫁,有“半子”资格,当然也要多加栽培;而“师爷”指的是所信任的秘书,古代包括师爷、跟班、西席,所器重的门生也可算这一类。这一类关系比之前两种,关联性最弱。
从才能和成就而言,可能要反过来。“少爷”是高官所生,无法选择,儿子教育得法,可能是曾纪泽那样的二代,但高官培养出坑爹的纨绔子弟也不在少数;大官选姑爷多在女儿已成人了,凭自己的能量和眼界自然可以选择才俊之士,一般不会选浪荡子(除非和其他官员进行政治联姻);师爷和老板关系尽管有尊卑之分,但比起“少爷”“姑爷”多那么一点契约性质,合则留,不合则散。
湖南卫视刚刚热播完的连续剧《人民的名义》中,这“三爷”角色皆具,而且他们的行为和命运和我上面的分析颇为相近。
“少爷”有赵立春的儿子赵瑞龙和陈岩石的儿子陈海,这是两位品德、行为反向对比的少爷。赵瑞龙利用父亲的权力疯狂攫取利益;陈海则承继了清白家风。但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因为是少爷,所以做事的胆略和气魄比贫寒子弟大,不需要缩手缩脚,他们有着从小便养成的自信。
黄濬曾比较两位主张对外开放的湖南人郭嵩焘和曾纪泽在官场不同的境遇:
曾劼刚辈行后于郭筠仙,而奉使欧洲,实与筠仙同时。筠仙以通晓洋务自负,亦负天下重谤,劼刚则赖其老世丈先任其谤,得以差全其名,抑亦文正公之门荫也。
这段话颇有意趣。同样的话,同样的事,郭嵩焘做了,朝野守旧派会炮轰;而曾纪泽说了和做了,这些人虽不以为然,但很少上奏折大加挞伐。黄濬的解释是曾国藩办天津教案时忍辱负重,替儿子把被毁谤之苦受了。其实根本的原因还是曾国藩有平定太平天国、挽大清江山于既倒的不世之功,朝廷特别是太后对他的儿子自然要高看一眼,其他人也就不敢放肆像对郭嵩焘那样攻讦了。
曾纪泽《使西日记》中载他被任命为驻英国法国钦差大臣后拜别慈禧太后,曾纪泽向太后禀告办理洋务的难处,两人有一段对话。
慈禧太后:这些人明白这理的少。你替国家办这等事,将来这些人必有骂你的时候,你却要任劳任怨。
曾纪泽:臣从前读书到“事君能致其身”一语,以为人臣忠则尽命,是到了极处。观近来时势,见得中外交涉事件,有时须看得性命尚在第二层,竟须拼得将声名看得不要紧,方能替国家保全大局。即如前天津一案,臣的父亲先臣曾国藩,在保定动身,正在卧病之时,即写了遗嘱分付家里人,安排将性命不要了。及至到了天津,又见事务重大,非一死所能了事,于是委曲求全,以保和局。其时京城士大夫骂者颇多,臣父亲引咎自责,寄朋友的信常写“外惭清议,内疚神明”八字,正是拼却声名以顾大局。其实当时事势,舍曾国藩之所办,更无办法。
慈禧太后:曾国藩真是公忠体国之人。也是国家气运不好,曾国藩就去世了。现在各处大吏,总是瞻徇的多。
曾纪泽:李鸿章、沈葆祯、丁宝桢、左宗棠均忠贞之臣。
慈禧太后:他们都是好的,但都是老班子。新的都赶不上。
曾纪泽:郭嵩焘总是正直之人,此次亦是拼却声名替国家办事,将来仍求太后、皇上恩典,始终保全。
慈禧太后:上头也深知道郭嵩焘是个好人。其出使之后所办之事不少;但他挨这些人的骂也挨够了。
可见正是因为慈禧太后对曾国藩功劳的肯定,荫及子孙,曾纪泽办洋务扛住非议的资本远超郭嵩焘。——当然,他得乃父心法,也比郭嵩焘会处事。
优秀的师爷是老板需要仰仗的,因此古代聪明的大官和他看重的师爷是亦宾亦友,礼数上很尊重。曾国藩对幕僚是这样的,左宗棠做湖南巡抚的师爷那更是超级幕僚。《人民的名义》中官至副国级的赵立春和他的秘书李达康的关系近乎此。作为秘书出身的达康书记,没有“少爷”“姑爷”那样的优势,要想在职位得到升迁,只能和师爷前辈左宗棠一样:全凭业绩说话。“姑爷”这个角色很尴尬。高官(特别是自己儿子不成器的高官)希望为女儿选择一个乘龙快婿,加以栽培,作为家族利益的看护人。
这样的姑爷往往是贫寒子弟,有才华有干劲,能吃苦耐劳。但是,由于一开始双方地方不平等,高官及高官的女儿以恩赐者、救世主的身份出现,做高官的姑爷第一基本功就是要忍辱含垢,接受老丈人的驱使,和舅子、姨妹的鄙视。如果说娶的老婆通情达理,那是天大的造化;如果老婆患有“公主病”,那家庭可能成为地狱,为了仕途上出人头地,不得不忍受这样的地狱。从古至今,皇帝的驸马爷是很苦逼的。
《人民的名义》中祁同伟,很不幸就是一位不得不忍辱含垢的姑爷。他后来当了厅长和美女蛇高小琴的出轨,利用权力为山水集团谋利,乃至和另一位来头更大的姑爷侯亮平对垒中败下来饮弹自尽,博得了许多观众的同情。因为这个原因,多数观众不是《人民日报》评论员,从祁同伟的下场中自然看不出什么“正义必将战胜邪恶”“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规律,而是以共情的心态去看这个故事。
我以《水浒传》来对比吧,《水浒传》中也有两位有名的少爷和姑爷,即太师蔡京的儿子蔡九和女婿梁中书。
蔡九是个没什么见识和能耐的纨绔子弟,梁山人用一封假冒其父亲的家书轻轻松松骗过了他,因黄文炳的提醒才恍然大悟。要斩首私通梁山强寇的要犯,他竟然事前不清场,不关闭城门,让梁山人劫了法场;对法场一旦被劫也没有应急预案,让劫了法场的人全身而退;对于黄文炳如此重要的举报人,也不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可就是因为他父亲是当朝太师,蔡九能做上物产富饶、交通便利的江州府知府。
蔡九的不堪应该是小说家编出来的。历史上的蔡九还真有一位后来官至太保、封英国公的儿子蔡攸,此人是个厉害角色,深得宋徽宗宠信。
蔡太师的女婿梁中书,显然比只会花天酒地的小舅子蔡九精明能干得多,也对朝廷更忠诚。他担任大名府留守,处在宋朝北部和辽国对峙的第一线。梁中书很重视人才,譬如任命落魄的杨志为提辖,并让杨志押运金银珠宝去东京为老丈人祝寿。可他只是太师的女婿,比起亲儿子蔡九隔了一层,老丈人大寿,他必须置办重礼孝敬。他的妻子蔡家大小姐估计嫁过来后,多半不会像寻常媳妇那样低眉顺眼。
从“智取生辰纲”这一节就可看出,杨志失了生辰纲的最重要的原因是押运团队里有一位谢都管是夫人的“奶公”不服管束。谢都管是蔡大小姐奶妈的老公,原在蔡府做仆人,从蔡府出嫁带到梁府的。杨志接受押送任务时其实料到这一层,对梁中书说:
此十担礼物都在小人身上,和他众人都由杨志,要早行便早行,要晚行便晚行,要住便住,要歇便歇,亦依杨志提调;如今又叫老都管并虞候和小人去,他是夫人行的人,又是太师府门下公,倘或路上与小人别拗起来,杨志如何敢和他争执得?若误了大事时,杨志那其间如何分说?
虽然梁中书说:“这个也容易,我叫他三个都听你提调便了。”可一上了路,谢都管倚仗自己是太师府的老仆人,根本不听杨志的命令。但杨志教训偷懒的军士时,谢都管如此呵斥:
杨提辖!且住!你听我说。我在东京太师府里做公时,门下军官见了无千无万,都向着我喏喏连声。不是我口浅,量你是个遭死的军人,相公可怜,抬举你做个提辖,比得芥菜子大小的官职,直恁地逞能!休说我是相公家都管,便是村庄一个老的,也合依我劝一劝!只顾把他们打,是何看待!
太师府小姐的奶妈的老公,竟然对朝廷的武官如此放肆,可以想见蔡大小姐的威风。
《金瓶梅》中也有梁中书的故事,李瓶儿原是梁中书宠爱的小妾,可梁中书的大老婆是蔡太师的女儿,怎么能容得下她?迫于妻子娘家的威风,梁中书不得不遣散了李瓶儿,李瓶儿最后嫁给了花子虚。
梁中书比祁同伟聪明,他没有像祁同伟那样舍不得高小琴,而是为了仕途割舍了李瓶儿。后来梁山人攻陷了大名府,梁中书仓皇出逃。有那位当朝太师的老丈人在,他的性命应该是保住了吧?不必学祁同伟自戕。
有抱负的男人如果只想把娶高官的女儿作为架一座桥,过河拆桥,那一定会很惨的。给高官做姑爷,人们只看到其人前风光的一面,看不到其忍辱含垢的经历。想给高官做女婿的小鲜肉,应该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往期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