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见第二期丨执行偏差下地方政府的政策逻辑
关于桌见
以拙见看长远,于桌见论风云。桌见是政治学社举办的以平等对话、学术交流为主的圆桌论坛,旨在提供观点表达、思想碰撞的学术讨论平台。
“只有不同的思维相互交锋,才会碰撞出接近真理的闪光”,我们希望在桌见之辩中,明晰己见,窥视真理。
本期桌见为政治学社的第二期桌见,主题是:“节约粮食”还是“形式主义”?“执行偏差”下地方政策逻辑。
近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多次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各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出台一系列关于“节约粮食”的相关政策,但诸如“N-1”、“N-2”等消费政策引起网友热议,更有地方出台“称体重点餐”引发公众反感,如何切实有效的“节约粮食”,成为当下民众讨论的热点。
各地方政府的政策同样引发同学们的思考,各位小伙伴在“桌见”环节上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发表对此次事件的看法。
作为主持桌见的季同学,从地方政府为何出台这些政策,率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近日,国家节约粮食的倡议引发公众议论,的确,各类“吃播”视频、“大胃王”称号与疫情当下粮食紧张的现状格格不入,但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各地方政府对应出台的“N-1、N-2”政策,“规定点多少菜”,“按体重点菜”等等奇葩政策。
正如王骁所言,节约粮食的症结在于“运输”和“储存”,而各地方政府对于管理层面的改进却寥若晨星。海洋同学认为,形式主义政策的背后,更多的是各地方政府的一次作秀表演,某些省份的防疫不力让各地方政府倍感压力,而这次快速响应中央政府节约粮食的号召,不禁让人觉得有一种“负荆请罪”之嫌;其次,各地方政府的反应之快,让这次“节约粮食之战”有“运动式治理”的缩影,不同于扫黑除恶的一刀切,节约粮食政策的出台更多需要得是地方政府的自行推敲和揣摩,而直接在消费者层面限制浪费,是各地方政府最快,最有效率的“办法”,而如此“谄媚”之举,更是能直接博得中央政府的青睐和信任,何乐而不为?而提到的运输,储存——即核心管理层面,地方政府部门却少有作为,其直接原因大概是在管理层面的动刀显得既拖沓而又没有直接的成效,同时,前段时间出现的:前脚国家监督检查,后脚就有粮仓失火的“意外”,不得不让人怀疑其中的猫腻,地方政府没有直接在管理层面“开刀”,也就可以理解了。
无论如何,希望各地方政府出台的政策更加务实和具有人文关怀。以“节约粮食”之名,却不行“务实”之风的情况,可以休矣。
长沙一餐饮店推行先称体重后点餐引争议
观点讨论
潘同学:因为这些奇怪的政策的刀尖不是向里的,而是向外的,政策目标群体是群众,对于他们自身而言直接影响不大,“奇怪”些又何妨?
季同学:确实,个人也是觉得地方政府应该是知晓管理层面的问题的,但是碍于各种原因才出台这些奇怪政策。
潘同学:而且,我认为政策制定流程也值得注意,这些奇怪政策制定时有没有听取民众意见?有没有基层调研?我们不得而知,但从政策及效果来看,还是要打上问号的。
余同学则从未来发展层面发表了自己的想法:
应该少干些让领导满意而人民不满的蠢事。这次政策的制定明显带有形式主义和运动式治理的特点,高喊节约却没有找到病症,短期效果可能好,但是容易引发反弹。
顾客在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一家自助餐厅取餐
观点讨论
潘同学:但是事实告诉我们,短期效果也不算很好。而且奇怪的是,为什么领导满意和群众满意总是会不在一条战线上呢?是不是上级也有着一些表演的需求?
季同学:确实,我觉得带有运动式治理的原因之一就是觉得只具有短期效果,会有反弹的结果。就正如前些年的光盘行动,近些年的声音也越来越微弱了,我前面也是分析了这种表演产生的原因,但从民众层面看来,可谓是一次失败的“表演”。
潘同学:本来这些政策群众就不满意,群众觉得失败好像也不是很大的问题?关键是让上级知道他们有这样的努力就可以了,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官僚主义吧。
余同学:群众对这种政治表演已经感到疲惫了,这两年的创文、创卫、素质教育改革等,和这次的【N-1】吃饭公式有“异曲同工之妙”吧。
林同学:我觉得这些运动式的政策背后都是为了政治宣传。每一项“哗众取宠”式的或者说“显而易见奇怪”的政策都有增加一次曝光、引发一次关注的机会,这种政策在百姓看来是“无用”的,但也让实际问题摆上台面引发讨论(不论是正面还是负面,都是引起了社会的重视);“无用功”在上级看来就是“努力”过的证明,以及一项项所谓“功绩”的证明,说明基层有重视,在努力干活了。
季同学:我很认可林同学的观点,也是解答了我前面觉得这种作秀是不是在上级看起来愚昧而幼稚的想法。
潘同学:如果上级政府没有这样的需求,下级政府又何必这样做呢?这说明上级政府的政绩观也需要进行相对的调整吧。
余同学:就像前段时间有关于“双创事件”出台的政策,也具有类似此次“节约粮食”政策的粗暴性特征,对于疫情之前的地摊都要清除,城市道路需要绿化,公共设施要做好,城乡文化设施必须随处可见等等。
潘同学:节约粮食其实一开始就是道德层面的东西,结果,在地方政府开始作妖的时候就变成了政治层面的东西。
黄同学:不然,节约粮食本来就是其性质所要求的任务,是为了引导和构建良好的社会规范。
郑同学:但这种规范引领其实可以先从宣传做起,并不是一定要制定出某些较为强制或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方案来执行才能引导和构建。
黄同学:所以我们反对的不是节约粮食,而是节约粮食只节约末端的消费部分,而不关注全环节。
余同学:现在也在宣传和制定政策两手进行吧,但是现在的宣传就像饭堂里的【光盘行动,从我做起】一样苍白无力。
郑同学: 民众所反对的除了作秀,更多的是那些不合常识和实际的方式。
潘同学:其实吧,我觉得一开始的时候,采用那些强制性的措施,其实也无可厚非,问题在于政策没到点上。
季同学:是的,我也是看了王骁的视频才被科普原来管理环节浪费了这么多粮食,原来以为都是消费者环节浪费了很多,其实不然。
潘同学:这样的话,如果不是政府认识不足,就是政府不敢或不能向其他环节开刀。
季同学:刚刚在论点一里也提到了,我倾向于后者,以及刚刚林同学提到的那个起到上级注意和加大影响力的效果。
黄同学:个人感觉从政策的制定到成熟的阶段来看,初期的不足是合理的,不能用截面的方法定性,直接就说没到点。
余同学:而且有个迷惑行为,某地粮仓被视频曝光屯放发霉回潮的视频,之后新出台了一个政策,禁止携带具备视频和语音功能的设备进入,而不是在粮仓安装摄像头了监督粮食管理的流程。
潘同学:这大概说得就是不解决问题而是解决发现问题的人吧。
梁同学在政府层面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
梁同学认为政府未必就是单纯的表演,而是掌握政府权力的决策者真的以为这可以靠硬性的规定解决问题。正如季同学所说的,几年前的光盘行动收效甚微,而在物质富足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没有忍饥挨饿,也普遍失去了老一辈那种节约的精神。既然宣传达不到效果,那就被迫无奈,用行政命令和长官意志解决了。
到这里还没有问题,关键是,中国的政府是类似韦伯说的科层制——现代国家通行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它通过层级化的、非人格化的官僚机构实现现代政府的两大目标:效率与回应。中央的节约粮食倡议通过科层制一层一层地传递到最基层,并最终从一个政治正确式的目标和一些永远正确的宽泛指导条文蜕变成为纯工具性的、具可执行性的一个个微观公共政策,这个传导的过程必然导致政策的扭曲与变形,最终形成我们所看到的奇怪的,没有操作性的政策。
河北邯郸一家自助餐厅内提醒消费者“勤拿少取”的提示牌
观点讨论
季同学:的确,有明显行政发包制的特征和影子。
黄同学:从当前的政策来看,先选择最容易出政绩的消费环节动刀符合运动式治理的行政逻辑。但究竟是认识不足还是不敢,有待讨论与观察。
潘同学:是因为消费环节最具有曝光度和社会关注度吧,毕竟离群众最近,所以也最好引起社会和上级的注意。
黄同学:这也是最好切入的点。
梁同学:也是大部分人拍脑袋想最容易想到的点,毕竟我没看王骁的论述之前也没想到仓储和运输会浪费这么多。
李同学针对武汉“N-1”政策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关于最近节约粮食的一些措施,我仅针对餐桌上的浪费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发表一下我的看法。以武汉的N-1点餐制为例,虽然从点餐这个领域进行限制从而达到减少浪费的这个想法并无可指摘之处,但从“N-1”所引起的反馈来看,这次的措施显然犯了一个此类措施都常犯的错误,那就是过于简单。就点餐来说,想要从点餐源头限制消费者,就必须摸透消费者的用餐需求,如食物是否合口味、份量是否合适等等。
即使想要把这些千人千面的私域摸透是不可能的,但是关于这方面的考虑却不可或缺,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措施的推行效果——多数人反对的措施想来也只有夭折这一个结果。但“N-1”显然缺失了这个环节——也就是细节方面的考虑。并且由于未推行的措施我们并不知道它能否带来好的效果,因而开设试点这个环节我认为也是必须的,而“N-1”这些都不具备,所以它只能说是一个简单的 “作业”。对于这个作业是交给谁的,以及为什么要写这份作业,我认为其中的缘由较为复杂。
潘同学主要从大众权利角度切入:为什么节约粮食是被广泛认同的,但这些节约粮食政策不被广泛接受,最直接的答案是这些政策脱离实际,形式主义。但也有另外的想法:大众的权利意识起了作用,节约粮食的一个前提是,不影响基本的吃饭需求,起码要吃得足够,而且不会过分影响其他的领域,所以,一刀切的“N-1”,“N-2”,量体重点餐,浪费要辞退这些有非议,因为侵犯了正当的个人权利和劳动权。
一些餐饮企业开展“‘光盘行动’拒绝餐饮浪费”宣传活动
观点讨论
季同学:对,可能部分人觉得政府的这种“规定到点菜”的政策侵犯了私域。
黄同学:行政行为越界了,所以侵犯了私域。
李同学:简单来说就是你限制的幅度不能太大,而且你不能代我做出决定。
潘同学:这次的节约粮食呢,既然是政治任务,那应该不算越界?
黄同学:没越界的,不能拿来当挡箭牌。一码归一码,抵制浪费粮食可以,但因此而影响我自由选择的权利不可,尤其是在我没有作出行为时就强加标准,且没有数据支撑的公信力不足的标准,容易引起反感,会有很大阻力。抠细一点,节约粮食在消费的环节内部也是全过程在推的,从思想观念到最终的点菜、食用、打包等实践,都有不同的举措。
黄同学继续阐述私域和个人权利问题:
黄同学认为,在浪费粮食这个问题上,政府不能在公民还没做出行为时,就对公民的行为加以判定并强加标准限制。这是一种先验的、标签化的判定,而不是科学的、合理的决策行为。民众点多少个菜是个人的自由,你可以号召我节约,但不能为了节约而强行用自定义的标准来约束我。因为这项标准本身代表性不足,除非在制定这一项标准时能够提供合理的,大量的数据证明,使这一标准有公信力。否则,这项标准就不能够成为社会规范,进而对我的行为起到约束作用。本来节约粮食这一号召的边界就不明确,小了说是个人行为,大了说涉及国家安全,这代表着政府在其中的权力合法性很大程度上是以它的后果来决定的,而后果的测量又因为粮食是否浪费的数据体量过大、标准难统一而难以进行,所以在落实过程中容易有偏差。
当前,部分地方政府在推行节约粮食号召时,行政行为似乎存在超越了公权力的边界的情况,对公民的想法与选择做出干预,侵犯了公民的权利,我认为这是导致公民异议很大的原因之一。
河北石家庄市一家餐饮企业内的文明用餐宣传语
观点讨论
季同学:黄同学说的很有道理,我原来也是有这个想法,但是俊康说的更具体和学术。
黄同学:但同时,我也支持节约粮食政策的推行,这毕竟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我国的社会规范,也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对于当前的政策执行偏差,我认为是一项政策从提出到成熟这一过程中的一个阶段,需要合理引导与纠正,而不是截面式的定性。单个行政行为有可能是作秀,但整体而言这还是好东西。
最后,梁同学从道德层面进行了补充:
富勒的道德层次说把道德分为愿望道德和义务道德,这对应了我们社会中的倡导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中国人民大学的曹刚老师指出:富勒的愿望道德与义务道德是有区别的,主要是倡导性规范有四个特点:1.要求更高。2.所倡导的愿望道德的动力来自于自我实现的发展性需要。3.愿望道德的履行是自觉自愿的。4.倡导性规范的实际表述是模糊、抽象、原则性的,而禁止性规范准确、具体、完整。他认为这个政策被制定,然后被公众反对,存在着节约事物是愿望道德和义务道德的分歧。
根据他的实际生活经验,他推断大众认为节约粮食是愿望道德。首先,消费者付了钱给店家,其次,中国人现在已经不愁温饱,食品供应充足(大部分人也没有那种忍饥挨饿的刻骨记忆)。所以,这使得大众逐渐觉得节约粮食的必要性降低,节约粮食在人们心中成为了一种更高尚的愿望道德。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餐饮业标准化的供给与顾客的个性化食量是目前无法解决的矛盾,使得无论是少点菜、尽量吃完和打包都不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梁同学列举了自己生活中的例子,他讲到:“我不清楚商家的菜具体量有多少(特别是有些商家还写着图片仅供参考),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吃完,特别是多人聚餐的时候,所以点得恰到好处很难。那尽量吃完呢?我们可以认为食物对人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而且吃撑了,再吃确实难受。而一些学校的食堂,长期被学生诟病饭菜难吃,也就很难让学生乖乖吃完。最后是打包,当你吃完饭还要继续逛街的时候、当你想到自己不会做,第二天还要出门吃的时候,诸如此类情况,可能很多人都会倾向于不打包。”最后他总结到:综上,大众把节约粮食视为愿望道德也是有其原因的。
而制定规范的政府,则可能把节约粮食视为一种义务道德。首先,现在有些领导,可能也残存着以前那个困难年代的记忆。其次,政府部门会掌握着比公民更多的数据,群众觉得可能自己只浪费了一点,但累加起来,呈现但政府官员那里,就是规模极大的浪费。再次,官方更是使用了“触目惊心,令人痛心”的严厉措辞,让人感觉这个问题非常严重,刻不容缓。所以,有此等禁止性规范的出台也不足为奇了,而大众反对也同样不足为奇了。
本次桌见
学术部成员从不同视角阐述
对“浪费粮食”政策的观点和看法
也感谢马院几位同学的参与和讨论
没有界限明晰的对错
欢迎独立思考的创见
“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
文案丨学术部 季海洋
编辑丨学术部 郑志锋
初审丨柯雪仪 李绍鹏 黄海玲
复审丨叶蔓桦
终审丨阮思余
【往期精彩】