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雨磊:网络暴力,让我们自相残杀

王雨磊 王雨磊 2021-04-25


一、为什么会有网暴?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网络空间变得异常暴戾,出现越来越多的“杠精”、“水军”、“键盘侠”、“网络喷子”、“人肉搜索”、“网络审判”,乃至“社会性死亡”等网络暴力现象。这些网络暴力已经严重干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极为恶劣的社会后果。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网络暴力?我以前也曾经思考过这个问题,最近的遭遇让我被迫做了一次“参与式观察”,也让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关于这个问题,有很多貌似合理的“常识”。但经过我的观察和研究,它们都有失偏颇。


有人说,这是因为人性本恶。然而,当初骂我的人,有很多人骨子里很善良,他们的初衷也是为了维护“弱者”。


有人说,这是由于中国人的劣根性。然而,网络暴力并非中国独有,国外也有很多网络暴力。


有人说,这是由于网民素质太低。然而,据我观察,那些骂我的人,平时在朋友圈挺有素质,有些人甚至是一呼百应的意见领袖。


有人说,这是源于网民无知。然而,在这次针对我的网络暴力中,博士、教授等高知群体,也参与到网络施暴的过程之中。


所以,这些似是而非的论点都站不住脚。不能把网络暴力归结到某个人、某个群体的特质上,我们应该回到更深层的社会秩序问题上。


二、“一切人网暴一切人”


社会学有一个元问题:社会秩序何以可能?


社会不会天然形成秩序。在网络空间中,们如何进行更好地网络生活?在今天的网络空间中,我们看到的网络暴力只是表象而已,其本质在于,整个网络社会缺乏必要的秩序,仍然处于一种原始状态,就像霍布斯所谓的“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自然状态。


由于这种原始状态缺乏秩序,人们在网络互动中缺乏明确的预期和规则,转而依赖那些更为原始的本能。因此,整个网络空间的互动,被情绪主导,非理性进而占据上风。


相反的,理性的个体和组织,不仅得不到支持和培育,反而会遭到排挤、打压,甚至被同化为非理性的行动者。于是,整个网络生态逐渐变得情绪化和极端化。


为了适应和对抗这种非理性模式,更多的人和组织选择“以暴制暴”,这样一来,网络暴力不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日益加剧,出现越来越多的“大跌眼镜”与“舆情反转”。


“清华学弟社会性死亡”的案例表明,在这样一个缺乏秩序的网络空间中,每个人都有可能遭遇网络暴力,而且施暴者随时可能转变为受暴者。如果我们不加以遏制,最终就会陷入“一切人网暴一切人”的恶性循环之中。


三、网暴造就“炼狱”


原本,我们建立网络,彼此互联,是为了更便利、更高效、更幸福地生活,如今,这个缺乏秩序的网络空间却变成了一个随时会摧毁我们日常生活的“炼狱”。


由于网络空间缺乏充分的信息、有序的沟通渠道和具有公信力的对话平台,身处网络炼狱的组织,越来越不在乎真相和正义,只在乎流量和变现,为此,他们越来越专注于操纵网民的注意力,发动一部分,针对某个人进行网络审判、道德指控和人身攻击。


于是,“不明真相”的网民们也日益变得麻木,养成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看客心态”,最终沦为“吃瓜群众”,而这又让舆情操纵者更加肆无忌惮。


网络暴力造就网络炼狱。在网络炼狱中,混乱排斥秩序,情绪压制理性,人们互相敌视,互相残杀。循环往复,无法解脱。


这不禁让人心生疑惑:这还是我们想要的网络生活吗?




王雨磊:不管谁对谁错,画个句号吧!

王雨磊:心眼观世界

王雨磊:交给法律,交给《民法典》

王雨磊:我的“社会性死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