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参天玉树”的前世今生!

2015-11-25 中建二局 中建二局


“知山知水,树木树人”,2013年,一座“参天玉树”在北京林业大学校园内崛起,在百年校庆之际,为这所有着厚重历史的高等学府画上了浓重的一笔。


“品质保障,价值创造”,2015年,这座由中建二局三公司承建的”参天玉树“荣获了中国建筑业工程质量最高奖项——鲁班奖,我们用“质量重于泰山”的卓越品质,筑起又一座人与自然的和谐之作。


(相关微信:重磅|品质新超越,中建二局斩获鲁班奖4项、国优奖8项!


“参天玉树”的前世溯源



建筑的设计理念,源自北宋画家范宽的作品《溪山行旅》。


画中描绘了几个渺小的旅人在宏大的自然山水间行走跋涉的场景,体现出自然与人和谐朴素的辩证关系。它与北京林业大学校训“知山知水,树木树人”形成了完美的呼应。


高楼上“种树”,天马行空



设计师试图将传统审美与当代景观相结合,于是,就有了下图的设计方案。尊敬的设计师们,你们如此天马行空的想象,有考虑过施工方的感受吗?


然而,这并不会难倒我们,我们是拥有着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的大型建筑央企,攻坚克难是我们的强项。


东区树塔,攻坚克难




项目总建筑面积近9万平米,整栋大楼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东区的树塔结构。


在坚实的底座上是挺拔的树干和茂盛的树冠,大树栩栩如生、枝叶可辨,是整栋大楼的核心区域。因造型独特,大楼也成为国内首个拟态树木且涉及多种结构形式的建筑。




在光鲜美艳的背后,是无数的技术难题。针对“参天玉树”树塔的复杂构造,项目通过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合理确定多种结构形式施工顺序。


当树塔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时,成为林大校园内外津津乐道的话题。“树塔树冠钢结构高空安装施工技术”被评定为业内领先水平,荣获北京市工法。


西区庭院,这里有诗,亦有远方




西区屋面钢结构装饰桁架对外完善校园的空间结构,对内保持与原有校园空间的亲和性,为校园创造一个积极的场所和空间,成为一个凝聚激发师生活力的“庭院”,这是一个彰显学术尊严和价值的殿堂。




静谧的下沉庭院既现代又充满了文化气息,自然和空间完美的交融在一起。在庭院的台阶上,刻有一首来自美国自然主义女诗人“Mary Olive”的诗歌《Sleeping In The Forest》。



在这样的校园里学习想必是极其幸福的,因为,这里有诗,亦有远方。




文图/施振源 那苗 王洋 编/悦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