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郭士英:2021年宏观与市场展望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郭士英 Author 一德首席

2020年国际抗疫形势的逆转和分化进一步强化了中国崛起的大趋势,同时明确了大国博弈的中期走向。这一年,逆势而上的中国经济有望成为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大型经济体,同时中国对外贸易总量的全球占比再创历史新高,而且已有8年之约的RCEP在四季度成功实现签署,为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以及捍卫全球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有理由认为,中国在抗疫之年对内外艰险的突破性表现具有重大历史意义,这在未来数年仍将得到深度挖掘和更多体现,直至上升到体制比较和文明走向的新高度。


2021年是中国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的开局之年,通过贯彻落实一系列新的发展理念,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及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努力下,有望开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未来新境界。


令人遗憾的是,烟雨迷蒙的世界发展大前景再次红灯闪烁。国际金融协会(IIF)研报显示,为应对疫情,各国政府和企业纷纷加大发钞和发债力度。其中日本、美国和欧盟的当年财政刺激就分别达到了GDP总规模的20%、16%和10%。据IMF公布的预测,2020年全球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将由2019年的3.9%上升至12.7%,早已大大超过3%的公认警戒线水平。2020年前三季度,全球债务规模增长了15万亿美元,尤其是发达市场债务占GDP比率已经高达432%,比去年年底上升50多个百分点。而且至今来看货币宽松和发债节奏并未出现减缓迹象,预计到2020年年末,全球债务占GDP的比率将达到365%。IIF警告称,全球经济很难在不对经济活动产生显著不利影响的情况下实现债务规模下降与去杠杆化。


另外,多国统计数据均显示,主要国家的贫富差距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扩大了。虽然我们并不提倡平均主义,也深知人类社会的贫富差距永远无法根本消除,但是现在必须承认日益扩大的财富差距正使得各国社会走向进一步的分裂和失稳。不断加剧的种族矛盾和民族冲突此起彼伏,也正在快速消耗经济社会正常发展所需要的宝贵能量。所以说,当今世界目前似乎仍处于一个风雨飘摇的危险境地。有人说这种情势非常类似于一战或二战前期的社会经济状况,希望这样的警告会令各国治理阶层更加清醒并尽快实施必要的改革,以避免未来数年走向最差的演进结果。


一个重大而积极的转变在年底浮现,那就是美国大选结果以及由此带来的潜在政策变化。这个最近大家讨论很多,不做过多阐述。总体来看,拜登主政会快速实现对特朗普政府有关激烈政策的纠偏乃至颠覆,中美关系有望从最悲观的全面脱钩预期转变为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新局面。虽然中美不可能重回从前的和谐与美好,但最坏和最困难的时期随着特朗普的下台而即将成为过去。孰高孰低不再是短期的鱼死网破,而是一个需要长期发展来回答的问题,这一重大转变是两国乃至全球的好消息。


综上,如果2021年必须要有一个醒目的特征,那就应该是“修复”二字,就是要从种种自然冲击和社会破坏的负面影响中挣脱出来,及时而积极地修复各种阻碍前行的后遗症;如果2021年必须要有一个使命的话,希望它是“弥合”二字,即通过相对温和而更加理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逐步消解过去几年过多不确定性给人们带来的诸多迷茫和创伤,减少内部的无谓争议、撤销毫无必要的关税战、避免国际对抗升级、缓解地区紧张局势、消除战争阴影等等,让信任、信用和信心一起回归。


年度展望很有必要,但也有风险。基于目前的认识简要谈几点思路,仅供大家参考。


1


疫情压力缓解,影响或将长期化

 一季度主要国家的疫苗发放工作将极大改善目前疫情扩散的紧张气氛,二三季度随着疫苗发放范围的有效扩大,出行、集会和社交应会得到较大程度的恢复,受疫情影响较大的生活服务业开始出现明显好转,助力经济的总体恢复。


不过全年来看,疫情及其消极影响预计难以完全消除。一是疫苗不可能实现全覆盖,另外疫苗的有效性仍待社会确认;二是新冠疫情对个人和企业行为模式的长期影响表现为不必要商务出行和大型聚会的减少,至少在明年末期不会回归到疫情前水平,很多公司和个人将选择居家办公;第三,也是最悲观的情况,全球彻底消除新冠病毒对人类社会的威胁可能还需要三两年的时间。


2


经济增速创新高,但要避免过度乐观

明年全球经济的总基调是继续修复一年来的疫情冲击,并且由于同比基数较低的影响,全球各国GDP的名义增速将创出近年新高,世界平均增速可能会达到6.3%左右,其中中国GDP全年增速有望达到9-10%,乐观估计会超过10%,总之继续以高增长领跑全球。



值得注意的是,名义高增速并非经济的强势增长,除中国以外的一些经济体可能不过是恢复到与2019年大体相当的水平而已,比如欧元区经济2020年可能萎缩8.5%,要在明年全部涨回来的难度也是很大的,总之不要被明年的名义增长所迷惑,需要格外警惕市场的过度乐观情绪。


全年来看,经济增速可能表现为前高后低,这不单是因为2020年上半年是数据的低点,也是因为2021年下半年,各国都将会有部分刺激政策终止或退出,这至少也会给金融市场带来一些相应的波动。鉴于明年我国总体经济增速偏高,预计当局会趁势降低宏观杠杆率,财政投入力度会有适当的收敛,同时整顿金融秩序、适度限制信用扩张并继续加大房地产去金融化力度。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不会再有特别国债的发行,一些中小微企业享受的特别财政和金融支持力度也可能不再延续。


对于明年的消费增速,目前持谨慎乐观态度,社会零售消费品增速有望达到10%以上。今年以来的消费增速弱于外贸,主要是因为一年多来的广大中产阶层遭受了疫情和水灾等较大意外损失,需要休养生息才能重燃消费力。不过从长期来看,立足内循环的政策基调需要持续提振居民消费。另外,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2020年出台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和《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中国有望进入又一轮改革红利期。农村土地改革、科技创新推进、社保体系完善、资源配置市场化、营商环境优化、公共福利增加等等,都将激发经济与市场的活di力和效率并提升国内消费。只要国家深入基础性改革并持续践行与“先富带后富”初心有关的政策,只要改革向农村重点推进并持续照顾到中下收入阶层的切身利益,那么中国社会的生活消费增长就会出现长期的良性发展局面。


对于大家普遍关心的通胀问题,主要还取决于疫后欧美货币财政政策,这在目前来看还需要继续观察。至于CPI,取决于更多因素。国内猪肉价格正随着供应增加而处于回落趋势中,应该不再会对明年的物价指数构成威胁。就今年涨幅已然较大的农产品来看,明年的天气因素是关键。就价格处于均衡中位的原油等国际大宗商品的走势来看,后期市场取决于生产国政策和消费需求的恢复快慢,目前也很难给出有把握的定见。特别是,近年来某些国际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越来越强,有时候会受到股市涨跌的影响,这些超越产业供求因素的系统性波动往往还比较剧烈,需要参考宏观金融要素的重大变化。


3


周期产业见底,战略新兴行业依然领跑

疫情严重国家的生产制造业遭受重大冲击,使得中国生产制造业的核心优势再度凸显,世界需求越来越多地向中国集中。例如中国挖掘机产销量的全球占比从2019年的62%上升到2020年的70%,以及四季度中国主要港口出现了货柜荒等等……由此来看,明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形势依然会有亮眼的表现,并进而表现为生产制造业投资的陆续提速。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弥补未来房地产投资增速逐步衰减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综合考虑宏观形势和产业政策,粗略预计明年房地产和基建增速都会有所降低,减速幅度大致在1-2个百分点。不过总体来看,由于消费、出口和服务经济的良好扩张势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放慢这并不影响中国经济再次彰显高增长的强大韧性。


包括雄安新区和南水北调等等重大国家工程的持续推进,将形成对相关工业品需求的长期拉动因素,因此大宗商品的整体走势并不悲观。相反,可能由于货币激增导致的价值重估和生产供应相对不足等利好因素而出现持续强势行情。如果新一届美国政府真能如期启动投资高达2万亿美元的绿色基建计划,那么有关工业品的旺盛需求将有望持续更长时间。


相比传统周期性行业的再续繁荣,已被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的高科技、新能源、互联网等战略新兴有望进入更快发展车道,继续享受政策的眷顾和市场的追捧,成为当之无愧的时代领跑者。2021年我国可再生能源财政补贴预算59.5亿元,比2020年增加约19%。今后随着规模效应的出现以及动力电池的技术突破,未来化石能源的地位将会被大大削弱。英国已宣布2030年禁售燃油车,这恐怕也是一个新兴经济加速突破的标志性事件。


4


全球维持低利率,超常规刺激政策退出

展望2021年,出于对经济脆弱性的担忧和对国际竞争因素的复杂考虑,各国政府在财政货币政策方面应该不会采取特别激进的退出措施,其中宽松货币政策的一致性似乎更为确定,而各国财政政策的进退料会产生一些差距。


初步预计全球利率在明年仍将处于零利率附近的历史偏低水平,其中美联储的零利率政策有可能维持到2023年或者更远一些时候。


当前中国货币政策总体处于相对舒适的阶段,不高不低的利率与经济稳步恢复增长以及汇率稳定升值的局面完美匹配,未来若无重大意外,不用担心货币政策基调会做出较大调整。


最近受到信用债市场冲击而持续走熊的国债市场,大约会在今年四季度后期或明年年初见底回升。2021年国内债券市场总体应保持向好态势,国债市场有可能成为明年收益最为稳定的投资板块之一。主要原因就是货币宽松的持续和实体经济尚未全面复苏的大背景。另外,中国即将展开的金融秩序整顿和对企业逃废债隐患的处理举措,也会逐步提升债市投资者信心水平。2021年,全球资本对中国债市的投资额度应会继续扩大,这对中国债券及利率市场产生的积极影响将远超往年。


5


美元弱周期继续,人民币强周期开启

受到经济相对低迷、政府债务爆棚和货币宽松不止等因素的共同影响,预计2021年美元汇率仍将维持继续回落态势,下调空间应该不会低于5%;如果美国国内治理和政策失调,年内美元跌幅也可能会达到或超过10%。从美元指数走势图来看,下一个长期支撑点可能在80一线,而现在的点位是92.5。


鉴于中国经济数据的持续强势,以及未来更多国家对中国发展潜力和内政外交的认可,国际资本向中国加速流动的大趋势是显而易见、不可阻挡的。2021年人民币汇率的坚挺程度因此将超出市场现有预期,明年人民币总体升值幅度有可能继续超过5%。如果内外部条件配合,未来一两年内人民币升值幅度可能会接近令人难以置信的10%。11月18日我国财政部在伦交所、卢森堡证券交易所和港交所三地发行40亿欧元主权债券,其中5年期发行7.5亿欧元,发行收益率-0.152%;10年期发行20亿欧元,发行收益率0.318%;15年期发行12.5亿欧元,发行收益率0.664%。超低的发行利率和超高的认购倍数显示了外国投资者对中国经济信心十足,从中也可看到人民币汇率的远期走向。总之,未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相对优势的不断扩大,人民币汇率大概率会长期步入“5”时代。


经验来看,美元弱周期一般对应国际大宗商品的走牛,而人民币强周期一般而言也会被国际市场投资者理解为坚挺的中国经济会持续加大国际原材料需求。由此来看,2021年这个汇率波动较为剧烈的年份里,国际大宗商品大概率居于偏强运行态势。


6


中美股市分化,有望出现强弱角色互换

这些年美股很牛。曾经在2019年年底预测道琼斯指数不久会有万点以上的跌幅,果然从2020年2月12日的历史高点29568直接崩跌到了3月23日的18213点。导火索主要是美国新冠疫情的大爆发。不过顽强的美股随后一路上涨并再创历史新高,至今,在美国疫情全面失控和国内乱局频发的大背景下,美股依然徘徊在历史高点附近。悲观者看美股指数总是摇摇欲坠,考虑到市场在疫情蔓延高峰时段的乐观情绪接近极致,未来3-6个月内应该还要警惕万点以上的崩跌。然而乐观者说,美国大选过后还有新一轮经济刺激方案,并且未来随着疫苗的大规模上市和美国经济的稳定复苏,明年美股还会有历史新高,有些国际投行甚至公开宣称其涨幅大约为10-15%。


A股一向弱于美股,而且习惯跟跌不跟涨。不过,通过近些年来一系列的资本市场制度改革和基本面的综合评估后,包括监管层在内的一些官员和专家公开讲:中国股市有望迎来牛长熊短的新时代。相比对美股的乐观预言,本人更倾向于相信A股的乐观看法。原因就是,未来很长一个时期,至少最近5-10年,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和流动性会显著好于美国,估值偏低的中国A股市场的未来表现很有可能会反超美国股市。2021年,希望这一端倪得到确认。不过注册制全面推广初期,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会极大分化,投资者要格外重视选股的重要性。在此也希望监管部门能在明年开始显著加大打假力度,本着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原则,为注册制的平稳推出和股市的良性运行保驾护航。


推荐阅读

✦  原油市场利好因素正在聚集  为来年复苏奠基

✦  打通监管全流程 首单低硫燃料油期货仓单直供业务顺利完成

✦  两大油企入队 2020年成品油出口有望达到4600万吨

✦  石油界同仁齐聚中原大地!--“河南、河北、江苏、新疆、福建、宁夏”六省区石油(油气)商会合作交流会议在郑州盛大召开

✦  国际原油震荡上行 汽柴油后市涨幅受限


转载、投稿及合作请回复关键字“转载”或“投稿”

↓↓↓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相关资讯


文章好看,欢迎“在看”一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