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社论 | 学区房,想说爱你不容易

2016-04-23 张杨波 学术与社会


一、天价学区房,爱你没商量!


11.4平方米,总价530万,均价46/m2,北京西城区文昌胡同深处的一单交易,瞬间刷亮了全国老百姓的眼球。

 

然而,消息一出,北京市西城区房管局立马出来辟谣:通过查询该地区的房产交易记录,并没有产权交易过户的记录,大家莫要惊慌!

 

这一声明更激起了大家的好奇心,到底是什么样的房子身价如此高?


天价学区房的庐山真面


逼仄的走道,暗黑的内室,三四十岁的房龄,摇摇欲坠的框架,这间平房无论从外表还是内部构造来看,都那么碍眼,可价格为何那么扎眼呢?

 

这就是传说中众人趋之若鹜的学区房。所谓学区房,是家长为了让孩子就读某学校而在该学校所规划的地段内购买的商品房。说白了,房产证就是踏入名校的“入场券”。

 

反过来讲,你即使住在名校隔壁而没有一纸证书,也只能望校兴叹。这间学区房之所以这么贵,是由于能借此入读北京市实验二小,而且将来可以直升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这两所学校都是当地首屈一指的名校!原来它的身价本来并不贵,而是由于能入读名校而身价倍增!


被名校宠坏了的学区房


如果事情到此为止,不过是为我们留下一些茶余饭后的谈资,毕竟对大多数的工薪家庭来说,这个天价与我何干?反正我又买不起。

 

退一步讲,你买了房子,进了名校,就一定能保证将来考入名牌大学吗?你考上名牌大学,就一定能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如果真可以,那这个价钱看起来还是蛮划算的。

 

然而,学区房,没那么简单。


二、名校不是你想进,想进就能进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小学和初中均属于九年义务教育,所有适龄儿童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否则视为违法。

 

然而,当前中国义务教育资源分布状况相当不均衡,同是义务教育,也有城乡之分,重点与非重点之分,况且重点学校只占很少一部分。 

显然,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领域的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进重点学校的需求同不均等的资源分配状况之间的矛盾。

 

身为父母,谁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人人想进重点,但重点学校又是稀缺资源,如何公平合理地分配入学资格就成为一个大难题。


入名校: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一般来说,分配入学资格有四种办法,随机选择、能力选择,市场选择和再分配选择。随机选择是根据电脑摇号方式来决定你入读的学校,运气好的被选入名校;能力选择是通过学业成绩来选拔,成绩优秀的优先进入名校;市场选择是通过为学校缴纳择校费或赞助费来获取入学资格,出价高者进入名校;再分配选择是借助权力来分配入学指标,靠近权力中心部门的父母将子女优先送入名校。


从义务教育法颁布的那一天开始,各地教育部门为了保证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将这四种办法依次试了个遍。


1. 随机选择:哥摇得不是号,而是资格。

 

随机选择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要进名校不需要考虑父母的工作单位、不需要考虑你的学业成绩,更不必去拼父母的财力,纯粹按运气来决定。一些地区采取电脑摇号分配入学资格就属于这种情况,一部分幸运儿借此进入了重点学校。


电脑随机派位:无奈之下的最后选择



2. 能力选择: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与随机选择不同,能力选择是按照你的学业成绩来选拔,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各类学校逐一匹配。成绩优秀的优先选择中意的学校,而重点学校也会使出浑身解数来招收优秀生源。学业成绩由于客观、容易测量而备受青睐。



3. 市场选择:价高者得的入学资格。

 

这种选拔既不看重运气、也不注重能力,更无需在乎父母的身份资格,而是用金钱叩开重点学校的大门。择校是通过缴纳数额不菲的赞助费或择校费让子女进入名校,择房则是通过购买天价学区房来获取入场券。两者都是用金钱来买入学资格,前者给了学校,而后者却给了房东。
 

4. 再分配选择:身份优先的入学资格。


这种选择机制看中的是父母所在单位携带的教育福利资源。一般来说,本地的重点学校除了对口所谓的学区房外,还会将一部分入学指标留给当地的政府机关及企事业单位。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类型,各大高校开设的附属学校往往将入学指标优先留给本校的教职工。


上述四种办法都不是完美的,均有其优点和缺点。

 

随机选择似乎公平,但它会使学校与生源的匹配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会浪费不少资源。事实上,随机选择并不会成为一种主要的选择机制,往往只是作为其它选择机制的补充而出现。

 

相反,能力选择看起来更公平、更客观,重点学校想录取好学生,好学生想进重点学校,双方按成绩高低次序选择岂不更好?然而,这种选拔会导致马太效应,即强校更强,弱校更弱,长此以往将不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此外,为了进重点学校,应试教育成为不二法门,多年来推行的素质教育刚刚有点起色就又要走回头路了。

 

市场选择通过教育资源的价格高低来分配入学指标,择校和择房就是集中体现。家长按照相应的财力自由地为子女选择优质教育,进而提高了资源利用的效率。可是,它同样会拉大学校之间的差距,使名校效应更加突出。

 

在这种情况下,再分配选择就显得格外重要,毕竟它能通过政府权力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利后果,比如说将名校的一些入学指标分配给一定数量的农民工子弟。然而,它也会让教育资源倾向某些优势阶层,加深目前的教育不公平程度。

 

5. 学区房:就近入学政策下的非预期后果。

 

义务教育法强调教育资源在地区间、人群间公平合理配置。在当年择校费日益上涨的时候,各地政府不仅提出了就近入学的政策精神,而且加大了对普通学校的财政投入,还有鼓励名校采取一帮一扶来扶持普通学校。

 

这些措施从出发点来说都是极好的,可是却忽视了就近入学政策实际上是在强化学校与房子户口之间的制度联系。没有房产证及相对应的户籍,就不能入学。就近入学看似是政府为了平衡对不同学校的财政投入,可是在短期难以实现教育投入完全均等的情况下,不少家长省吃俭用也要为子女准备学区房。政府为使教育资源在各地配置均衡,推出就近入学政策,却没料到在无形中推高了学区房价格。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提出的“非预期后果”用在这里再恰当不过了。


三、学区房:不管你见与不见,它都在那里


面对学区房,不同人的看法各有差别。对于那些接近权力中心的政府机关或大型企事业单位的人来说,即使不买学区房也能将子女送入重点学校,这是再分配机制的作用。还有,大学的教职工可以将孩子送入附属中小学,这些也是由于职业身份而带来的教育福利资源。

 

对于那些高收入家庭,通过买学区房来获得入学资格,房价虽贵一些,但总比以往择校托人情缴纳赞助费好一些。他们在买房前要做复杂的心理斗争,但是当把子女送入名校之后则会感到如释重负。如果运气好,他们还会在时隔五六年之后再凭借一次入学指标将学区房卖出去,指不定还能大赚一笔。 


第一类群体由于再分配选择机制而不必通过购买学区房来获取入学指标,职业身份连带的名校资源解决了这个难题;第二类群体凭借市场价格调节机制通过购买学区房将小孩送入名校。学区房要么对他们没有影响,要么对他们有好处。学区房既然这么好,可是为什么还会在社会层面掀起这么大的波澜?难道只是因为绝大多数人买不起,就产生了仇恨心理?

 

1. 拿什么来拯救你,天价学区房?

 

学区房之所以在社会中产生这么大的争议,主要原因是通过学区房获得的名校入学指标带有很大的不公平。名校之所以成为学校中的佼佼者,除了生源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它获得的政府财政投入远高于其它普通学校。换言之,拿政府财政的公立学校尤其是重点学校理应向所有家庭开放,可是我们发现要想进名校,除了看得见的购买学区房这个办法,还有看不见的再分配机制在起作用。

 

事实上,用市场机制来获取优质教育资源并不见得就一定会产生社会怨恨,关键是要看你获取的是什么性质的资源。现在不少城市家庭花重金将子女送入私立学校或贵族学校读书,他们的教育投资不见得就比那些买学区房的父母少多少。

 

可是,这种做法引起的诟病要远远少于前者。简言之,公立学校特别是重点学校的入学资格不应该只是一场金钱与权力参与的游戏,其中也要考虑最起码的社会公平。尤其是地方政府要充分发挥再分配选择机制,将一部分的入学指标投放给普通家庭。

 

2. 将学区房进行到底:开发商的新营销。

 

随着城市化的扩展,不少老牌或重点学校对应的学区房已经饱和,不能满足一大批城市新移民的教育需求。因此,现在不少开发商采取名校入住楼盘的营销策略来加快房屋出售的速度。

 

具体做法是在开发房地产的同时在楼盘附近建设重点中小学的分校,并将此作为房地产广告的噱头。房产商们如何说服重点学校在此开设分校,分校的办学效果是不是和本部一样,这些无从得知,但是这种名校加楼盘捆绑的营销策略确确实实击中了很多家长的软肋。


大家只要翻翻当地的一些楼盘广告就可见一斑。比如武汉市武昌区的复地东湖楼盘,周围有东湖1号、锦绣江南、爱尚东亭和世纪彩城等一大批楼盘,然而复地的房价在众多楼盘中遥遥领先,原因就是因为它是学区房,入住复地你就能将孩子送入武昌实验小学的分校,将来还能直升到重点中学武珞路中学。这两所学校在当地可谓是响当当的好学校。


作为一名局外人,我亲眼见证了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复地东湖从1.7/㎡飙升到2.4/㎡。这个房价当然不能与北上广一线城市相比,但是作为二线城市的武汉尚且如此,一线城市的学区房能贵到什么程度,天知道!


四、多校划片:为天价学区房降温依然是一个未知数


正当人们还在热议天价学区房的时候,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做好2016年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算是给学区房放了一个大招。


《通知》明确指出,“在目前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地方,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稳妥采取多校划片,将热点小学、初中分散至每个片区,确保各片区之间大致均衡。实行多校划片的,应通过随机派位方式分配热点学校招生名额。派位未能进入热点学校的学生,仍应就近安排至其他学校入学。”

 

这项新规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呢?

 

1. 多校划片:从一对一到一对多。

 

多校划片是从一个小区对应一所学校到对应多所学校,而每所学校每年会将入学指标分散至各个片区,前提是保证指标在各个片区基本均衡。如果某个片区分配的入学指标与当年该片区报考的人数相当,则予以全部录取;如果报考人数超过入学指标,就会采取电脑随机派位的办法来分配名额,没有摇上号的学生就近安排至其它学校。



多校划片:一个学校对应多个片区


这种办法其实并不新鲜,不过是将市场选择与随机选择捆绑在一起,在扩大学区范围的同时,用电脑随机派位来保证机会公平。这份通知对当前炙手可热的天价学区房来说可谓是一剂强心针,然而产生的各种后果也值得关注。

 

2. 家长百态: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对已经买了学区房的家长来说,进入名校的不确定因素再次出现。为了避免出现最糟糕的结果,要么联合报团向学校争取更多的入学指标,要么独自通过递条子找关系来获取入学机会。以往缴纳择校费产生的负面影响将再次出现。 


对正在考虑买学区房的家长来说,选择学区房的地域范围更大了。短期来看,供给大于需求,学区房的价格稍微回落一些自然在情理之中。然而,要想进入名校,你依然还要在这个片区买学区房,只是增加了不确定因素。

 

对被划入学区范围的家长来说,以往遥不可及的学区房唾手可得,这真是天大的好消息。为了争取更多的入学指标,将不得不与其它片区的家长展开竞争。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这个片区的房价还会小幅上涨。

 

3. 重点学校:任凭房价起,独揽好生源。

 

说到这,我们其实忽略了人人打破头都想进的重点学校。这些学校尽管有财政投入,但能否招到好生源也很重要,因为这毕竟事关学校的未来发展。


一般来说,他们会采取两个办法:对内设置重点班和普通班,用重点班的成绩来提高学校的名气,用普通班来接受学区房或再分配体制带来的生源;对外拿出一部分指标招揽学业成绩突出的学生,进而优化生源质量。

 

教育部出台的这份新规能否在地方层面产生实际效果,我们将拭目以待,毕竟一所重点学校在不同片区投放多少个入学指标,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变数。对于那些能购买天价学区房的家长来说,也会花大力气将孩子送入重点学校。


从长远角度来说,提倡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多元化和保证不同学校教育资源投入的均衡化才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作者简介:张杨波,社会学博士,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END




长按下图二维码,关注学术与社会(W-Scholar)!回复关键词“指引”查看精彩图文。 

学术与社会

微信号:W-Scholar


以小众学术服务大众社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