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一座核电站背后不得不说的那些事儿

2015-08-19 中建二局


好消息,好消息!8月17日,中建电力红沿河核电项目3号机组正式具备商业运行条件啦!央视《新闻直播间》都播出啦,核电项目真是高大上。
悦悦
超超
看你激动的,这可不是咱们红沿河核电项目第一次走上央视,就在今年7月,6号机组开工的消息也在央视《新闻联播》“闪亮登场”。
真的呢,看来红沿河核电站的8周岁生日真是收获了很多特别的生日礼物呢。
悦悦
超超
什么8岁生日?我怎么不知道?
超哥怎么连这么重要的日子都忘了,2007年8月18日,红沿河核电站正式开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时任辽宁省委书记、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都出席了开工仪式。
悦悦
超超
想起来了,当时任辽宁省委书记的李克强在开工仪式上还感慨地说:“红沿河核电站开工建设是辽宁人民多年来盼望已久的大事。”那这期我们就带着大家一起来聊聊红沿河核电站8年间的那些事儿吧。




核电队伍里的“东北虎”


提起红沿河核电站的坐落地大连,人们首先联想到“国际花园城市”、“浪漫之都”的美誉,殊不知,在距离大连市区100公里外的红沿河镇,却是一番“千里冰封万里雪,常年海风似砍刀”的景象。


在高寒地带建核电,不仅对于中建电力来说是第一次,对于整个中国的核电建设队伍都是头一遭。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国东北地区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东北地区投资最大的能源项目、我国“十一五”期间首个批准开工的核电项目……诸如此类的名号就这样在全国叫开了。




八年坚守


红沿河核电站一期工程建设4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二期工程建设两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一、二期工程的6台机组的常规岛部分全部由中建电力公司参与建设。


截至目前,红沿河核电站1、2号机组已正式投入商业运行,3号机组已具备商运条件,4号机组计划今年底并网发电,二期5、6号机组于今年3月和7月正式开工建设。


8年的时间里,为了克服东北地区冬季施工的重重困难,项目员工想出各种办法加强对风力的实时监测和建筑物的增温保暖。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在年均两百多天是六级以上的大风天气的环境下,项目圆满完成了各项里程碑节点,同时,项目团队不断加强施工技术的总结提炼,提升我国核电自主化、国产化水平。


一期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综合国产化率达到了80%,共有9项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国产化预制蜗壳模板技术填补了国内承包商在此项施工领域的空白,项目先后获得中国钢结构金奖、北京市钢结构金奖和辽宁省“建筑结构金奖”等荣誉。



2015,续梦起舞


2011年,突如其来的日本福岛核事故让我国核电事业遭受了一次旷日持久的“倒春寒”。本打算大干一场的中建人在“离开与坚守”的选择间思考过后,坚定地选择了后者,大家坚信,红沿河的春天一定能够再次到来。


终于,2015年3月9日,红沿河核电二期项目正式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成为4年来我国真正意义上新批的核电项目,在业界具有“破冰”式的里程碑意义。


5月15日5号机组第一罐混凝土成功浇筑、8月4日6号机组常规岛顺利完成FCD、8月12日联合泵房正式开工……中建人用自己的智慧与汗水创造精品工程,缔造了一个又一个属于中国建筑的电力施工“核”速度。2015年,对于中建电力红沿河核电项目来说,可谓起舞正当时。




绿色红沿“核”


你造吗?红沿河核电站6台机组全部建成后,年上网电量将达450亿千瓦时,约为大连市2014年用电量的1.5倍。与同等规模燃煤电厂相比,红沿河核电站6台机组每年可减少标煤消耗约15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600万吨,综合减排效应相当于造林9.9万公顷,占大连森林面积的21%,那是相当的绿色环保呢。




让天更蓝、草更青、城市“勿霾”……这是属于我们很多人的美丽中国梦,相信在红沿河核电站等大批核电机组投入商业运行后,这些梦想都会照进现实。


文图/陈雅君 涂志梁

编/超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